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盘古大帝开天辟地到80年代的下海,从改革开放到WTO,每一次的变革都会让一部分人涅槃蜕变,有的走向了巅峰,有点默默无闻,当然也有的万年遗臭。
微信从自媒体微博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微信也历经了几次变革和演变,张小龙作为微信之父从最初的想法开始,一路到今天。最初每天必发朋友圈,无论是路上的风景亦或是美食大餐,都会忍不住秀一把,现在的朋友圈一个是微商阵地,一个是美食大秀场,我个人已经关闭了朋友圈一段时间。
2016年的某天,我的微信提示有好友申请,惯性思维无头像陌生人一个是骗子,一个是附近的人微商,在点进去的一刹那,看到留言“我是妈妈”,一个电话打过去,果然是我妈竟然在学习摸索试用微信,瞬间感到愧疚,这么多年竟然忘记教父母使用互联网。
出来打拼十多年,每次回家父母总是不厌其烦的问东问西,我也是尽量详细的回答,我回家大包小包的礼品给他们提着,父母似乎对礼品不感兴趣,扔在一边问这一年有什么新鲜事,现在回想起来,其实父母是想从游子的回复中提取一些信息,获取一些我没告诉他们的细节。父母年龄大了,其实他们不想被这个时代抛弃,他们更想得到的是存在感和谈资。
当父母学会使用微信和朋友圈后,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都会发语音,邻居小伙子协助他们连上了自家的wifi后,邻居告诉他们流量不要钱,所以他们就“肆无忌惮”的每天和我聊天,偶尔拍一些家里的菜园,小狗乐乐发到朋友圈,并且因此乐此不彼。
偶尔从繁忙的工作中抽时间来思考,父母和朋友圈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的时候,我会细细品味为什么他们学习微信和朋友圈。多年来我们和父母一直是聚少离多,年龄越来越大的他们头上的白发与日俱增,爸爸从身材魁梧一米八的高个子也变成了驼背的小老头,妈妈身体稍微好点,但皱纹已经爬满了老人家的脸,朋友圈是他们唯一可以从电话之外获得儿子信息的途径。书信往来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沟通并且可以附上照片,电话的时代我们很少发彩信,很少让他们看到我们的样子,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从村子的年轻人的口中得知,微信和朋友圈可以发语音和图片以及文字,他们就迫不及待的购买了智能机(之前是老人机),购买了30元的流量,让邻居协助注册微信,第一个加的就是我。
每一次的社会进步都会带来收益,每一次的变革都会带来质的飞跃,尤其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一对农村的老人来说,学会微信其实很难,没摸过电脑的他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疯狂了一把,但这个疯狂的背后是爱和期盼,他们期盼得到孩子的信息,希望他们在外生活的衣食无忧,也希望他们能抽空和自己说说话,在这个碎片化严重的时代,我希望大家不要着迷于刷朋友圈,就算刷,也要把自己父母的微信标星,发朋友圈自己照片的时候,也记得@一些他们,最好的其实就是多抽时间陪陪他们。
时间催大了我们,可是却催老了他们,时间都去哪里了,对,时间是父母脸上的皱纹,越是深邃,越是说明他们记得时间的印记,却放不下为人子的我们。关上朋友圈,放下手机吧,拉上父母的手,实实在在的陪他们走一走,因为朋友圈不是朋友“圈”。(文/阅读时间读者·岳宗朋)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