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质量认证中心 独家|尹后庆:“新质量时代”需要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2016年12月17、18日,


中国教育学会在成都召开了主题为“提高质量——教育创新发展之本”的第二十九次学术年会。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提出,我们已经到了“新质量时代”,面对来自各方的需求,我们有必要开启“新质量时代”,并建构“新质量时代”的课程,以聚焦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十三五”规划需要我们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教育发展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因此我想我们这个时代,实际上是进入了一个“新质量时代”,因为我们对质量品质有了全新的定义。


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提高教育质量必然成为我们基础教育发展最根本、最集中、最迫切、最普遍的战略性概念,但是什么是教育质量?我围绕三个方面展开说明:第一,为什么要开启“新质量时代”?第二,“新质量时代”的质量是什么?是要聚焦核心素养。第三,在“新质量时代”,如果把核心素养落实到教育中去,我们需要怎么样的课程?

 


为什么要开启“新质量时代”?


新时代质量认证中心 独家|尹后庆:“新质量时代”需要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今天,我们有很多校长都会感觉非常困惑,现在的教育投入如此之大,校长教师为了改革都非常忙碌,但是老百姓似乎对教育不太满意。为什么老百姓对教育不满意?在今天的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很多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社会发生了变化,人们的需要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分析今天教育的方位的时候,可以看到,尽管在今天,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重要,但是学习成绩已经不再是教育的全部了。


教育行政部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对教育增加了很多资源的投入,当然今天我们要继续加大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要继续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额,但是我们必须同时重视满足人们对于提高教育质量的需求。尽管我们资源配置标准化,但对于质量水平的基础性要求,仍然是对教育的根本要求。但是现在,这些基本要求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教育的诉求。我想这些诉求、这些对教育的价值追求,让我们开始思考:以分数指标、物质计量、工具价值来判断教育效率应该成为过去,我们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回归教育人文价值,致力于学校内涵建设,成为我们今天判断教育质量、教育效率的一个标尺。


上海一个非常大的慈善机构曾经捐了很多钱去盖学校、建设备,但今天,他们感到要转变慈善模式,他们要开始捐课程,因为他们曾经捐赠的校舍和设备并没有使孩子的眼睛里发光,学生的学习生活还是没有快乐,他们的生活状态并没有得到改善。


因此这家慈善机构认为,不能只满足于仅仅捐赠一些资源,而是要让教育真正作用于孩子,使其内心发生改变。让孩子成为有独立思考和创造力、有平衡的人格和适应性、有多元价值精神、自信从容、有尊严的中国人。因此,他们提出要捐赠课程。


他们把课程称之为“梦想课程”,初衷是让孩子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建立起联系,让课堂内资源与学生日常生活建立起联系,让今天的学校生活与他的未来生活建立起联系,所有这种联系的课堂称之为“梦想课堂”。为了实现梦想课堂,围绕课程去捐赠设备,去满足孩子们内心的真正需要。据我了解,这个慈善机构为第一个“梦想课堂”捐赠八万块,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慈善模式。


从温饱型的小康发展到全面小康社会,人们有一个显著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从以财富来评判幸福感转变为以多元视角来评判幸福感,即财富已不再是人们感到幸福的决定要素。文化生活的丰富、精神境界的提升等一系列的表达内心感受的软性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最大。


与此同时,我们今天面对这样一个形势,即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偏差,我们教育价值取向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我们忽视教育要培养人的个性以使人的潜能能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我们常常要求教育即时的、显性的功效,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长会对我们的学校有这样那样的要求,却忽视或者轻视教育的长期效应。我们只看到教育工具性价值的一面,但却忽略了教育的本意和终极价值。其实我们应该重新定义好学校,并不是分数高的就是好的。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学历高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对于教育价值观念的转变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使一种全新的教育价值观形成一个全社会的共识。



“新质量时代”需要聚焦核心素养


假如说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全新的价值观,那么这个价值观体现在哪儿?


