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2016年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必过整理版

第一考站

第一部分 无菌操作

一.洗手、戴手套

(一)洗手:

目的: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指征: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    

      4.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穿脱隔离衣前后.    

      6.接触不同的患者或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移到清洁区     

      7.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黏膜皮肤 伤口敷料

步骤: 1.取下手上饰物及手表,修剪指甲,清理甲垢。 

     2.在流动水下充分淋湿双手,取少量抗菌液或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及指缝。

      3.然后采用“六步洗手法”洗手,每步至少洗5次,充分搓洗30秒钟以上。

      4最后用流动水冲洗,手指向上不得下垂用手臂关闭水龙头,用消毒纸巾或毛巾擦干双手。

六部为:第一步,掌心擦掌心;第二步,手指交错掌心擦手被;第三步,手指交错掌心擦掌心,两手互换;第四步,两手互握互擦指被;第五步,拇指在掌心转动两手互换;第六步,指尖磨擦掌心两手互换。

(二)戴手套:原则是未戴手套的手,只允许接触手套的里面,已经戴手套的手只能接触手套的外面

  1首先双手洗净、干燥。2打开无菌包装,将左右两只手套相对取出,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持两只手套内边,然后将左手五指分开深入左手手套内。3再用已戴好手套的左手持右手手套的翻折部,帮助右手插入手套内。4用带好手套的双手持手套外面调整手指在指套内的位置。5将手套翻折部翻回盖住手术衣袖口,用无菌盐水冲洗干净手套外面的滑石粉。

二.口腔黏膜消毒:

1 可用的口腔黏膜消毒剂有1%碘酊、0.1%氯已定和含有效碘0.5%的碘伏。                           2嘱患者张口,术者左手持口镜牵开唇颊部或舌,暴露手术区域。

3消毒方法及范围考试

(1)消毒方法消毒前先用干棉球擦干术区。一般应从术区中心开始,逐步向四周环绕涂布,但感染创口相反,应从清洁的四周向感染伤口涂擦。口腔内手术先消毒口内,再消毒口外面颈部。

(2)消毒范围头颈部手术应消毒至术区外lOcm,以保证有足够的安全范围为原则。

(3)已接触污染部位的辅料不应涂擦清洁区。

(4)口腔颌面颈部都应消毒3次。

4.注意事项

在作口腔黏膜活组织检查时,不宜采用碘及其他有色药物消毒,以防影响组织染色,可以采用70%酒精消毒。

第二部分 口腔检查

一.一般检查:

检查前需洗手、戴手套。调节椅位光源,患者仰卧位,头部与医师肘部平行,检查上颌牙时,患者咬合平面与地面约成45角,检查下颌牙与地面接近平行。医生的视线与患者的口腔保持20-30cm的距离,自患者的头后方至右前方60度为医生活动范围。

口镜的用途:

①反射并集中光线于被检部位,增加照明。

②反映被检部位的影像,并能适当扩大被检部位。

③撑开显露或按压颊、唇、舌等软组织。

④口镜柄叩诊。

探针的用途:

①辅助发现牙体缺损;

②用于检查邻面龋,牙合面浅龋;

③探查龋洞、探测患区的感觉,发现敏感部位;

④探测牙周袋用钝头探针。

镊子的用途:

用于夹棉球、拭净被检查部位或涂药、测定牙齿松动度及镊子柄叩诊

(一)视诊:顺序:右上→左上→左下→右下

1.首先观察患者的全身健康和精神健康状况。

2.颌面部:观察颌面部发育是否正常、是否对称,有无肿胀、畸形、肿物及窦道等。

3.口腔软组织:观察牙龈是否充血肿胀以及肿胀的程度和范围,是否存在窦道;黏膜色泽是否正常,有无水肿、溃疡、肿物等。

4.牙和牙列:观察牙颜色、形态和质地变化,如龋损、着色、牙体缺损、畸形、隐裂以及磨耗等;观察牙排列、数目是否正常、有无发育异常、牙列是否完整、有无缺失牙;观察口腔中修复体的情况,如充填体是否完整、边缘是否密合、有无继发龋坏等。

(二)探诊:探诊时采用改良握笔式或执笔式握持探针,用中指或无名指支靠在邻近牙上,先对主诉牙与可疑牙进行检查,然后按一定顺序检查,先前牙再后牙,先下牙后上牙,先颌面后邻面再探郏舌面的顺序检查,探诊时用力要轻切不可用暴力,用探针的大弯端用于检查咬合面及颊舌面,三弯端检查邻面,探查龋或缺损部位的范围、深浅、质地以及是否敏感及露髓,有无邻面龋坏发生,充填体是否密合、有无继发龋或悬突以及牙本质敏感的部位和敏感程度等。

注意:(1)稳固支点,(2)邻面龋病的检查,(3)探测龈沟或牙周袋时选择钝头牙周探针,窦道选用偏钝软质窦道探针缓慢顺势。

(三)扪诊:是用手指触扪可疑病变部位,了解病变部位,范围,有无扪痛,波动感。

1检查面部肌肉。当患者做咬颌运动,以手指触摸咀嚼肌对比两侧肌力。当患者闭眼后,用手指将上下睑分开,对比两侧肌力。

2颌面部扪诊时,应检查眼框、颧骨、上颌骨、鼻骨、下颌支、下颌角及下颌体。检查其对称性,有无膨隆、缺陷、压痛。

做唇舌部的双颌诊时,以一手的拇、食指分别置于病变的两侧进行扪诊。以了解病变的范围和性质等。口底部的双颌诊用双手合诊。

3根尖部扪诊,用手指扪压牙龈。检查龈沟内有无炎性渗出,根尖部有无波动感和压痛。

4脓肿波动感扪诊:若根尖已形成脓肿,应以食指和中指轻放在脓肿部位,分别用两指交替上下推动按压,用指腹扪及波动感。

5面颈部淋巴结检查时:患者取坐姿,医生位于患者的右前方或右后方。患者头低向前方偏检查侧,肌肉尽量放松。术者手指紧贴检查部位,按一定顺序,由浅入深,滑动触诊,顺序为:枕部、耳后、耳前、腮、颊.下颌下、颏下、顺胸锁乳突肌前后缘、颈前后三角,直至锁骨上窝,仔细检查颈深、浅淋巴结。扪诊时应注意肿大的淋巴结所在的部位、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或波动感及与皮肤或基底部有无粘连等情况,应特别注意与健侧对比。

(四)叩诊:选用金属口镜柄,执笔式握持器械,垂直向叩击前牙的切缘、后牙的颌面是检查根尖区的炎症;水平向叩击牙冠部的唇(颊)舌面中部是检查牙周膜的炎症。检查时先叩击正常的邻牙作为对照牙,再叩击患牙,叩诊力量先轻后重,垂直叩诊痛提示急性根尖周炎。

水平或侧方叩诊痛提示根侧牙周膜炎。检查叩诊声音有无异常,被检查牙有无疼痛,并记录。(—):无疼痛。 (±):适宜力量感觉不适。 ( ):轻度疼痛。 ( ):介于( )至( )之间。  ( ):轻叩击剧烈疼痛。

(五)松动度:检查时用镊子夹住前牙的切端或抵住后牙咬合面的窝沟,做唇(颊)舌向、近远中向和上下向摇动牙齿,观察牙齿晃动的程度。

结果记录:

I度松动:颊(唇)舌(腭)方向松动,或松动幅度小于1mm;

II度松动:颊(唇)舌(腭)方向和近远中方向松动,或松动幅度在1—2mm之间;

III度松动:颊(唇)舌(腭)方向、近远中方向和垂直方向松动,或松动幅度大于2mm。

二.社区牙周指数(CPI):在指数牙上检查牙龈出血、牙石和牙周袋深度三项内容。以探诊为主,结合视诊。

检查时以执笔式握持CPI探诊,以无名指做支点,将探针轻缓的插入龈沟或牙周袋内,探诊与牙长轴平行,紧贴牙根。沿龈沟从远中向近中移动,做上下短距离的提插式颤动,以感觉龈下牙石,同时查看牙龈出血情况,并根据探针上得刻度观察牙周袋深度,CPI探针使用时所用的力不超过20g过分用力会引起疼痛有时会刺破牙龈。共检查六个区段,检查顺序应从右上后牙区段至上前牙区段、左上后牙区段、左下后牙区段、下前牙区段、右下后牙区段每颗指数牙的颊(唇)、舌(腭)面龈沟或牙周袋都须检查到,每个区段两颗功能牙的检查结果以最重情况记分。

检查指数牙将口腔分为6个区段,即

17—14     13—23   24—27  

47—44   43—33   34—37

20岁以上者需检查以下10颗指数牙

17 161126 27

 47 4633 36 37

 20岁以下、15岁以上者,只检查6颗指数牙。15岁以下者也检查此6颗指数牙,但只检查和牙石情况,不检查牙周袋。

161126

463136

CPI记分标准:

0=牙龈健康

1= 牙龈炎,探诊后出血

2=牙石,探诊可发现牙石,但探针黑色部分全部露在龈袋外

3=早期牙周病,龈缘覆盖部分探针黑色部分,龈袋深度在4—5mm

4=晚期牙周病,探针黑色部分被龈缘完全覆盖,牙周袋深度在6mm或以上

X=除外区段(至少两颗功能牙存在)

9=无法记录(不记录)

