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云南,贵州这三个地方向来是为人所称道民族味道最浓厚的地方。在这三地的结合的地方,有一个在长征时期有一席之地的太平镇就在此处。它充分体现了地区与民族特色的大融合。
在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有苗族歌舞、古蔺花灯、古蔺扬琴、赤水河船工号子等,古蔺花灯已成功申报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古镇还保留着划龙船、耍花灯、牛灯、打连厢、唱川剧等传统文化活动。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川、滇、黔三省边境地区进行了举世闻名的“四渡赤水”战役。
“四渡赤水”战役历时72天,其中在古蔺转战就达54天。太平是红军长征二、四渡赤水的重要渡口和三次转战的地方。
为了传承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太平古镇于1958年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馆内珍藏陈列了红军部队印鉴、医书、面盆、马灯、号谱等珍贵文物700余件。太平古镇因此成为我国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影视拍摄基地,《长征》、《战地黄花》、《四渡赤水》等电视剧和电影在此拍摄。
四川省古蔺县太平古镇依山傍水,高低错落。最具特色的长征街、红军街和顺河街结构布局以自然山水为基础,依山就势,街道与建筑依据地形呈“之”字形蜿蜒水平伸展,有机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山、水、房交相辉映,彰显了太平镇山地传统城镇的总体布局特色,街巷建筑不拘一格,表现出对自然的充分尊重和适应。
古镇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房屋,采用古代干阑式和吊脚楼等建筑构架,呈现“台、吊、错、挑、梭、靠”特色,房屋山墙内外有富含平安吉祥、幸福万代等各种寓意的泥塑山花,形成了太平古镇古朴含蓄、独特而丰富的建筑风格。
太平镇因盐而兴,明末清初,因川盐入黔的交通需求,此地设立水路驿站,众多盐商涌入太平设号,商贾云集,贸易繁忙。太平渡口船只胪列,桅樯如林,物畅其流,古镇因此而逐渐繁荣。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太平已经成为川黔滇地带极富盛名的商贸枢纽。镇内现存大量清代建筑和场镇布局形态是当时商业繁荣的重要体现。
红军四渡赤水的太平镇
转自老刘
受泸州市现代教育评估所的聘请,参加古蔺县民办教育评估。有幸在红军四渡赤水的太平镇住了三天,参观了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从遵义出发到3月30日强渡乌江取得胜利,整个四渡赤水战役历时72天,期间红军1月29日在贵州土城一渡赤水进入古蔺到3月22日从太平渡二郎滩四渡赤水离开古蔺,红军在古蔺县境内就转战了54天。
太平镇是“四渡赤水”的重要渡口,第二、第四次渡赤水就发生在这里。
一桥飞架赤水河,川黔旧津变通途。
夕日红军水上渡,今朝交易桥边做。
依山傍水太平镇,梯状街道今犹存。
川黔商旅聚散地,红色之旅小山城。
四渡赤水纪念地,两次辗转太平津。
爱国精神传后代,红军旧址面貌新。
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
古蔺县太平镇的长征街
四渡赤水太平渡毛泽东休息的地址
四渡赤水太平渡红军总政治部旧址
四渡赤水太平渡红军干部团旧址
红军临时医院旧址
红军临时银行旧址
四渡赤水毛泽东及军团首长渡口遗址
四渡赤水太平阻击战战场遗址
四渡赤水太平渡口
四渡赤水过太平,转危为安见光明。
吾辈含泪观旧址,前辈捐躯为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