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学汉语的笑话 老外学汉语 最全的老外学汉语笑话1 老外学汉语

我的留学生学汉语的笑话几则

摩洛哥的阿米娜第一次课学了“你叫什么名字?”,可是跟陌生的中国人认识时,一紧张说成了“我叫什么名字?”,弄得别人莫名其妙。

来自利比亚的巴卡在街上看到一个漂亮姑娘,很想跟她搭讪,决定先赞美一下她。可是冲口说出的是“小姐,你很便宜。”结果当然是——小姐恼羞成怒,骂了他。

来自巴基斯坦的夏真,有一次想买点水果,可是还不知道用汉语怎么说,就用英语问小贩:“what?s this?”小贩摇摇头说:“什么?听不懂”。于是夏真马上自作聪明地说:“我要买一个听不懂”。

来自非洲的同学伊斯哈卡刚学写汉字,听写时把“大使馆”写成了“大便馆”。老师指出来以后,他还迷惑了好一阵。

课堂上,老师教“安”字,想帮助学生记住这个汉字的写法,就启发学生想象成屋子里有一个女人,女人在屋子里,所以很安全。没想到有一个约旦学生穆哈马德摇头笑着说:“老师,不安全”。

语言笑话

感谢信

办公室的小东在食堂捡到了一个钱包。他拾金不昧,把钱包还给了失主——外籍员工约翰。

约翰很受感动,写了一封感谢信贴到了宣传栏里。

结果,每个经过宣传栏的员工都忍不住笑了。原来感谢信的标题是:瞧小东干的好事!

不好说

经理:“你对领导有什么意见?”

职员:“不好说。”

经理:“尽管说。”

职员:“不说好。”

经理:“不必顾虑,尽管说。”

职员:“说不好。

胜败都是中国人赢 老外笑话一箩筐

曾有一道考外国学生的选择题是这样:“大连实德队经过90分钟激战大胜北京现代队,获得冠军。”问,下面哪句话与文意最吻合?A 北京现代队大胜大连实德队、B北京现代队大败大连实德队、C大连实德队大败北京现代队。虽然正确的是C,考前模拟测验反复强调,结果考场上许多考生还是选B。

这题目源于一则真实的故事:1983年,中国女排和美国女排小组赛上相遇, 赛后中国报纸上出现了“中国队大胜美国队”的标题。过了几天,决赛里中国和美国队又碰头,争夺冠军, 中国报纸的标题换成了“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一名名叫Christr 的美国留学生看了报纸后很高兴,认为美国队赢了,在中国同学中称赞自己的国家队,结果弄出了大笑话。据说,直到毕业离开中国,Christr见谁都愤愤不平地称,中国人太奇怪了,胜败都是中国人赢, 那还比赛什么呢?或许在北京奥运会上,不少外国朋友又要为此迷惑不解了。

亲爱的姑妈

在汉语中,“娘”与“妈”一样,都是指母亲。有一初到中国学汉语的英国留学生,在校园看上了一位漂亮的中国女生。于是他给她写求爱信,但一时忘“娘”怎么写了,便自作聪明,以“妈”代“娘——“亲爱的姑妈······”

“一起上床吧”

“上”与“起”有时意思相同,但如果分别搭配,意思可能完全相反。如“上床”与“起床”便是两回事情,而“上床”还有一起做爱那层意思。一美国女孩与临时教她汉语的中国男邻居一起应邀参加朋友PARTY,因时间太晚,又喝多了,便留宿下来。临休息前,美国女孩给中国男邻居递了一张纸条——“我们一起上床吧!”她的本意是明天一道起床离开,却害得中国男邻居胡思乱想半宿。

“戴安全套”

帽子是套在头上的,有时外国朋友便会弄混。有一中国老师讲过一个发生在他教授的在京外国留学生身上的故事——这名留学生告诉老师,他常骑摩托车外出。老师提醒他北京车太多,要小心。他接了一句,“没关系,我会戴安全套的。” “你我都不是东西”

这则笑话南师大汉语专业的老师曾在课堂上讲过——一位自称为汉语专家的美国教授,向他的学生讲授中文课,在谈到准确理解“东西”的词义时,他作如下的表述:汉语中,“东西”并不仅仅表示方向,更多的时候指的是物品,如桌椅、电视机、眼镜,都可以称为东西,但如果是有生命的动物就不能这样表示——比如,你我都不是东西!”

这是一顿大便饭

因为对“便”字一知半解,还弄出过另一则笑话——中国人请客普遍客气,明明很丰盛的酒席,对客人也称是“便饭”。有一次,一名外国客人看到中国主人准备了如此便饭,竖起了大拇指,赞美道——“这是一顿大便饭!”此言一出,全桌的中国人顿时没有了味口。

“中国农民越来越贵了”

此事发生在上世八十年代后期,有一名美国学生分不清“富”和“贵”的区别,在造句时写道:“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民越来越贵了。”

“哪里哪里”

“哪里”连起说就是自谦,这是一般中国人都知道的,也常用。但初通汉语的外国人W先生不理解。一次W先生参加一对年轻华侨的婚礼,他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漂亮。一旁的新郎立即代表新娘表示感谢,“哪里哪里”。W先生觉得挺不好意思的,以为未说到地方,便用生硬的中国话再说——“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很漂亮!”

