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师夷长技以制夷”。在本期节目中,技巧君将为您整理、分享一段基础布光教学视频的主要内容。
这段视频来自国外摄影网站 The Slanted Lens,作者 Jay P. Morgan 是一名拥有25年从业经验的专业摄影师。
他将以一个普通小球为模特,深入浅出地为您讲解不同光线的方向、质感、光比和产生的不同效果,让您对用光、布光都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请让我介绍一下今天的助教,高尔夫先生”
我们先从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点,光线的方向说起吧。
如果我们把光源摆在和相机相同的方向上,让光线均匀地打在小球的正面,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效果呢?
我们会得到一个白色的,亮度很均匀圆形平面,几乎没有什么立体感:
而如果让光源偏离相机的主轴,从斜侧面打在小球上,我们会得到一个立体感十足的球体:
这种立体感是怎么产生的呢?和斜侧入射光带来的四个光影层次有关:
被入射光直接照亮的“高光”,是画面的亮部;亮部与暗部的分界是“过渡”;“阴影”是球体上没被直接照亮的部分;球体遮挡入射光线形成完全漆黑的“投影”。
我们在布光时,常常要不断改变光源的位置和方向,实质上就是在调整这四个部分的比例和位置,营造出我们想要的立体感。
除了角度之外,光线的质感(也就是光线“硬”还是“柔”)很重要,光源的大小有关:
光源较小,接近点光源时,光线集中,较“硬”,亮部与暗部差异较大,光影层次十分明显;
而当光源较大(比如使用了柔光箱)时,光线较为发散柔和,则亮部与暗部差异变小,亮部到暗部的过渡也变得更柔和。
硬光(左)与柔光(右)光影效果对比
当我们透过光影营造了物体的立体感后,下一样我们希望将物体和背景分离。
所谓“物体和背景分离”,其实就是让观众产生“物体和背景很明显不在一个平面上”的直观感受,具体的操作手法其实也不难:
使用单灯,调整光源位置,使物体的亮部叠在背景的暗部前,而物体的暗部则叠在背景的亮部前,明暗反差显著,这样便实现了与背景的分离。
物体亮,背景暗;物体暗,背景亮
如果再加入第二只灯,我们能更有效地营造出这种“分离感”。
除了通过明-暗对比来区分物体和背景,我们还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灯光来分离背景:
红圈处为第二盏灯的照明区域
除了照亮背景,我们也可以把第二支灯照向主体来营造轮廓光,同样可以达到与背景分离的效果。
使用轮廓光,虽然可能让阴影变得太复杂而不好看,但在拍摄人像时,使用轮廓光可以将模特儿的发丝与背景分离,得到非常漂亮的效果。
轮廓光使分离感更明显
![足球摄影师 看个球啊!这是摄影师必备的用光法则](http://img.aihuau.com/images/e/76309/431006041043536873003.jpg)
说了这么多,想必各位对布光和用光已经有了最基本的了解。
虽然本文中的“模特儿”只是个球,但方法都是相通的,拍其它的静物,乃至拍人像,上述这些布光方法都是可以发挥作用滴~
以上就是本期要为您介绍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