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60集的长篇连环画《三国演义》,堪称中国连环画的里程碑,参与作画的作者多达五、六十人之多,在那个年代,集全国知名画家分册创作,总计有6000余幅,画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怎么也有八九百人之多,历时多年才完成,60集可以说每集都是精品,册册都是经典。
赵云是《三国演义》中很重要的人物,我喜欢连环画中的赵云形象。
先看套书中的人物绣像图《1》。
赵云的人物绣像就设计得与众不同,顶盔挂甲,手持宝剑,一副气宇轩昂、风流倜傥的样子,甲是鱼鳞甲,难为作者怎么想来,鱗甲穿在统帅身上,显得寒伧,没有霸气。无名之辈穿上显得不伦不类。只有赵云,也只有赵云,才配穿鳞甲,让我们看起来,是那么的气概飞扬。也许是英雄谁都喜欢,画家对英雄也情有独钟。赵云的亮相是在第四集《跨江击刘表》:
公孙瓒和袁绍打仗,总是败多胜少。有一次,眼看就要被袁绍手下的猛将文丑刺死,一少年将军单枪匹马,杀退文丑,救了公孙瓒。这个少年将军就是赵云,看赵云出现的文字画面:“只见那少年身高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腮,威风凛凛 ”透着霸气。说实话,我不太喜欢连环画家徐一鸣、屠金枫的画,他们俩还合画了《铁笼山》、《小霸王孙策》,他们笔下的人物感觉有点生硬,马的神态欠自然,唯独笔下的赵云画的威武、精神,让人耳目一新。汪玉山笔下的赵云变形过度。
陈光益的赵云有点卡通,赵三岛的赵云虽然威武,可惜画的是年老的赵云,等等。
画赵云最好的画家我认为当属刘锡永大师。他画的《长坂坡》,是套书中赵云的重头戏,也是《三国演义》整本书中最精彩的章节,赵云在曹操的百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杀了个来来回回,血染战袍,救回阿斗,使人看了荡气回肠。他画笔下的赵云飘逸健壮,整部作品构图精巧,每幅的战争场面都精心设计、绝不雷同、独具匠心。
如;逃难的人群旁边尽是芦苇败草,给人一种萧瑟之感,意味深长。看到这些画面,我们仿佛如闻厮杀之声,充满艺术感染力,令人叹服。
用中景表现战争场面,在烘托沙场氛围上,虚实结合,善于利用马的各种动作,表现人物情绪,营造环境更是达到了艺术的高层次。如为了体现战争的残酷和激烈,使战争的氛围浓烈,赵云坐骑的旁边有士兵的尸体和破败的战车车轮图《8》,赵云立马长枪,仰天长叹,前途生死未卜,可以看出赵云的无奈。但马蹄坚定的迈向前方,牵马士兵的疲惫之态,已经告诉我们战争的残酷和情况的危机。
赵云的坐骑马头马身前半部分已陷落坑中看不见了,赵云咬紧牙关双手紧拉缰绳,双脚紧踹马磴,画面如此的紧张让我们为之心跳,为赵云的命运担心。
战马昂首长嘶,眼前一亮,为赵云长出一口气,因为是赵云,是赵云就该如此。
这些画不用看文字脚本,人物的表情、动作已经告诉我们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不敢想象,有谁能把赵云表现的如此淋漓尽致,刘老也许会武功吧,要不他画的赵云一招一式怎么都和画面配合得天衣无缝,幸亏是刘老,刻画我们心中的人物形象是那么的深入人心。
刘锡永大师的连环画构图精巧,线条轻重有别,人物刻画飘逸、充满英气,画幅紧扣人心,仿佛一副好莱坞大片没有一丝的匠气。《长坂坡》当属刘老的巅峰之作,也是整套《三国演义》连环画中的经典之作,《虎牢关》、《赤壁之战》、《舌战群儒》也出自刘老的笔下,册册精品,但我更喜欢刘老的《长坂坡》,也许是喜欢赵云的缘故吧。
近年来,连环画大有复兴之势,许多的经典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等都被有志于复兴连环画的青年画家重新绘制出版,里面不乏精彩之作,但唯独《三国演义》连环画至今没有人敢涉足于重新绘制,因为《三国演义》连环画代表着一个时代,正是有了这些大师前辈们的精心创作,尽管受当时社会环境所限制,有这样那样的许多缺点,但这丝毫不影响它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毫不夸张的说《三国演义》连环画是连环画界永远的传奇。
电视剧《三国演义》我看了几集就不看了,剧中武打的动作是那么的虚假,人物塑造是那么的做作,场景远没连环画中的好看,英雄不是我们心中定格永远不能忘掉的模样,所有的一切一切都离画中的太远太远,不要怪我有偏见,因为我更喜欢画中的英雄-----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