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节课,美国老师讲《英国文学》。据说,这样的课,叫翻转课堂。所谓翻转,即颠覆了传统意义的课堂教学。
其课堂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如下:
1.教师根据课题,布置学习任务,并提供学习资源。课题学习的资源比较丰富,这也包括自己讲析本内容的微视频。每个知识点的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便于学生自学时集中注意力。
借助网络平台,教学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学生可以在自己适合的时间段,自然是在课前进行自学,完成学习任务。
2.课上时段,主要就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课上的优势在于,便于学生之间进行经验分享或互助学习,而且有教师的高位引领和点拨。课堂教学的目的,集中在达成学习共识,促进知识的能力转化和高位发展。
3.课堂讨论中滋生出来的问题,或教师布置的延展性学习任务,还会转化为课下的学习任务,突出问题的探究性。
——由此看,依靠网络联系,“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型把传统意义的集中在课堂的学习时空打破了,课前、课中和课后,全时段学生都有学习的侧重点和具体任务。即学生在学习中,完全依赖教师的学习生态得到改变,他更多时候是在“独立学习”、“互助学习”与“教师助学”三者之间进行行为和角色转换。
如此,颠覆传统意义的课堂,体现出三个特点:其一,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自主性和探究性都得到了发挥;其二,教师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万能型、控制性的定位,更多在学习设计、过程检查、以及个别辅导等方面发挥作用;其三,依靠网络技术平台,学习的时空得到了较大拓展,这里提供的课程资源也比传统课堂里更为丰富。
在看课中,有老师悄声问:这样上课,学生较多时间视线集中在电脑里,与教师的互动性不好,课堂讨论不够活跃。这是高效的教学吗?
翻转课堂一定有它的局限性,以及在实践中存在的很多问题。
没有一种教学模型是理想化的。传统的课堂里,教师主导一切,我们看到了学生的被动性,以及因为这样的一种学习姿态所带来的负面性;而在翻转课堂里,也一定存在“人机对话”与“人际对话”两者在转化中,客观存在的种种问题。此外,基于网络的学习,对于技术的依赖更加突出。需要有全时空的网络覆盖,有随身的便携电脑,还需要有一定的课程资源来保证;更需要教师和学生普遍具有很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与技术,即他们都乐于并便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学习。
在现实条件下的,常态的课堂很难做到这个网络学习意义上的“翻转”的。所以,现实的课堂需要传统一点,然而可以借鉴翻转带来的新的理念,尽量把学习的前端——自学与辅助的事情做好。更要看到信息技术的普及势头强劲,而国际上以网络生活改变而带来的教育革新,衍生出很多新鲜事物——诸如基于网络的大规模培训、幕课、微课程等,很吸引人的眼球。教育不能不正视,人类在信息化时代,新生活的环境里,也需要有更为体现与之适应性的学习形态和方法。我们把这个改变叫做,转变学习方式。
现实的课堂或许更为清晰、扎实一点,而定位在理想状态的课堂,无疑可以对于现实教育的发展,更具有拉动性。
当我们看到了以现实条件来支撑“翻转课堂”有一定困难的时候,不是要排斥它,而是率先在观念上实现对于传统教学认识的“反转”,即突出学习的主体性,提供更为丰富的优质的课堂资源,为学生主动学习做好铺垫和引领。
教育教学改革,目的在于引领教育,从形态、模式,到这个生态圈里的个人——教师、学生等,都接纳现代化,都成为适应现代化环境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