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禽,鸡和狗总是连在一起的,比如成语就有“鸡犬不惊”、“鸡犬不宁”、“鸡犬不留”等,甚至在对联里也形影不离。如“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寅属虎,全需鸡犬牛羊。”“吹牛拍马是真类狗;攀龙附凤不如养鸡。”“谋生梦好鸡常破;索债人多犬不闲。”等等。本文要谈狗联,自然不想让鸡“瞎”掺和。
狐冲官道过;
狗触店门开。
这是唐代诗人卢延让所撰。卢二十五举,方登一第。他谓人云:“平生投谒公卿,不意得力于猫儿狗子也。“其言可堪发噱。
明代翰林学士解缙,七岁就能吟诗作对,这使与他家相对的曹尚书十分惊奇。一天,他命家人把解缙叫到府上。当解缙来到曹府时,却大门紧闭,解缙当即高声指斥:“正门不开,非迎客之礼。”曹尚书便道:“我出一上联,如果你对得上,我便开门迎你。”于是念道:
小犬无知嫌路窄;
解缙闻声对云:
大鹏展翅恨天低。
曹尚书见解缙对答如流,当即开门迎接。
曲礼一篇无母狗;
春秋三传有公羊。
据明代冯梦龙《古今谭概》载,明大臣于谦年幼时,母亲把他的头发梳成双角。有一天他在学馆玩,僧人兰古春见到后,就逗他说:
牛头喜得生龙角。
于谦立即对出下句:
狗口何曾出象牙。
兰古春听了感到很惊奇。
相传清初苏州有一个叫韩慕庐的秀才,在某家教私塾,这家的主人自以为很有才学,经常替韩上课以炫耀自己的学问。有一天他教学生读《礼记》中的《曲礼》一篇,竟将“临财毋苟得”,读成“临财母狗得”。此时,一位饱学之士由此经过,错认为是韩念的,觉得好笑,因此在窗外高声念出上联。韩慕庐一听,知道是冲他来的,于是立即应声答出下联。那人听后,方知此先生不是凡俗之辈,于是登门求见。二人见面一谈,才知念“母狗”者不是韩先生,后来韩中了进士。韩以“《春秋》三传有公羊”为对句,对得很妙。公羊是复姓,即指给《春秋》做注释的作者之一公羊高,另二位先生是左丘明、谷梁赤。三传是指《左传》、《谷梁传》、《公羊传》。那位学士将错就错地将“母狗”直接替代了“毋苟”,即飞白法,下联以“公羊”对“母狗”更是妙语惊人。
一年元宵,清代乾隆命大小臣工上进灯谜,以供紫禁城悬挂。纪晓岚所献灯谜为一副谜联,注明上下联各猜一字: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短品也是妙文。
乾隆猜不出答案,查知系纪晓岚出题,便召其回复,结果得知其答案为字的偏旁谜,即“猜谜”二字,大加赞赏。纪晓岚的座师刘统勋等人,也乘机对乾隆夸奖纪晓岚。此后,纪晓岚名声更著。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东坡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上联的意思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下联的意思:
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从前,一塾师在街上行走时,突然被一个迎面跑来的小孩撞了一下,见小孩要跑,塾师就拉住小孩:“你能对上一对,就放你走。”接着就出上联曰:
鞭打黄牛背。
小孩当即对曰:
棍戳黑狗牙。
塾师听罢赞叹道:“妙对。此神童也!”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梁启超,幼年就善对句。一次,家中客人闻知他的才名,便出一联让他应对:
饮茶龙上水;
梁启超不假思索,随口对道:
写字狗扒田。
童心观物,天趣自然。
旧时湖南有个彭秀才,一天正坐在纱窗前读书,抬起头来,见窗前晃动着一束芙蓉和牡丹,他触景生情,挥笔写了一上联:
日照纱窗莺蝶飞来映出芙蓉牡丹;
后来到冬天,彭秀才外出访友,经过一座石桥,见狗和鸡在雪地上的足印,即兴吟出下联:
雪落板桥鸡犬走过踏成竹叶梅花。
文学大师郭沫若六岁那年,在私塾读书时,和几个同学偷吃了寺院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责问学生,没人承认。先生无奈,只好说:“我出一对,谁对上了,免罚;如属佳对,全体免罚。”说完便吟出上联:
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学生们个个冥思苦想也对不出来,这时郭沫若站起来对道:
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先生听了大惊其才,只好对学生全体免罚。
鱼所肉所麻将所,所内者甜,所外者苦;
猪公狗公乌龟公,公理何在,公道何存?
这副对联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郭亮所作,该联有力地鞭挞了把持铜官乡公所欺压百姓的一群地主豪绅,讽刺他们只知鱼肉百姓,吃喝玩乐,不过是一群猪狗王八。
鼠因粮绝潜踪去;
犬为家贫放胆眠。
此联相传为一个屠夫所写。有一年除夕,他家中穷得连过年之物也难以准备,便满怀愤懑之情写了这样一副楹联。全联以鼠的“潜踪去”与狗的“放胆眠”,明白如画地映衬出家中的穷苦因境,充分表现了他内心的凄苦与无奈。
鸭摸螺蛳张瘪口;
狗咬皮条扬偏头。
这副楹联表面上是描写鸭吃田螺和狗咬皮条的形态,实为张、杨二人互相戏谑而作的联语,上联嵌张,下联嵌杨(杨扬同音),互相打趣、斗智。
请看浙江莫干山十二生肖公园联: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上联列十二地支,下联列十二种动物,此外不加一字一语,干净利索,自然出奇。
1917年,北洋军阀南下骚扰湖南,领兵的头目为张子志、张敬尧二人。官兵的危害,激起了民众的愤慨。有人以二张姓名为题作了如下一副对联:
此子本俗人,偏说是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吠尧原桀犬,何曾识敬以为国,敬以临民。
高山流水,这里意为十分高雅。桀,夏末暴君。尧,传说中远古圣帝。邹阳《狱中上书自明》:“桀之狗可使吠尧。”后即以“桀犬吠尧”比喻那种只知听命于主子、不知善恶、胡乱咬人的情形,此指二张。这副对联,上联嵌“子”、“志”二字,下联嵌“敬”、“尧”二字。“堂堂乎张也”,语出《论语?子张》,原意是说,子张不仁还派头十足。这里借来抨击二张,实在是再恰当不过。加之内嵌一“张”字,使二人名姓毕露,这就堪称画龙点睛之笔了。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震惊文坛,许多名人写挽联表示悼念之情,陈毅老总也作一挽联云: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攻退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联语文风朴实、自然,把鲁迅先生战斗的一生概括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