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定位导航
]
第一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考点一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重要程度:★★★☆☆]
1.能量来源
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
3.
[温馨小贴士]
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两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剧烈,多地震和火山活动。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命题角度 内力作用与地貌
[例] (2013·广东高考)如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 [获取和解读信息
]
[答案 ]
B
题组 内力作用与地貌
1.读下列地貌景观图,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甲 火山 乙 石林 丙 断层 丁 峡谷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 解析:D 火山、断层由内力作用形成,石林、峡谷由外力作用形成。 读图,完成2~4题。
2.下列不属于图示内容反映的是 ( )
A.断层 B.褶皱 C.火山喷发 D.内力作用 3.形成图示构造的地质作用,能量来源于( ) A.太阳辐射能 B地球内部的热能 C.风能 D.重力能
)
4.下列可能由图示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阿尔卑斯山脉 B.大西洋 C.长江三峡 D.日本富士山
解析:2.C 3.B 4.A 第2题,图示岩层反映出其受到巨大挤压力的作用先形成了褶皱,后因超过了岩石最大承受能力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位移出现断层,是内力作用中的地壳运动所形成的。第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其地质作用为内力作用,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第4题,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相对运动,挤压而成的褶皱山系;大西洋是板块张裂而成的;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而成的;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是岩浆活动的一种反映。
考点二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重要程度:★★★★★]
1.能量来源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
3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坦。 [温馨小贴士]
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的区别
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主要的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多种形式,其中以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最为常见,其动力多为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它们各自对地貌的影响和典型分布区如表所示。
1.判断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地貌的方法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以我国为例)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图所示)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2.外力地貌的应用 (1)风向的判定
(2)河流流向的判定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