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中“度”的把握

                                  家庭教育中“度”的把握 

 

    家庭教育中有一个难以掌握的问题,就是分寸问题。有许多父母,在管理教育孩子时,好走极端。比如,要说对孩子严格要求,就以为越严越好,认为严格的程度和教育的效果成正比例。于是,无论大事小事,一概严得不得了,把孩子管得死死的,一动不敢动,要说对孩子爱,就爱得不得了,看孩子哪儿都是优点,是“完人”,一点缺点、毛病都没有,就完全放手,一点纪律、规矩也没有,该要求的不要求,该管的不管;要说对孩子讲纪律、规矩,就一点自由也不给,成天挑孩子的毛病,甚至吹毛求疵。要说跟孩子讲平等,就和孩子一步点界限也没有……这些做法家长不见得是有意识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盲目性的表现,是不懂得事物发展的辩证法,不理解做事情掌握“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什么叫“度”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在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超过这个界限,就要引起质变。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在《小逻辑》一书中,曾经用比喻的方法对“度”这个概念做过解释:一位农夫赶着一头小驴在路上轻快地走着。农夫看小毛驴驮着货物毫不费力,就给小毛驴背上增加货物。加完后,看它还能驮,于是增加货物。就这样一点一点儿地往驴背上加,最后终因加得货物太多,把小毛驴压垮了,这“最后”压垮小毛驴所增加的那一点儿货物就是“度”。

     民国年间朱庆澜先生很重视家庭教育中的分寸问题。他发现,当时中国的父母,“一说让孩子活泼,就无论何事听任他自由,使孩子变得放肆;一说要孩子规矩,就常常何事都不许他自由,使之变得呆板。”他认为,这样肯定教不好孩子。他主张要严格掌握分寸,划清界限。他就:“有规矩的自由叫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他以孩子为例,说:小孩爱如何说,听他如何说这叫做活泼;因为听他随便说,就粗话、横话、下流混账话都不干涉他,如此就是放肆了。不准他说粗话、横话、下流混账话,就无论何种话都不准他说,好似贴张封条在他嘴上,如此就是呆板了。”这个界限是划得很科学很清楚的,对人们很有启发。

     马卡连柯对这个问题,给予发充分重视,并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普遍的教育原则提出来,做了详细的论述。他把掌握分寸、尺度。叫做坚持“中庸之道”。所谓“中庸之道”就是不偏不倚,调和折中。他举例说“孩子独立性的成分应该有多么大,要给孩子什么自由,在哪一种程度上需要手把手指导,在哪一种程度上需要他自己来加以解决,禁止什么,什么应该取决于他本人的意志,等等,”这实际上是“某种标准的规则”

    马卡连柯认为,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上坚持中庸之道,也就是注意掌握分寸,划清界限:

     第一,关于纪律和自由的关系。他认为,孩子没有一点自由不行,但没有纪律也不行。他说:“如果你们想到的只是对孩子的无限的自由,那么,这是有害的。可是,假如孩子应该什么都问,应该永远到你们那里去,经常由你们去决定并且按照你们所说的那样去行动,那么,孩子就没有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机动性和从事个人冒险的任何余地了。这也是要不得的。”他主张:“应该在一定的程度上允许他去冒险,以便使孩子成为一个勇敢的人”;如果限制过多,什么都由父母决定,“会使儿子不能长大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第二,关于积极性和克制能力的关系。他说:“我所坚持的一个主要的原则,就是找出一个中庸之道。也就是找出培养积极性和克制能力的尺度来。”他认为,如果能养成儿童的“积极性和克制能力之间的分寸感,也就等于解决了教育的问题。”因为要使儿童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只有积极性而没有克制能力,或只有克制能力而没有积极性,都是不可能的。

    第三,关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马卡连柯认为,父母对子女虽然应该尽可能亲近一些,但也不宜过分亲近。“亲近是应该的,保持距离也是应该的。不能对孩子亲近得连一点距离也没有了。在孩子的心目中,你们多少总是处在比较高的地位。”如果父母和子女过分亲近,父母在儿女面前毫无威严,子女对他们没有适当的尊敬,合理的教育也是无法保证的。

印度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中“度”的把握

    马卡连柯认为:“严厉并不是什么愤怒,也不是什么歇斯底里地叫喊。”

    说到慈爱,马卡连柯认为:“爱是一种最伟大的感情,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事物。”“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同时,他认为,对子女的爱也应当是有分寸的,正如服用药物或对待食品一样,“任何人不能吃十公斤面包并由此来夸耀他吃得很好。爱也是要求有分量,有尺度的。”

    在这个问题上,有许多家长掌握不好分寸、尺度,从而往往陷于溺爱。他指出:“人们常说:我是父亲,我是母亲,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以为只有这样爱才算爱,其实过分的爱,恰恰是害。马卡连柯把这种过分的爱看作是父母送给儿女的“最可怕的礼物”。他说:“这种可怕的礼物,可以这样来比方:如果你想毒死你的孩子,你就给他饱喝一服足量的你个人的幸福,他就可以被毒死。”“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用父母的幸福来栽培儿童。”他断言:“一味抱着慈悲心肠为儿女牺牲一父母,可以说是最坏的教育者。”在《父母必读》一书中,他用生动的事例说明,过分的爱,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只能培养出冷酷无情、毫无心肝的利己主义者。“假如母亲把自己变成儿女的奴仆,儿女就将在母亲劳动的基础上过着主人的生活”,这样只能造就出“小暴君和压迫者”。

   掌握分寸、划清界限,是实现家庭教育科学化的重要条件,也是家庭教育科化的重要标志。为此家长必须克制自己的感情冲动,克服盲目和随意性,谨慎从事。要以理智支配着自己的教育工作,克服感情用事的毛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2951/713241987122.html

更多阅读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 ) 问题少年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在家庭教育问题的探讨中我发现,家长越来越关心孩子的成长,望子成龙心切,把自己一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可是,方法却不太妥当,归结起来有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1、互相抱怨孩子出了问题,丈夫抱怨妻子,妻子抱怨

孕早期注意事项 幼儿早期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幼儿早期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只有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当家长的一定要克服溺爱、偏爱、护短的心理,以科学的方法重视家庭教育,特别是幼儿早期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1、 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

搞垮中国的十戒 家庭教育中的“十戒”

   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其人格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列举了家庭教育中的“十戒”,为保证孩子能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下成长,家长们不可不看!  1.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这么这样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

声明:《印度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中“度”的把握》为网友嘿嘿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