“含笑九泉”

上汉语课时,老师想了解一下近期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效果,便问,“你们能说出一句成语,来形容一个人很开心很高兴的样子吗?”台下很快出现了“开怀大笑”、“兴高采烈”、“手舞足蹈”等答案。老师接着又说,“这个成语里最好含有数字,比如一、二、三、四……”有一位留学生反应很快——“含笑九泉”。 “你,牛逼!”

这是一个旅美华人讲过的故事:2005年的圣诞节,晚上去一个中国朋友家吃饭,都是中国人,虽过洋节但吃的还是中国饺子。一同吃饭的还有一个美国女孩。饭后她要先走,我送她到家口,由于是我包的饺子,我就客气性地问了一句,今天晚上你吃得还好吧?她自然是对我的手艺大加夸奖了一番,就在她转身要走时,她好像称赞的还不够,又冲我伸出大拇指——“你,牛逼!”

你媳妇不在家?

当老师需要有想象力。教外国人学汉语,常常会遇到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老师目瞪口呆,等你明白过来以后哭笑不得。这是语言教学中常有的事,也是语言老师艰苦劳动中一种乐趣。我在这里把自己教学中遇到一些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也算是“奇文共欣赏”的意思吧。

有一个毛里求斯的学生到我家来,敲开门以后小心翼翼地问我:“老师,你媳妇不在家?”我媳妇的确不在家,不过他作为学生这样称呼我的媳妇,心里总有些不舒服,心想“媳妇”是你的吗?又一想,不知者不怪,也就坦然了。不过后

来我发现这汉语的称谓还真是外国学生学习的难点,于是在这个题目上做了好几篇学究气十足的论文,也算是对社会语言学的一点贡献吧。汉语的“妻子”有那么多变体,什么“太太”、“夫人”、“老婆”、“内人”、“贱内”、“拙荆”,甚至还有“婆姨”、“家里的”、“孩子他妈”等等,还有一个“爱人”,这里有自称,有他称,有尊称,有贱称,有专称,有通称,称谓依人而变,也难怪老外一时摸不着头脑。 语言中最难把握的是词汇的意义。因为不同的语言在词汇上往往很难完全一一对应。一位巴西学生上课时给大家解释为什么自己很瘦。她说:“我出生的时候我妈妈没有牛奶,我是吃母牛的牛奶长大的。”《英汉词典》里对milk的解释是:牛奶。这位巴西同学不认得“乳”,只认得“牛奶”,于是她妈妈的乳汁也就成了牛奶。

有一位日本同学问我什么是“Y头”,这次该轮到我摸不着头脑了。后来她把书拿出来指给我看,嗨!原来是“丫头”!她紧逼不舍:“丫头是什么意思?”要解释“丫头”也不容易,首先得说汉字是方块字,但是也有例外,“丫”跟“0”就是例外;其次得说“丫”是象形字,于是在纸上画了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女孩儿;第三,这里的“丫头”还不仅仅说的是女孩子,在书里说的是伺候人的丫头,虽然“这丫头不是那丫头”,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是要说,说到“丫头”连带地还要说“丫鬟”,还要说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女佣现象,一发不可收拾。

有些词对我们从小就说汉语的人来说从来不是问题,但是对老外来说就不一定了。我们都知道“口”和“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不会把“亲口”说成“亲嘴”;我们还知道“房”和“屋”也是不能互相替代的,不能把“同屋”说成“同房”;我们还知道“开心”不是把心打开(那是做开胸手术),“关心”也不是把心关起来,不能望文生义。但是老外可不管三七二十一。有时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说不清楚在我们看来极其简单的问题。比如“能说会道”说的是一个人很会说话,这不是赞美之辞吗?可是当学生这样夸我的时候,心里很不是滋味。“相敬如宾”说的是夫妻之间彼此尊重,像对待宾客一样,当学生说“我和我的同屋相敬如宾”的时候,老师会告诉他这个成语只用于夫妻之间。可是问题又来了,“不吵架的夫妻不是真正的夫妻”,夫妻之间为什么要像对待客人一样?就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了。老师在课堂上表扬学生,学生害羞地说:“老师不要拍马屁。”老师留作业太多,学生想说负担太重,就说“老师给我们背黑锅”,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A 笨鸡蛋

女友老公是个美国老外,最近在跟女友学中文,这老外学起来倒也是孜孜不倦,闲着没事平时也爱讲一些简单的中文.

有一次跟女友不知道为了什么事争吵起来了,争得面红耳赤,女友也急了,用中文骂他笨猪.她那个老外老公也急了,气急败坏的大声吼了一句:”你这个笨鸡蛋!”女友当时忍俊不禁,气也消了.

原来她平时教她老公念”蛋”这个字的时候,总是跟”鸡蛋”这个词放在一起教的,结果她老公只要一说到”蛋”就跟”鸡蛋”联想到了一块,形成了条件反射.这不”笨鸡蛋”就脱口而出了.

B 我去唱歌了

有一次,女友老公出门时跟她说:“我唱歌去了”

女友问:“跟谁去啊?”

他老公说:“我的老师”

女友说:“不准去.跟她去歌厅干嘛,还有谁?”

她老公没听懂”歌厅”是啥意思,回答说:“还有还有很多同学一起”.

女友说:“是聚会啊,那就去吧.”

等他老公回来时,女友说问:” 你们今天唱什么歌了?”

