聊斋志异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的三种异读字

聊斋志异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的三种异读字

  文言文的语音部分,除了多音字的辨析之外,还包括异读字的问题。文言文异读字有三种情况: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和古音异读。
所读破音异读,传统上又叫“读破”。它是采用改变字(词)通常读音的方法来表示该字(词)词性和意义的改变。例如:“失时不雨,民且狼顾。”(贾谊《论积贮疏》)在这一句中,否定制词“不”修饰“雨”,可知这个“雨”字已经不再是名词了,而活用为动词,作“下雨”讲。所以,在习惯上把它读作 “yù”,以表示和作名词的“雨”的区别。
所谓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例如:“子曰:“学耐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这里的“说”是“悦” 的通假字,因此,就应该读成它所通的“悦”字音“yuè ”, 而不能再读它的本音“shuõ”了。
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我、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例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木兰诗》)此句中“可汗”是对我国北方部族首领的称呼,应读为“kè hán”,而不要读为“kê hàn”。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语言的约定俗成性,有些古音,在流传过程中逐渐被废除了,并得到了大家人认可。如“叶公好龙”的“叶”是姓,古音读“shè”,由于大多数人都把它读作“yè”, 现在已经读为“yè”了。作为地名和姓氏的“费”,古音读“bì”,但现在人们都把它读作“fèi”。对于这类字,要根据普通话审音委员会编的《普通话异读审音表》的规定,凡是时令废除古音的字,一律要读今音。
以上说的文言文的三种异读字和我们通常说的多音字多义字是有区别的。多音多义字的音和义在千百年来早已完全固定下来,为大家认可,并经常运用,而这里所说的异读,则只表示在具体的文言环境中,某个字音、义的变化,因此,切勿把它与我们现在多音多义字混为一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07371/129549370.html

更多阅读

《聊斋志异》中的科学——《夜叉国》 聊斋夜叉国

这是一篇我在其他地方登载的文章。今天改写一点贴出来给大家看看玩。文中蓝色斜体字均为聊斋原文。《聊斋志异》第三卷中有一篇《夜叉国》,讲到一位徐姓的商人,乘船漂洋过海做生意,不幸遇到暴风雨,同行的人皆被风浪从船上击落,他一个人乘

《聊斋志异》十大情事之《小翠》导读 新聊斋志异之小翠高清

《聊斋志异》十大情事之《小翠》导读狐精小翠的母亲早年受过王御史的救命之恩,为抱恩,主动把小翠嫁给王御史的傻儿子元丰为妻。小翠一点也不嫌弃元丰,和元丰整日嬉笑打玩,常常惹得王御史和夫人不高兴。小翠还假冒丞相和皇帝作弄王御史

《聊斋志异》蒲松龄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自 序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魍魉见笑。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篇。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

聊斋志异1 聊斋志异4

【清】蒲松龄 撰【清】王士祯 评●书目提要(龙的传人整理)聊斋志异十六卷拾遗一卷附录一卷清蒲松龄撰。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聊斋其斋名也。淄川人。幼有轶才,学识渊颖而简潜落穆,超然远俗。虽名宿宗工乐交顷赏,然数奇。终身不遇,以

声明:《聊斋志异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的三种异读字》为网友独人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