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常课堂文化谈起
字。青莲
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更应该深入到学校教育的内核——现实的课堂教学,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课堂状态出发,来做实践判断,来讨论改革的方向,而不是从公开课所代表的“个别状态”出发。只有这样,课改才不会仅仅在学校的表层流动,徘徊于外围而无法成为学校教育的内质构成。
因为课堂文化决定了教学的成败。所以,培植一种敢想敢说的课堂文化是新课改所追求的一种课堂教学境界。显然,一个害怕出错的封闭的课堂是绝不会成功的,所以,宽容,便成了课堂那个生活的起点。因为宽容,学生才敢于道出困惑,才敢于质疑,才敢于创造;因为宽容,教师才能知道学生的困惑,才能听到质疑的声音,才能判断教学的下一个方向在哪里。师生真正的思维对话与碰撞才得以展开。然而,有品质的课堂仅仅有宽容是不够的。课堂教学的“气场”还必须能够传递主流价值观。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间诞生的“气场”,凝炼出的课堂文化,与教学比起来,好像很外围,微不足道,却决定着整个课堂的教学品质。
一个因为个别学生调皮捣蛋而冲着全班发脾气的老师,一个成天只请优秀学生发言的老师,是绝不会受到学生的拥戴的,包括他所传播的知识。因为,公正性,是所有人最基本的社会需求。人不应当无端的为他人的过错承担责任,也不应当因为智力发展上的暂时落后而受到歧视。
一个成天只强调认真听讲、坐得直、不出声的课堂,是没有生气的课堂。教学如果只把“奖励”停留在这个层次,教出来的孩子不是绵羊就是叛逆的狼。教学纪律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是知识魅力主导下的“知识秩序”,而不是靠威严建立起来的“形式秩序”。
所以,课堂要有所突破,必须从课堂文化的变革开始。因为课堂文化。参与者孩子全部的精神生活,而不只是智力活动。
![课堂文化 从日常课堂文化谈起](http://img.aihuau.com/images/e/76741/52160604045231914043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