他老公回答:” 我们今天上课, 老师没教唱歌呀”

女友这才明白原来她老公是口误,把”上课”说成了”唱歌”.

C 人锅,上帝啊!

女友喜欢吃火锅,她那个老外老公经常陪她去吃, 去得多了她老公发现,中国很多餐馆都有霓虹灯,写着火锅.于是认识了”火锅”两个字

有一次女友和她老公去北京的重庆小天鹅, 那个霓虹灯的火锅的火字,两点本来是两朵火苗的形状, 可是那天不凑巧,两朵火苗霓虹灯灭了,估计灯管坏了.他老公惊呆了说:”人锅,上帝啊!” 女友抬头一看, 可不是吗,没了两点真地变成人锅了.

D OLD婆婆

女友老公有一次问她:”婆婆是什么意思?” 女友没想太多就告诉他” for example, I call your mother 婆婆 in Chinese.”

于是她老公就说:”那我叫你妈是不是也叫婆婆” 她老公的理解是,女友叫他妈婆婆,大概他也叫女友妈也是婆婆.

过了好久,她老公又问她:”为什么你的同事说我要叫你老婆?” 女友这才明白他老公为啥困惑了, 他管她妈叫婆婆,而女友竟然是old婆婆 ,自然是搞糊涂了.

E 上帝啊,这个可以吃吗?

有一次女友和她老公去吃饭, 正巧经过一个新疆餐馆,挺大的,里面很香,她老公说要尝尝,于是女友就陪他进去了.

服务员拿来菜单,上面很多烧烤的东西 , 有什么羊鞭阿,牛鞭阿, 本来也罢了, 可是竟然边上有英文翻译,写着都是羊的生殖器牛的生殖器啥的.女友老公看到后,瞠目结舌. 然后表情非常夸张看着女友说:”上帝啊,这个可以吃吗?”老外可从来不吃这种东西的, 倒霉的是边上有中国人听懂了,歪着脑袋看着他们俩哈哈大笑.女友尴尬地说我们可以不吃这个的.

没想到他的老外老公作着鬼脸问她:”老婆,你吃过这个吗?”女友当时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F sorry,这不是我干的

女友和她老公有一次去颐和园玩, 到了佛香阁她老公问她为什么砖头瓦片是黑色的?

女友就解释说这是1百年前,盎格鲁萨克森军队和法兰西军队在中国,把这个建筑给烧了,并且烧了北京很多皇家建筑.

那天很有意思,边上有些老外还有些带团的导游,还有很多人在听她说话,女友觉得不表现得爱国一点要被人bs的.于是表情很凝重的对她老公说:“当时你们的军队还抢了我们很多东西.”她老公听了特别委屈的样子, 表情挺沮丧,说:” sorry,

这不是我干的.” 女友当时实在忍着不敢笑啊,于是不假思索说了句更搞笑的话:“i see , 希望以后你不会这样做” 女友说完后觉得自己好白痴噢。

数学中文

一位美国数学系的研究生来台湾搜集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资料,朋友请我代为招待。他是首次来到东方,也没有学过中文,可是竟在短短半小时内学会写错综复杂的“张”字——而且还是草书。

惊讶之余,不免向这位天才请教。他说:“这没有什么,我只是用一笔把三又四分之三这个数字写出来而已。”

“吻”字新义

美国青年比利学习中文。当学到“吻”这个字时,比利提出了疑问:“吻字会意就是?勿?,?口?,不动口如何接吻?”

有人想了想,笑着回答:“中国人个性比较含蓄,?勿??口?就是?不必说话?的意思。” “你接吻的时候,会说话吗?”

魏什么

德友人魏特茂,娶了中国太太。某日遇一老翁,两人寒暄起来。

老翁:“您贵姓?”

德佬:“我姓魏。”

老翁:“魏什么?”

德佬:“为什么?姓魏也要为什么?”

我方便的时候不能来

多义词也是令外国人不解的一个大难题.一个来中国学汉语的外国小伙子和几个中国朋友在饭店吃饭,其中一个中国人说:“我去方便一下。”这个外国小伙子不解其意,便问:“方便,什么意思?”有人回答:“方便就是去卫生间。”有一天,一个女学生要去拜访他,给他打电话:“我在您方便的时候去。”小伙子听了急忙说:“您什么时候都可以来,就是我方便的时候不能来。”

我歇会不行么

有次俺爹爬长城,走着走着看见一高大白人坐在台阶上。俺爹跟周围人说:“看那个老外没劲爬啦。” 那白人说:“我歇会不行么?”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你有雨伞,我有大头

那天去逛夜市,一个很帅的西方男子在一个卖毛绒玩具的小摊子前拿着一个娃娃看了很久,我当时在他身边也在挑东西,他拿的那个娃娃是个头很大,身子很小的娃娃,然后他忽然说了一句中文: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你有雨伞,我有大头……。然后他就掏钱把娃娃买下来笑咪咪的走了,然后我就在旁边石化了.....。

英语太他妈难学了

我是济南的,一次我爸爸的同事几个去美国出差,到超市买东西,用济南话讨论,这是旁边有个美国人过来用标准的济南话说:“你们是济南的?!”同事们暴汗,聊了会,原来这老外是以前战争时期留在中国的美国人后代,同事问他:“那你英文怎么样啊?” 老外一拍大腿道:“英语太他妈难学了!!”

小姐,你的侧面也很漂亮!

