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升职记告诉我们 我们都是杜拉拉

任何地方都有竞争,除非你含着金元宝出生。这就是大部分人的真实状态,很多人和你是一样的,放松心态吧。逃离北上广,这是流行在大都市办公楼里的最新热门话题。其实在同样的场合,还有一句话也在流行,我们都是杜拉拉。
杜拉拉,姿色中上、没有背景、教育程度良好、供职于世界500强企业,靠自己奋斗获得成功的职业女性。要活着,也要活好,杜拉拉的世界究竟什么色彩?周刊选择了一家快速消费品外企里的5位“杜拉拉”作为样本,听听这群30岁左右的成功女性的真实职场故事。
市场部品牌经理 徐爱慧
《杜拉拉升职记》里没怎么写到过我们这个部门。外界常常把我们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市场部和销售部混淆,我常被问到,你是卖东西的吗,你是推销的吗?市场部的工作就是调查并落实消费者需求,让他觉得和产品有联系。这个部门女孩子肯定占到八成,因为职业起步之初的工作都是非常琐碎的,男生很难坚持下去。
我大学读社会学,毕业后做市场总监的秘书,工作比较安逸轻松。我渐渐不满足,我的能力不应该只限于此。平时在市场部工作,看到品牌经理们忙忙碌碌,很羡慕,当时就想,如果哪天我能做到品牌经理就好了。
半年后,品牌部门有人离开,我和老板说,我很想去品牌组做,把我的价值最大化。老板非常支持我,我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市场之路。我始终觉得职业是自己的,如果有了一个清晰的职业目标,就应该努力改变现状去实现它,所以当在前一家公司感觉到发展受到限制的时候,我毫不犹豫跳槽来到了这里。之前这家公司是做厨卫产品的,我在家不做家务,始终没有特别的那种消费者的亲身感受,更喜欢做和自己生活关联更大的品牌。
刚来时只是助理品牌经理,一年半后升职为品牌经理,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我身边有很多成功的“白骨精”,30岁出头就做到了品牌群经理。我清楚什么时刻该做什么事,可能几年后就三十六七岁了,我可能就有了孩子,为了他,很多东西要放一放的。
我对自己的职业有非常清晰的目标,我不想默默无名,我需要别人的认可。很多高级白领很会玩的,晚上酒吧,周末爬山,有休假就出国。我希望经济独立,每年都要去国外度假,在国外买奢侈品,虽然花了不少钱,但这都是我自己挣出来的。
我周末喜欢到外面吃,这是辛苦一周了的我们两个人的一种交流方式,我们不想把地点定在家里,我们不想让生活就围绕着柴米油盐。我很享受当前的生活。
市场部品牌经理Celina Zhao
我第一份工作是销售,当时刚刚毕业,觉得销售能够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两年后我发现原来销售一直就是在卖产品,没有创作的过程,正好看了菲利普·科特勒写的《市场管理》一书,就跳槽去了联合利华做起了市场,现在卡夫负责趣多多这个品牌。很多人可能工作一辈子也找不到既适合自己又喜欢的工作,我比较幸运。
外企的人际关系可能不那么复杂,但也有全力付出得不到领导赏识的情况。以前我就曾经因为不满薪水换过工作,换成现在更成熟一点的想法,我可能不会那么轻易地放弃,而是再分析一下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是没有和上司很好地沟通,或者还真的是我个人的问题。年轻的时候可能急躁些,特别是在个人职业发展中还是应该有一些耐心。

