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经络定位于纤维网状结构,那么,针灸和手法治疗的直接作用就更加明晰——调整应力来改善空间结构(当然不排除部分神经反射因素参与),也就使我们更好理解针刺和推拿手法的作用以及原理。
人体的每部分结构,都处在一个张力网络中,正常的张力,是功能的保障。如果一个细胞周围有异常压力或拉力,功能往往会发生变化。如软组织源性疼痛,往往是骨骼肌在一个不正确应力下,结缔组织脱水,肌细胞痉挛,引起局部或远处的疼痛。所以治疗有两方面的要素:打开组织和纠正张力。
中医针灸中很多有效方法是经验的积累,在原理上并没有说得十分明确,而从纤维力网、结构整合方面,往往能够得到很好的解释。
解剖结构是医学的基础,不论对中医还是西医。当今医学发达,科技昌明,人类貌似已经全部掌握了人体解剖学的内涵,想发现什么新的结构已经不太可能,但是,对已知结构的再认识却往往让医学还可以继续前进一大步。在西方,由于手法研究的需求,一批生理和解剖学家在临床实践的指导下,细化研究功能解剖,对已知结构有了新的认识,出现了激痛点学说、肌筋膜链学说、筋膜学说等。这些理论和实践对软组织源性疼痛尤其实用。甚至对中医针灸也有解释作用,对疗效提高也有很大帮助。而在更大范围内看,无论是西方的康复学、物理治疗学和东方的针灸学、推拿学,还是运动医学等等,面对同一个软组织源性疼痛的病人,不同的治法都能有效时,我们就不得不思考,这些治疗动了什么?显而易见——都调整了结构(骨骼、肌肉、筋膜)的失常。
那么,从结构入手,现代解剖学进展对中医针灸有何启示?下面就笔者的学习体会谈一点看法。
肌筋膜网的基本概念及启示
纤维网络是人体的支架,传递力学信息
人体存在三种网络,神经网络、血管网络、纤维网络。神经网络传递电信号,血管网络传递化学信号,而纤维网络是力学传导体系。前两者我们都已经关注了很多,而占人体体重最大、成分最多的纤维网络,却长期被人们所忽视。人体从外到内,甚至到细胞核内的细胞核、细胞器都有微丝系统捆绑、固定,形成人体细胞的支架。这些纤维网络周围充斥着细胞外基质,给细胞核组织提供营养。血管神经在其中穿行,肌肉则是其中增粗增厚的部分。这让我们想起经络的作用——联系表里,沟通内外,运行气血,濡养脏腑。所以,如果把经络定位于纤维网状结构,那么,针灸和手法治疗的直接作用就更加明晰——调整应力来改善空间结构(当然不排除部分神经反射因素参与),也就使我们更好理解针刺和推拿手法的作用以及原理。
力线上的多块肌肉是一个功能单位,共同完成力学传递
现代研究发现,肌肉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筋膜连接甚至肌肉纤维连接。筋膜组织传递张力,并且能够向协同肌和拮抗肌同时传递,是人体动作的张力分配器。所以,《解剖列车》的作者托马斯将肌肉比喻为列车,骨关节比喻为车站,是肌肉停留的地方。并且认为,肌筋膜是一个整体,只有单数形式,只有手术刀可以把它变成复数。依此往往可以解释针灸的远端取穴。例如胫骨后肌上的太溪、三阴交等,属于前深线,筋膜力线直接连通到腹腔、胸腔和咽喉。故而可以治疗胸腹、喉咙的病。
人体的双层袋状结构,具有连续性
人体的许多结构都具有内外两层膜,例如,心、肺的脏层和壁层,肌肉也有这种双层袋状的结构,有内膜、外膜两层包绕。而肌腱、滑囊韧带都是内层袋增厚的部分。所以我们治疗肌肉是治口袋里面的东西,而治疗滑囊和韧带,则是治疗双层袋的增厚的内膜。这对我们的治疗有很大的启发。例如结缔组织病、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病变部位在关节滑膜和滑囊,属于双层袋的内层膜,针灸的治疗多是通过外膜治疗内膜,因为双层袋是连续的。半月板损伤和韧带损伤的治疗原理也类似。针刺疗法有的刺在筋膜层,有的刺入肌肉。肌肉是有起止点的,筋膜却没有,是一张结缔组织大网,从内到外,从上到下,无所不通,所以它的传播和调整范围均比较大。
应力是损伤来源,空间是功能的保障
人体的每部分结构,都处在一个张力网络中,正常的张力是功能的保障。如果一个细胞周围有异常压力或拉力,功能往往会发生变化。而软组织源性疼痛,往往是骨骼肌在一个不正确应力下,结缔组织脱水,肌细胞痉挛,引起局部或远处的疼痛。所以治疗有两个关键,第一是打开有问题的组织,第二是解除造成这个问题的异常张力。所以治疗有两方面的要素:打开组织和纠正张力。只顾及一个方面的效果是不全面也不持久的。这提示我们要注意不正确的张力来源,很多慢性疼痛来自不正确的姿势和错误的运动模式,同时也提示我们治疗要配合运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