WHO规定

1每个区段至少有2颗或2颗以上功能牙并且无拔牙指征,该区段才做检查。

2成年人的后牙区段有时缺失一颗指数牙或有拔牙指征则检查另一颗指数牙。

3如果一个区段内的指数牙全部缺失或有拔牙指征,则检查次区段内的所有其余牙,以最重情况计分。

4每颗指数牙的所有龈沟或牙周袋都需检查到,每个区段两颗功能牙检查结果以最重情况积分。

5以6个区段中最高的记分作为个人CPI分值

三.特殊检查:

(一)牙髓活力检查:包括冷测法、热测法及电测法。

测试前先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和感觉,瞩患者有感觉时抬手示意。用干棉卷放置于测试牙的唇(颊)和舌侧隔离唾液。先测健康的对侧同名牙,再测可疑牙。(正常牙髓对20~50℃的水一般无明显反应;对10~20℃的冷水或50~60℃的热水很少引起疼痛,以低于10℃为冷刺激,高于60℃为热刺激。结果用正常、敏感、迟钝、无反应来表示。)

1.冷测法:取出小冰棒放于手中稍加捂化,慢慢挤出冰棒头贴放在测试牙的唇、颊面的中1∕3处,观察牙齿反应。

2.热测法:在被测牙面上均匀涂布一层凡士林,将牙胶棒一端置于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变软(约65—70°),但不冒烟,立即贴放在测试牙唇、颊面的中1∕3处,观察患者反应。

冷侧热测结果:

1正常 感觉和对照牙相同。

2敏感 温度刺激引起一过性疼痛,反应比对照牙强烈。

3迟缓性痛  刺激去除一会才出现疼痛并持续一段时间。

4迟钝  同样的冷热刺激可引起比对照牙轻微许多的反映。

5无反应  被测牙对刺激不产生感觉。

3.电测法:测试前需询问患者是否装有心脏起搏器。首先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和方法,嘱有“麻刺感”时抬手示意,然后干燥并隔湿被测牙,在被测牙冠唇(颊)面中1∕3处上放少许导电剂或湿润的小纸片,将电测仪工作端放于牙面导电处,请患者一手扶持工作端的金属杆部或将挂钩挂于口角以构成电流回路。逐渐加大电流直至患者示意有反应时将工作端撤离牙面,记录表盘显示的读数,重复2—3次,求平均值做结果。

判读标准:正常:对照牙与测试牙读数差在10以内;

       敏感:测试牙比对照牙读数低,差值>10;

  迟钝:测试牙比对照牙读数高,差值>10;

       无反应:控制器电流加大达到最高值(80)测试牙仍无反应。

(二)牙周探诊:探诊内容包括深度、附着水平、探诊出血、根面牙石及根分叉病变。

1应用有刻度的牙周探针,以改良握笔法握持探针。

2用中指做支点或中指及无名指共同做支点,支靠在邻近的牙颌面、切缘或唇面.

3探诊力量要轻,一般掌握在20—25g。

4探针尖端紧贴牙面,与牙长轴平行探至袋底,注意探入时若遇牙石要避开牙石,直达袋底。5探诊采用提插式移动探针,邻面探诊时探针要紧靠接触点并向邻面中央略微倾斜,以便探得接触点下方的龈谷处。

6探诊要按一定顺序进行,每个牙要记录6个点的探诊深度:颊侧的金中远,舌(腭)侧的近中远。

7测量每个位点的探诊深度,即袋底至龈缘的距离,以mm为单位记录。

(三)咬合关系检查:患者坐于治疗椅上,调整椅位灯光使患者颌平面与水平面在0-45度医生位于右前方,嘱患者做正中颌咬合,手持口镜牵开患者口角,观察并记录两侧磨牙的近远中咬合关系、前牙覆颌覆盖关系和中线位置关系。

1正中颌时磨牙咬合关系:

①中性关系----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在下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

②轻度远中错颌关系----上下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相对

③完全远中错颌关系----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与下第一恒磨牙第二双尖牙之间

④轻度近中错颌关系----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与下第一恒磨牙远中颊尖相对

⑤完全近中错颌关系----上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与下第一,二恒磨牙之间

2正中颌时前牙覆颌、覆盖关系:

覆盖: 是指上前牙切缘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其距离在3mm以内为正常,超过者为深覆盖

Ⅰ度深覆盖:上前牙切缘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在3--5mm之间者

Ⅱ度深覆盖:上前牙切缘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在5--7mm之间者

Ⅲ度深覆盖:上前牙切缘至下前牙唇面的水平距离大于7mm者

覆颌:  是指上前牙切缘覆盖下前牙唇面的垂直距离

Ⅰ度深覆颌:上前牙切缘覆盖下前牙唇面在1/3---1/2之间者

Ⅱ度深覆颌:上前牙切缘覆盖下前牙唇面在1/2---2/3之间者

Ⅲ度深覆颌:上前牙切缘覆盖下前牙唇面大于2/3之间者,下前牙咬在上前牙龈组织上

3中线关系:

正常者,上、下颌牙列中线应重合一致,而且与面部中线一致。对于牙列中线偏移者,应记录上、下颌中线之间及与面部中线之间的左右便宜程度,用mm记录。上下中切牙中线与面部中线距离,以反映中线偏移程度.此外应注意患者是否反颌,锁颌,牙列拥挤以及牙间隙等.

(四)颞下颌关节检查:观察面部左右是否对称,关节区、下颌角、下颌体、下颌支大小长度是否正常,双侧是否对称,颏点是否居中。

1.关节动度检查:

耳屏前扪诊法:双手食指分别置于双侧耳屏前髁状突外侧面,嘱患者做开闭口运动,判断髁状突的活动度,感觉有无弹响和摩擦感。

外耳道指诊法:双手小指置于患者双侧外耳道内,嘱患者做开闭口运动,对比两侧髁状突活动度和冲击感。

2.下颌运动检查:让患者做开闭口运动,观察其方式是否为垂直向下,开口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闭颌时是否恢复原位。

(五)下颌下腺检查:常用两侧对比的方法,以扪诊为主,常用双手合诊法检查。

在检查时应注意导管口和分泌物的情况,必要时可以按摩推压腺体增加分泌,以便更好的观察分泌情况,同时注意分泌物的颜色、流量、性质。检查的内容包括腺体的大小、形态,有无肿块及肿块的大小、质地,边界是否清楚,有无压痛等,导管口有无结石。以食指、中指及无名指三指平触并由后向前推压,观察导管口以检查下颌下腺的分泌液情况等。

第二考站

第一部分 口腔基本操作

离体磨牙复面洞制备术:

窝洞的制备原则:

①去尽腐质;②保护牙髓;③尽量保留健康牙体组织;④制备抗力形和固位形。

为达到良好的抗力形,应制备成:①底平壁直线角清楚;②洞缘线应圆滑连续;③去除无基釉;④有一定洞深,一般在牙本质内0.5~1.0mm。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2016年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必过整理版

为达到良好固位形应制备成:①底平壁直产生侧壁固位;②对于较浅窝洞,应制成倒凹;③复面洞应制成鸠尾,鸠尾峡部应为鸠尾宽度的1/3~2/3。

磨牙临颌复面洞由邻面洞和颌面洞组成,因为龋损常发生在邻面所以要先去除临面龋损制备临面窝洞,再跟据临面窝洞大小制备颌面窝洞,要遵循造作顺序,不能从面相邻面预备,操作时须将牙体直立,钻针与牙长轴平行。

1执笔式握持手机,以持钻手的无名指做支点。

2邻面洞形:用喷水冷却的涡轮钻去净龋坏组织,从牙齿颌面的近中或远中边缘嵴钻入、点磨。在向深处钻磨的同时向颊舌方向扩展至自洁区,形成略向外敞的的梯形,龈壁要与牙长轴垂直,位于釉牙骨质界颌方0.5—1mm 处,洞深1.5mm,轴壁与牙长轴平行,与牙邻面弧度一致。

3合面洞形:为鸠尾形。邻面洞制备完成后,自洞口从釉牙本质界下0.5—1mm处向颌面窝沟处水平扩展,深度1.5—2mm,制备鸠尾固位型,鸠尾峡部宽度为磨牙颊舌尖间距1∕4—1∕3,鸠尾膨大的尾部放在颌面窝内,宽于鸠尾峡即可。

4检查并修整洞形:每完成一个洞形制备后,检查并修整窝洞使其达到以下要求:底平、壁直、点线角清楚。窝洞的外形线为圆缓曲线。窝洞在咬合面应包括所有的窝沟,在邻面应达到自洁区,同时尽量保留牙尖、边缘嵴及斜嵴。邻面洞的颊、舌侧洞缘角为直角,略向中线聚拢。鸠尾峡部的比例恰当。

二.开髓术(上下颌磨牙):调整椅位光源进行遗嘱,嘱患者配合洗手戴手套进行无菌操作。

器械的选择;高速涡轮机,低速手机.列钻 球钻 扩大针。

步骤:

1设计入口洞型:磨牙的入口洞型常规在颌面.上颌磨牙标准入口为钝圆三角形,不在咬合面正中,而偏近中颊尖,顶位于腭侧底位于颊侧,一腰在斜嵴的近中侧与之平行,另一腰在近中边缘脊内侧与之平行。 下颌磨牙的洞型为钝圆梯形位于颌面近远中1/3颊舌向中线的颊侧,洞口近中边稍长,远中边稍短。

