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马雍的陵墓
胡马雍的陵墓是阿克巴时代莫卧儿建筑风格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里程碑。它巧妙地融合了伊斯兰建筑和印度教建筑的风格,开创了伊斯兰建筑史上的一代新风。陵园内景色优美,棕榈、丝柏纵横成行,芳草如茵,喷泉四溅,实际上是一个布局讲究的大花园。
泰姬陵
1983年根据文化遗产评选标准C (I) ,泰姬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7届会议报告。她是北京时间2007年7月8日凌晨公布的“新七大奇迹”之一。从数不清的照片中使人非常熟悉的泰姬陵的外形被作为饭店的标志、酸辣酱和调味品的商标,实际上它被用在随便什么地方,人们看到立刻就想到是印度的地方。尽管如此,很少有人看了泰姬陵感到失望的。
克久拉霍神庙
克久拉霍神庙
将克久拉霍神庙群称为“性爱庙堂”其实是种较片面的说法,这片规模庞大的神庙群是昌都王朝时期留下的。克久拉霍是曾昌都王朝的旧都,现在却成了宁静的小镇。性爱雕刻只是这片庞大的神庙群雕刻内容的一部分,但克久拉霍又的确是以这些性爱雕像为傲。如果不是这些雕像,相信很少人会来到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城......
阿姆利则金庙
阿姆利则金庙位于印度边境城市阿姆利则(Amritsar),坐落在一个叫做“神池”的水池中央,四周的墙壁上镶嵌着熠熠发光的大理石,整个建筑几乎通体镏金,极为壮观。这座被誉为“锡克教圣冠上的宝石”的建筑,风格典雅,造型优美,既有伊斯兰教建筑的肃穆庄重,又有印度教建筑的绚丽璀璨。
金庙是印度锡克教的神庙,非印度教徒不得入内。该庙供奉印度教湿婆神。湿婆(Shiva),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毁灭之神,前身是印度河文明时代的生殖之神“兽主”和吠陀风暴之神鲁陀罗,兼具生殖与毁灭、创造与破坏双重性格,林伽(男根)是湿婆的最基本象征。金碧辉煌的金庙,不仅是锡克教徒的圣地,而且也是印度的游览名胜,每年游客川流不息。
印度教斯瓦米纳拉扬神庙 (Swaminarayan Akshardham)
位于亚穆那河畔,占地100公顷。该庙由11,000名工匠耗时五年建造,于2005年11月落成。全部工程耗资20亿卢比。整个建筑由赭红砂石和白色大理石构成。主殿长113米,宽96米,高29米,有9个穹顶和239根装饰柱。主殿结构坐落于148只全尺寸大象雕像上。殿中有3米高纳拉扬镀金神像一座及2000多座印度教其它神像。主殿四周为二层柱廊环绕,柱廊内刻有印度史诗故事。神庙内绿茵遍地,布满莲花状水池。该庙大量采用高清电影、电动机械及声光效果等现代技术。游客还可观看介绍纳拉扬的影片和乘小船浏览印度文化展。该寺庙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印度最大的神庙。
莲花庙
莲花庙
莲花庙(BahaiorLotusTemple)位于德里的东南部,又名灵曦堂。是一座风格别致的建筑,它既不同于印度教庙,也不同于伊斯兰教清真寺,甚至同印度其他比较大的教派的教庙也无一点相像。它建成于1986年,是崇尚人类同源、世界同一的大同教的教庙。世界大同教由波斯人创立于公元19世纪,其教义侧重强调世界的平等、博爱。
