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奥数第十三讲习题:猜猜凑凑
1.林林心里想到三个数,它们的和是12,又知道第二个数比第一个大1,第三个又比第二个大1.请猜出林林心中想的这三个数各是几?
2.一群老头去赶集,买了一堆大鸭梨,一人一梨多一梨,一人2梨少3梨,几个老头几个梨?
3.图13-2中算式里的小动物各代表什么数?需要注意的是有规定:相同的动物代表相同的数字,不同的动物代表不同的数字.
4.游泳池中男孩戴蓝帽,女孩戴红帽.一个男孩说:“我看见的蓝帽与红帽一样多”;一个女孩说:“我看见的蓝帽比红帽多一倍.”你知道游泳池中有几个男孩,有几个女孩吗?
5.如果在一个小本子里每页贴一片树叶,就多出4片树叶.如果在每页贴2片树叶就会空出6页.问这个小本子共多少页,树叶有多少片?
6.小虎是趣味数学小组的成员.有人问小虎今年几岁,他编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回答说:“爷爷、爸爸和我,三个人年龄的和是120岁,爷爷比爸爸大30岁,爷爷和爸爸的年龄之和刚好比我大100岁,你猜我今年几岁?”请猜出小虎、爸爸和爷爷各是多少岁?
7.图13-4所示的方格中,已填好了数字5,请你把其余的空格填好.使每行每列的三个数之和都是7.(空格中只能填自然数)
8.有21个装铅笔的盒子,其中7盒是满的,7盒是半满的,7盒是空的.现在要把这些铅笔连同盒子平均奖给三个学生,使每人分得的铅笔和盒子数都一样多,怎样分?
提示:①总数是21个盒,每人应当平分7个盒.
②7盒满的等于14盒半满的铅笔,再加本来就是半满的7盒,合计共有21个半满盒铅笔,平均分给三人,每人分得的铅笔应折合成7个半满盒.
习题十三解答
1.解:因为三个4之和是12,可见这三个数应该都与4相差不多.猜想,第一个是3,第二个数应当是4,第三个数应当是5.
检验:3+4+5=12,对了!
2.解:猜想是3个老头4个梨.这样,若每个人分2个梨时,就需要有2×3=6个梨,6-4=2,少2个梨,不对!若再凑一下数,减去1个梨,即只有3个梨,不就是少三个梨了吗!但是这样又不符合一人一个多一个的条件了.
那么再猜若是4个老头5个梨,一人分2个,需要有2×4=8个梨,还少8-5=3个梨,对了!
3.解:先看第一式:因5=1+4=2+3,
所以先猜公鸡=1,鸭=4;
再看第二式:因为鸭=4,只有母鸡=4才能使第二式成立,但是这不符合题目规定的条件,说明猜错了!
再猜,公鸡=2,鸭=3,那么母鸡=5第二式也对了.
再看第三式:这里母鸡和公鸡相加,即5+2=7,对了!
4.解:先要仔细审题,搞清题意.这道题中有一个隐含的条件是:无论是那个男孩还是那个女孩,他们自己都看不见自己的帽子是什么颜色.明白了这点,就不难知道,当男孩说:“我看见的蓝帽与红帽一样多”时,实际上游泳池中的蓝帽比红帽多一个,也就是男孩比女孩多1人.由同样的道理可知,当女孩说:“我看见的蓝帽比红帽多一倍”时,实际上就是,假如女孩去掉1个人,男孩人数就是女孩的2倍.
把题意搞清后,再用猜猜凑凑的方法,不难得到正确的答案:男孩4人,女孩3人.
5.解:猜——如果小本子有10页,那么由第一个条件,就应该有10+4=14片树叶.再看看能不能满足第二个条件:若每页贴2片树叶,14片树叶需要14÷2=7页就够了,还空10-7=3页,不符合题目中空6页的条件.
再猜——如果小本子有12页,树叶12+4=16片,当每页贴2片树叶时,只需要16÷2=8页就够了,还空12-8=4页,也不对!
再猜——如果小本子有14页,则树叶14+4=18片,当每页贴2片树叶时,只需要18÷2=9页就够了,还空14-9=5页,也不对!
再猜——如果小本子有16页,树叶16+4=20片时,只需要20÷2=10页就够了,还空16-10=6页,对了!
所以本题答案是小本子16页,树叶20片.
注意,在这道题的猜猜凑凑的过程中,得数越来越接近答案.
6.解:猜,需要有一般的生活常识,猜的数要大致上符合人们的生活实际.
先猜——爷爷80岁,爸爸30岁,小虎10岁,这样三个人年龄之和就是120岁,这符合第一个条件,看能不能满足第二个条件“爷爷比爸爸大80-30=50岁,不符合30的条件,不对!
再猜——若是爷爷70岁,爸爸40岁呢?这样三个人的和还是120岁,但是70-40=30岁符合刚才的第二条.
再看能不能符合第三个条件呢?
70+40-10=100岁
对了!爷爷和爸爸的年龄之和比小虎的年龄刚好大100岁.
所以最后答案是爷爷70岁,爸爸40岁,小虎10岁.
7.解:注意对这道题,猜要有个合理的顺序.显然第二列上,第一、二行的两个空格都应填1,同样第三行上,第一、三列的两个空格也都应填1.为了使每行每列的三个数之和都是7,最简单的填法是其余的4个空格都填3.这就是一种符合要求的填法.
8.解:①经仔细审题,按题意画出下表:
②经猜测、试填,同时联系第7题,可填得出符合条件的分配方法.
注意:由第7、8两题联系起来可看出,猜和凑的过程和已经学过的知识相结合,就能较快地、较准确地猜出正确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