2进入并穿通髓腔:用喷水冷却的涡轮列钻在磨牙颌面中央窝钻入,先制备一个牙本质深洞,操作时以执笔式握持机头,要有支点,一般以持钻手的无名指做支点,钻磨时采用点磨方式。再像深部钻磨的同时逐渐向四周扩展,钻针方向始终与牙长轴平行,通常穿通髓腔最好选择高耸的髓角处,如髓腔较宽大,可从髓室顶中央穿入,此时会有明显落空感,若髓腔较小可以从较粗根管上方穿入。

3揭净髓室顶:穿通髓腔后可沿髓室顶线角将髓室顶完整揭出。

(1):用裂钻侧刃水平相切割牙本质或用球钻向外提来去除髓室顶,不能像根尖施压。

(2)随时调整钻针方向与牙长轴平行。

(3)严格控制进钻深度,可将进入洞内的钻针深度标记后,将钻针放到患牙颊面进行比试已评估已达到的深度。

4修整髄腔侧壁,形成便宜形:髓腔内牙颈部牙本质突起(牙本质领)常会遮挡住根管口,也妨碍根管器械的进入,去除牙本质领,形成直线到达各根管口的入路是磨牙髓腔预备形成便宜形的重点。

5定位根管口:定位根管口的先决条件是自开髓口至根管口形成沿髓室侧壁的直线路径,还要彻底清理髓室保持髓室底的完整 洁净和干燥。

6 探查通畅根管,建立根管通路:各根管口的位置确定后,选用根管通常锉探明根管分布走向和根管内阻塞物情况,使用时应常规距锉针尖端1-3mm处预弯,再向根管探入过程中以<90度的幅度左右轻轻的捻转进入,不要想根尖方向强行施压也不要连续旋转进入。

三.龈上洁治术:首先调整椅位光源 洗手 戴手套进行无菌操作,术前询问患者有无血液病史、肝炎等传染病史及其他全身情况,必要时进行化验。确定患者是否适于洁治治疗。

1体位:患者的体位是上身向后仰靠,使患者的头部与医师的肘部平齐,节治下颌牙时下牙平面与地面平行,上颌牙时与地面约成45-90度角之间。

2器械的选择:镰形洁治器。前牙:直角形      后牙:弯镰形

3方法:

(1):器械握持:以改良握笔法握持。

(2):支点:以中指及无名指紧贴做支点,口内支点尽量靠近治疗区,支点要稳固,不得用力时失去支点。

(3):器械的放置:洁治器尖端的工作刃紧贴牙面放于牙齿的根部,洁治器工作面与牙面角度在45—90度之间,最好是80度,洁治器刃前1∕3紧贴牙面,不得刺伤牙龈。

(4):用力方式:肘腕部用力以支点为中心力传至器械取出牙石,个别精细部位亦可用指力。

(5):用力的方向:朝向冠方,也可以是斜向或向颊舌侧水平方向,但不得向牙龈方向用力,用力幅度尽量小,控制在2mm 以内,一定不能超过颌面。洁治要有连续性,工作尖端随牙面而移动,全口分6个区段进行,有计划的逐个区段进行洁治,避免遗漏,避免频繁换体位及器械。

(6):器械移动:当洁治工作从颊面移向临面时,应靠拇指或推或拉的动作来转动洁治器柄来完成,使工作端始终接触牙面,避免损伤牙龈。洁治要有连续性,全口分6个区段进行,有计划的逐个区段进行洁治,避免遗漏,避免频繁换体位及器械。

(7):洁治时随时擦拭血液,或唾液,使视野清楚。

(8):洁治后:用尖探针检查牙石是否去净,然后抛光牙面,再用3%过氧化氢冲洗治疗区,并于龈沟内上药。。

五.牙拔除术(含麻醉):

(一) 局部麻醉技术:

1.浸润麻醉:首先根据注射部位的要求调整好患者的体位,牵开注射处的黏膜,一般在拟麻醉牙的唇颊侧前庭沟进针,注射针尖达到麻醉牙根尖平面的骨膜上后,酌量注射麻醉药液0.5—2ml,一般2—4分钟后即显麻醉效果。

2.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半张口,上颌平面与地面呈45度,一般以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根部前庭沟作为进针点,注射针与上颌牙的长轴呈45度,向上后内刺入,进针时针尖沿着上颌结节弧形表面滑动,深约2cm,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药1.5—2ml。注意针尖刺入不宜过深,以免刺破上颌结节后方的翼静脉丛,引起血肿。麻醉区域:除第一磨牙的颊侧近中根外的同侧磨牙的牙髓、牙周膜、牙槽突及其颊侧的骨膜、牙龈黏膜。

3.腭前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头后仰,大张口,上颌颌平面与地面呈60度,注射针在腭大孔的表面标志稍前处刺入腭黏膜,往上后方推进至腭大孔(上8腭侧龈缘至腭中线弓形凹面连线的中点),注入麻药0.3—0.5ml。麻醉区域:同侧磨牙、前磨牙腭侧的黏骨膜、牙龈及牙槽骨。

4.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大张口,下颌平面与地面平行,将注射器放在对侧口角第一第二前磨牙之间,与中线呈45度,注射针高于下颌牙平面1cm并与之平行,进针2.5cm左右达下颌骨骨面的下牙槽神经沟,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药1—1.5ml。约5分钟后,患者即感同侧下唇口角麻木、肿胀。麻醉区域:同侧下颌骨、下颌牙、牙周膜、前磨牙至中切牙唇(颊)侧牙龈、黏骨膜及下唇部。以下唇麻木为注射成功的主要标志。

5.舌神经阻滞麻醉:注射方法是在行下牙槽神经麻醉口内注射后,将注射针退出1cm,此时注射麻药0.5—1ml,即可麻醉舌神经,或在退针时边退边注射麻醉药,直到针尖退至黏膜下为止。麻醉区域:同侧下颌舌侧牙龈、黏骨膜、口底黏膜及舌前2∕3部分。

6.颊神经阻滞麻醉:行下牙槽神经麻醉的过程中,针尖退至肌层、粘膜下时注射麻醉药0.5—1ml,即能麻醉颊神经。

(二) 牙拔除术:基本步骤包括分离牙龈、挺松患牙、安放拔牙钳、拔除患牙以及拔除牙的检查及拔牙创的处理等相关内容

1.分离牙龈 分离牙龈的目的是避免安放牙钳时损伤牙龈,或拔牙时将牙龈撕裂。导致术后牙龈出血。分离应达牙槽嵴顶。

2.挺松患牙 对坚固不松动的牙、死髓牙、冠部有大的充填物或牙冠破坏较大时,应先用牙挺挺松至一定程度,然后换用拔牙钳。

3.安放拔牙钳 ①正确选用拔牙钳;②正确安放拔牙钳;③夹紧牙体;④肯定钳喙在运动时不伤及邻牙;⑤再次核对牙位。

4.拔除患牙 牙钳夹紧后,拔牙力的应用主要摇动、扭转和牵引。

(1)摇动 适用于扁根的下前牙、双尖牙及多根的磨牙。

(2)扭转 用于圆锥形根的牙,如上颌前牙。

(3)牵引 开始牵引时,应与扭转或摇动结合进行。牵引方向应为阻力较小的方向,牵引时也切忌暴力及过急。

5.拔除牙的检查及拔牙创的处理来源:

(1)拔牙创的检查 应检查拔除的牙是否完整,牙根数目是否符合,牙龈有无撕裂,拔牙创内有无残留异物,牙槽窝应作压迫复位,修整过高的牙槽中隔、骨嵴或牙槽骨壁,棉卷压迫止血。医学教育网原创

(2)拔牙创的处理 撕裂的牙龈要缝合,残留的异物及肉芽组织要刮净,要去除过高的中隔或骨嵴,复位牙槽窝,在拔牙创表面横置消毒纱布。

6.拔牙后医嘱 ①压迫棉卷30min后弃去;②拔牙当日不要刷牙和漱口;③拔牙术后2h后可进食,食物不宜过热,勿用拔牙侧咀嚼,勿用舌舔伤口,更不宜反复吸吮

1.上颌前牙拔除:准备好拔除该牙所需器械一套。调节病人椅位,患者上颌平面与地面呈45度。一般选用拔除牙的唇腭侧局部浸润麻醉。拔除前先牙龈分离、牙钳放置时避免夹伤牙龈组织,根据所拔牙的牙根解剖特点,上颌切牙、侧切牙拔除时,应先做扭转动作,一定程度松动后再做直线牵引;上颌尖牙拔除时,应先唇侧摇动,结合扭转但幅度要小,最后向唇侧切端牵引拔出。牙拔出后挤压拔牙窝复位,压迫止血。然后检查牙根的完整性,嘱患者压迫止血的时间及注意事项。

2.上颌前磨牙拔除:准备好拔除该牙所需器械一套。调节病人椅位,患者上颌平面与地面呈45度。一般选用拔除牙的颊腭侧局部浸润麻醉。拔除前先牙龈分离、牙钳放置时避免夹伤牙龈组织,拔除时先向颊侧小幅度摇动,感到阻力大后,转向腭侧,逐渐加大幅度,同时向颊侧牵引,上颌前磨牙拔除时不宜使用旋转力,以免断根。牙拔出后挤压拔牙窝复位,压迫止血。然后检查牙根的完整性,嘱患者压迫止血的时间及注意事项。

3.上颌磨牙拔除:

