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货国中,有一奇人。
走哪吃哪都是小意思,
创出的美食,道道风靡当地,
叫人难以把控,口水直流。
这位老兄是苏东坡。
他生平得意事无数,文学修为登峰造极,写得一手好书法。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唯独美食上,无人可与他匹敌。
传下数道无双美味,
堪称千古第一吃货。
——宋·苏轼《猪肉赋》
苏轼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就金榜题名。可惜仕途就没顺过,一路遭到贬谪。他因反对新政,先后被贬谪到徐州、湖州……几年后,又遭诬告,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
黄州这地方没有汴京繁华,但猪肉极其便宜,价格贱如土。有钱人不稀罕吃,没钱的不会煮。可对于吃货来说,只要有食材,弄出什么美味都不是问题。
他买来猪肉,在肉中加入酱油等七八味调料,慢火清炖,创出一道汁浓肉香、鲜美无比的菜肴。得意洋洋地写了首《猪肉赋》。
诗一传出,人们争相效仿,并给它起名叫”东坡肉“。看看如今身价飞涨的猪肉,真羡慕那时的价格……
河豚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黄州紧邻长江,遍布河鲜。除了猪肉,还有一道不得不提的美味。
且看上面一首诗,一共四句,三句在讲吃。尾联的“河豚”,是诸多食客冒着身中剧毒的风险也要品尝的美味。这种不怕死的吃货分队中,自然少不了苏轼。
当时长江中有很多河豚,苏轼吃的河豚,都是自己在江边钓上来的。味道鲜美,常吃常新。吃了这么多次还活得好好的,说明他确实厨艺了得。
有多爱吃呢?这不,诗人见到春暖花开的光景,瞬间口水直流:又到了吃河豚的季节啦。和蒌蒿、芦苇的新芽一起炖着煮,别提多美了。
——宋·苏轼
贬到黄州吃了好几年猪肉后,苏轼终于翻身,回到中央做官。结果好景不长,又遭排挤。上书自请外放,跑到了杭州当知府。
第一件事,当然是把心爱的东坡肉传过去。相传他为犒赏军民,祭出看家菜东坡肉,一下子博得人人喜爱。以至于后来,出身于湖北的东坡肉风行江浙,甚至成为浙系的主打菜。
作为一个合格的吃货,苏轼还会尝试当地的食材,让自家做的菜更好吃。到了盛产竹笋的杭州,他瞬间迷上了竹笋与猪肉的搭配,还专门写了首打油诗,以示赞美。
东坡肉之外,这位大神顺便传去了东坡饼、东坡羹等等。让苏式私家菜成为当地最流行的菜式,外加将吃货的手伸向杭州的道道特产。
西湖美,更爱西湖里的大鲤鱼。苏轼用橘皮、咸萝卜汁 和黄酒与鲤鱼搭配,烧出馋得人流口水的“东坡鱼”。连西湖盛产的龙井茶也不放过,将茶叶引入菜肴里,创出“龙井虾仁”。
茶香与虾鲜交融汇聚,晶莹嫩滑,香软可口……不说了,查查哪有正宗龙井虾仁的馆子去。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苏轼《食荔枝》
后来,几次连沛流离的回朝、下放、回朝、下放后,苏轼被贬到岭南了。
岭南好啊,热是热了点。但是遍地飘着果香,最棒的是有荔枝,果肉饱满,汁水香甜,在当地随吃虽买,还不怕路途远了变质。
苏轼很快适应了岭南的生活,多次作诗表示对荔枝的喜爱。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大概便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当然,有了新欢荔枝,也不能忘了至高无上的肉食的美味。苏轼发扬走哪吃到哪的精神,开创了一项新菜品:盐焗鸡。
惠州临海,自古多盐。苏轼将鸡用砂纸包好,埋入烧红的粗盐之中烤熟,做出皮脆肉滑、骨香味浓的鸡肉。俘虏了自己和当地百姓的胃。
又一道特产名肴诞生了。自此,盐焗鸡成了当地人招待宾客的美味。现在去惠州,依旧能吃到这道沿用古法做成的名菜。
盐焗鸡之外,东坡肉与当地的特产梅干菜结合,变成了梅菜扣肉。东坡鱼加入了惠州陈醋, 变身醋鱼。
在惠州的时日里,苏轼整理了以往的诗词书稿,其中很多与美食有关。比如《菜羹赋》、《豆粥》、《鲸鱼行》和著名的《老饕赋》。
对真正的美食家而言,
吃,已然成为一种不可辜负的艺术。
- END -
更多地道美物,欢迎关注地道风物(ID : didaofengwu)
点击图片阅读《深夜食堂丨吃遍各地香肠》
点击图片阅读《好吃有内涵的中式糕点,不来一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