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艾灸疗法-带穴位图超详细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或“不得眠”。中医认为,人体进入睡眠在于阴气,阴气盛则目闭安卧,而人体的阴气又为心神所控制,神安则人体容易进入睡眠。情绪起伏较大时,如大喜、大悲、大怒皆可影响心神。此外,气、血、阴液等濡养器官的精微物质匮乏时,亦可造成心神涣散或心神不定,使入夜阴气难盛,卧而难眠。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贫血等引起的失眠,可按本病的灸法治疗。
临床表现为夜卧难以入睡,或睡时易醒,醒后难再入睡,睡中多梦,可伴有心悸、心神不安、腰膝酸软、心下胀满、头晕目眩、嗳气不舒等症状。
根据具体临床症状治疗如下:
一、阴虚火旺
(一)症状
心烦难以入睡,头晕耳鸣,烦热盗汗,咽干口渴,腰膝酸软,或伴有遗精滑精,月经不调症状,舌红舌体尖小少苔。
(二)治法
(1)选穴神门太溪三阴交大陵(见图1—8-1、图1—8-2)
(2)定位神门:仰掌,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内侧)端,尺侧腕屈肌的桡侧凹陷处。
太溪: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的凹陷处。
三阴交: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后方。
大陵:在前臂内侧腕横纹中点处,两条肌腱之间。
(3)灸法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2~3穴,每穴15分钟,灸至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精神紧张或身体劳累时可以灸1或2个疗程。
二、气血两虚
(一)症状
夜间失眠,或多梦,或入睡后易醒,醒后难再入睡,伴有心悸、健忘、困倦、乏力、食欲差、泄泻、面色萎黄等症状,舌质淡红,苔薄白。
(二)治法
(1)选穴脾俞心俞神门 足三里(见图1 8-3、图1-8-4、图1-8-5)
(2)定位脾俞: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
心俞: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_5寸。
神门:仰掌,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内侧)端,尺侧腕屈肌的桡侧凹陷处。
足三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膝盖骨下缘)3寸,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
(3)灸法艾炷隔姜灸,用黄豆大小艾炷,每穴5~7壮,皮肤有灼热感时移除,每日或隔日1次,临睡前半小时施灸,10次为1个疗程。
三、胃气不和
(一)症状
失眠,心下及脘腹感觉胀满或胀痛,时有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大便臭秽,或便秘腹痛,舌苔黄腻。
(二)治法
(1)选穴 中脘 丰隆足三里公孙(见图1-8-5、图1-8-6、图1-8-7)
(2)定住中脘:在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丰隆:小腿前外侧,外踝尖向上数8寸,距胫骨前缘2寸。
足三里:小腿前外侧,犊鼻下(膝盖骨下缘)3寸,距胫骨前缘约一横指。
公孙: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即足大趾后方与其相连的最长的一段骨头)基底前下方。
(3)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灸至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灸至腹部不适感消失、大便正常后再巩固灸5-7次。
四、痰热内扰
(一)症状
心烦失眠,口苦痰多,头重目眩,胸闷恶心,嗳气喘咳,舌红苔黄腻。
(二)治法
(1)选穴神门丰隆阴陵泉筑宾(见图1-8-4、图1-8-5、图1-8-8)
(2)定位神门:仰掌,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内侧)端,尺侧腕屈肌的桡侧凹陷处。
丰隆.,j、腿前外侧,外踝尖向上数8寸,距胫骨前缘2寸。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从踝关节后方,沿骨的边缘向上推行至尽头处即是穴位)。
筑宾:在小腿内侧面,内踝尖上5寸,小腿腓肠肌肌腹(小腿用力时可见明显的轮廓)下端处。
(3)灸法艾炷无瘢痕灸,每穴6~8壮,灸至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灸至睡眠改善为止。
![失眠——艾灸疗法 【失眠】的艾灸疗法--带穴位图超详细](http://img.aihuau.com/images/e/76533/2401060501242858815073.jpg)
五、对症治疗
失眠常伴有心悸、心神不安、腹胀等症状,临床可以根据伴随症状加用以下方法。
(一)心悸
(1)选穴内关膻中(见图1-8-9、图1-8-10)
(2)定住内关:在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两骨之间凹陷处.
膻中:在胸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
(3)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以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
(二)心神不安
(1)选穴百会神阙(见图1-8-11、图1-8-12)
(2)定位百会;在头顶部,正中线上,两耳尖连线中点,或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神阙:在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凹陷处。
(3)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灸至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日1次。
(三)腹胀
(1)选穴中脘天枢(见图1—8-13)
(2)定位中脘:在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天枢:在腹部,肚脐两侧旁开2寸。
(3)灸法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以局部红晕温热为宜,每日1次。
六、注意事项
·睡前尽量避免进行情绪激动的活动,如观看内容激烈的影片、听摇滚乐等,可自我按摩或叫家人按摩以放松全身,睡前用热水泡脚,刺激足底穴位,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
·患者可配合中药内服调理,以增强效果。
·痰热及阴虚患者忌食酸辣等刺激性及煎炸食物。
七、病例
陈某,女,30岁,干部。患者自述失眠近4年,近半年来病情加重,每晚都只能人睡4~5小时,心慌心悸,头晕目眩,面色晄白,体倦乏力,食欲差,月经不调,经量少色淡,舌淡苔白,脉细弱。经查证属心脾两虚。取穴:脾俞、心俞、足三里、内关,采用艾炷隔姜灸,每穴9壮,隔日1次,半月后每晚可入睡7~8小时。 2年内因生活、工作问题,偶有失眠,经灸治后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