我有些朋友在国企工作,相对保守一点。比如社会上出现一些另类的音乐,他们就会觉得和他们没关系,但对我来说就特别有兴趣。在外企工作的朋友们,更OPEN一些,比较愿意接受新事物。我最近还想去看看能否用手术去掉黑眼圈,能让自己变得更自信一点,为什么不去做呢?我单身,父母也没催着我结婚,生活很充实。对我来说,不是到一定年纪就必须结婚。如果到了年纪要结婚而去结婚的话,我会后悔的,我是个理想主义者。
资深人力资源主管Sheerie Liu
我和杜拉拉一样,职业经历是从销售助理开始的。她从销售助理转做行政,而我则从销售助理转做了人力资源助理,当时做销售助理时有六个领导,做得很辛苦,碰很多壁,最后终于获得了认可。后来人力资源部在招人,就换了岗位。
有一个朋友在一家公司做过薪资福利工作,后来转做招聘。新的上司就向她打听其他同事的工资,朋友很犯难,到底要不要告诉掌握自己前途的直接上司呢?我和她交流了自己的想法,有些原则性的东西是不能破坏的,你可能觉得不告诉他会影响你的前途,但我觉得告诉他才是影响你自己的前途,因为你整个原则性的东西被破坏掉了。如果一家公司要员工这样做,这样的公司给不了你的长远发展。
项目主题专家 孙 婷
我的经历和杜拉拉以及绝大部分的外企员工不一样,外企里的很多人都是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世界500强,从助理慢慢升到更高级别的岗位。我从会计专业毕业,做了6个月财务工作后,发现自己不喜欢和数字打交道,就做了很多销售的工作,卖过楼盘,也卖过广告,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位置,就决定出国。25岁那年,我放弃了国内的一切去了法国,从大专开始起步,我想拿到硕士学位。那时我完全不懂法语。
在法国是自费学习,平时打工,卖面包,送报纸,法语好点后就去服装店卖衣服。出国前我挺养尊处优的,做过一段的业余模特,赚钱比较容易,我也不知道当时在法国怎么就吃了那些苦。当时我在很多公司做过清洁工,身边的人走来走去,我在打扫卫生,我当时就想,我不会永远在这里一辈子,咬咬牙就会过去的。

在法国的物流硕士课程快要结束时,我之前实习时的一个老板特别赏识我,希望我能继续跟着他工作。但我当时的想法是进达能或者欧莱雅这样比较大的法国公司,他听说后就给了我一些他同学和朋友的联系方式,我就这样获得了在达能实习的机会。实习结束,在法国学习了6年后,我回到了国内进入达能在上海的公司,后来公司合并进了卡夫。
销售部全重点客户经理 DianaChen
我做了15年的销售工作,看《杜拉拉升职记》时就是想找找自己的影子,好像回顾了一番我自己的职业过程。我入行时就进入了外企,呆过的4家公司都是世界500强,顶头上司各有风格。第一个老板,真的手把手教我怎么找客户,很初级;第二个老板,总能找到我身上的优点,遇到这样的老板很幸运;后面的两位老板,随着我职位的提升,他们已经不是拉着我走了,而是在后面鞭策我。
我曾到一家民企呆过两个月,经常要背一些条文,背不出来罚50遍,这太幼稚了吧。而且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基本老板“一支笔”来决定,我很不适应,就又回了外企。外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及管理流程,不用考虑太多人为的因素。
我也知道现在社会流行考公务员,觉得外企压力大,未来不稳定。但我觉得我还是不适合考公务员,我比较喜欢做实事,不太擅长人际关系,机关里还是要那种左右逢源的人比较顺当一些。有人说外企适合年轻人,老了就没办法干了。这不叫吃青春饭,这个环境是优胜劣汰,真正留下来的即使那些年纪偏大的,都是真正的精英。因为他们不停地经历淘汰,受不了这种考验的或者心志稍微脆弱点的,早早的就走了。所以,不是说外企不要岁数大的人,而是看他是否够优秀留到那个时候。
我平常忙得都没有时间喝水或者上厕所,我妈就不理解我。我想一直保持优秀到留到最后。
全国重点客户经理 蔡芳
我刚毕业就做了首席代表的秘书,他是这家外企在中国的第一个员工,我是第二个,什么活都干过,从公司组建到人员招聘到日常行政,我特还特去学了一阵会计,完全是和公司一起成长。后来公司成熟后,我转到了项目部做销售,一直到跳槽进卡夫。
你要问我一个女孩为什么会想做销售,我可能是受当时老板的影响,他非常厉害:首先他有风度;知识面广;他真的非常了解他的产品,他可以迅速地为客户提供一整套方案;而且他真的是那种可以得到客户信任的人,他从来不避讳自己产品的缺点,他会肯定地说,我这个产品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我可能会帮助你什么什么。当时给我的感觉,原来销售并不是吃饭喝酒,专业的销售是这样的。如果销售就是吃饭喝酒,我肯定觉得没意思,坚持不到现在。
朱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公司特设课程总监)点评“杜拉拉”们:
前段时间我遇到了一个和杜拉拉差不多年轻的女孩,她正处于迷茫中。从南京一所不错的大学毕业,在上海一家不太著名的物流外企里工作了几年。工作上,一直做着初级的工作,每天加班到9点,领导追得很紧,看不到升职的空间;生活上,和朋友一起在中山公园附近合租,薪水剩不下多少,生活单调,甚至没有交男友的心情。她想过跳槽,但网投给其他物流公司的简历都石沉大海,而且简历看上去也不出色,在市场上没什么竞争力。她想过出国读MBA,然后毕业后去国际级的物流公司工作。但父母不赞成,这几年好多海归在国内找不到好职位。而且还担心女孩的个人问题,已经二十七八岁,万一因出国再耽搁,到时毕业找不到好工作,投入的时间和金钱就不值得了,还不如现在找个稳定点的工作。
她说。希望10年后能过上美国式的中产生活,休闲的,稳定的,收入过得去,有孩子了,也有房有车,还有条狗。很多人以这种生活状态为奋斗目标,但职场上能不断得到升职的毕竟是少数,这个女孩这种状态可能才是我们社会中多数人的状态。
但是我的同龄人相对来说赶上了趟,我的很多同学在90年代出国,奋斗了十几年。基本都处于她想要的生活状态。留在国内的同学们,也大多中产,工作压力虽然很大,但从本土文化角度来说,生活的滋润程度甚至可能超过国外的同学。房子买了,跟着刚来中国的外企一起成长,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而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拥挤在底层,竞争更激烈。这就是现实,你要调整好心态,大部分都是普通百姓,那就过普通的生活吧,买不起房子还可以租房的。任何地方都有竞争。除非你含着金元宝出生。这就是大部分人的真实状态,很多人和你是一样的,放松心态吧。
如果你对自己现有的状态比较满足,不求太出色,就求一份安稳的工作,不要求每年能加百分之多少的薪水,现在这样就知足了。这样的工作状态也是可以的。我就看到过有人从外企退休,而且做的是最底层的工作,退休时公司还为他召开了欢送仪式,这就要看这家外企的企业文化或者说这家外企在中国市场的目标。如果公司每年都要求成倍的增长,那员工不可能安逸;如果是一个家族企业,想法不太多,企业文化不太具有攻击性,那日子可能就不那么地难过。
我的工作是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课程服务,接触过各种企业。我遇到过非常朝阳和激进的国企,吸收了相当多的外企专业人才,舍得花钱去请咨询公司,重新梳理管理流程和HR系统。但我也遇到过那种典型性的国企,HR经理就是以前人事科科长,纯粹的行政管理和发发薪水,对组织管理完全没有概念。
外企对员工的个人发展规划是最规范的,但外企里也不排除中国人最熟悉的那种人事斗争,占了坑不干活的事情也相当常见。外企里最大的风险就是,一个老板走人了,那很可能跟着他的人就是“一锅端”。
在民企,老板是最关键的,老板的想法有多远,企业就能走多远。有些民企觉得把钱花在人员培训上不值得,但如果老板认可人员培训的话,那推行起来的效率是最快的。

