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癣——老百姓俗称“脚气”,是由真菌感染足底及脚趾缝表皮所致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因为真菌喜温喜湿,所以,闷热潮湿的夏季,也是足癣的高发时期。
古代医家对此病早有认识,称足癣为“脚湿气”或“湿脚气”,在清代名医吴谦编修的《医宗金鉴》中,有其形象的描述:“脚丫破烂,其患甚小,其痒搓之不能解,必搓至皮烂,津腥臭水溃疡时,其痒方止,次日仍痒,经年不愈,极其缠绵。”虽然,足癣看似小病,但是,由于其瘙痒不止,缠绵难愈,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随着患者用手抓挠,可传播于身体其他部位,导致其他部位感染真菌。
中医将足癣分为干、湿两种类型进行治疗。干型足癣常表现为病变皮肤增生变厚,或者变得粗糙,有红斑、丘疹,伴有瘙痒感。湿型足癣常表现为足部病变部位可见成群的或者散在的小水疱,水疱位置较深,不易穿破,伴有严重的瘙痒感,严重者可见患处皮肤糜烂,基底部暴露出红斑。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足癣,都与体内湿热较盛,或者外界湿热较盛,湿热之邪下注,侵袭足部肌肤有关。治疗上多采用一些可清热、燥湿、杀虫的中药,煎水泡脚,或者制成药液涂抹于患处,可使药物的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干型足癣
方一 蛇床子、土茯苓各20克,苍术15克,用米醋250毫升,浸泡15日。之后每次取少许,用消毒棉签蘸药汁涂抹于患处,每日3~5次,自然风干,无需清洗。
方二 地丁、萆藓、苦参各3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浓缩至500毫升时,取药汁倒入盆中,待药汁温度接近皮肤温度时泡脚,每次15分钟,每日1次(每剂药的煎液可用2日,第2日将药液煮沸后待温度适宜时使用)。
方三 取乌梅10克,百部、银花各15克,加水浸泡30分钟,大火煮开,文火煎30分钟,去渣,取药汁倒入密封瓶中。每次用消毒棉签蘸药汁涂搽患处,每日5次。
湿型足癣
方一 取白及15克,紫草10克,研成细末,装瓶备用。每次取少许,用适量香油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15分钟之后去掉,擦干皮肤,每日2次。
方二 苦参、五倍子各15克,防风10克,杏仁5克。将以上药物粉碎成末,倒入适量香油,没过药物即可。之后,上面覆盖保鲜膜,置于阴凉通风处,7日后即可使用。每次取少许,用棉签蘸药油涂抹于患处皮肤,每日3~5次。
由于足癣容易接触感染,因此,足癣患者必须做到“一人一盆一巾”专用,不乱穿别人的拖鞋,不用手指抠脚,不■水。每天勤洗脚,平时保持病变部位皮肤的干燥,勤换袜子,最好两双鞋交替穿着,保持鞋内干燥透气。饮食方面要忌食辣椒、花椒、胡椒、生葱、生蒜、芥末等辛辣之品,戒烟禁酒,这对病情的康复都十分有益。 (唐伟中)
来源: 2013-07-31 广东老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