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学设计
江都国际学校 毕老师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
2.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3.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词义。
2.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荐。他对春申君说:“您听说过千里马吗?有一匹千里马,已过拉车年龄。有一天,它拉着盐车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盖弯屈,尾巴下垂,皮肤溃烂,汗水四溅,它实在拉不动了。这时伯乐遇上了它,爱怜地抚摸它,为它哭泣,脱下衣服盖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马俯身喷气,仰头嘶鸣,声音直冲云霄。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它看到伯乐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经很久了,难道您就不想举荐我,让我像千里马一样,为您仰天嘶鸣吗?”
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现在,我们一块儿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 (教师板书课题)
2、解题。
“说”是“谈论”的意思,课题可理解为“说说千里马”,课文属论说文体。
3、作者简介(见后“资料包”)
二、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参照注释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句读。
(3)指名朗读,正音正字:
祇(zhǐ)骈(pián)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 其真无马邪(yé)
(4)齐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的词义
1、参照注释,小组合作,弄通文意,逐词逐句理解。
2、全班交流,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难点。
①重点词:
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 骈:并列,一同。
是:这。 能:才能。 见:通“现”,表现。
且:尚且。 等:相等 (WWW.aIhUaU.com] 安:怎么能
临:面对。
② 一词多义:
虽:A.故虽有名马:即使。 B.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以:A.不以千里称也:用。 B.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食:A.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B.食不饱:吃。
其:A.其真无马邪:难道。 B.其真不知马也:指代他们。
C.食之不能尽其材:指代千里马。
策:A.策之不以其道:鞭打。B.执策而临之:马鞭。
能:A.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B.虽有千里之能:才能。
四、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
讨论:作者所说的“伯乐”和“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明确:伯乐比喻善于发现、识别、任用人才的人;千里马比喻人才
五、布置作业
(1)字字落实,翻译课文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背诵课文。
(2)提问重点词语的意思(见前一课时)。
二、探讨、质疑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1、在作者看来“伯乐”和“千里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明确:“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文中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明确:“其不知马也。”
4、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明确:“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三、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1、讨论:上节课通过讨论,我们已经明确了“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那么,作者通过本文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明确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讽刺、控诉。
4、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
四、联系实际,表达观点,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在古代封建社会,人才要等待“伯乐”的出现,被“伯乐”认可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那么,在当今社会,人才是不是仍需像古人那样等待“伯乐”去发现、去赏识,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呢?
(学生自主发言、自由辩论,要求言之成理)
五、作业:
1.默写课文。
2.完成练习一、三。
3.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写一篇短文,表达对某一问题的认识。
【资料宝藏】
1.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叫韩吏部。谥号“文”,又叫韩文公。3岁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德宗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任节度推官,其后任监察御史、阳山令等职。宪宗即位,为国子博士。后又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洲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等显职。卒于长安,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2、重温经典:《千金市骨》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②,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③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牛bb文章网欢迎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