一个周末去北京想拉上同学作伴,她犯懒不肯跟我去,只好一个人上路。在城铁上,旁边坐一颇有“姿色”外国GG,于是打同学电话气她说:“你就不跟我来吧,叫你抱憾终身!告诉你,坐我旁边的外国GG侧面酷似布拉德皮特,养眼啊……”

电话放下发现那GG冲我乐,心里咯噔一下,脸上发烧。外国GG还就真的冲我来了一句:小姐,你的侧面也很漂亮!…… 对面坐着的一对情侣当场笑倒,我恨不得跳车。

我要你 怎么干了客户

我们公司有一老外,会中文(但水平很差),上次他和一个女同事说:“我要你,......沉默了很久才说,以后工作要如何如何,差点没吓死那个女同事,记得有次开会,他说最近公司的情况不是很好,很混乱,我们大家要把公司搞乱!嗯?!情况已经很糟了,还要搞乱,有没有没有搞错啊,等弄明白才知道,其实是想说大家把公司搞好。昨天就更搞笑了,他给一同事发了个邮件,内容是说要大家开会研究一下怎么干了客户,那个同事百思不得其解,纳闷了老半天,问了其它人,也不知何意,都在想为什么要干了客户?还要大家一起研究?后来直到开会时,才搞明白是要研究怎么去和客户谈判。顿时,众人茅塞顿开,我靠,和客户谈判和干掉客户这是两码事嘛,差得也太远了。

一张兔子

学生:“老师,昨天我看到地上有一张兔子。”

老师:“我不是教过量词的用法吗?动物要用头、只,平面的东西才用“张”” 学生(委屈状):可是我在马路中间看到它的时候,它已经是一个平面了啊。”

你吗好? 妈你好!

那天挤公车紧贴一老外,真够尴尬。老外想打破僵局微笑说:“你妈好?”我暗想:没听老妈说起过认识个老外呀!老外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又说:“好你吗?”我不禁一笑。老外好像发现自己说错了,红着脸喃喃的说:“妈你好?”

谁才是老外

初到美国时,几个中国同学请我到一家中餐馆上给我接风洗尘。

小林看到邻桌几个洋人在用筷子,便说:“现在会用筷子的老外越来越多了!” 小王接着说:“那些老外不但会用筷子,还会点菜呢。他们再也不是只会叫杂碎、春卷了。”

小张正要开口,只见邻桌一个已吃饱喝足的老外慢条斯理地走到我们桌前来,用他那极其标准的京片子说:“请你们搞清楚,在这里,你们才是老外。”

无法控制

海明威参加“普通话演讲比赛”,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诸位女士、诸位先生,我首先得向各位道歉,我的普通话说得不好。我与贵国语文的关系就如同我跟太太的关系一样,我很爱它,却又无法控制它。”

红烧屁股

初到中国海明威踏进饭馆开口就将包子说成为“报纸”,服务小姐还真耐心解释:“马路对面卖报纸,日报、晚报一应俱全。”

想吃饺子,遗憾的是冲口而出的却是“轿子”,听得服务小姐如坠云雾之中。

尤其令服务小姐莫名其妙甚至气愤的是,他居然要求“红烧屁股”,并声称这是他最喜爱的一道中国名菜。见服务小姐的脸色不悦甚至恼怒起来,海明威急忙将菜单指给她看。女侍者这才明白原来他是想吃“红烧排骨”。

很好与更好 海明威刚来中国不久时,他只会说两句中国话:“很好”、“更好”。

一天,一位职员说:“我要请假两星期。”

海明威说:“很好。”

仆人说:“因为我父亲死了。”

海明威说:“更好。”

各种各样的“汁”

有一次,考考海明威的成语能力:“绞尽___汁”。

结果是: “绞尽墨汁”,“绞尽乳汁”,“绞尽果汁”,“绞尽汤汁”。

哈!“你真是?绞尽脑汁?也没想出?绞尽脑汁?。”

中国什么都很行!!!-

一老外非常惊讶地感慨:中国人真的是很自信呀,简直就是太自我感觉良好了!!你看,大街上到处都是大招牌,上面写的是:中国很行,中国人民很行,中国农业很行,中国工商很行,中国建设很行,中国交通很行,中国民生很行……中国没有什么是不行的!!…… 原来,他把字认错了,把“银”当成了“很”……

老外乘出租:去机场还是全聚德烤鸭店?

一出租车司机拉了一外宾,这个外宾想去飞机场,但不会汉语,跟司机说了半天也无法让司机明白他要去的地方,他只好张开双臂,比划飞机的样子。司机恍然大悟,说:“明白了,明白了。”司机一遛烟把外宾拉到了目的地,外宾下车一看,傻了眼,“全聚德烤鸭店”。

给我一碗牛大便

有个老外肚子饿了,走进一家小吃店…… 看了价目表之后,牛肉面大卤面便当就对老板说:老板,给我一碗牛大便……。

老外吃饭

老外去饭馆吃饭, 问小姐:“?睡觉?多少钱?” 小姐怒,等水饺上来后, 老外想要芥末,又问:“有'节目'吗? ”小姐问:“啥节目?”老外答:“就是那种黄色的啦。

老外租房

有一老外在中国租了一间房子,有一天很晚回家,恰巧忘了带钥匙,他决定打电话给房东太太,可他不知铁门的普通话怎么讲,突然看到铁门上印着steel(钢),恍然大悟的他立即打了电话说:“房东太太请把肛门(钢门)打开我要进来……”

