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车从泉州出发行324国道约30分钟即可到达官桥镇国道路口,请不要进入镇区,继续向水头方向行驶,这时要慢驶,留意路边的路标。见到有路口指示前往蔡氏古民居,即可驶入该小路。不用几分钟就可到达。走高速公路的话请在水头出口下高速公路,然后沿324国道往泉州方向走,將到官桥镇到一个路口,有块蓝底白字的指示牌写着”蔡氏古民居”。靠里边还有一个大大的的广告,广告主题是”闽南建筑大观园蔡氏古民居”。从路口进去三四分钟车程就到了漳州寮村。从官桥到漳州寮村大约十来分钟。
摩的从324国道进入漳州寮路口不久我就看到,前方有一大片,闽南老厝那特有的青瓦翘脊屋顶。其实在324国道一路走来,路两旁的村子也保有不少的[皇宫起]老厝,但像眼前漳州察这种整片的实属少有。
摩的驶入漳州寮村,即到蔡氏古民居群的售票口。但售票处没人,正在茫然时,有个人从旁边一间大厝,跑出来问我是否要买票参观。我估计着这可能就是很多网站都有介绍的蔡氏古民居的管理员蔡宗敬先生。买了票,这位中年人问我是否要请个导游讲解,我要他帮我找一位,他说现在这时间也找不到,就由他来做讲解。讲解费是二三十元,明知是贵了,但不知何因我不多思索就同意了。接着这位中年人自我介绍,真的是蔡宗敬先生,网上的人都称他为”老蔡”。(如有网友去了想要导游讲解大可讲到十来元一次讲解。)
我在老蔡售票处里照下一张,几年前管理处借用消防车的升降架升高拍下的蔡氏古民居。其实这张图还没拍下全部蔡氏古民居群。
蔡氏古民居是国家级的保护古迹。古迹保护石碑后面就是老厝的红砖围墙,一般的闽南大厝,都在大门前有一片石板大埕,大埕的对外三面会有一道红砖围墙。红砖围墙高约一米多点。
因漳州寮村很少有二层楼的建筑物所以很难照个雄伟的全景。
泉州古时乃发达港口,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闽南民居用上了红墙红瓦。但古时红黄二色是皇宫和庙宇专用,权贵人士用绿、青、蓝。而民间使用的是黑、灰、白三色。所以在中国民居颜色上,闽南大厝是独树一帜的。因民居颜色和皇宫类似再加上燕尾翘脊式的瓦顶,使闽南古厝有迷你皇宫的感觉。也因这样蔡氏古民居群也有[泉州小古故宫]之称
蔡氏古民居是官桥人蔡资深在咸丰五年(1855)开始建造直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才建好,蔡资深乳名蔡浅,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人。16岁随父亲前往菲律宾经商。历十余年苦心经营和积攒,成为巨商。他认为“久远之业,商不如农,”遂斥巨资在家乡组织族人购荒地开垦,并择地筑祠堂,建宅地,当时蔡资深要盖这些房子时请了很多风水先生来看,风水先生说这个地方是个琵琶型的风水宝地,如果不断的“打石”,(因为闽南盖房要“打石”),会发出哐啷哐啷的声音,就像弹琵琶,借这个声音会更兴旺。因此蔡资深建造这片古厝,前后历经四十多年,现在保留十六座。大厝坐北朝南,现存房间近400间,分5行排列,每行2—6座,每座二进或三进,都有护厝。座与座之间前后距离10米左右,铺砌石路石埕相连。东西通长200多米,南北通宽100多米,总建筑面积16300平方米。
性
.
u
石埕和石径的面都是成孤型的,这样方便雨天,石埕不会积水。
走入红砖围墙,就是石埕。一般在乡村的闽南古厝大门前都会有一石埕。虽然看了些有关闽南大厝的介绍,但很少提到石埕的功用。我自己思索着石板埕,不但是夏天乡里间乘凉的好去处,更重要的是用来晒农作物和捕获的海产用的。现在务农的人少了,石埕都成了停车场。
来到售票处附近的一座大厝入口。大门前是一整块的岩石台阶,使民居看起来更气派。
风靡古罗马的红砖拼贴融入了闽南建筑物中,成了闽南大厝特有特色。
大门两边的石刻雕花
过了大门的一进,来到大厅前的天井。天井两边种有花草。
连天井的石柱座也是一件杰出的石雕品。
大厅右边是房主长子居住。
右边是次子居住,而其它的儿子或亲属会住在护厝或在院子的东西厢房。
房子内随处可见的木雕。
据说有一年蔡资深从菲律宾回来巡视大厝的建造情况时,看见两个孙子为争一个皮球而吵起来,而两个儿媳妇不问情况互相指责对方的孩子,目睹这一幕,蔡资深感到忧虑:纵有金银万两,儿孙不和睦,家运定衰败。于是他决定在一座新落成的大厅堂上题写“治家立业”诗文,教诲子孙后代。所以他要工匠在正厅两边墙上写上做人的格言
这正是以蔡资深看到两个孙子为争一个皮球而吵而留给子孙看的格言“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于儿孙作样看。”蔡资深说,一代人又一代人,子生下是孙,孙生下也是子,还是要忍。
