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杨廷和
杨廷和,字介夫,也称石斋,汉人,家乡四川新都,是明朝年间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善文书且其子是著名文学家杨慎。杨廷和一共辅佐过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个皇帝,在大礼仪事件上由于与世宗意见向左,最终辞官回乡,于71岁时病逝故里。
杨廷和 塑像
杨廷和年少成名,自小便才华尽显,第一次乡试中举时年仅十二。古时候的晚上分成五个更,两个小时为一更,且以前的秋天一季度三个月被称作三秋,初期七月孟秋,中期八月仲秋,晚期九月季秋。有传言说,杨廷和七岁时,有一次父亲与宾客一同对饮畅聊,不知不觉夜深了。此时有一个客人说到一更了,另一个客人说已到半夜,还有一个客人则认为五更已过去一半了。他父亲便出了一上联: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可惜谁也没能接下联,此时在一旁的杨廷和随口说: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引得众人惊叹。
据悉,杨廷和在朝廷执政时,长弟任京城公卿,二弟任地区大官,其余众弟也都身兼要职,其子杨慎高中状元,众人前去贺喜,谁知杨廷和竟眉头紧锁,极为不安,众人问之,他说:“有一个说法即傀儡场,家族气数有限,起初全家出动,我们耗尽了杨家气数,以后就会尽剩些傀儡了。这不是我们家的荣幸,而是我正在担忧的事。”果然到后来,他的话应验了。
杨廷和掌朝期间,为人善政,是一代首辅,对于当世做出了极大的政治贡献。
杨廷和与杨慎
杨廷和,年少成名,是明朝年间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一共辅佐过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个皇帝,其子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明三子之首的文学家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千古名句就是出自于他笔下。
杨慎 塑像
杨慎,字用修,也称作升庵,祖籍庐陵,出生于四川新都书香门第、官宦家庭,自小便聪慧过人,家庭教育氛围极好,与父亲杨廷和一样中举入仕,杨慎以状元进入翰林院任修撰官,参与编写整合《武宗实录》,逐渐开始了他极其坎坷的仕途。
由于杨慎为人一生正气,面对武宗忙于游玩不顾朝政的行为直言进谏劝阻后无济于事,于是一气之下辞官回乡。世宗登基后,杨慎再次被召回翰林院任官。此后,由于杨慎不畏权贵的性格,更是一再得罪了世宗。起初,他趁讲书的机会,屡次以世宗不妥之政来明里暗里批评他,尤其是在以其父为首的旧臣与皇上之间爆发的“大礼仪”之争中,杨廷和被迫辞官后,杨慎一再上书不愿与盲目顺应皇上的小人共事并与群臣列宫嚎哭,引来杖责被流放云南。
在流放期间,杨慎寄情于景咏物言志,不断坚持创作,仍始终关心民间疾苦,多作诗文来痛击不法行为,还为白族修著历史,协助平定叛乱,无论流落何处,均得各地官员善待。
世宗因为对杨家父子恨得咬牙切齿,因此其一生多次大赦,杨慎都未能归乡。
1559年,杨慎死于驻守边疆的住所,得游居敬送回故乡葬于父亲墓旁。明穆帝登基后得追谥文宪。
徐阶 杨廷和
杨廷和,是明朝年间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历仕过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个皇帝,尤其在武宗、世宗期间权利达到顶峰,一度权倾朝野,后来由于在大礼仪事件上与世宗意见向左,最终辞官回乡,以庶人身份下葬。
徐阶 剧照
然而历史上另外一名与之相提并论的内阁首辅徐阶作为嘉靖晚期及隆庆初年的大臣,那么二人之间有什么关系,谁的地位更高呢?
徐阶,汉族,如今的上海人,嘉靖二年以探花及第入翰林院,早年间因为得罪张璁被贬,此后为官便更为谨慎,入礼部尚书后逐渐参政论事,因揭发仇鸾恶行而得到嘉靖帝信任。徐阶与历史大奸臣严嵩共事十余年皆小心翼翼不出差错,且善于顺应帝意因而得以自保。
1652年,徐阶得知皇上早已对严嵩父子的恶性有所耳闻并不齿,于是便令御史邹应龙弹劾严家父子二人,不久后得以皇上下旨命严嵩退休,其子治罪,推翻了严嵩,并取而代之成为首辅。但是晚年的徐阶,由于屡屡劝阻穆宗的荒诞行为无效后请辞,由于家中子弟横行霸道而名声不佳。
当初杨廷和见到徐阶时便连连称赞其功名绝不亚于自己,还认为其水准绝对可以位列科考之首。徐阶情商极高,懂得识眼色,很会做人,其最大的贡献在于推翻了大奸臣严嵩。但是相较二人,徐阶由于身处百废待兴的明朝晚期,要做出巨大的成就也是举步维艰,但历史上对于徐阶的人品普遍给予好评。
杨廷和和王阳明
杨廷和,年少成名,是明朝年间杰出的政治改革家,一共辅佐过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个皇帝,甚至在明武宗去世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掌管朝纲,但在大礼仪事件上由于与世宗意见向左,最终辞官回乡,于71岁时病逝故里。
王阳明 画像
而作为心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不但是一个思想家、文学家,也是明代的哲学家和军事家,于正德年间入仕,曾多次参与平定江西叛乱与宁王之乱等等,此期间朝廷一度处于首辅大臣杨廷和权倾朝野的状况,那么王阳明与杨廷和二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呢?