老外学汉语笑话多

如今中华文明向西方文明进军的势头越来越猛,老外对古老的东方魅力越来越欣赏,想学中文的洋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若阁下在西方国家的街头散步,奉劝您用中国话聊天时得留神“隔墙有耳”。话说几位同胞正走在纽约街头,忽有一美国壮汉闯进眼帘,于是顺口发了句感慨:“这老美简直胖得没边了。”话音才落,那老美扭头回敬了一句汉语,差点没把几位国人震晕过去:“爹妈给的,有什么法子。”

我曾教过一位即将赴华工作的英国工程师约翰,他决定临行前先补习一下汉语口语,他指定要学的教材是BBC广播公司出版的汉语课本,该书声称是特别适合旅游者和商人的速成初级汉语,完全无汉语基础者也能“一看就会说”,翻遍全书都找不着一个汉字,通篇皆是英文和汉语拼音,整个一本文盲汉语教科书。由于完全不看汉字单纯读拼音,老外学起这种文盲汉语来常常闹出令人捧腹的笑话。这位约翰一见我的面,就自豪地卖弄起自己的汉语学问来:“你嚎(好)小姐郭,我恨歌星(很高兴)扔死你(认识你)。”约翰很珍惜与中国人的对话机会,笑话便层出不穷,比如他告诉我:“我的媳妇(西服)在皮包里。”“今天早上担心马路太忙,我七点就?出家了?。”他的中国好友回国了,于是约翰经常念叨的是:“一个火人(好人),飞去了(回去了)。”每次走到楼梯口,约翰就会略微躬着身,一派典型的英国绅士风度,口中念念有词:“请小心裸体(楼梯),下流、下流,一起下流(下楼)吧。”

眼下汉语在英国颇时髦,一些与华人有合作项目的大公司皆开始重视员工的汉语培训。一位英国女士每周轮流去好几个公司教授汉语,生意火爆。她颇洋洋得意地感慨,60年代末她初学汉语那会儿,别人都说她简直是发疯了,居然要学那难得令人咋舌又没什么用处的玩意儿。如今借中国改革开放的光她终于得以扬眉吐气了。

我在国外教了几年汉语,见识也广了。的确,普通话里的四声妈、麻、马、骂是每个初学汉语洋人的绕口令,每每练得他们晕头转向舌头打不过弯来,于是“天上下雨”就变为“天上下鱼”了。我的英国老公特地请中国友人为他起了一中文名郝腾,可惜没一会儿他就闹出洋相,当他自我介绍时,在场的中国人立即哄堂大笑起来,原来由于他的四声问题令人家听上去变成为“好疼”了。

美国人马克时常爱炫耀他的汉语学问,此人的爱好是整天抱着一本厚厚的《英汉词典》,遇人便“现炒现卖”。一天,我在林荫路上遇见他,便打招呼:“你好!马克,散步呢。”他笑嘻嘻地来了句:“对,我正在这里徘徊。”我忍住笑追问:“你明白徘徊的意思吗?”他一本正经地答曰:“当然知道,徘徊就是在一个地方来回来去地走着。”马克逢人喜欢自我介绍:“我是个土里土气的人。”每每都令人忍俊不禁,因他在词典里读到“乡下人”译为中文就是“土里土气的人”,他只不过想告诉中国人自己出身农民,不明白为何会导致如此喜剧效果。

马克这种运用汉语的习惯,有次着实令他尴尬万分。不知他从哪本词典中查找到“废话”一词的英文翻译含有双重意思,一为没用的废话,另外还有客气的含义,于是马克大着胆子运用起他的新名词。一位来英国商务访问的中方处长,与英方谈判之后夸奖马克的汉语水准高,马克赶忙学着中国人的谦虚劲回答:“你真的太过奖了,全是废话、废话。”那位处长先生当即一脸惨白地走开了。

西方人对中国的十二生肖也极感兴趣,每个人都想查清楚自己是属什么动物的。不幸的是,“属”和“属于”洋人们常常混淆,于是一位姑娘兴奋地报出:“我是属于猪的。”猫和狗乃是西方大为流行的宠物,我们中文里用“雌性”或“雄性”来形容动物性别,而英文中无论形容人或动物都可通用male(男性)或female(女性)。一天下午在街上一位小姐牵着她的爱犬得意地向我介绍:“这是我的女狗。”

至于中文里的量词,也是令老外们大为头痛的难题。一次考试让学生解释何谓“一条好汉”,一个学生写道:“一条好汉,意思就是一个瘦而高、相貌好看的男人。”还有一位学生告诉我昨晚他在山间公路上看到“一张兔子”,我立即纠正应该是一只兔子,他却表情认真地反驳说,千真万确是一张兔子,因为野兔已经被汽车轧死了,压扁了的兔子理所当然变成为一张兔子,就如同一张纸、一张相片一样。除此之外,诸如什么“一对裤子”,洋学生振振有辞地辩解,因为裤子都有两条裤腿,两条即一对,因此没错。甚至有洋人到处找中国人辩论,坚持称应当是“一套屁股”这才符合逻辑。

虽然有这么多忍俊不禁的笑话,但看到这些金发碧眼的洋人们努力学习我们民族的文化语言,倒也令我欣慰。于是鼓励道:“你们的汉语水准都进步得很快。”他们异口同声地回敬我中国式的客套:“果酱、果酱(过奖、过奖)。”

早点

外国留学生说:“你们中国人真勤劳!”