接着老蔡带我走过后厅。
来到后院。后院中间是一座亭子,但在天井中间融合着连接前后进,功能又是走廊,说是亭子好像不太对。
最后一进有一个小厅,应该是会见亲戚或女眷间聚会的场所。
让我惊讶的是地上铺着花砖,这可是百年前的老厝,那时就有泊外品[花砖]了吗?老蔡这时笑呵呵的说,这些砖当年全部是从海外运回来铺的。在百年前泉州也只有我们蔡氏大厝才有,可能全国民居也很少有的。
屋顶巧妙的结构,让我感觉像是开元寺大雄宝殿的缩小版。
这鱼缸也是当时的,当时每座配备两个,平常养鱼观赏,但主要是用于消防。
文革时期蔡氏古厝也受到很大的破坏。老蔡说文革时刷在墙上的标语想洗涤掉。但有人提出应该保留,这是个特色,所以保留下来了。我也认同这种看法,不管怎说那也是一个时代的痕迹。让后人知道曾经的历史。
闽南大厝的房子八级地震都不怕,因为它是木框架,先架木框架,在砌墙,若倒的时候墙壁往外倒,叫作“墙倒物不倒”。这道门可清楚看出这种建筑风格。
墙和粱都是木架起来的,中间的空虚处才用砖和灰补上。
木框起来的房架,红砖的墙,都是闽南先人在居住上的智慧结晶。
古时家里的女眷是不会轻易和男客人相见的。所以大户人家的房子是互通的,每间房子都有个小门通到里间。这样当大厅有人客时,女眷们也可以在大厝里自己走动。而且房子有些小机关或者靠光线,令使内屋里的人可以看清大厅的人,而坐在厅里的人是看不到内屋的人。老蔡当场做了一个实验,他让我站在大厅中间,然后自个在厅四周围的房子走一圏,我只听到他开门声,但见不到他的影子。老蔡说以前的小姐都是这样来相亲的
接着带大家看一个小机关。请留意图中的窗子。
里面有个拉栓,相看多点就把缝拉大点。
正屋的屋脊两端是高翘的,仿似燕尾,所以称作[燕尾式]屋脊。
弯曲起翘的屋脊,使闽南大厝更像皇宫庙宇的建筑。
屋脊边墙的顶部,是精美的泥灰雕,使闽南大厝更气派。而在屋脊边墙也因屋子的大小适当的开了光窗。使大厝可以采自厝两边的阳光。
可能是为了不抢正屋的气势,所以厢房都为马鞍式屋脊。
因蔡资深捐款赈灾受到清庭授正二品资政大夫(整个清朝民间捐官到此职的只有十位),因为是正二品所以屋脊瓦兽。所以全世界的[皇宫起]只有蔡资深晚年居住的老厝才有瓦兽。
不但外型像皇宫,連建築的工藝也像皇宫一样的考研和細緻。
当年蔡资深建大厝可是下重本,他重金请了各行工匠来建大厝。正因为这样才为闽南大地留下了这座闽南风格的艺术宝库。
在当地流行着金粉换石粉的故事。蔡资深请最好的惠安石匠来雕刻大厝的石雕,负责施工的管家有天看到石匠敲打了半天也没掉下多少石粉,以为他们在磨工,便对工匠说:“我用金粉换你打下的石粉好吗?你们打下来多少两石粉,我付给你们多少两金粉。”石匠很生气,说:“你以为用金粉换我们的石粉就够工钱了吗。”此时蔡资深正好经过这里,忙批评管家,让石匠们尽管慢慢精雕细刻,工钱不是问题。
透雕手法,雕出了立体感。(可惜文革破坏了但剩下的也算是精品)。
线雕手法,雕出了玲珑感。
浮雕手法,雕出人物的表情,雕出动植物的生气。
看顶石的大力士多生动。
每个人的脸部表情都不一样,奸有奸样,忠有忠样。男的英气,女的秀气,很细腻的在脸部表现出来。而且每一个雕刻都有一个典故。可惜很石雕人物的手手脚脚在文革时给红卫兵打掉了。唉!那场浩劫!
石雕和屋檐下的彩泥雕。
平雕手法,这些字雕里字写得好,但雕刻的更好,虽然是凹进去的,但站在远处看是立体的。请留意凹进去的底面是平的,不像其它的刻字是孤的,就那平底不知又要花工匠多少日子。
泉州未代状元吴鲁手笔。
清代进士黄龙族人吴拱震手笔。
木雕也很有立体感,狮子从四面看都是栩栩如生。
古厝墙上的所有砖不管是暗花還是文字都是拼的而不是表面贴一層的,墙有多厚砖就有多厚,每一座的横纹都不一样。它雕成梅花型再一块一块拼起来。在墙中间还拼出[荔谱传芳]四字,意思是漳州寮蔡氏一脉是从莆田移居过来的。(莆田别称荔城)。
细腻的砖雕。
整齐排列的大厝之间是雅静清幽的小巷。
小小的巷子,但下面是排水沟,一百多年前它的设计就很周全。如果雨下得越大庭院就越干净,因为是不会积水的。
这个叫“大巷”,用是消防通道。如果其中有座大厝着火也不会蔓延到其它的大厝。
此楼原为吴鲁之小女所建,因蔡浅之侄与吴鲁之女早有婚约,不料,未嫁之时,佳人早逝,按闽南习俗蔡家迎娶了吴女的木主,为后人留下一段凄美哀怨的人间憾事。
再来几张大石埕的相片。
来几张有关门的相片。
这道门有竹木做的防盗门。
锦阳流芳是蔡氏的门匾
大门进去就是石板天井,闽南大厝一般都是天井来连接一二进。
大石条的门阶,也是闽南大厝大门的特色。
闽南大厝一般后门都是主屋和护厝间。所以很多时候后门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