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佛偈 【佛典故事】一偈得道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讲经说法时,有一年长比丘,名叫‘般特’,因禀性愚钝,所以慈悲的佛陀请门下五百位已证得罗汉果位的弟子轮流教导他,但是三年下来,他连一首偈子也记不起来。渐渐地,般特比丘愚笨的消息传遍了全国,被大家当作茶余饭后的话题。

  佛陀知道后,心生慈悯,对般特比丘说:‘今日我亲自教导你一首偈子,你当牢记心底,时时专心诵持,作为你用功的法门。这首偈子就是“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般特比丘听了之后心领神会,立刻欢喜地诵持这三年来他唯一能记住的偈子。世尊又谆谆告诫他:‘你年纪这么大了,才记得这首一般人早已耳熟能详的偈子,实在不足为奇,所以你一定要了解它的含意,才能用得上功。’于是佛陀为般特比丘开示偈子的意义,说明身口意最常造作的过失,并且叮咛他要时时保持觉性,观照心念的生灭。众生于三界内流转生死,不管是升天享福、或深陷地狱、或悟道解脱,皆是由这念因心所生。只要能清净身、口、意三业,自然能证得涅槃解脱。

  接着,佛陀又说了无量妙法,般特比丘听了之后,心开意解,当下证得罗汉圣位。

  当时城中有一间精舍,住着五百位比丘尼,佛陀为了教化她们,每日都安排一位弟子前去讲经说法。一天,比丘尼们听说隔日要来为她们说法的人竟是般特比丘,都觉得非常好笑,于是想出一个办法要来捉弄他,就是故意将他唯一会念的偈子倒着念,让他感到惭愧而不敢说法。

  隔天,般特比丘到来精舍,五百位比丘尼虽然仍像以前一样出来迎接,但在顶礼问讯时却相视窃笑,等着看般特比丘出糗的窘相。应供完毕,般特比丘一上法座,便惭愧地说:‘自己资质愚钝,薄德才劣,所学不多,只能粗解一首偈子的含意,今天就为大众讲解这首偈子……’这时,有些年轻比丘尼正想开口捉弄他,却怎么也发不出声音,才惊恐地发现自己可能冒犯了圣者,于是立刻惭愧忏悔、礼拜悔过。

  般特比丘依照佛陀所说的道理,一一向她们开解,五百比丘尼摄心聆听般特比丘的开示后,满心欢喜,当下即证得罗汉果位。

  一日,波斯匿王请佛陀及众僧至王宫应供,佛陀见调伏大众慢心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特别将钵交给般特比丘,让他紧随自己的身后而行。然而,到了皇宫门口,守卫一看到般特比丘,立刻箭步上前拦阻说:‘身为一位法师,你连一首偈子也说不出来,你还好意思进去接受国王的供养吗?我这个俗人,都能随口说出几首偈子,而你是法师,竟然这么没有智慧,供养你也不会有什么功德!’于是把般特比丘独自留在门外。

  佛陀入殿升座净手后,般特比丘突然想到佛陀的钵还在自己手上,心念一动,手臂一伸,便以神通力将钵送至佛陀的面前。在场所有人只见虚空突然现出一只手,而不见任何身影,惊讶万分地问佛陀:‘这是何人的手臂?’佛陀说:‘是般特比丘的手臂。他最近已成道证果,因今日入宫,被守卫挡在门外,所以才以神通为我送钵来。’

  波斯匿王问佛:‘听说般特比丘一向资质愚钝,是什么因缘使他才听闻一首偈子,就能得道?’佛陀开示与会四众弟子:‘成道的因缘,不在所学的教理多寡,而是在受用行持上。般特比丘虽然只懂得一首偈子,但是他一心虔敬受持,自然能够心领神会,当下身口意三业清净如雨后天霁。反观世人学佛,虽强记多闻,却不能时时观照思惟,在行住坐卧中精进落实,只不过将佛法当成世间知识学习,所以无法受用。’于是佛陀为大众说了一首偈语:

  ‘虽诵千章,句义不正,不如一要,闻可灭恶。

  虽诵千言,不义何益,不如一义,闻行可度。

  虽多诵经,不解何益,解一法句,行可得道。’

  佛陀说完偈语后,在场的三百位比丘心开意解,当下证得阿罗汉果,而国王、大臣、夫人、太子们,莫不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二》

经典的佛偈 【佛典故事】一偈得道


  【省思】

  拥有正确的知见观念,才是开启智慧和幸福之钥。经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修行不在所学的教理多寡,而是要能思惟其义,觉照自心,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如此智慧日增,烦恼日减,心念逐渐清净,就能‘转识成智’。亦如般特比丘但解一偈,依然能得道度人,不但自受用,亦能利益广大众生。

扫一扫即可关注(或长按,识别二维码直接关注)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编辑:妙法佛音(miaofafoyin520)

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南无阿弥陀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2751/469443984140.html

更多阅读

王权富贵篇经典台词 【佛典故事】富贵修行难

【富贵修行难】(一)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有个弟子,名叫耆婆,医术高明,曾救活过很多绝症病人,他曾给佛陀和僧众看过病,还把国王赏赐的衣服供养佛陀。他死后生到美女如云的天上。一天,有位比丘患了重病,无人能救,大家不约而同地想起神医

佛典故事 【佛典故事】不杀生戒

【不杀生戒】释迦牟尼佛前世曾是一条力大无穷的毒龙,杀生无数。有一次,他被一位修道者降服了。修道者用下面这番话降服了它:“宇宙间所有的生命都希望自己能永恒不死,因此,伤害别人的生命是不道德的,受害者必定非常怨恨,这股怨气会

慈母孝女贤妻典型材料 【佛典故事】孝女光目

【孝女光目】在清净莲花目如来的像法时期,有一位年轻女子,名叫光目,虔诚供养一位阿罗汉。阿罗汉问她:“你有什么愿望吗?”光目回答:“我母亲刚去世不久,不知她现在何处?”阿罗汉见她真诚,为她入定观察,发现她母亲已堕入地狱,身受极苦,于

【佛典故事】贪 色

【贪 色】 从前,有五百商人入海采宝,其中有个智者,名叫弥兰,是商队的向导。 他们的船遇到海难,只有弥兰一人得以幸免,抓着一块木板,漂到一座名叫鼻摩的岛上。 为了寻找栖身之处,弥兰顺着一条小路往前走,竟发现一座银城,周围树木茂

声明:《经典的佛偈 【佛典故事】一偈得道》为网友眼淚磨成細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