中国学生问:“何以见得?”

外国留学生说:“我观察过了,大街上5、6点钟就有很多人了,可你们还嫌不够早,到处立了许多牌子,倡议?早点?。”

生菜

有个老外来小木家玩,正巧碰上了端午节,本着好客的精神,小木带着老外到河边看划龙舟等节目。看完后,小木送了两个肉粽给老外带回去吃。一个星期后,老外来信感谢小木的热情招待, 并且说:“肉粽很好吃,可惜,生菜硬了点。。。。。”

老外吃火锅

一个老外在中餐馆内独自吃火锅。他首先生吃掉所有的菜,然后喝火锅里的汤,吃得津津有味,最后对服务员说:“这道菜不错,与我们的西餐很相似。”

和老外拼英语

一人在公交车上不小心踏了洋鬼子的脚,心想咱不能给中国人丢脸,于是卯足了劲说了句英文:“i?m sorry“

鬼子一想:在人家国土上咱不能不礼貌。于是忙点头道:“i?m sorry too“

国人一听急了:以为我不会数数?咬牙道:“i?m sorry three“

鬼子大惑不解:“what are you sorry for?“

国人心想好啊~~~连FOUR也出来了,劳子和你拼了~~~~~~:“i?m sorry five!!!!“

招待老外闹笑话

有一次,潘先生宴请北京来的五个客户,大家初次见面,带有明显的商务气氛,每个人都吃得很矜持,蒋莉注意到,她点的青菜“消灭”得很快,但鸡鸭鱼肉等荤菜都动得少,一个客户夹起一块排骨,手拿骨头,正吃得专注,潘先生突然问了一句话,该客户抬起头,一手油,拿着骨头,显然有点尴尬。“蒋小姐,你点的菜,都是大块肉大块骨的,你说一堆人在那里一边谈生意,一边啃骨头,合适吗?”事后,潘先生说。

还有一次,潘先生招待两个美国客人,蒋莉点了道油炸花生米,两老外拿着筷子,死活夹不住一颗花生,索性放下了筷子。潘先生对着蒋莉哭笑不得:“知道的理解你是无心,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欺负老外不会用筷子。”

昨年

我现在教的是零起点的学生,一点汉语也不会。前日,我们刚刚学到今天、明天、昨天这些时间词。我马上要教他们今年、X年、X年的说法。学生很聪明,我说完今年之后,学生很快就说“明年”、“昨年”! 我哭笑不得……

我很喜欢吃鱼的鸡蛋。

我姐姐的日语老师(外教)曾经痛苦的对他们说了如下中文:我……很喜欢……吃……鱼的……鸡蛋。

这边请

有个外国学生初学中文,十分吃力。

这天,老师问他:"如果我想让某人到这边来,用中文怎么说?"

"这边请。"外国学生一字一顿地说。

老师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那么,如果我想让某人出去,用中文怎么说?" 外国学生眨眨眼睛,说:"首先,我走出去,然后对他说:'这边请!'

原来是月亮长了头发!——“肖“字的写法

Richard,英国人,水瓶座,R来中国有一段时间了,汉语学得不错。我夸他汉语不错,他说:“有一个朋友告诉我,遇到这个场合应该说?少拍马屁?,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们当场笑翻在地。。。他红着脸说看来不是真的……

R努力学写汉字,问我朋友消字怎么写,我朋友一时想不出来“肖”字怎么描述,写下来踌躇中,R恍然大悟:原来就是月亮长了头发!

老外“秀”中文的笑话

老外一直流行,用包括中文、日文、波斯文、淡米尔文等在内的异国文字纹身,纹个词或纹个自己的中文名字之类的,通常这属于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行为,至于表达了对他族文化有多少喜爱,或他国的影响力有多大,同胞大可以平常心

对待,不必过于头脑发热、夜郎自大。

不止一次,有老外在街上问我懂不懂中文,然后扯起有中文字样的汗衫让我解释,不知所谓的“福禄寿喜”、“一帆风顺”之类的多了去。而由于标榜girl power的辣妹组合在上世纪的风行,有不少女孩喜欢把中文直译的“女力”二字纹在胳臂上。 一天,我在酒吧遇到一个很久没见的女朋友,对方见到我,兴奋地向我炫耀她的一个新纹身,只见她转身把裤子扯下,在臀部股沟处,赫然见到龙飞凤舞图案中的“舞女”二字!我惊愕地问她是否知道意思,她眉飞色舞道:“Dancing Queen!你知道我喜欢Abba(瑞典老牌舞曲歌唱组合,Dancing Queen就是他们的经典曲之一),你知道我喜欢怀旧舞(retro)。”当我把“舞女”的真正汉译告诉她,她竟然无所谓地哈哈大笑:“真的吗?那太有趣了!Abba和舞女!”

我家去年在西班牙的丹娜丽芙岛买了栋房子,老公带着朋友,自力更生装修,并说会为我添一点儿中国味儿。 第一天我走进大门,眼前一片中文大匾,赫然“年年如意”,却是用一块日本风格的黑色镜框镶成,背景则是一些杂乱无章的看似中文却不是中文的创意图案;而一盏时髦的玻璃壁灯,几个“东南西风火气(气字里面有个X)”之类的似乎有风水含义的日本式书法.....