也许,这就体现在今天我们中国教育界普遍关注的“核心素养”上,这个时代需要聚焦核心素养。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教育以前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尽管我们今天也需要知识,但是让学生取得知识、提高技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就是我们唯一的教育目标吗?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过去普遍认同的价值目标上,我们怎么去面对今天的“新质量时代”的要求?在我们很多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的知识被碎片化、被断点化了。


当知识被碎片化、断点化后,知识并不成结构的时候,我们一堂课的知识容量就是有限的,但是我们的教学需要在一堂课上,不断地让学生的知识从低结构走向中结构然后走向高结构。所谓结构就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或者说这个学科知识与那个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更或者说学科体系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当知识不成结构的时候,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就没有建立起来。那个时候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比较弱,学生不能形成价值观念,这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如果今天我们在课堂上所传递的知识与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境缺乏联系,知识的真正价值与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不能联系起来的话,学生心目中就难以确立这种价值观念。学校只能停留在知识是什么的描述性意义上,停留在概念的讲解上,很难深入知识所蕴含的文化精神。


所以知识的学习很难作用于学生价值观的建立,我们通常把孩子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分成“智育”“德育”等。所谓的“智育”,其实是它的知识结构中蕴含着的文化精神,人类为什么发现这个知识,人类是怎么应用这个知识去战胜文明进程中的问题的?这些知识今天朝哪个方向发展,未来还会对人类的发展起什么作用?如果我们只是从知识的描述性意义上去了解知识是什么,并且我们的教育以此为主,那么我们所有的学科之于人的内心世界发展的作用就不会体现出来。


我们称之为“智育”的所有的学科,对人的精神升华与道德成长,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在深入理解知识所隐含的文化精神背景下才能实现。我们迎接“新质量时代”,必须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必须把促进人的发展,使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我们要强调提高学生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要让学生具有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能够解决问题、善于解决问题,这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所在。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现在提出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其实就是直面现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就是要思考教育,怎么在我们所面对的未来社会环境下,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共存。


核心素养体现了“新质量时代”的价值观,聚焦核心素养,所追求的就是适应学生成长所需要的,就是为学生的综合发展、一生的幸福而奠基的。我们今天倡导并践行这样富有时代性与先进性特征的主流价值观,才能在“新质量时代”的转型发展中,让教育实现促进人的自身和谐发展、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目标,才会让今天的人民群众对我们教育更加满意。因为追求人的幸福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时代的追求,也是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内心所追求的。

 


“新质量时代”需要怎样的课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开出版的研究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关于知识有这么一句话:知识在有关学习的任何讨论中,都是核心议题。


我想今天讲教育改革,也是如此。知识本身与创造以及物质知识的文化社会环境和体制背景密不可分,所以这里的知识不是用学科符号所表达的描述性、解释性意义上的知识,而是同它的社会环境、文化都息息相关的。基于这样的方向,所谓我们关心的知识包括通过学习获得的信息、认知、技能及价值观在今天的教育、课堂上,就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转型。而这些现象在上海的一些学校已经在实验,在他们的课堂上已经实现了。


第一,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育的主要内容。


通常,课堂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是今天我们的课堂正在从授课为主转向以学习为主,正在以“学习目标”来取代“教学目标”。假如说我们“教学目标”是孩子要写作业,那么“学习目标”则是基于知识或者把知识作为载体,更加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体验。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确立学习目标的时候,离不开让孩子去经历、体验,而关注经验一定是聚焦学习。学习过程是从经验不足、甚至是没有经验发展到能够掌握经验,这个过程中,知识仅仅作为一个载体,我们的学习目标不仅仅是所谓知识掌握的过程。


第二,老师主要进行教学设计。


这个设计是一定要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以学习目标为主,同时以学习目标为主的教学设计,要设计学生的经验,基于学生的经验,让学生在课堂上,其经验能够得到发生和发展。研究学习目标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要从学生的经验反映,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等等。


进入课堂的学生带着各自的认知经验开始新的学习,那么目标设计的合理性反映在什么地方?它反映在恰到好处地衔接学生已经有经验和未来可能发生发展的经验。那么,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观察的视角该如何?我们从学生身上去看什么?我们追求的是学生身上表现出来什么,而不仅仅是只注重分数。