整个建筑呈莲花状,外层用白色大理石贴面。莲花的每层有九个花瓣,外围有九个圆形水池。该庙堪称建筑杰作。莲花庙的外貌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故称“莲花庙”。德里莲花庙的形状之所以采自莲花,与印度的历史有一定关系。莲花在印度教和佛教派中被奉为神物,在当代印度人心目中又贵为国花,所以这座庙宇一建成就备受印度人的喜爱。它高34.27米,底坐直径74米,由三层花瓣组成,全部采用白色大理石建造。底座边上有9个连环的清水池,拱托着这巨大的“莲花”。莲花庙的内部设置十分简单,只是一个高大空阔的圣殿既无神像,也无雕刻、壁画等装饰性物件。惟有的是光滑的地板上安放着一排排白色大理石长椅。白色是该庙最主要的色调。进庙的教徙以及参观的人也不需进行什么特殊的仪式,只要脱鞋进殿,走到大理石椅上就座,然后沉思默祷就行。值得一提的是,莲花庙里居然有中文介绍材料,这在印度还是极为少见的现象。中文的材料上给这座圣殿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灵曦堂。单从这一名字就可看出,命名者绝不是个凡夫俗子。
印度总统府建于1929年,原名维多利亚宫,印度独立后,改为总统府。总统府是一座气势雄宏的宫殿式建筑,有觐见厅、宴会厅、图书馆等华丽的厅堂,还有无数喷泉水池、亭榭长廊。小山东北的议会大厦和王子公园里的印度门,也都是壮丽的建筑。
原为英国殖民时代的总督府,印度1947年独立后改为总统府。面积约2万平方米,内有340个宫室、227根画柱、35个凉亭、37个喷泉、3000多米长的长廊。此外,还有一个长400米、宽180米的莫卧儿式样的庭院。每年1月庭院对外开放。

总统府是一座气势雄宏的宫殿式建筑,坐西向东,采用红砂石建造,半球圆顶明显反映出莫卧儿王朝的遗风。
总统府内有一处十分有名的花园,是仿照莫卧儿王朝时代的花园格调而建,故名“莫卧儿花园”。花园分为形态各异的方园、长园和圆园,种有成千上万种名花异草,每年开放期间,来此观赏的人络绎不绝。
走出总统府正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阔而笔直的“国家大道”,直通印度门。虽然大道只有几十米宽,但分布着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国防部等。另外还有几十座富丽堂皇的王宫。这里绿树葱茏,碧草如茵,清静幽雅。
走出总统府正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阔而笔直的“国家大道”,直通印度门。印度门看起来很像巴黎的凯旋门,高48.7米,拱门高42米、宽21.3米,巍巍雄壮。它是纪念一战中英国和印度的7万名阵亡战士所建。国家大道两侧是大片大片的草地,其间还有几个面积不小的水池。
每年1月26日,这里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国庆游行,来此观礼的印度人多达数十万之众。在节假日,这里常常可以看到一家一户的老老少少在野餐或是游玩。
琥珀堡
琥珀堡位于斋浦尔的旧都Amber一座能俯视全城的山丘之上,是印度古代藩王Raja Man Singh于1592年建立的都城。不同于“粉红之城”的其他建筑颜色,城堡由奶白、浅黄、玫瑰红及纯白石料建成,远看犹如琥珀,故称之为琥珀堡。堡垒内规模宏大华丽,有接见公众的Hall of Public Audience、接见大臣的Hall of Private Audience、皇室居住的庭院。特别是“镜之宫”Sheesh Mahal尤其瑰丽,宫殿用玻璃嵌壁,在阳光的反射下,整个宫殿熠熠生辉。
德里红堡red fort
莫卧儿帝国的第五代皇帝沙·贾汗把首都从阿格拉又迁到了德里,并以自己的名字把德里改名为沙贾汗巴德,也就是现在的旧德里。红堡就是这儿的中心,是于1639~1648年建造的,如同它的名字,城墙的正面全部涂为红色。Chandni对面的拉合门(Lahore Gate)是一个拱形商业街。再往内是是公众觐见宫(Diwan-i-Am)。正面的高处有一尊王座。过去上面曾镶嵌着红宝石、绿宝石、祖母绿等珍贵的宝石。再往里走,亚穆纳河背后有贵宾觐见宫Diwan-i-Khas、Rang Mahal 、Khas Mahal等宫殿。Moti Mahal是皇帝为了做礼拜而专门修建的。皇宫中女性居住的地方后来成了英军士兵的住所,现在作为红堡考古学博物馆(Red Fort Museum of Archaeol-ogy),展出一些莫卧儿时期的绘画和武器等。
