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从绍兴八年(1138),宋金第一次议和期间,那场轰轰烈烈的反对议和的朝廷运动说起。
自宋宣和七年(1125)金国南侵以来,灭北宋,犯江南,一直妄图侵占整个宋朝。但建炎元年(1127)赵构建立南宋之后,迫于形势,任用韩世忠与岳飞等武将抗击金兵,经过十年抗战与北伐,金军大受挫折,不得不主动向宋朝提出议和。自登基起就一心乞和的赵构求之不得,一拍即合,于是,从绍兴七年(1137)到绍兴九年(1139),宋金进行了第一次议和。
然而,朝廷决定议和的消息一经传出,顿时,朝野群情汹涌,抗议之声之激烈,之浩大,远远出乎赵构意料之外。群臣纷纷上书,痛斥秦桧,指责赵构,反对议和的奏折每天不断。摘录数段,看看宋朝文臣气节,亦代表当时大多数南宋人民的心声。
前宰相李纲上奏:“偷安朝夕,无久远之计!” “陛下纵自轻,奈宗社何?奈天下臣民何?奈后世史册何?!”枢密院编修官赵雍上奏:“天子之孝,与臣庶不同,报难报之恨,雪难雪之耻!”监察御史方庭实上奏:“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
枢密院编修官胡铨的上奏,使此次抗议运动达到了高潮:“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仇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又坚决请斩秦桧等人,以谢天下:“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并主张“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耳,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
胡铨这篇檄文一出,朝野震动,吏民纷纷抄阅,“市井间喧腾,数日不定”,金人闻说,用千金求购此文副本,金国君臣读后,大惊失色,连连称“南朝有人”,“中国不可轻”。在这期间,秦桧在朝堂天天被大臣指着鼻子骂,民间更贴出了大字报:秦相公是细作。万众唾骂声中,秦桧吓得上表待罪。但赵构一意孤行,决意议和!他摆出独夫之威,声称:秦桧无罪可待!并下令将胡铨“送昭州编管,永不起复!”
终于,这场轰轰烈烈的反对议和的朝廷运动宣告失败。绍兴九年(1139)一月,和议达成,签下了第一份屈辱条约——秦桧代表赵构,跪拜金使,宋向金称臣纳贡。再说武将,在议和期间,岳飞表现得相对克制温和,只是在入朝召对说了一句软中带硬的话:“金人不可信,和议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