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有攻击性很正常呀,尤其是男孩,荷尔蒙决定的没办法。“打打闹闹”不正是小男孩之间的常见交流方式么,刚打完架立马又哥俩好得不得了,您自己不也有攻击性么,难道您希望把儿子培养成没有攻击性的人?
首先要明确一个相对合理的目标:我们不是要确保孩子永远不打人,而是尽量使孩子人际交往中的攻击性相对可控,孩子有一天能学会更好的处理方式。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视孩子的打人行为如洪水猛兽,take it easy!打打没关系,不代表打一次就会永远打下去,不代表事态会越演越烈直至失控。
何况,一般孩子最初的打人行为只是闹着玩,只是一种探索、一种运动、一种游戏,甚至是一种表达亲密的方式,人家关注你才打你,这阶段要持续好长时间的。家长不要一看见就冲上来行驶所谓管教的权利,更别惩罚、攻击孩子,孩子正是从别人攻击他的体验中学会真正的攻击性的。
那我们该怎么应对呢?我也被抓过打过,有时候还挺疼的,我们该怎么办?
第一,漠视。当孩子(尤其是小宝宝)试探性的打人抓人,漠视是最好的态度。你表现出很疼的样子恨不得要跟他理论一番,孩子一看你反应很激烈可能以为你在配合他的游戏,他还获得了你的关注,这不是激励他下次继续么?漠视传达给孩子的是,我没兴趣,这不好玩,孩子可能就觉得无趣了。
如果痛得忍不住的情况,可以本能得表达出来疼痛的反应,孩子自然知道打人会痛。但这个不能用得太多,否则就不管用了。这就类似安全教育,有时候你可以表现出本能的反应,比如当孩子要伸手去碰一个危险的东西,你的反应自然会传达给孩子一个直接经验,这个同样要用在刀刃上。
第二,明确告知“打人不好”,更重要的是演示给他看更好的方式。我们还是可以一开始就树立规则的,当然很重要的是,告知时不要带着情绪,如果有情绪先自行处理好,等平静了再讲也来得及。还有,即使听讲道理,也不代表孩子马上就能“改过来”,如果孩子又再犯,别控诉孩子“屡教不改”,给他们时间,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是循序渐进的,倒退都是常有的事。
更重要的,我们不止要告知不能做什么,更要告知怎样做更好,且要亲自示范给孩子看,比如告诉孩子要“轻轻地摸”,示范如何轻轻地摸。很多时候,孩子只是不知道还有更好的方式。在早期路易游戏性打人的时候,我就是这样反复给他演示如何“轻轻摸,好舒服”。
还可以给孩子提供练习拍打的物品,比如鼓呀,告诉他鼓可以拍打,但打人不行。同样,孩子希望扔东西,给他提供球扔个够,但告知其他东西不能扔。
第三,保持一致的处理方式。这一点涉及到设限的问题。当孩子大一点,有了点自我意识,开始处于故意挑衅的阶段,孩子的打人行为(其他不良行为也类似)很可能会出现反复。比如孩子通过你之前的反应明白“打人是不可取的”,他们很可能会反复试探性地再打人,看看你的反应是否一致,你的一致的处理方式会被他们安全感。这时候他们的打人行为不止是在游戏,孩子的目的并不在打人本身,他们更关注于你的反应,你是否一如既往的坚守规则,是否坚持在保护他、确认他的安全,这时候千万别误解孩子“你怎么明知故犯”。
没错,你的规则在孩子眼里是一道保护墙,把他们圈在安全范围内。他们不知道怎么做安全怎么做不安全,他们是从你的反应中获得信息的,他们需要不断地去试探以确定,现在的保护墙界限在哪里。如果你的反应不一致,孩子就不知道安全的界限在哪里。
做好以上三点,不代表孩子就不会打人了,这事没有包治病的良方。即使孩子在家不打人,有一天他在外面遇到别的小朋友打他,他的处理方式可能是还击,可能又学会了打人,你该如何处理?这是更复杂的局面了。
---
说了这么多,讲讲实例吧,我们家孩子现在两岁八个月,男孩,他的故事我觉得很能说明些问题。
几个月大开始,路易表现出探索的打人行为,一段时间冷处理后效果不错。到两岁出头时,他基本上是个没有攻击性的孩子,从来不抢人东西不打人,他的世界很美好很单纯,因为他一直被很好地对待着。
也就是最近几个月,路易越来越叛逆、有自我意识、跟你对着干,有段时间爸爸尝试着能不能“投机取巧”点,不再慢慢跟他磨,而是简单粗暴地强权对待,还假装“打”了他(只是轻轻拍拍)。
结果,他很快学会了反击爸爸,开始出现打爸爸的行为,有时候是故意的。同时,在和小朋友玩的时候,他也出现了打人的行为,连八九岁的大哥哥都敢打,为了坚持自己。
可见,他以前的绅士行为,不是懦弱或没有攻击性,只是他没有学会暴力的方法。
可见,学会暴力是很容易的,尤其从父母这里学习,可能比从其他小朋友那快得多。
爸爸的暴力行为也就进行了几次,真的只有几次,路易的反击让爸爸醒悟了,赶紧改回来。可是,造成的后果就不是那么容易扳回来了。
每次路易打爸爸,爸爸都跟路易商量:“路易不打爸爸,爸爸也不打路易,我们谁也不打谁,好不好。” 这样的场景出现很多次后,路易的行为只能说是稍有改善。
我们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用上面提到的几点,用时间去慢慢缓解。
值得提的一点,路易从来不打妈妈,对妈妈没有攻击性,因为妈妈从来不攻击性地对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