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们总是对学生死记硬背的做法提出批评,并且总是要求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学生何尝不想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呢?学生为什么做不到呢?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我们又做了哪些有效的努力呢?
如果说教师没有在帮助学生理解上下功夫,可能绝大多数教师都会感到委屈。那么,多数教师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的呢?最常见的做法恐怕就是按照教材、大纲的要求,把基本原理、来龙去脉给学生讲清楚。一遍不行就再讲一遍。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恐怕还要一对一地进行辅导甚至加课。然而,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这种“再讲一遍”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不仅如此,这种做法既没有让后进的学生跟上来,同时,也浪费了大多数学生的宝贵时间,使课堂变得低效。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如果“再讲一遍”就能解决问题,那么,教师这一职业的专业性何在?艺术性何在?创造性何在?
因此,帮助学生理解单靠“再讲一遍”是不行的。教师必须凭借自己的智慧来解决、克服这一难题。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不仅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魅力所在。作为教师,应该把功夫下在这些方面,而不是仅仅把教材吃透。
学生在没有理解的基础上死记硬背,其害无穷。
第一,助长了教师的满堂灌。
学生记住了教师要求的教学内容,教师就以为自己的教学是有效的。岂不知这样的结果只是问题的假象。受到惩罚的也许不是当时的任课教师,后续的任课教师必然要面对这一恶果。
从理论上说,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求知欲越强,再学习新的知识也就越容易,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在没有理解的基础上,强行记住知识的同时,也就等于背上了包袱,这种“没有理解的知识”越多,包袱也就越重,同时,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就越来越小,直至完全丧失。从这个意义上说,后续的教学任务就越来越难以完成。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自然归因于学生的不会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批评下,也就真的认为自己不会学习了。于是,厌学、挂科、跟不上甚至辍学就成为必然。
第二,助长了学生的惰性。
教师“再讲一遍”的做法,给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听不懂没关系,反正教师会“再讲一遍”的。学生一旦有了这样的心理,必然放任自己的惰性。这不怪学生,因为惰性是人的本性。学生只是顺应了人的本性而已。
第三,破坏了课堂教学的生态。
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再讲一遍”的做法,省略了这些过程,直接要求学生把结果记住。因而,课堂教学变成了我讲你听,我说你做,没有了思考、没有了挑战。教师不需要智慧,学生也不需要积极思维,教师不需要“启”,学生也不需要“发”。教师轻松,学生乐意的后果,即是课堂教学生态的严重恶化。
综上所述,我以为,学生死记硬背的原因,说到底,还是源于教师的死教硬讲、照本宣科。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死记硬背之前,首先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属于“死教硬讲、照本宣科”之类。如果是,就从自身改起;如果不是,就说明是学生从初中带来的不良习惯,教师的任务就变为如何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了。
2013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