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与假相 《木兰诗》里的真相与假相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一首北朝民歌,出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子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然后解甲归田、荣归故里。这是一首古代长篇叙事诗,长期以来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有很大影响。最近,自从东方电视台喜剧演员贾玲恶搞花木兰的节目播出以后,木兰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本人没看过这个喜剧节目,不能评说是非。因为本人半年前教过这篇课文,对《木兰诗》有点自己的思考,供评说喜剧是非和要求电视台道歉的人们一点参考。

《木兰诗》里面的真相

这个故事也许是虚构的,但它道出了许多历史真相。

真相之一:南北朝时期战争频仍,持续时间长,战死的人很多,以至于朝廷为了保证兵员,不断放宽征兵条件,连老头子也列在征兵范畴之内。我记得《资治通鉴》里面记载,战事最激烈的时候,北朝下令十二周岁以上、六十周岁以下的男子都要去服兵役。“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这不是虚构,而是写实。

真相之二:那时当兵,武器、军服、战马都要战士自家提供,朝廷并不负责。所以才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之事。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唐朝,李白的《子夜吴歌》可以印证:“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真相之三:当时战事危急,十室九空(空的是青壮年男子),征兵人员压力很大,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不仅把老头、少年列入征兵视野,甚至把妇女也拉入军队来充数。木兰“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是女的,地方官熟知民情,不可能不知道,居然也允许她去,就说明了当时前线伤亡巨大,后方征兵很难。

真相之四:“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月光照着身上的铁甲,士兵时刻准备作战,晚上休息也不能卸掉沉重的铠甲,这句诗与曹操的“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两首诗都印证了一个事实:当时战争很残酷,持续时间长,士兵生还率很低。

真相之五:“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在那个时代,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少数普通士兵侥幸生还回家,得活命就算万幸了,朝廷高高在上,国家饱经沧桑,开销巨大,没有经济实力,不可能厚待那些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普通士兵。

《木兰诗》里面的假相

《木兰诗》里面的故事也许是虚构的,如果按照逻辑事实来写,就会使人读后深感悲伤痛苦。为了让人们读后感到快乐,诗人不能不扭曲一些事实,隐藏许多真相,以此表达古代人民美好的愿望。所以,这首诗里面存在许多假相,当今的读者不能忽视之。

假相之一:“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不可能隐瞒这么久,透露了身份就不可能活下来。

一般女性的身体特征与男性有天壤之别,是很难蒙混过去。特别是女性的声音,更是无法掩饰过去。只要开口,其他人就会发现秘密。战场上也许没人注意,但军营里面士兵密集,没有什么私密空间,吃饭、睡觉都必须在一起,如果要隐瞒自己的女性身份,大小便这一关就过不了。所以,她的伙伴们不可能长时间不知木兰是女人。一旦知道木兰是女性,那她遭遇就会很悲惨,很可能成为将军或者士兵们的性奴,然后怀孕,然后被赶走或者杀掉。将军为了作战取胜,是不可能允许军营里面有妇女的。杜甫说:“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汉书·李陵传》里面记载,李陵率军与匈奴作战,战事呈胶着状态,李陵认为士卒没尽全力,士气不旺盛,怀疑军中藏着女子。一搜,果然有不少战士把女人带到了军营,于是下令杀了所有的随军妇女。

假相之二:木兰身经百战能生还。“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女子在体能力量方面,注定比男子要弱小一些。战事那么激烈,时间那么长,木兰一个柔弱的女子在战场上与强悍的男人用刀枪厮杀,你死我活,她居然每次都赢了,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一般正常的结果是:木兰参战,不幸牺牲。

假相之三:木兰生还回家,她的家人个个安好,于是阖家团圆,皆大欢喜。这个结局很令人欢欣鼓舞,但不太符合事实和逻辑。那是是南北朝,狼烟四起的时代。真相应该是:木兰回来后,发现她的父母也许不在人世了,姐姐出嫁了,弟弟长大了,但没能逃脱兵役,早已从军且无音讯了。老兵回家,《乐府诗集》里面写得更真实:“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假相之四:“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皇帝不可能接见一个普通士兵,不可能给她“赏赐百千强”,轻易选她坐上尚书郎这个高位,这更是诗人的意淫。这只是诗歌的艺术手法,以表现木兰不求富贵的高贵品质而已。

结语

真相与假相 《木兰诗》里的真相与假相

若是世上真有木兰这个女人,她当兵是被迫的,她当兵后遭遇必定很不幸。我们不能相信《木兰诗》里面的想象与夸张。木兰其实是个很可怜命运很悲惨的劳动妇女。“完美的爱国主义模范”、“至忠至孝”、“大智大勇”、“巾帼英雄”这些美名,是否名副其实,我觉得可以商榷,“木兰文化”、“木兰精神”这些名词,也可以再推敲。

从上面这些真相和假相分析来看,《木兰辞》的背后,有两户人家,一户人家,为了自家的穷奢极欲,不惜穷兵黩武、不顾民生,它的户主叫皇帝;另有一个家,曾经是完整的,后来被前面那户人家的打手逼迫,家破人亡了,这个家里,曾经有过很乖的女儿,叫木兰。《木兰辞》的背后,有两条源源不断的河流,一条河里全是血,一条河里全是泪。木兰就是这两条河里面长大的鱼,岸边的观众齐声赞美鱼长得很大很壮很好看,谁知道鱼心里的苦涩呢?谁能看穿她满肚子的血和泪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2051/371393012759.html

更多阅读

《红楼梦》里的人物9 :贾代化与贾代善

《红楼梦》里的人物(9):贾代化与贾代善在《红楼梦》里,贾代化和贾代善是堂兄弟关系,属于贾府第二代里的关键人物。贾代化,是宁国公贾演的长子,是贾敷、贾敬的父亲,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红楼梦》第二回写道: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

《终结者2018》里的绝对劳模——马库斯·怀特 终结者马库斯

《终结者2018》里的绝对劳模——马库斯·怀特关于《终结者2018》的特效、剧情等等,已经被大家无数遍的分析过了,我基本上也跳不出这些调调,于是不再赘述。只是,看完电影,有一个人物让我极其的“感动”,没错,他就是半人半机械的混合体——

任铎之:莫言,《百年孤独》里的套中人

任铎之:莫言,《百年孤独》里的套中人——回归文学本身看莫言获奖  任铎之/文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或许可以看作当代中国价值观向外输出的胜利,也可能是诺贝尔奖一次友好的举措,诺贝尔委员会到底是出于同情还是爱,才让莫言获得了

《木兰诗》北朝民歌 南北朝民歌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

声明:《真相与假相 《木兰诗》里的真相与假相》为网友熏眼眸印温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