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词是一种活跃在晚唐和五代的汉族词派,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以温庭筠为鼻祖。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注重锤炼文字、音韵。温庭筠、韦庄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他们似乎尤为钟爱《菩萨蛮》这一词牌,一曲《菩萨蛮》唱不尽心中柔软与闲愁。
编辑 | 淇湘,微信订阅号:沉木花香(微信号:cmhxtop)
《菩萨蛮》韦庄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小编』:离别入词颇惆怅,离人哪堪细读之。开头一句不禁让人想起李商隐的“红楼隔雨相望冷”,“红”字本应带给读者热情而温暖的感觉,但这两处的“红楼”都笼罩了一层凄凉之意。香灯、流苏和美人,此等良辰美景都将成为记忆。琵琶声婉转萦绕在耳畔,想起那日美人含泪,只盼自己能够早日归家。送行时的依依不舍、情深似海,离别后的思乡心切、念念不忘,都在这华美疏雅的词句中。
《菩萨蛮》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小编』:“春衫薄”三字令人想起林夕为《再见二丁目》作的词:“岁月长,衣衫薄。”李商隐有过两句诗:“庾郎最年少,芳草妒春袍。”轻快鲜亮的“春袍”正是充满活力的青年的形象。年少时骑马倚斜桥,意气风发,英俊潇洒,高楼之上的女子纷纷向其招手。如今国破家亡,四处漂泊,青春不在,人生多失意。
《菩萨蛮》韦庄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小编』:洛阳城里春光正好,才子却因生不逢时而垂老他乡,首句便是一个极大的反差对比。柳枝、桃花、绿水,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越是看到这样明媚的景色,心中对故国、故乡的追忆越是凝在心头,化为遗憾。
《菩萨蛮》 温庭筠
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小编』:水晶帘里,江上柳烟,近景远景相交替,一片迷蒙的画面。佳人的妆容艳丽:藕色的衣裳,发髻参差,面容姣好,玉钗随风摇曳。水晶帘、玻璃枕、鸳鸯锦,屋内的摆设精致华美,正与俏丽的佳人相配。全词看似只写了这等平常的事物与女子的妆容,却带给人们与大气的唐诗不同的美学感受。
《菩萨蛮》温庭筠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小编』:花间词很关注女子的妆容,一直在描写这些香艳的事物,翠帐的玉钩、淡妆的浅眉、轻薄的蝉髻,都是很客观的描写,仍能体现出其深刻隐微的情绪。全词主要展现的是女子的梦境,梦中有对远方之人的牵挂,思念之深导致容颜憔悴,凄凉哀怨,细微之处尽现词端。
《菩萨蛮》温庭筠

雨晴夜合玲珑月,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绣帘垂箓簌,眉黛远山绿。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消。
『小编』:这首词很好看,“玲珑月”、“红丝拂”、“春水”、“溪桥”给人别致的视觉体验。女主人公在这样一个静谧的夜里,隔着垂有流苏的绣帘沉思,愁情满怀,黛眉紧锁像远处的绿山。她的思念就像一江春水,无情地向东流去。闺怨之思,写得如此香韵浓艳、缠绵凄绝。
《菩萨蛮》温庭筠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