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应该怎样读?柳已青 丧家狗:我读《论语》 满城争说孔夫子。
于丹一炮走红后,南怀谨、钱穆、傅佩荣、李零等解读《论语》的书籍遍地开花,由此也引发“会不会误读了孔子”的质疑。我们今天该如何读孔子?
实际上,任何对经典的解读都有可能是误读,但误读孔子又何妨?对传统文化最大的破坏并不是“误读”,而是束之高阁“不读”,或全盘抛弃。
忽如一夜春风来,满城争说孔夫子。于丹一炮走红后,南怀谨《论语别裁》甚至钱穆《论语今读》等旧作也一夜飞入寻常百姓家,我国台湾地区国学大师傅佩荣也耐不住寂寞登台讲孔子,自称“业余”的李零也出书阐释 “孔子是条丧家狗”。
孔子的“流行性读法”
读孔子容易,读出孔子难。“1000个人心中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把《论语》当作意识形态,替皇上把思想门、站言论岗的科举时代早已过去,今天孔子的“流行性读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经典派。近代大家多认为,孔子和《论语》所宣讲的主张、思想代代相传,“百姓日用而不知”,是有关中国文化的某种“心魂”所在。这类主张往前更进一步,就是号称以现代儒家思想治国救世的“新儒家”。
第二类是“于丹式”,也可以称作“心灵鸡汤”派。文化界对于丹的恶评,也源于她庸俗化了孔子,把《论语》弄成了一碗安慰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国人的“心灵鸡汤”。
李零大致该划入第三类,姑且称为“考证派”或“还原派”。《丧家狗:我读论语》就声称,“有着七年考古经历的著名学者李零,凭借他扎实的历史学专业背景,对《论语》进行了全新的解读,还原了一个真实、立体的孔子”,李零认为,还原孔子的生活和思想轨迹,他就是“一条郁郁不得志的丧家狗”。
误读了孔子又何妨
掀起“孔子热”的,正是百家讲坛倡导的这种典籍通俗化的“于丹式读法”。由此“百家”们也遭致最多的争议:“于丹误读了孔子”。已经有人举证,指出于丹所阐释的论语偏离了孔子的原意,他们所解读的经典是包装过的“经典”。也有观点认为,央视讲坛上的教授们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者,而只是一种带有表演性质的说书人。
但其实,误读孔子又何妨?对传统文化最大的破坏并不是“误读”,而是束之高阁“不读”或全盘抛弃。
曲高和寡。使经典走向大众是“心灵鸡汤”的第一件大功;至于说会“毒化心灵”,这种说辞是杞人忧天——倘若这种种争论果能掀起思想大辩论,“读孔子”能读出“百家争鸣”,去芜取精,使经典文化对当代人的影响从“心灵鸡汤”层面上更进一步,促成大众思想的解放和发展,则更是善莫大焉。
任何对经典的解读都有可能是误读,《丧家狗》也不例外。但我爱极了李零以个人的视角,甚至私人话语的方式切入《论语》。光看这书名,《丧家狗》,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只这一句,仿佛电光石火,就把孔子的人生履历和精神实质抓出来了。我猜测,这书名,在李零心里酝酿了很久,像成熟的豆荚,经《论语》轻轻一磕,弹落到读书人的心怀。
看李零读《论语》真过瘾。李零的识见高明,思想有穿透力,表达有趣,行文通透,读着不枯燥,有味道,耐琢磨,还长学问。像这样广告般的句子说这本书,其实,很苍白。任何一本书,是让你打开了读的。书评是一本书的衍生物,李零读《论语》,也是一种衍生,让我们感受到,一位现代的学者,在当下的语境中,如何思接千载,与孔子对话的。
李零展示给我们的是本色的孔子,性情的孔子,活生生的孔子,还原了孔子的面目(呵呵,原来是一个身高两米多的山东大汉)。当然,这是李零的孔子之道。他对《论语》的解读,是建立在对考古、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之上。
李零说,有两个孔子,活孔子和死孔子,真孔子和假孔子。现在,什么都能造假,孔子也要打假。在李零眼中,真孔子是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彷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而死孔子,特没劲,今人说的摆设、道具和玩偶,历代皇帝都捧他,越捧越高,也越捧越假。李零对《论语》的训诂、阐发,更重要的是对孔子思想的清理,对孔子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从乌托邦到意识形态都进行审视和省察。李零明确地说:“我读《论语》,就是要挑战这套咒语(围绕政治、道德、宗教三种意识形态)。”
李零在《自序》中回顾了20世纪关于孔子的几次热潮,面对或批或捧的潮流,进行反省。李零认为读《论语》就是读中国的思想史,他从自身的感同身受出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读“李零读《论语》”,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孔子和《论语》,与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体验,必然发生联系。阅读对有些人来说是一种唤醒、激活和启发。进入李零的文本之后,我走神了,那些记忆的碎片,在手中打开的书与往事的交织中闪现。我生在鲁地,识字时,家中墙壁上发黄的报纸上大标题写着“批林批孔”。我的家乡离孔子的故里曲阜不算远,我生长的小县城古名中都,孔子曾在我的家乡任中都宰,十字大街的中心有孔子的塑像。高中时,班里组织春游,去了曲阜,参观了三孔,感受孔子的气象万千,在日记簿上写下了洋洋洒洒的游记。读大学时,学《中国教育史》之前,先学《论语》,一个学期的课程下来,对孔子有了自己的认识。读李零的这本书,关于《论语》,关于孔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李零说:“所谓启蒙,就是不能糊里糊涂,更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
研究老子、庄子、孙子的李零(自嘲“老装孙子”),这次推出的《丧家狗》,我相信,会让爱读《论语》的人,感觉到有趣,又有思想洞察力穿透历史云烟的阅读快感。通今博古的李零,著《丧家狗》,古典今写,通透,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