准备好拔除该牙所需器械一套。调节病人椅位,患者上颌平面与地面呈45度。选用上牙槽后神经和腭前神经阻滞麻醉,第一磨牙拔除时应加患牙近中颊根前庭沟局部浸润麻醉。拔除前先牙龈分离、牙钳放置时避免夹伤牙龈组织,拔除时先向颊侧,再向腭侧小幅度摇动,逐渐加大幅度,沿阻力小的方向,向下、远中及颊侧牵引拔出。牙拔出后挤压拔牙窝复位,压迫止血。然后检查牙根的完整性,嘱患者压迫止血的时间及注意事项。

4.下颌前牙拔除:准备好拔除该牙所需器械一套。调节病人椅位,患者下颌平面与地面平行。选用拔除牙的唇舌侧局部浸润麻醉。拔除前先牙龈分离、牙钳放置时避免夹伤牙龈组织,拔除下颌切牙和侧切牙时,先充分摇动,再向唇侧上方牵引,不宜使用扭转。下颌尖牙拔除时,应反复向唇舌侧摇动,并配合小幅度的扭转,最后向上、想唇侧牵引拔出。牙拔出后挤压拔牙窝复位,压迫止血。然后检查牙根的完整性,嘱患者压迫止血的时间及注意事项。

5.下颌前磨牙拔除:准备好拔除该牙所需器械一套。调节病人椅位,患者下颌平面与地面平行。选用下牙槽神经和舌神经阻滞麻醉。拔除前先牙龈分离、牙钳放置时避免夹伤牙龈组织,拔牙动作主要为颊舌向摇动,辅以小幅度的扭转,最后向上、颊侧和远中方向牵引拔除。牙拔出后挤压拔牙窝复位,压迫止血。然后检查牙根的完整性,嘱患者压迫止血的时间及注意事项。

6.下颌磨牙拔除:准备好拔除该牙所需器械一套。调节病人椅位,患者下颌平面与地面平行。选用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和颊神经阻滞麻醉。拔除前先牙龈分离、牙钳放置时避免夹伤牙龈组织,拔牙动作主要为颊舌向摇动,松动后向上、颊侧方向牵引拔除,也可向舌侧上方牵引拔除。牙拔出后挤压拔牙窝复位,压迫止血。然后检查牙根的完整性,嘱患者压迫止血的时间及注意事项。

八.上下牙列印模制取:首先调整椅位光源洗手戴手套进行无菌操作 去除牙石,食物残渣漱口等并进行必要的遗嘱。嘱患者放松,进行必要的配合。

1托盘的选择:根据患者牙弓 长宽高选择合适的成品托盘 托盘与牙弓内外侧应有3-4mm间隙,翼缘不妨碍唇颊舌活动,成品托盘可进行适当修改,游离端缺失或缺隙很大时须先用自凝树脂或印模稿制作个别托盘。

2体位:取上颌印模时患者头稍后仰,术者位于患者右后方,取下颌印模时患者头稍前倾,术者位于患者右前方。

3托盘定位并进行功能整塑:将调拌好的藻酸盐印模材置于托盘内,术者左手持口镜牵开患者口角,右手持托盘,快速旋转放入患者口内,并使托盘就位。取上颌印模时,轻轻牵拉患者上唇向下,牵拉左右颊部向下前内,完成唇颊侧边缘整塑。取下颌印模时,轻轻牵拉下唇向上,牵拉左右颊部向上前内,嘱患者抬舌和伸舌,完成唇、颊、口底的功能整塑。

4印模质量:取出印模时,先取后部,再引牙长轴方向取下,不可使用暴力,完整取出印模。取出后检查印模系带切迹是否清晰到位,边缘伸展是否适度,有无气泡及脱模现象。

5材料选择:藻酸盐印膜材 --取模清楚, 氧化锌是一种衬层印模。 硅橡胶--效果好,贵。

后牙铸造全冠的牙体预备:

操作步骤

1.面预备 目的是为铸造金属全冠提供颌面间隙,并为修复体建立正常颌关系提供条件,先用球形或柱形的金刚砂车针在牙体面中央窝磨出3条深0.5-1.0mm的引导沟,然后以此为3条深0.5-1.0mm的引导沟,然后以此为照,按面解剖形态均匀磨切,保持面正常外形。

2.颊舌面预备 目的是消除倒凹将轴面最大周径线降到全冠边缘处,并预备出铸造金属全冠的厚度,预备时先用柱形车针预备出3条深约0.5-1.0mm的引导沟,然后分两段进行,首先从郏舌面外形最高点到龈缘处消除倒凹,使轴壁与就位道平行,并保证冠边缘处应有的修复间隙。然后从外形高点处到缘,顺着牙冠外形预备,均匀预备出1.0mm的间隙,尽量保持牙冠的基本外形,咬颌运动所需要空间,颊舌向聚合度一般为2°~5°。

3.邻面预备 目的是消除患牙邻面倒凹与邻牙完全分离,形成协调的戴入道,预备出全冠修复材料所要的邻面间隙,预备时先用较细柱形金刚砂车针将邻轴面角处预备出足够的间隙,然后以此间隙为标志再用细长的金刚砂车针沿患牙邻面颊舌向磨切,直至预备出足够的间隙,将冠边缘线降至龈缘,消除龈缘以上的倒凹。磨切时应注意邻面方向与戴入道一致,聚合度2°~5°为宜。

4.轴角预备 用金刚砂车针切割消除四个轴面角,使轴面角处有足够的修复间隙;在颊舌面近根分叉处,也要磨切足够的修复间隙。

5.颈部预备 以轴壁无倒凹为前提,然后预备出肩台,通常为宽0.5-0.8mm呈圆凹形或带斜面的肩台形。用火焰状或135°角的金刚砂车针沿牙颈部均匀磨切。

6.精整完成 各个面预备之后均有适当空隙,轴面无倒凹,最后用纸砂片或橡皮轮磨光整个预备体。

十一.改良Bass刷牙法:又称水平颤动拂刷法,是一种有效清除龈沟内和牙面菌斑的方法。

1手持刷柄,将刷头置于牙颈部,刷毛指向牙根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刷毛与牙长轴呈45度角,轻微加压使刷毛部分进入龈沟,部分置于牙龈上。

2从后牙颊侧 以2—3颗牙为一组,短距离水平颤动拂刷数次,然后将牙刷向牙冠方向转动,拂刷颊面,刷完第一部位后,将牙刷移至下一组2-3颗牙,注意与上一部位保持重叠区域,按顺序刷完上下牙的唇颊面。

3用同样的方法刷后牙的舌腭面。

4刷上前牙舌(腭)面时,将刷头竖放在牙面上,使前部刷毛接触龈缘或进入龈沟,自上而下拂刷,不做来回拂刷,刷下前牙舌面时,自下而上拂刷。

5刷咬合面时,刷毛指向咬颌面,稍用力的前后来回刷。

6刷牙要有规律的从一方开始另一方结束,不要遗漏,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一分钟。普通人每次刷牙至少2分钟,每天至少刷牙2次。

窝沟封闭术:

一、窝沟封闭的适应症和非适应症

1.适应症

 (1)窝沟深,特别是可以插入或卡住探针(包括可疑龋);

 (2)病人其他牙,特别对侧同名牙患龋或有患龋倾向。牙萌出后达到牙合平面即适宜做窝沟封闭,一般是萌出后4年之内,乳磨牙在3~4岁,第一恒磨牙6~7岁,第二恒磨牙在11~13岁为最适宜封闭的年龄。

2.非适应证

 (1)牙合面无深的沟裂点隙,自洁作用好;

 (2)患较多邻面龋损者;

 (3)病人不合作,不能配合正常操作;

 (4)牙齿尚未完全萌出,被牙龈覆盖。

二、封闭剂的组成 

组成:合成有机高分子树脂稀释剂、引发剂、辅助剂(溶剂、填料、氧化物、涂料等)

三、窝沟封闭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窝沟封闭的操作可分为清洁牙面、酸蚀、冲洗和干燥、涂布封闭剂、固化、检查6个步骤。

(1)清洁牙面首先应对窝沟做彻底清洁,方法是在低速手机上装小毛刷或橡皮杯,蘸上适量清洁剂刷洗牙面,也可以采用干刷。清洁剂可以用浮石粉或不含氟牙膏,要注意不使用含有釉质的清洁剂或过细磨料。彻底冲洗牙面后应冲洗漱口,去除清洁剂白陶土等,再用尖锐探针清除窝沟中残余的清洁剂。

(2)酸蚀清洁牙面后即用棉纱球隔湿,将牙面吹干后放置酸蚀剂,酸蚀面积应为接受封闭的范围,一般为牙尖斜面的2/3.酸蚀剂可为磷酸液或含磷酸的凝胶,恒牙酸蚀的时间为20~30秒,乳牙酸蚀60秒。注意酸蚀过程中不要擦拭酸蚀牙面,因为这会破坏被酸蚀的牙釉面,降低黏结力。放置酸蚀剂时要注意酸的用量适当,不要溢出到口腔软组织,还要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3)冲洗和干燥酸蚀后用蒸馏水彻底冲洗,通常用水枪或注射器加压冲洗牙面10~15秒,边冲洗边用排唾器吸干,去处牙釉质表面的酸蚀剂和反应产物。冲洗后立即交换干棉卷隔湿,随后用无油无水的压缩空气吹干牙面约15秒,酸蚀牙面干燥后呈白色雾状外观,如不是,应重新酸蚀。操作中要确保酸蚀牙面不被唾液污染,如果发生唾液污染,则应再冲洗牙面,彻底干燥后重复酸蚀60秒。