假如说以学习的经验来设计学习目标,老师能够自觉思考怎么设计,这样的课堂能够使得我们的老师改变“只盯着教材”而忽略学生的习惯,有助于老师关注学生经验。教育学生怎么弄懂一个知识成为有效学习的必要。


在课堂上,有效的学习一定是学生充分地获得,当然,在课堂学习中,老师要设置学习目标、环境和进程,进行必要的讲解,通过老师的讲解引发孩子的思考,帮助学生把认知活动融入个人的认知建构中去。要使所学知识融入个人的建构中,一定要使孩子有一种有效学习的方法。


所谓有效学习方法,不会只是参与学习这一环节。从预习到现场的主动投入、到参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这些都是有外在的表现。内在还要调动学生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去思考,通过对现场问题的发现、解决,去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通过一堂课一堂课进一步得到知识结构的升华,这才能称为有效学习。


原来我们的“单元设置”只是构成学科单元,现在我们要把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进去,因此这个单元是按照一定的目标而构成的。学科和生活模块,其中重要的是让学生的经验进入到单元设计中去,“学科单元”以系统化的知识为基础,它是在遵循学科框架的原则基础上来组织学习的一种方式。“生活单元”看重的是学生的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这个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实践、师生的合作实践,包括思考,包括互相交流来展开学习。


将生活经验结合到单元设计中去,重点是要关注学生的内在思维过程,使这种过程与其生活建立起联系。因此单元设计有助于在改变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去知识的碎片化,促进知识的生活化。这样的单元设计才有可能使我们的课程目标得以真正落实。


一个有效的课堂,它的学习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经典的教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今天的学生到了课堂上,他可以调动的经验是千差万别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只是局限于经典教材,对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只以同一个方式、同一个要求去呈现,显然是有一定的问题的。


而且,今天的课堂已经不再是灌输知识的场域,它是思考、发现、探究以及认知建构的地方。因此,如果千差万别的学生进入课堂还只是局限于经典的教材,他们认知建构的多样性就不能得到提升。所以,今天我们的老师对课程的理解正在或者已经发生变化,我们老师对教材的理解也正在发生变化。教材已经不是等待学习的内容,而是动态的、与学生经验发生发展是连续相关的。通过课堂获得经验,学生会超越经典教材的限制。


今天,哪怕是对于经典教材的教学,老师们都会用很多微视频辅助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联想。在学校里,目前对于资源包的使用也已经非常频繁,所以以教科书为代表的经典教材在课堂学习中的地位其实正在发生变化。经典的教材跟其他教学资源正在共同成为连接知识与经验的桥梁,共同成为课堂活动。因此教材也好、资源包也好,都越来越倾向于课堂对话、经验对话、文本对话。这种教材经典走向建构教材的过程,最终能够是让学生获得学科逻辑知识结构。


课堂不再限于教材,是为了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具体来讲是推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能有效改进他的学习,也是为了推动老师改进教学,使教学更加完善。通过评价引导师生进行反思,而对于学生来讲,使其对学习反思,帮助他学会生存、学会自我成长。课堂要慢慢地转变,要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态度与社会责任等。


(以上内容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在12月17日“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十九次学术年会”上的主旨报告提炼整理)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3151/47690066237.html

更多阅读

湖南省教科院学历学位认证中心招聘 湖南省中专学历认证

根据“湖南省教科院学历学位认证中心”学历认证工作的发展需要,现面向社会招聘一至二名工作人员,职位要求以下:主要职责:1.负责客户业务咨询电话的接听、咨询邮箱的答复及相关业务的转接处理;2.负责承担学历证书及相关材料的认证、鉴定和

安然纳米科技打造健康减肥新时代 安然纳米汗蒸是传销吗

发布: 2012-09-24 09:36:45 作者: 未知 来源: 安然纳米科技打造健康减肥新时代——《威海晚报》大篇幅报道安然纳米果蔬冲饮制品组合套餐安然纳米果蔬冲饮制品组合套餐自上市以来,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产品显著的作用让很多肥胖人

声明:《新时代质量认证中心 独家|尹后庆:“新质量时代”需要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为网友孤獨臆想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