杜拉拉升职记告诉我们 我们都是杜拉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3651/820985133433.html

更多阅读

《杜拉拉升职记》 杜拉拉升职记王珞丹版

《杜拉拉升职记》一本名不见经传的小说,居然能够达到300万册的销量,当之无愧的成为了超级畅销书,这可能吗?先后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杜拉拉升职记》让很多出版人大跌眼镜,上市两年,就销售300万册,而且由该书改编

与理想有关----读完杜拉拉升职记大结局有感 杜拉拉升职记 电影

简单的说下,看完杜拉拉升职记的感觉。买了杜拉拉系列三本书,差第三部,已经打算去当当上看下,然后购入。第一,第二部是08年的时候看的了,至今书在朋友那,不能像以前一样,偶尔拿出来重温下。但里面的情节倒是还记得很清楚。很喜欢杜拉拉的总

一首歌-杜拉拉升职记插曲 杜拉拉升职记王珞丹版

离开学还剩一周了,最近什么都没有做,到同学家借了电视剧版的“杜拉拉升职记”来看。今天看完了,总体还不错,蛮喜欢的,尤其是里面的歌曲都非常好听。故事情节也不错,就是觉得结尾有点太匆忙,比起电影版的,应该说各有千秋,电视和电影毕竟本来

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评论 杜拉拉升职记2电视剧

这几天分别看了电视王珞丹、李光洁版的《杜拉拉升职记》和邓超、张静初版的《倚天屠龙记》。为的是娱乐自己,打发时光。关于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我看过电影版徐静蕾、黄立行的,但是电视剧王珞丹、李光洁版,两个版的演绎截然不同,

声明:《杜拉拉升职记告诉我们 我们都是杜拉拉》为网友花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