这就是主流老外对中国和其它东方文化混为一谈的认知,在老外的时髦家具店里有不少这样的设计,熟喑中国和东方文化的人们可能认为那是不伦不类,可老外通常表示无所谓太认真,他们不是想做汉学家,不必肩负传播中华文化的真经,要的只是在创作中加一点异国情趣、东方感觉而已。

老外吃醉虾

中午在某饭店吃饭,老外点的菜中有一个是醉虾。服务员上菜后,老外可能很喜欢吃虾,他连忙打开盖子,发现容器里的虾还没有死光光,还有一些正在跳跃着。老外大惊:“S H I T!”就又将盖子盖上了。结果大家都没有再打开过这个盖子。

老外在北京坐公共汽车 建国门——见过没

老外拿出一张10元大团结在司机面前晃 ,说:“见过没,见过没”

司机不理他

他还是在那拿钱晃 说:“见过没,见过没”

后来司机气坏了

拿出一个100的

跟他吼

你见过没!!!!!!!!!!!1

这是后边一个老大妈说:“师傅,他要去建国门!!!!!!”

看外国人学汉语

来源:澳门日报,作者:启阵

我的工作是以教中国学生汉语言文学为主,教外国人汉语为辅。为辅多年,就有机会看到、听说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重重困难和种种趣事。

李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靑天。依我多年的观察,对外国人而言,汉语之难

不见得难于上靑天,差不多也要难于上蜀道。外国人学汉语,发音、词汇、文字、语法,没有一样是不难的。

先说语音,世界上,似乎没有哪一种影响比较大的语言,是像北京话这样有zh、ch、sh一类卷舌辅音的。因为闻所未闻,所以要想模仿相像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有点像了,又有不卷舌头的z、c、s之类跑来捣乱。“十是十,四是四,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十四不是四十,四十不是十四”,舌头根本忙不过来,立刻乱成一锅粥。不要说这让许多中国人都感到为难的绕口令,就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正宗川菜”,就足够汉语水平还不太高的外国学生忙乎小半天的。(伯伯补充一个例子:出租汽车司机)

再说词汇,汉语因为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近义词十分丰富。要想准确、恰当地使用,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听说有教师在路上碰到教过的学生,交谈时夸奖学生汉语水平提高不少,不料这学生挺谦虚,笑眯眯地予以否定:“老师,您胡说。”这学生一定以为,“胡说”就是说得不符合事实的意思。

我自己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接近期末,我吿诉学生期末考试时会有一道作文题。学生就问,可不可以事先吿诉他们题目。我说不可以,考的就是临场发挥,不过考试时可以查词典。考卷收上来,就有学生这样写道:“老师为了不打草惊蛇,故意不事先吿诉我们作文题目……”。当时就吓了我一跳:学生们都成了蛇,我岂不是成了“蛇头”?真正掌握汉语词汇的运用,不要说一般学生,就是研究汉语大半辈子的汉学家们也做不到。我曾经试探性地问一位年近六十的著名汉学家,“硬着头皮”是什么意思。他说,不就是说一个人的头皮很硬吗?我接着“忽悠”,问他什么人头皮很硬?他语气肯定回答说:“练武术的人嘛!”为了不失礼貌,我只好强忍了半个小时之久,没有当着他的面笑出声来。

汉字之难,在西方已经成了共识:据说形容事情之难,有“跟中国的汉字一样难”的熟语。不少学了多年汉语的西方人,看汉字,个个面目相似,犹如孪生的兄弟姐妹,很难辨认。以至于有把“银行”误认为“很行”的,并因此对我们自称是谦虚的民族表示异议:“你们中国人一点也不谦虚。你看,许多好看一点的房子,墙上都写着?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很行?、?中国工商很行?、?中国农业很行?,这是谦虚吗?有些西方人知难而退,干脆学习汉语时只学听说,不学读写。结果,在学校里学习汉语多年,还是个文盲。

汉语语法不像位于西方的印欧语系、斯拉夫语系、日耳曼语系诸语言和位于东方的日语、韩语等语言,往往有一些形式上的标记,死记硬背就可以解决问题,汉语不行。汉语语法书读得再精熟,还是照样不能保证把句子说通顺,把文章写利索。理解汉语常常要凭感觉。"吃饭、吃水果”可以,“吃食堂”、“吃大碗”、“吃筷子”也可以;“养什么”,可以是把“什么”愈养愈大,比如养牛、养猪、养鱼、养孩子,也可以是把“什么”愈养愈小,甚至养没了,比如“养病”,甚至还有养的目的旣不是愈来愈大,也不是愈来愈小,比如“养情妇”、“养汉子”。这汉语简直像是万花筒,能把外国人的眼睛晃悠花了。几天前,有一个已经学过好几年汉语的日本学生还在问我“大大小于……”是甚意思。

世上无难事,再难的事情,一旦学好了,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外国人,因为他们思想解放,掌握汉语之后,就可能说出一些我们中国人永远都说不出来的话。比如,让留学生用“真不凑巧”造句,他就可以给你造出这样的句子:“有一天我和女朋友坐公共汽车,真不凑巧,我女朋友的丈夫也在车上!”不要说学得十分好,就是学到八九分好,也会有语出惊人的时候。

有一次我让一班学生用“对手”一词造句,结果,一个德国女生造了这样的句

子:“人的年龄愈大,找到结婚对手就愈困难。”不但我立刻表示服膺,我向一些

朋友转述过这件事情,所有听过我转述的朋友也都一致表示叹服。有个朋友说出

了我们共同的心声:“毕竟是出哲学家的国度。造一个句子,就深刻地揭露了婚

姻是一场男人与女人之间的战争的本质!”

