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扶之,别名王硕,1923年9月24日生于陕西省子洲县三眼泉楼砭傅家新庄。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八师测绘员。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七团测绘股长,新四军第三师八旅二十二团通信参谋、副连长,师司令部通信股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五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五师十四团副团长。1949年任第一一六师作战科长,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一一五师三四三团团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起任志愿军第三十九军一一五师三四三团团长、一一五师副师长、师长。1954年起任军参谋长、副军长兼参谋长,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部长。1975年任山西省军区司令员。1980年任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952年8月,抗美援朝战争进入胶着状态。年仅28岁的王扶之任39军115师代师长,指挥部队打下了敌精锐部队坚守的无名高地。因这一仗伤亡小,战法灵活,志愿军总部指示他们总结战斗经验上报,并指派记者刘鸣深入到该师采访。 8月2日9时许,记者刘鸣为采写报道,来到了这里。王扶之见刘记者在烛光下写作很吃力,便请刘鸣到自己的位置上来,他自己则在坑道深处,点着蜡烛与作战科长苏盛轼、参谋陈志茂研究工作。
几分钟后,“轰隆”一声巨响,一颗重磅炸弹在作战室顶上爆炸,坑道被炸塌了。老将军回忆道:“在坑道爆炸的瞬间,我只感到被一股凶猛的力量一推,便失去了知觉。当我醒来时,四周漆黑一片,耳内嗡嗡作响,一条腿被圆木和岩石压着动不了。 当王扶之意识到自己还活着时,他开始急切地呼唤他们的名字,可除了苏盛轼和陈志茂两人低弱的声音外,其他5人没有回应。王扶之和两位幸存者,相互挣扎着从土石堆中爬出,他们整整用了大约3个小时。
刚刚从死亡里爬出,3人又痛苦地再一次面临死亡的考验。当时洞内与外界隔绝,首要的是让洞外的战友知道洞内的人还活着。于是,他们敲打脸盆、水桶、饭盒等物品,但一切都无济于事。
王扶之他们遭敌机轰炸失去联络后,志愿军总部命令全力营救。彭德怀司令员说:“要想尽一切办法,将王扶之他们抢救出来。” 在39军军部,吴信泉军长也不断催促:“要想尽一切办法救人!”并指示,工兵不够,可迅速从军直工兵营派出一部分进行增援。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王扶之等人生还的希望越来越小,但所有救援的人都不言语,仍在埋头挖掘。
沈铁兵政委命令警卫连找来几个当地人盛咸菜用的大坛子,准备盛殓烈士的遗体。参谋长程国璠说:“师长个子大,还是给他准备一口棺材吧!”
在红军时期,吴信泉军长就是王扶之的老上级。悲痛之下,他含泪给志愿军总部发出了一份王扶之等同志生还无望的电报。就这样,志愿军总部干部花名册上,王扶之一栏的后面被注上了“牺牲”二字。
第二天下午,工兵连副连长刘文才突然发现有两只苍蝇从坍塌的石缝中飞出来。他欣喜若狂,立即将这一发现报告师首长。苍蝇能活,人就能活!沈政委立即决定,再增派部队,加快救援速度。当晚11时30分,在经历38个小时之后,王扶之等3人获救,记者刘鸣和其他4人牺牲。将军回忆此事时曾感叹地说:“要不是洞中两只苍蝇飞出,我这条小命早完了。可惜的是我没记住那位工兵连长的姓名,至今仍未找到他。” 而且,对于人们都十分厌恶的苍蝇,王扶之将军把它们称为“救命恩人”,从不加害。
志愿军归国后,王扶之先后担任39军军参谋长、副军长兼参谋长,他所在的军被国外军事专家称为“中国王牌军”。1968年,王扶之调总参谋部任作战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