(4)涂布封闭剂采用自凝封闭剂时,每次封闭前要取等量A、B组分(分别含有引法剂和促剂)调拌混均。调拌时要注意掌握速度以免产生气泡,影响固化质量。自凝封闭剂固化时间一般为1-2分钟,通常调拌10-15秒,完全混均后在45秒内即应涂布。光固封闭剂不需调拌,直接取出涂布在牙面上,如连续封闭多个牙,注意不宜取量过多因为它在自然光下也会逐渐凝固,

涂部方法用细刷笔,小海绵或制造厂家的专用供应器,将封闭剂涂部在酸蚀牙面上。注意使封闭剂渗入窝沟,使窝沟内的空气排出,在不影响咬合的情况下尽可能有一定的厚度,有时可能会有高点,但2-3天后就可被磨去。如涂的太薄会缺乏足够的抗压强度,容易被咬碎。

(5)固化自凝封闭剂涂布后1-2分钟即可自行固化。光固封闭剂涂布后,立即用可见光源照射。照射距离约离牙尖1mm,一般为20-40秒。照射部位要大于封闭剂涂布的部位。完成后漱口和用棉卷将表面的氧化物去除。

(6)检查封闭剂固后,用探针进行全面检查,了解固化程度,黏结情况,有无气泡存在,寻找遗漏或未封闭的窝沟并重新封闭,咬合过高,应调整咬合。封闭后还应定期(3个月、半年或一年)复查,观察封闭剂保留情况,脱落时应重作封闭。对已完成封闭的儿童应作好记录,以便复查。

第二部分基本急救技术

一.测血压:

1病人采取坐位或仰卧位,测量前在安静环境下休息5—10分钟。

2上臂心脏血压计零点在同一水平。

3袖带上臂下院,距肘窝横纹上2—3cm。在肘窝上肱动脉搏动明显处。

4将听诊器体件置于此处,但不得置于袖带下。

5然后向袖带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待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将汞柱升高20—30mmHg,然后,缓慢放气,听到第一声的数值为收缩压,声音消失时的数值为舒张压。两者之差称为脉压。一般应测量两次,以数值较低的一次为准。

6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为90—135mmHg,舒张压为60—90mmHg;超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为高血压;小于收缩压90mmHg和(或)舒张压60mmHg为低血压。

二.吸氧术:

指征: 

①呼吸困难. ②发绀(紫绀) ③呼吸道梗阻

物品准备:1氧气装置:含氧气瓶 流量表 扳手。2鼻导管或鼻塞。3湿化瓶、无菌棉签、胶布.记录单。

操作方法:1.打开氧气瓶总开关,开启流量表,连接湿化瓶,检查央企是否通畅。

2.携物品至病人床前,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诊断,如病人意识清楚解释取得合作。

3放置鼻导管或鼻塞:(1)导管长度测量为鼻尖至耳垂的2/3长度。(2)湿润导管前端。(3)清洁鼻腔 。 (4)轻柔操作自鼻口向上向后插入鼻咽腔。(5)无呛咳后固定。

4调节好流量。①轻度缺氧2L∕min。②中毒缺氧4L∕min。③重度缺氧4—6L∕min。

④小儿缺氧及缺氧伴严重二氧化碳潴留者用氧量为1—2L∕min。⑤无二氧化碳潴留者则为2—4L∕min。

5停氧:(1)取下鼻导管或鼻塞。(2)关流量表及总开关。(3)防余气 (4)清洁病人面颊部。

(5).整理用物,记录停氧时间。

注意1检查更换导管:检查给氧是否通畅,持续给氧每日更换导管2次,双侧鼻口可交替用

     2及时观察病人:及时清除分泌物,视病情调节氧流量。

     3正确放置氧气:四防:防火*防油*防热*防震。

     4氧气筒要有标志;注明空或满以便用时鉴别。

三.人工呼吸:

指征:1呼吸停止  2心跳停止  3意识丧失。

准备:1开放气道  a.消除口鼻腔分泌物及其他异物,取下假牙。

                 b举颏 抬颈 向前上方拉下颌骨。

                 c使用手或舌钳将舌向外拉出。

       2病人体位:a 仰卧位 b 背垫木板或硬板床或仰卧于地上。c松解衣领及腰带。

       3医生体位:术者位于患者右侧

操作方法:1一手打开口腔一手捏鼻。2术者深吸气后,用口唇把患者的嘴完全包住,深而快的向患者口内吹气,时间应持续一秒以上,直至患者胸廓向上抬起。3吹气完毕之后,术者稍抬头侧转再吸气,同时使患者的口张开,并松开捏鼻的手,观察胸部向下恢复原状,并有气体从患者口中排出。4然后再进行第二次人工呼吸。5吹气频率维持在每分钟12—20次,吹气量每次500—600ml。   ③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12~20次。

仰卧压胸法:双手平放病人胸内部,拇指向内靠胸骨,挤压病人胸部推送隔肌上移.放松压力,隔肌复位.反复操作,每4-5次停一次                 

人工呼吸的有效指症:

    1:患者的胸应上举不落。

    2:术者吹气时应感到气道有阻力。

    3听到或感觉到患者有呼出的气流 

    4患者乏氧发绀情况有所改善

四.胸外心脏按压:急救指征:(1)心跳停止 (2)和/或呼吸停止(3)意识丧失 。

急救准备:(1)病人体位:仰窝位  背垫木板或板案或仰卧于地上 头便向一侧,松解衣领腰带(2)医生体位:位于病人胸部右侧,跪式或站式.

操作方法:(1)心外按压:

1)按压部位:胸骨体中下1/3交界处;2)按压方法:掌跟重叠,手指不触及胸壁,手臂与胸骨垂直,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的力量垂直有利下压;3)力量适度:胸骨下陷3-5厘米,然后迅速放开,使胸壁恢复原来的形状,反复进行不能间断;4)按压与放松比例1:2

(2)按压节律:1)100次/分 2)呼吸与心外按压比例2:30 3)小儿按压100次/分。4)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为0.6~0.4。

有效指标:① 颈动脉搏动② 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色泽转红③ 原扩大瞳孔缩小④ 有自主呼吸。⑤神志逐渐清楚。⑥收缩压升至60mmHg以上。

X线片

  测试项目3项

1、》正常牙片

1 牙釉质:X线上影像密度最高。后牙咬颌面,前牙切缘最厚。由咬颌面和切缘向侧方至牙颈部逐渐变薄,终止于牙颈部,似帽状被覆在牙冠部牙本质表面。

2牙本质:围绕牙髓构成牙齿的主体,形状与牙外形一致。牙本质中矿物质的含量比牙釉质少,X线影像的密度较牙釉质稍低。

3 牙骨质:被覆于牙根表面,为一层很薄的组织,又因所含矿物质与牙本质相差不太多,故在X线片上所显示的影像与牙本质不易区别。

4 牙髓腔:牙髓腔在牙齿的中央,除根尖孔外,完全为牙本质所包围。髓腔可分为冠部的髓室和根部的根管。髓腔内含牙髓软组织。X线片上显示为密度低的影像。

5 牙槽骨:X线片上牙槽骨所显示的密度较牙齿低。上牙槽骨的骨小梁结构呈颗粒状影像,下牙槽骨的骨小梁呈网状结构。牙槽骨的正常高度应达牙颈部。

6 牙周膜:介于牙槽窝和牙骨质之间的结缔组织。牙周膜的厚度不同的人和同一人的不同牙齿均不一样,一般在0.15-0.38mm之间,其宽度还可随其功能不同而有差异,功能越大者牙周膜越宽:反之,则比较薄。X线片上显示为包绕牙根之连续不断的密度低的线条状影像,其宽度均匀一致。

7 骨硬板:即固有牙槽骨,是牙槽窝的内壁,围绕牙根,骨质致密而薄。X线片上显示为包绕牙根之连续不断是密度高的线条状影像。

2、》根尖周病牙片

1 慢性根尖周炎:

    A慢性根尖脓肿:患牙根尖区有一边界清楚边缘不光滑的小范围骨质破坏的低密度区,根尖区骨硬板消失,病变一般较局限,外周可有骨质增生反应。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越近根尖端密度越低。

    B根尖肉芽肿:患牙的根尖、根侧方或根分叉有圆形或卵圆形的密度减低区,密度不均匀。病变范围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cm,周界清楚,无致密的骨硬板。病变周围的骨质正常或稍变致密。

    C根尖囊肿:形状较规则,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骨质破坏低密度病变区,密度均匀,边缘清晰锐利。有时可见一条细而均匀的致密白线。

3、》牙周病牙片:

  牙槽骨吸收,牙槽嵴顶及骨硬板模糊、消失,牙槽峭高度降低。可分为水平型吸收、垂直型吸收、混合型吸收。

实验室检验结果判断

  测试项目3项

1、血、尿、粪常规    

A血常规:红细胞(RBC);男4.0-5.0*1012  女3.5-5.  儿4.0-5.3*1012

白细胞(WBC)4-10*109

血小板(PLT)

 血红蛋白(HB)男120-160G/L  女110-150g/l

B尿常规 比重1.003-1.030   ph 5.0-7.0  wbc <5个/hp  rbc <3个/hp

 C粪常规

  2、基本生化检验:

  A血清钾3.5-5.3mmol/l

  B血清钠135-145mmol/l

  C血清氯96-110mmol/l

  D血糖3.9-6.1

  E二氧化碳结合力

  F血沉 男0-15mm/h   女0-20mm/h

  3、肝肾功能

  A肝功能

  B肾功能

五,病例分析

⒈浅龋:  一般无自觉症状,遭受外界的物理和化学刺激如冷热酸甜刺激时无明显反应,X线发现隐蔽龋。

    浅龋的鉴别诊断:①釉质钙化不全;②釉质发育不全;③氟牙症。

⒉中龋:  患者对酸甜敏感,冷热酸痛,冷刺激明显,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龋洞中除有病变牙本质外还有食物残渣、细菌等。

