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之盟真的有吗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雄才伟略,文武双全。在他死后,他的皇位却不是传给自己的孩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这一点让很多人都感到好奇,毕竟很少有皇帝会自愿将皇位传给弟弟。大多数认为赵匡胤传位于赵光义的原因是金匮之盟。但是也有部分人对金匮之盟产生质疑。那么金匮之盟真的有吗?
赵匡胤画像
金匮之盟的故事发生在宋朝建国早期,当时的宋太祖赵匡胤打下江山,并将自己的兄弟封为亲王。宋太祖侍母极孝,在其母杜太后病重时期,他亲自侍奉在左右。当其母即将离世前,将前朝往事作为教训劝说赵匡胤将来传位于赵光义。杜太后的劝说赵匡胤的遗书藏在了金匮之中,这就演变成了后来的金匮之盟。那么,金匮之盟真的有吗?
虽然有很多人都知道金匮之盟并且相信这个事件的存在,但是在历史的记载中查询不到金匮之盟的原文。目前仍旧有很多人试图寻找出金匮之盟的出处,但是结果一直都是徒手而归。因此在现在的学术界中普通对金匮之盟存在着质疑,尤其是对金匮之盟所记载的内容存在着较大的争议。这些争论至今未能得出能让大家都信服的结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力的相关史实。
所以对于金匮之盟真的有吗这个问题来说,答案是不明确的。我们只能等待史学家们探察宋史来寻找答案。
金匮之盟与斧声烛影
赵光义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是以宋太祖弟弟的身份继位的。在他继位前夕,发生了著名的斧声烛影。而这个事件的发生,让大家对他登基为帝存在着质疑。为了洗刷自己的冤屈和名声,在他登基后六年之后,他拿出了金匮之盟。那么金匮之盟与斧声烛影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斧声烛影
其实金匮之盟在本质上是发生在斧声烛影之前的。金匮之盟讲述的在杜太后病床前,杜太后用主少疑国的亡国典故劝说宋太祖传位给自己的弟弟。而杜太后劝说的话语被记载下来,放置在金匮之中,成为了后来赵光义名正言顺登基的证据。
而斧声烛影这个事件是在赵匡胤临终前,他召见赵光义商议事件。在外面的大臣们多次通过烛光看到赵光义离席躲避,而且在赵匡胤死前,还拿着斧头杵着地面,大喊着“好为之”。在这之后,赵匡胤病逝,登基的人却成了赵光义而不是赵匡胤的儿子,加上赵匡胤死前的举动,朝廷大臣们普遍猜疑赵光义的皇位是弑君夺位。
在赵光义登基之后,虽然还存在着一部分质疑的声音,但是在他兢兢业业治理国家之下,大臣们对这个皇帝还是比较认可的。而在太平六年时,赵光义拿出了金匮之盟,这份遗旨让赵光义的登基变得有据可考,顺理成章。
金匮之盟与斧声烛影这两个事件之所以成为大家的关注点是因为事关宋朝的两个开国皇帝的隐秘。
金匮之盟是什么
金匮之盟是宋朝初期发生的事件,关系到了整个宋朝的领导者的选定。在金匮之盟中,主要参与其中的有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和他们的母亲杜太后。那么金匮之盟是什么呢?其中到底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呢?
赵光义画像
在宋太祖赵匡胤死后,接掌他地位权力的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这一点让很多人产生疑问。但是在正史记载中,赵光义登基是奉了杜太后的遗旨,即金匮之盟。那么金匮之盟是什么呢?
金匮之盟讲述的是赵匡胤答应杜太后传位于赵光义的事件。在杜太后病重临危之际,她根据前朝主少疑国的事件劝说赵匡胤答应在死后将皇位传给赵光义,至于赵匡胤到底有没有答应,这一点一直都存在着争议。而赵光义在太平兴国六年拿出的所谓的金匮之盟,其实是杜太后死前劝说赵匡胤的遗旨。
而金匮之盟的另一种说法,是宋朝的私史上的记载,说是有“三传约”,即在太宗之后,要将皇位传给赵延美,再由赵延美传位于赵徳昭。也就是说根据宋朝的私史中的记载可以认定,宋朝是将以父死子继的优先制度改为了兄死弟继。这一点在正史上没有任何记载,所以这个说法一直没有被人们认可。
而对于金匮之盟旨意中的原文到底是什么,又记载了什么,至今还未有定论。也因此,金匮之盟这个事件一直都存在着极大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