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凯利在《技术想要什么》一书中隐晦地做了一个类比,人创造了技术,技术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被造物要求造物主给他同样的权利,什么权利?就是像造物主一样的权利。技术想要什么?技术想和人一样。这是凯文凯利给我们的回答。
凯文凯利在《技术想要什么》一书中所阐述的道理,就是工具在本身还没有获得自主相互链接的能力之前,是依靠嵌入人类社会生活来获得相互链接的机会的话,但是,使工具、发明能够相互连接、融合的环境和机制,却是我们这个社会体制,人类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决定的、驱动的,而这些东西,本身又是技术的一部分。
在2005年与2007年,凯文·凯利两次登上TED大会的舞台,发表了关于互联网的18分钟演说。在2005年的演讲“科技想得到什么?”中,他发表了一段深情的话。这段话后来被广泛引用:
“让我们设想一下,莫扎特生活的年代钢琴还没有发明出来,或凡·高生活在油画颜料要高价才能买得到的年代。每一天,地球上有众多小孩出生,他们都有很好的天赋,可也许他们借以表达自我的技术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我们有义务去发明那些尚未被发明的东西。”
![未来100年大预言 一个人的三本书 预言了未来30年哪些领域会出现重大的财富机会](http://img.aihuau.com/images/e/77462/1523060411154897408744.jpg)
10月27日kk新作《必然》在京首发
他第一次在《失控》中提示我们——
要用生物学而不是机械学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
是他第一次在《科技想要什么》提示我们——科技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
而在新书《必然》里——
凯文·凯利全面介绍了这个新物种的基因特征、所思所想、行为规则和未来走向。
换言之,他预言了未来30年哪些领域会出现重大的财富机会。
如果互联网科技是一个新生物,我们每个人,都将在这个新物种的身体里展开我们的生命历程。
这个比喻很好理解。但是难题来了——
我们和那个“生物”相隔甚远。
不是空间距离,而是相差了一个维度。
就像蚂蚁不理解蚁巢,我们身体的一个细胞不理解我们的大脑一样,我们很难理解那个“生物”。
在《必然》这本书里,凯文·凯利就是要帮我们做到这件事。
他给我们指出了这个物种不断变迁的12条道路——
形成:机器将会更新自己,随时间慢慢改变自己的功能。
知化:把人工智能置入普通事物之中才能带来真正的颠覆。
流动:想要在全新的领域中成功,就要掌握新出现的流动性。
屏读:屏幕无处不在,持续扩展人类的阅读量和写作量,世界上所有的书籍终将由互联的词语和理念连接起来。
使用:对事物的使用比占有变得更为重要。
共享:将从未被共享过的东西进行共享,或者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共享,是事物增值最可靠的方式。未来30年最大的财富会出现在这一领域。
过滤:内容扩张得越多,就更需要过滤以便使得注意力聚焦。注意力流到哪里,金钱就跟到哪里。
重混:对已有的事物重新排列和再利用,未来30年最重要的文化产品和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将是重混现象发生最频繁的地方。
互动:未来所有的设备都需要互动,如果有什么东西不能实现互动,它就会被当作“坏掉”了。
追踪:自我追踪的范畴将涵盖人类的整个生活。
提问:答案变得廉价,而问题将变得更有价值。提问比回答更有力量。
开始:这个新物种已经开始了,当然,也仅仅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