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国家,输液是仅对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进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给药方式”;而在中国,输液简直成为一种就医文化,好像不输液就治不了病。下面爱华网小编和大家一起学习输液的危害。
输液的危害1、发热反应
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被污染等原因,都会导致病人发冷、打寒战和发热,严重者高热达40~41摄氏度。
2、肺水肿
因为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水肿,严重者有生命危险。有心力衰竭或心脏病史的患者,快速、大量输液或加重心力衰竭,重者或诱发肺水肿。
3、静脉炎
因为长期输注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太长,可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也可因在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
4、空气栓塞
原因在于,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绀紫和缺氧,并可导致猝死。
5、医源性感染
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是最危险的。打点滴穿透皮肤屏障,直接把药液输入血液中,需要严格的无菌处理。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或者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或者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就有可能让病毒、病菌进入体内,轻则引起局部发炎,重则病原体随着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医疗环境中不能做到完全无菌,则会导致交叉感染。
遏制过度输液现象一般来说,有口服、打针、输液等至少三种方式治疗感冒发烧,在几种给药方式中,“打点滴最危险”。无论是输液前未做无菌化处理、输液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还是输液时溶液稀浓、输液快慢不当,都可能给人体带来危害。轻则出现不良反应,重则危及生命。
发烧输液的误区发热输液好得快
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热,如果体温不到38.5℃,可通过多喝水、温水浴等物理方法缓解。体温高于38.5℃可口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感冒多是病毒引起的,不需用抗生素。即使是合并细菌感染,医生也需通过检查,确定用哪种抗生素。
腹泻呕吐脱水应输液补充
腹泻、呕吐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只有细菌感染才需用抗生素。脱水不太严重、能口服的患儿,口服补液即可。只有脱水严重、频繁呕吐、吃不了东西才需输液糖盐水补液。
干涉医生开药
医生开药应当以患儿的病情为主要依据,目前在临床上,还存在家长主动要求给儿童输液的情况。如果家长有疑问,可以与医生沟通,但不应干涉医生判断病情。
认为输液很安全
输液的风险远高于口服给药。儿童的表达能力有限,输液时出现异常反应时,不像成人一样能直接表达,因此不易发现,比成人更危险。所以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儿童症状,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和医护人员沟通。
输液的对策一、去正规的医院或诊所看正规的医生,根据病情用药而不是为了其它去输液!
二、医护人员规范操作,避免污染和减少微粒的产生,同时使用合乎要求的液体、输液器、注射器,尽可能过滤掉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