中所周知,正德年间,王阳明起初是被兵部尚书王琼提拔上去的,由于其才干受到王琼的赏识,于是将之推荐为御史以巡抚各地,王阳明才有机会得以在多个叛乱中展现身手,因此,王琼可谓是王阳明的恩人与伯乐。然而杨廷和与王琼之间呢?
杨廷和与王琼的关系十分恶劣,两个人是死对头,武宗去世以后,杨廷和长达三十多天总揽朝政后,世宗才上位。为了得到更多主张,杨廷和便上书检举王琼的种种罪状,使其入狱,二人互相攻击一段时间后,王琼最终被充军发配边境。因此推断,杨廷和王阳明的关系也不会融洽。据悉,王阳明在平定宁王叛乱后,尽管加功进爵,却没有得到相应的俸禄,也是因为杨廷和的关系。
且杨廷和的儿子杨慎,还一度批判风靡一时的阳明心学,因此种种迹象之下,想必杨、王二人关系不佳。
杨廷和与张居正
杨廷和,是明朝年间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善文书且其子是著名文学家杨慎。杨廷和一共辅佐过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个皇帝,一度权倾朝野,甚至在世宗上任前执掌朝纲三十余日,后来由于在大礼仪事件上与世宗意见向左,最终辞官回乡,以庶人身份下葬。
张居正 画像
然而历史上另外一名赫赫有名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也是明朝年间的大臣,那么二人之间有什么异同,谁的地位更高呢?
张居正,生于1525年,也为汉民族,祖籍安徽,生于湖广江陵,因而得名张江陵,为明代中后期政治改革家,辅助万历帝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万历新政。张居正与杨廷和一样,都是少年时期便才华尽显,12岁时中秀才,16岁中举,23岁中进士,后逐步进入内阁,万历皇帝上任后,张居正取代高拱成为首辅。由于当时皇帝年幼,因此由张居正一手执掌朝政。
张居正任首辅大臣年间,推行多项举措实施改革,例如“一条鞭法”简化税务制度,增加财政收入;军事方面,派多个大将驻守边疆,平定叛乱;官吏治理上实名考核等等。其一系列举措使全国上下朝廷内外,饶有秩序。
相比较杨廷和与张居正的功绩与历史地位,两人都是极其杰出的首辅大臣,然而历史上的评通常认为张居正要高于杨廷和。张居正开创的万历新政复兴了大明王朝,延缓了其灭亡进程。权力上看,二人的鼎盛时期,张居正要大于杨廷和,不过这与皇帝也紧密相连。然而从另一个方面看,张居正得罪了朝廷百官,反而是杨廷和更得到官员尊重。
杨一清 杨廷和
杨一清、杨廷和属于同一时期的人,皆是明朝有名的人物。两人都是明朝时期手握重权的朝廷重臣,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两人可以算是同事关系。杨一清、杨廷和都属于极富才华的人,不仅在政治上有所成绩,在文学方面也有不少有作品流传于世。
杨廷和半身像
杨一清,民族为汉,明朝人士,历经四朝,当官五十多年,曾担任过不少不同的官职,最终坐上了内阁首辅这个重要位置,被世人称为“出将入相,文德武功”,由此可见,他的才华之高,被世人所赞扬,称杨一清的才华可以与唐朝有名的宰相姚崇相匹敌。杨一清在当官期间作出了很多有目共睹的成绩。比如修建边疆防御,平定外来者的进犯,促使军中纪律严明;设计除掉混乱朝廷的太监刘瑾极其党羽等。然而在后期,杨一清却被张璁等人陷害,病发后遗憾而死,死不瞑目。
杨廷和,与杨一清一样,同是明朝重臣,曾身居首辅之职。在位期间,他曾立功无数,为明朝的发展作出了不少的贡献,不仅极有才能,也极富名望。例如在担任东阁大学士时,勇于指责和抵抗当时权力极大的宦官刘瑾;平定了朱寘鐇引起的叛乱。杨廷和最后是因“大礼议”事件与明世宗意见不合,被削职定罪,到了穆宗时期,才得以恢复官职。
杨一清和杨廷和两人皆是明朝时期忠良之臣的代表人物,身居要职却未作出滥用权力之事,两人皆为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做了极大贡献。
杨廷和历史评价
杨廷和,是明朝年间著名的内阁首辅,历仕过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个皇帝,后来由于在大礼仪事件上与世宗意见向左,最终辞官回乡,以庶人身份下葬。杨廷和任职期间,一度权倾朝野,做出了许多为政功绩,是明代伟大的政治改革家。
杨廷和 剧照
杨廷和辅佐武宗时期,由于武宗荒诞无德,杨廷和屡屡进言未果,仍心系百姓,关心民间疾苦,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得以正常运行。
杨廷和平定安化王造反,镇压起义将其诛之。武宗去世后,由于无后,遂与皇太后二人将其堂弟朱厚熜立为世宗,得群臣赞同。
杨廷和在武宗去世后,除掉手握重兵的江彬。当时江彬深知自己为天下人所不齿,在同党造反时尚且犹豫不决,于是杨廷和以皇太后的名义将其追捕诛杀,并消除一众党羽,引得举国欢欣。
世宗未赴京城时,由杨廷和代理国政共三十七日,在此期间,杨廷和不受制于皇上,得以大展身手,废除了武帝在位时留下的一系列弊端政令,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杨廷和加强边防军力,放遣武帝生前所囚的各方女子,减少赋税降低阶级矛盾,挑选人才以推行新政等等。杨廷和所推行的一系列举措,均受到了举国上下的赞赏。
尽管其改革时间短暂,但仍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改善财政情况,缓和阶级矛盾,使百姓生活也转好,对明朝中衰起到了一定的缓和与振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