    术区隔离:①简易隔离包括棉巻隔离和吸唾器;②橡皮障隔离法;③选择性辅助隔离法包括退缩绳、开口器、药物。

    窝洞消毒:75%酒精、樟脑酚;25%麝香草酚乙醇溶液。

洞底距髓腔和牙本质厚度大于1.5~2mm不需垫底;大于1mm一般只垫一层;小于1mm需垫两层。

⒊深龋:  龋洞很深易于探查到,常有食物嵌入洞中,食物压迫使牙髓内部压力增加,产生疼痛,遇冷热化学刺激时疼痛较中龋剧烈。

    深龋的鉴别:①可复性牙髓炎;②慢性牙髓炎。

    深龋治疗原则:①去净腐质,消除感染源;②保护牙髓;③正确判断牙髓情况。

  牙变色原因:  牙髓组织坏死后红细胞破裂,使血红蛋白分解产物进入牙本质小管。

窝洞的制备原则:①去尽腐质;②保护牙髓;③尽量保留健康牙体组织;④制备抗力形和固位形。(⑤外形边缘应在自洁区)

  为达到良好的抗力形,应制备成:①底平壁直线角清楚;②洞缘线应圆滑连续;③去除无基釉;④有一定洞深,一般在牙本质内0.5~1.0mm。

  为达到良好固位形应制备成:①底平壁直产生侧壁固位;②对于较浅窝洞,应制成倒凹;③复面洞应制成鸠尾,鸠尾峡部应为鸠尾宽度的1/3~2/3。

  银汞合金修复术适应症:Ⅰ、Ⅱ类洞、后牙Ⅴ类洞,特别是可摘局部义齿的基牙修复,对美观要求不高的病人的尖牙远中邻面洞,龋损未累及唇面者,冠修复前的牙体充填。

银汞合金修复洞形预备:①窝洞必须有一定的深度和宽度,使其有足够强度和固位;

              ②银汞合金与牙体组织无粘接性,要求窝洞为典形的盒状洞形,必要时应增加辅助固位形,以使修复体具有良好的固位;

              ③洞面角应成直角,不在釉质侧壁作短斜面。

复合树脂修复术适应症:前牙Ⅰ、Ⅲ、Ⅳ类洞的修复,前牙和后牙Ⅴ类洞的修复,后牙Ⅰ、Ⅱ及Ⅵ类洞,承受咬合力小者可用后牙复合树脂修复、形态或色泽异常牙的美容修复、冠修复前的牙体充填。

4、急性牙髓炎:症状:

  ①自发性阵发性痛(化脓时有搏动性跳痛);②夜间痛;③温度刺激加剧 

    疼痛(牙髓化脓或坏死时表现为热痛冷缓解);④疼痛不能定位。

检查:

  ①患牙可查及近髓腔的深龋或其他硬组织疾病,牙冠有充填体或深牙周袋;②探诊引起剧痛,可探及微小穿髓孔,可见少许不明显,晚期垂直轻度叩痛。

鉴别诊断:①三叉神经痛;②龈乳头炎;③急性上颌窦炎。

应急处理:①开髓引流;②消炎止痛;③针刺镇痛。

5、慢性牙髓炎:

    病成较长,有长期冷热刺激痛史,咬合不适,轻叩痛,可定位患牙。脓血自穿髓孔流出

慢性闭锁型牙髓炎:

  ①无自发痛,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史;

  ②可查及深龋洞,冠部充填体或其他牙硬组织疾患;

  ③洞内探诊迟钝,去腐后无肉眼可见的露髓孔;

  ④温度测验反应迟钝或迟缓;

  ⑤多有轻度叩痛( )或叩诊不适(±)。

慢性溃疡型牙髓炎:

  ①无自发痛,当食物嵌入洞内出现剧烈疼痛;

  ②冷热刺激剧痛;

  ③查及深龋洞或近髓牙体损害,患牙长期废用,或见大量软垢、牙石堆积,洞内食物嵌塞;

  ④去腐有穿髓孔,浅探不痛,深探剧痛或有暗红色血渗出;

  ⑤温度测验敏感;

  ⑥没有叩痛或轻微不适。

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①无自发痛,有进食痛或进食出血现象,长期不敢用患侧咀嚼食物;

  ②患牙深龋洞中有红色肉芽组织━牙髓息肉,探之无痛易出血,患牙长期废用。

慢性牙髓炎诊断要点:

  ①可定位患牙,有长期冷热刺激痛病史或自发痛史;

  ②患牙有牙体硬组织疾病;

  ③患牙对温度测验异常;

  ④叩诊反应作为重要指标。

慢性牙髓炎鉴别诊断:

  ①深龋;②可复性牙髓炎;③干槽症。

  牙龈息肉和牙周膜息肉的鉴别:

  牙龈息肉:是患牙邻牙合面出现龋洞时,由于食物长期嵌塞和患牙缺损处粗糙边缘的刺激,牙龈乳头向龋洞增生所形成的息肉样物体。

  牙周膜息肉:多根牙的龋损发展过程中,骨腔穿通,髓室底遭到破坏,外界刺激使根分叉处的牙周膜反应性增生,息肉状肉芽组织穿过髓底穿孔进入髓室,外观极像牙髓息肉。

牙髓坏死:

  症状:①无自觉症状;②牙冠变色;③有自发痛史、外伤史、正畸治疗史或充填修复史;

  检查:①牙冠可存有深龋洞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疾患或有充填体深牙周袋,也可见完整牙冠者;②牙冠呈暗黄色或灰色,失去光泽;③牙髓无反应;④叩(-)或不适感(±);⑤无窦道;⑥X线无明显异常。

  牙髓坏死的鉴别诊断:慢性根尖周炎。

6、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⑴根尖脓肿:

  症状:自发性剧烈、持续的跳痛,伸长感加重,咬合痛。

  检查:①叩痛( )~( )松动Ⅱ°~Ⅲ°;②根尖部牙龈潮红,无明显肿胀,扪诊轻微疼痛;③相应的颌下淋巴结或颏下淋巴结可有肿大及压痛。

⑵骨膜下脓肿(又叫牙槽骨骨膜炎或颌骨骨膜炎)

  症状:患牙的持续性搏动性跳痛更加剧烈,疼痛达最高峰,患者极度痛苦,疼痛难忍,影响睡眠和进食,可有体温升高,乏力等症状。

  检查:①患者面容痛苦,精神疲惫,体温升高38°左右,淋巴结肿大扪痛;②叩痛( ),松动Ⅲ°,牙龈红肿,移行沟变平,有明显压痛,扪诊深部有波动感;③严重的可使相应面部出现蜂窝组织炎,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压痛,致使面容改变。

 ⑶粘膜下脓肿:

  症状:自发性胀痛及咬合痛减轻,全身症状缓解。

  检查:①叩痛( )~( ),松动Ⅰ°;②根区粘膜肿胀、局限,呈半球形隆起,扪诊搏动感明显,易破溃。

  治疗:㈠应急处理:①开髓引流;②切开排脓;③安抚治疗;

      ④调合磨改;⑤消炎止痛;⑥针刺镇痛。

治疗方法:急性症状缓解后,可选择根管治疗术,牙髓塑化治疗术等方法。

7、边缘性龈炎(慢性龈炎)

  正常牙龈呈粉红色,龈缘菲薄而紧贴牙面,附着龈有点彩,牙龈质地致密而坚韧,附着龈部分具有丰富的胶原纤维,牢固地附着于牙槽嵴上,龈沟深度不超过2~3mm,健康牙龈在刷牙或探测龈沟时均不引起出血。

  慢性龈缘炎又称边缘性龈炎或单纯性龈炎,菌斑是引起此病始动因子,病变局限于游离龈和龈乳头,严重时波及附着龈。以下前牙区为为主。

  患龈缘炎时,游离龈和龈乳头变为深红或暗红色,也可呈鲜红色,龈缘变厚,不紧贴牙面,龈乳头变为圆钝肥大,附着龈水肿,点彩可消失,表面光滑发亮,牙龈变松软脆弱,缺乏弹性。当牙龈有炎性肿胀或增生时龈沟深度可达3mm以上,形成假性牙周袋,无附着丧失,无牙槽骨吸性,探诊出血,牙龈有炎症时,龈沟渗出液增多,患者常因刷牙或咬硬物时出血,无自发性出血,有些患者偶尔感到牙龈局部痒、胀等不适,并有口臭等,当食物嵌塞或不适当剔牙时,损伤龈乳头引起急性龈乳头炎时,有明显自发痛,冷热刺激痛。

慢性龈乳头炎的鉴别诊断:

①早期牙周炎;②血液病;③坏死性溃疡性龈炎;④艾滋病相关龈炎。

治疗:①去除病因;②药物治疗;③定期复查;④若为急性期龈乳头炎时,先治疗急性炎症,并消除病因,待急性炎症消退后按上述方法治疗。

8、成人牙周炎

  本病可开始于青年时期,病程进展缓慢,可长达十余年甚至数十年。

  检查:患者通常有中等到大量的牙石,菌斑,在后牙邻面、舌侧面常见,牙龈呈现暗红或鲜红,质地松软,点彩消失,牙龈水肿,边缘圆钝。

  成人牙周袋分轻、中、重度。

  轻度:牙龈有炎症和探诊出血,牙周袋≤4mm。附着丧失1~2mm,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