瓦拉纳西恒河码头 varanasi
印度圣城瓦拉纳西流淌着印度最伟大的河流,她也是印度的母亲河——恒河。瓦拉纳西旧街的河西岸有64个水泥石阶码头,现在用来沐浴,也有的印度教徒在这里举行葬礼。每个石阶码头都有通向市里的路,王侯的官邸和寺庙就面河而立。河水增多时水面的痕迹还残留在建筑物的墙壁上相当高的地方。水量根据季节和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12~5月的旱季时,水面会不停地下降。
在这数量众多的石阶码头中,能称得上是巡礼神圣的的,也只有班杰恒河、马尼卡尔尼卡(火葬浴场)、恒河浴场阿西等5个地方。其中位于市中心,香火很旺的是Dashashwamedh Ghat。这里既可以步行到其他的石阶码头,又可以乘船观看巡礼。早晨如果想去石阶码头的话,就要在日出前赶到。从石阶码头看到的河对岸的日出十分美丽,因而早晨来沐浴的人很多。走近石阶码头可以看到,从各地赶来的各个阶层的巡礼络绎不绝。在这里没有等级差异,所有的人都一样,在圣河中洗涤心灵。路上有花店,店前坐满了乞丐,不停地向过往的行人乞食。有带着营养不良的小孩子的母亲,有年幼的孩子和行之将死的老人。偶尔也会有人给他们一些钱和食物。也许对于施予者来说,这是件积德的事。
从石阶码头的石阶上下到水中。眼前的恒河超越了人类的一切,无声地流淌。深红的太阳将整个河面染成通红。它慢慢升起,先给沐浴的人们,而后又给整个人类以光明。它像是无始无终的轮回,告诉人们时间的流逝。
仅仅是欣赏别人沐浴的风景和自己亲自下水的感觉大不相同。虽然水看上去很很混浊,但它却是圣河,因而不要太在意。离岸不远处会有好像未被火葬的死婴的尸体漂动,有时还会有淡水海豚和其他大型的鱼类偶尔在河面上晃一下。
水边石台上坐着僧侣,他们会给沐浴归来的人们说教。沐浴的时候要准备好腰布,(沐浴时穿的衣服),把换下的衣服放在石阶码头的一角就可以了。僧侣也许会在你的头上按上祝福的印记。如果你得到了印记,要给僧侣至少1卢比作为感谢。
菩提伽耶 bodh gaya
从印度城市格雅向南大约10公里,沿尼连禅河走就可以到达菩提伽耶。释迦牟尼就是在这里的菩提树下不断闭目沉思、冥想修行才终于醒悟的,因此对于佛教徒来说这里是朝拜圣地。
大约2500年前,身为释迦族王子的乔达摩·悉达多深感人生的痛苦,为寻求解脱之道,舍弃了世俗的生活,不断地修行。但并没有得到结果,最后开始在乌尔巴拉村(现在的菩提伽耶)的大菩提树下深深冥想。并且在忘记时间、达到冥想的最高潮、漫长黑夜就要过去时,心灵彻底得到醒悟。
释迦牟尼在这里打开了世界之谜,揭示了宇宙的奥秘。人类为什么存在,应该怎样生活等疑问的答案,都好像在清澈透亮的水中一样,被他看得一清二楚。保佑他成为佛陀(看透世界的人)并被静静的欢喜所包围着的无疑是大树和黎明前天空中闪烁的群星。
后来这些醒悟的内容被归纳为四谛八正道的教义,随着佛教的推广而成为很多人心灵的支柱。
喀拉拉邦船屋 kerala
在喀拉拉邦的沿海地区,特别是科钦南部有无数河流和海湾,形成了复杂的水陆结合地带。从以前物物交易繁盛的时代开始,这里就是进行交易的重要场所。据说连中国和阿拉伯等国家的史书中也记载了这片地区的名字。Backwater滞水,现在我们这样称呼这片地域。在椰林之间流淌的运河和湖水上,来来往往的船只是这里人们日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乘着船往来忙碌的是在别的地方都难见到的悠闲生活的人们。面对阿拉伯海,是南印度最具有南国风情的地方,对旅游者来说是一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一定要挤出时间到这里看看。这个地带的中心城市是阿勒皮和奎隆。而连接两地的船之旅才是这个地区旅游精髓所在。喀拉拉邦的“喀拉拉”是“椰林之国”的意思,对于外国游客,大概没有比乘船屋游览更能体会这水乡地带风情的旅游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