  中度:牙周袋≤6mm,附着丧失3~5mm,X线片显示牙槽骨水平或角型吸收超过根长1/3,但不超过1/2。牙齿有轻度松动,多根牙根分叉区有轻度病变,牙龈有炎症和探诊出血,也可有脓。

  重度:牙周袋>6mm,附着丧失>5mm,X线片示牙槽骨水平或角型吸收超过根长的1/2,根分叉区有病变,牙多有松动,炎症明显或可发生牙周脓肿。

  牙周炎患者除有牙周袋形成,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外,晚期还可出现牙齿移位,食物嵌塞,继发性牙合创伤,牙龈萎缩发生根面龋,或急性牙周脓肿,逆行性牙髓炎,口臭。

成人牙周炎治疗鉴别诊断:牙龈炎。

成人牙周炎治疗:①牙周洁治;②口腔卫生宣教;③定期复查。

9、复发性口腔溃疡:

  居口腔粘膜病的首位,本病周期性复发,有自限性,为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同义名有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复发性口疮,复发性阿弗他口炎。

⒈轻型阿弗他溃疡:

  该病占80%,直径2~4mm,圆形或椭形,周界清晰,孤立散在,一般1~5个不等,好发于唇、颊粘膜,溃疡有“凹、红、黄、痛”特征(溃疡中央凹陷,基底不硬,周围有约1mm的充血红晕带,表面有浅黄色假膜,灼痛感明显),发作期1~2周,愈合后不留瘢痕。

⒉重型阿弗他溃疡:

    又称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腺周口疮,溃疡大而深,直径10~30mm左右,“似弹坑”,周边红肿隆起,扪之基底较硬,但边缘整齐清晰。溃疡常单个发生,或在周围有数个小溃疡,好发于口角、咽旁、软腭、腭垂等,发作期可长达数月,疼痛较重,尤其位于咽旁的溃疡,愈后留瘢痕,甚至造成舌尖、腭垂缺损。

⒊疱疹样阿弗他溃疡:

    又称阿弗他口炎,溃疡小而多,散在分布于粘膜任何部位,直径小于2mm,似满天星感觉,邻近溃疡可融合成片,粘膜充血发红,疼痛较轻型重,唾液分泌增加,可伴头痛,低热,全身不适,局部淋巴结肿大等,愈后不留瘢痕。

10、口腔白斑病

白斑分为均质型(斑块状、皱纹纸状)和非均质型(颗粒状亦称颗粒─结节白斑、疣状、溃疡状)

  斑块状:白色或灰白色均质型较硬的斑块,平或稍高出粘膜表面,不粗糙、柔软,无症状或轻度不适,斑块也可为乳白色,表面隆起呈结节状,颗粒状或乳头状,很粗糙或有龟裂,扪之较硬,有不适感。

  颗粒状:口角区粘膜多见,白色损害呈颗粒状突起,表面不平,可有小片状或点状糜烂刺激痛,此型多可查到白色念珠菌感染。

  皱纹纸状:多发生于口底及舌腹表面粗糙边界清楚,周围粘膜正常白斑呈灰白色或垩白色,初起无自觉症状,有刺激痛。

  疣状:病损呈乳白色厚而高起,表面呈刺状或绒毛状突起,粗糙,质稍硬,多发生于牙槽嵴,唇,上腭,口底等 。

  溃病状:白色斑块上有溃疡或糜烂。

口腔白斑鉴别诊断:

  口腔粘膜白斑的好发部位为颊唇,次之舌、口角、前庭沟、腭、牙龈也有发生,患者主观症状有粗糙感,刺痛,味觉减退,局部发硬,有溃烂史,出现自发痛及刺激痛。

  ①白色角化症:灰白色、浅白色或白色的边界不清的斑块或斑片,不高于或微高于粘膜表面,平滑、柔软无自觉症状,去除刺激物,症状完全消退。

  ②白色水肿:透明灰白色光滑的“面纱样”膜,可部分刮去,晚期表面粗糙有皱纹,多见于前磨牙及磨牙的咬合线部位。

  ③白色海绵状斑痣:又称白皱褶病,为遗传性成家族性疾患。

  ④迷脂症:是皮脂腺错生在唇颊粘膜上形成的一种无主观症状的疾病。青春期透前后发生在唇部、颊部粘膜上,有针头大小、孤立的淡黄色或淡白色球形隆起或扁平丘疹,触之粗糙,一般无自觉症状。

⑤扁平苔癣:变化较快,常有充血、糜烂,有时有皮肤病变。

  ⑥粘膜下纤维化。以颊、咽、软腭多见,最初为小水疱与溃疡,后为淡白色,似云雾状,并可触及粘膜下纤维性条索。

  ⑦梅毒粘膜斑。初为圆形或椭圆形红斑,随后表面糜烂,呈乳白色,直径约0.5~1.0cm,稍高出粘膜表面,中间凹陷,表面软,下面较硬,假膜不易揭去,损害为黄白色、白垩色,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快速试验(RPP)及梅毒螺旋体血凝素试验(TPHA)可确。

治疗原则:①去除刺激因素如戒烟、禁酒、少吃烫、辣食物,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也应除去;②卫生宣教;③0.1~0.3%维A酸软膏局部涂布;④白斑局部可用鱼肝油涂擦;⑤对白斑在治疗过程中,如有增生、硬结、溃疡等改变时,应及时手术切除活检;⑥中医中药治疗。

11、牙齿外伤:

  包括牙震荡、牙脱位、牙折。

⒈牙震荡:  牙周膜的轻度损伤,不伴牙体组织缺损。

    治疗:1~2周内应使患牙休息,降低咬合,松动患牙应固定,受伤后1、3、6、12个月定期复查,若牙髓坏死,应尽快做根治。

⒉牙脱位:  碰撞是最常见的原因,常有疼痛,松动移位,X线显示,牙根尖与牙槽窝的间隙明显增宽,牙脱位后伴发症状a牙髓坏死;b牙髓腔变窄或消失;c牙根外吸收;d边缘性牙槽突吸收。

  治疗:保存患牙是原则:

    ①部分脱位:局麻下复位,结扎固定,定期复查,牙髓已坏死的应及时根治。

    ②嵌入性牙脱位:复位后两周作根治,年轻恒牙不可强行拉出,任其自己萌出。

    ③完全脱位牙:在30分钟进行再植,脱位后立即放入原位,如牙已落地污染,应就地用生理盐水或自来水冲洗,然后放入原位,如不能立即复位,可置于舌下或口腔前庭处,也可放在盛有牛奶、生理盐水和自来水的杯子内,到医院就诊,根尖发育完成的脱位牙,可在复位3~4周后作根治,若脱位2小时后就诊,在体外完成根治,并经根面的牙槽窝刮治后复位,固定。

年轻恒牙完全脱位,复位及时者,牙髓常能继续生存,若就诊不及时,只能在体外根治,根面和牙槽窝刮治后再植,固定。

⒊牙折:

  包括冠折、根折、冠根联合折。冠折治疗:

  ①缺损少,牙本质暴露者,可将锐缘磨光;

  ②牙本质已暴露者,并有轻度敏感者,可行脱敏治疗;

  ③牙髓已暴露的前牙,牙根发育完成的,可行摘髓术,年轻恒牙行活髓切断术,牙冠缺损者,可用复合树脂或烤瓷修复。牙的永久性修复应在受伤后6~8周进行。

    根折治疗:

    ①根尖1/3折断:上夹板固定,牙髓坏死时就及时根治;

②根中1/3折断:夹板固定,牙冠错位的复位,牙髓坏死时根治。根管打针固定断端;

    ③对颈侧1/3折断并与龈沟相通时,折断线在龈下1~4mm,断根不短于同名牙的冠长,牙周情况良好者适用龈切术、正畸牵引术、牙槽内牙根移位术。

    冠根联合折治疗:尽量保留具备桩核冠修复的患牙。

12、智齿冠周炎:

  症状:常以急性炎症出现,下颌多见。病员自觉患侧磨牙后区胀痛不适,进食、 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加重,病情继续发展,可呈自发性跳痛或沿耳颞神经分布区产生放射性痛, 引起张口受限或牙关紧闭。患者口腔不洁,可引起口臭、舌苔变厚龈袋处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全身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便秘、白细胞增高等。

  检查:多数病员可见智齿萌出不全,智齿周围的软组织及牙龈发红,伴有不同程度的肿胀,龈瓣边缘糜烂,有明显触痛,可从龈袋内压出脓液,伴患侧颌下淋巴结肿胀压痛。

  治疗:①局部冲洗;②抗菌药物及全身支持疗法;③切开引流;④不能萌出的智齿尽早拔除。

13、牙列缺损

  ⒈牙列缺损的常见原因:龋病、根尖周病、牙周病、外伤、颌骨疾病、先天性牙胚缺失等。

  ⒉牙列缺损的影响:①咀嚼功能减退;②发育功能障碍;③影响美观。

  ⒊Kennedy分类:

            第一类:双侧游离缺牙;

            第二类:单侧游离缺牙;

            第三类:义齿鞍基在一侧或两侧,且鞍基前后都有基牙;

            第四类:义齿鞍基位于基牙的前面,即前部缺牙,基牙在缺隙的远中。

  固定桥修复的适宜年龄为20~60岁。

  固定义齿组成:

          ①基牙;②固位体;③桥体;④连接体。

  固定义齿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

    基牙疼痛:

          A固位体和邻牙间的邻接过紧(一般不需处理)

          B基牙牙髓受粘固剂的刺激(短期内酸痛不必处理,或症 

                  状不消失或加重,需将义齿去除后,治疗基牙后,重做)

          C咬合创伤(短期内引起基牙疼痛,调磨早接触点即可)        

          D设计不合理,可造成基牙负担(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基

                  牙疼或基牙松动,应去除,重新设计制作)

          E继发龋引起基牙疼痛(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需去除,治疗基牙后,重做)

    基牙松动或移位:

        主要原因是基牙负荷过重所致(基牙条件差、桥体过长,设计基牙数量不足、桥体颌面过宽或牙尖斜度过大,机体代偿功能失调),应尽早去除,重新 

            设计制作。

    龈炎:

      固位体边缘过长或不密合、固位体与邻牙接触不良、桥体与龈组织不密合,桥体或固位体轴面外形恢复不正确,应去除重做。

    固定义齿松脱:

            A设计不当(双端固定时基牙支持力或固位力相差大,或单端固位时固位力不够)

            B基牙制备不当(全冠轴面内聚太多,牙冠太短,嵌体轴壁过分外展,3/4冠邻轴沟内聚太多或轴沟长度深度不够)

            C固位体制作有问题(固位体变形或与基牙不密合)

            D桥体抗挠曲力差

            E粘固不合要求(隔湿不好或粘固剂调拌过稀)

            除E只需重新粘固外,其它都应去除后重新设计制作。

  固定义齿损坏

            :磨损穿孔、桥体变形、脱焊,崩瓷等

  可摘局部义齿组成:①人工牙;②基托;③固位体。

义齿戴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1、基牙或对颌牙疼痛

    基牙疼痛:卡环过紧,颊舌侧卡环臂力量不平衡;人工牙与邻牙或基托与余留牙接触过紧:义齿翘动或摆动,对基牙产生扭力;咬合过高,基牙负担过重;牙周情况差,无法支持颌力;

    处理:调改卡环;磨改人工牙或基托与余留牙接触过紧处;克服义齿翘动或摆动;调整咬合,消除早接触点;去除颌支托或卡环;

    基牙酸痛:颌支托或处牙体磨耗过多;颌支托凹磨得过深;卡环臂进入基牙颈部牙本质敏感区;

    处理:脱敏;调整卡环位置;

    对颌牙酸痛或疼痛:磨耗过多;咬合过高;牙周情况差;

    处理:脱敏;调颌;

 2、软组织疼痛或溃疡

    局部软组织疼痛或溃疡:基托边缘过长或过锐利;基托组织面有小结节;基托进入软组织倒凹区;上颌硬区、上颌结节、下颌舌隆突等处,基托组织面未作缓冲;牙槽嵴有残存骨刺或骨尖:卡环臂压迫牙龈;

    处理:适当磨短边缘并使其光滑圆钝:磨除组织面小结节:缓冲软组织倒凹区及硬区;手术去除骨突骨尖:调整卡环臂:

    大面积组织压痛或溃疡:基托变形:咬合不平衡;颌支托未起到支持义齿下沉:基托面积过小,压力集中;牙槽嵴过窄,粘膜较薄,耐受力低:

    处理:基托重衬或重做义齿;调颌;调整或重做颌支托;适当扩大基托面积;降低咬合加深食物溢出沟,采用软性材料加衬;

    固位差:弹跳:卡环臂过紧并且未进入倒凹区;卡环尖端搭在邻牙上形成支点:

    处理:调整卡环;磨短卡环;

    翘动或摆动:基托变成与粘膜不密合;支托移位形成支点;咬合不平衡;牙尖斜度过大;卡环坚硬部分与基牙不密合,缺乏环抱作用;未设计间接固位体;人工牙排列未排在牙槽嵴顶,形成杠杆;

    处理:用自凝塑料垫底;调整或重做颌支托;调颌;减小牙尖斜度;重新制作卡环;增设间接固位体;重新排列人工牙;

    上下活动:卡环臂过紧;卡环臂过于靠近牙颈部;调整卡环臂或重做卡环;

    咀嚼无力:咬合关系不良;人工牙颌面无沟嵴形态;牙尖斜度过小;人工牙颊舌径过窄;垂直距离过低;

    处理:调颌或加高人工牙颌面;作出颌面应有的解剖形态;增加牙尖斜度;加宽颊舌径;恢复正常垂直距离;

    食物嵌塞:基托与基牙或粘膜不密合;支架与基牙或粘膜不密合;基牙倾斜,基托与基牙间隙过大;义齿固位不良;金属支架过于复杂;

    处理:用自凝塑料垫底;去除后腭杆或舌杆,重做;制备牙体,减小倒凹或调整就位道,尽量减小基托与基牙的间隙;加强义齿固位与稳定;

    唾液增多和恶心:初期不适应;基托后缘过厚;上颌基托后缘伸展过长或基托后缘与粘膜不密合;后腭杆与粘膜不密合

    处理:树立戴牙信心;适当磨改腭侧基托后缘,基托后缘加垫;拆除后腭杆,重做;

    咬颊或咬舌:人工牙排列偏颊或偏舌,后牙覆盖太小,形成对刃颌;颊、舌尖过于锐利;

    处理:调整人工牙的位置或调磨人工牙颊舌径,加大后牙覆盖;如经调磨后仍咬颊或咬舌,需重排人工牙;磨去锐利牙尖;

    发音不清:初期不适应;基托过厚过大;基托后缘与粘膜不密合;腭侧基托形态不良,表面粗糙;人工牙排列偏舌,影响舌的 运动;

    处理:嘱患者耐心适应;磨改基托;基托加衬;修整腭侧基托边缘形态;重新排列人工牙;

    摘戴困难:摘戴方法不正确,卡环过紧;卡环进入楔状缺损区或金属冠的龈缘;卡环坚硬部分进入倒凹区;基托与其它余留牙接触过紧;

    处理:教会患者戴牙,调整卡环臂;充填楔状缺损少量调整基牙突度,必要时去除卡环,重做;磨改基托与余留牙接触的组织面;

14、牙列缺失

1、影响全口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

  A颌骨的解剖形态和口腔粘膜的性质:颌弓窄小、牙槽峭低平而窄、腭穹窿平坦、系带附着距牙槽嵴近、口腔粘膜过薄或过厚则固位差;

  B基托的边缘:在上颌基托唇颊边缘应伸展到唇颊沟内,在唇颊系带处的基托边缘应做成切迹,以免妨碍系带的活动。在上颌结节的颊侧颊间隙处,基托边缘应伸展到颊间隙内,以利固位,基托后缘应止于硬软腭交界处的软腭上,义齿后缘两侧应伸展到翼上颌切迹。

            在下颌基托的唇颊边缘应伸展到唇颊沟内,舌侧边缘应伸展到口底、唇舌系带处,做成切迹,基托后缘应盖过磨牙后垫的1/2或全部,基托边缘应圆钝,与粘膜皱襞紧密接触,以获得良好的边缘封闭。

  C唾液的质和量:粘稠度低、流动性差则降低固位。量过多或过少也影响固位。

2、影响全口义齿稳定的有关因素:

  A良好的咬合关系B合理的排牙C理想的基托磨光面

3、无牙颌的口腔检查:

  ①颌面部左右是否对称,下颌运动是否正常,有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②牙槽嵴吸收情况;③颌弓的形状和大小;④上下颌弓的关系(水平、垂直);⑤上下唇系带的位置;⑥腭穹窿的形状;⑦肌系带的附着;⑧舌的位置和大小;⑨对旧义齿的检查。

  全口义齿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疼痛:基托边缘过长或过短工;基托在系带处或骨突区缓冲不够;基托组织面有小结节;咬合不平衡;垂直距离过高等

  固位不良:患者口腔条件差或对义齿不适应;

义齿本身问题:1下颌处于休息状态时易脱位:基托与粘膜不密贴;基托边缘伸展过度或不足;后堤区处理不当;牙槽嵴有松软的粘膜组织;2义齿在说话和张口时容易脱落:基托边缘伸展过长或基托过厚.或基托边缘在系带处未让开或让开不够;

3、咀嚼时义齿易脱位:咬合不平衡

  恶心:初戴时恶心是因为不适应。如戴用一段时间后仍恶心:上颌基托后缘伸展过长;上颌基托后部与粘膜贴合不良;

  咬颊或咬舌:牙列缺失后长期未修复者,颊部可内陷,舌体可向外扩展;后牙覆盖小;后牙排列位置不当;牙尖锐利;咬颊发生在义齿的后端,颊部软组织被上颌结节和磨牙 

  后垫区的基托夹住:

  咀嚼功能差:咬颌面过平或颌接触不良;垂直距离过低;

  发音障碍:上颌腭侧基托太厚;人工牙偏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3851/808165247251.html

更多阅读

中西医结合医师实践技能辨证论治病例分析例题一 中西医结合医师

试题 1 答案女,40岁,心悸时作2年余。患者近2年来时常心悸,伴神疲乏力,头晕,视目昏花,多梦而夜寐不酣,饮食尚可,大小便未见异常。为明确诊断,前来就诊。既往有月经过多史。查体:T:36.5℃,P:80次/分,R:18次/分,BP:110/80mmHg.神志清,精神尚可,营养适中,形体偏

声明:《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2016年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必过整理版》为网友婥汏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