学汉语的幽默故事

13:16 发表于 作者:鲁启华 选自:韩敬体编《语言应用漫话》

根据上海电视台报道,几位外国留学生到上海学习,与中国同学生活在一起。一

天,一位中国学生向一位留学生借用水果刀,这位外国同学很高兴地拿了一把刀

递过来,并说:“给你一刀”。把中国同学吓了一跳,而那位外国同学还不知道什

么原因。

“给你一刀”与“给你一把刀”在汉语中迥然不同,而在缺乏量词的语言中,人们却

认为是一样的,所以闹出这样的笑话。

现代汉语在数词与名词之间需要加量词,会说汉语的人都清楚,但对于来学汉语

的外国学生却成了难题。一位外国留学生说话时用了量词,仍然闹了大笑话:一

次,一位留学生去买牛奶,他对售货员说:“我要买你一个奶”售货员怒斥他为流

氓,而他却不知所以然,弄了个大红脸。

以上说明,汉语的量词不仅要用,而且不可乱用。量词的使用是有选择性的。据

笔者统计,量词确实有“个”字化趋势,“个”字的使用占整个量词的二分之一左右,

但这并不等于说“个”字可以随便用。无定型的液体、气体就很难用“个”字,例如,

不能说“一个水”、“一个气”。当然,“一个奶”与“一瓶奶”、“一杯奶”,是绝不相

同的。

外国人学汉语要特别注意量词的使用问题,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时,同样要注

意这个问题。普通话说“一个人”、“一头(口)猪”,而有的方言却说“一条人”(广

东)、“一件人”(浙江诸暨)、“一根猪”之类。现在吴方言区的人似乎什么东西都

可以用“只”,原来“只”只能冠于具体对象之前,如“一只牛”、“一只菜”(一个菜、

一碗菜、一盘菜),现在还可以说“这只价格”之类。这种“只”字化;与普通话似

乎越来越远了。“只”的原意是手举一只鸟,以后逐步变成量词,但可以用“只”限

定的名词也还是有限的,一般只用在较小的飞禽走兽等动物之前,如“一只鸡”、

“一只羊”,而大的动物则用“匹”、“头”等,所以,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时,要

注意对量词的恰当使用。

量词是汉藏语特有的一个词类,量词用得好,可以给文章增色,因为量词除了表

示物体的数量外,还可以显示物体的形象、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例如说明“云”

的多少,可以说“一丝云”,形容云的形状纤细如丝;“一朵云”形容云的形状如花

朵;“一片云”,形容云的形状舒展如片;“一块云”,形容云的形状积聚成块;“一抹云”,把天际形容成一幅画,如此等等,各有不同的含义和效果。

量词的选择,要看文章的体裁和说话人的场合。一般来说,较为严肃的场合,议论文、公文之类的文体,要用常用的比较规范的量词;一些轻松随便的场合、文艺作品中,常选用有形象色彩的量词,例如“一弯新月”、“一湾河水”、“一抹浮云”…… 往往出现在文艺作品之中,“一尾鱼”、“一方手巾”往往出现在较文雅的场合,出自文化水平较高的人之口,一般通俗文字中或文化水平较低的人是不会用的。你如果注意观察,不断练习,一定会选用最得体的量词的。

千万不要欺负老外不懂中文!

有两个女生到法国留学,刚到巴黎,在街上看到一个黑人从对面走来,一个对另一个说: “真黑啊。”那个黑人马上走到她们面前说了一句,“就你白!” 我朋友一再告诫我,在国外不要乱说中文。我问为什么?他说:“他碰到过外国人懂中文的事,已经有好几次了。”他和朋友在leipzighpf麦当劳吃东西聊天,正说着湖南人的话题,因为朋友是湖南人,结果有个德国mm在边上插了一句,说:“我知道湖南人,不是很好,我看过一本书。”我朋友当时吓得楞了好几秒,没回过神。他从此以后都不在外说中文了,哈哈!

更强的是我一个印度同学,一次有人问他,“听说你会说中国话,是么?”那印度人立刻用中国话说:“你有毛病么?你看不出我是印度人么?我不会讲中国话。”立马抽丫的!

在法兰克福的地铁上,对面坐了个高个儿,俺跟同伴随口说了一句,“那家伙腿可真长啊……”没想到那老外居然问俺:“你有多高?”吓了俺一跳,后来俺们还用中文聊了会天。他说,“你们中国人天不怕,天不怕,就怕洋鬼子开口说中国话,哈哈哈……” 最后道别时,那个家伙居然还是用上海话说了一句“再会”,俺当时差点晕倒在地……

我朋友的一件真事:朋友一次到东京出差,在一个高级大厦的电梯里看到一个金发碧眼穿着暴露的女郎走了进来。我这位朋友就小声问旁边的同事:“这是不是鸡啊?”谁料那个女郎猛的一回头用标准的京片子说:你丫说谁呢?小样儿!找抽吧?”

俺一同事(MM)在美国某机场,她和另外一位(也是MM)看见前面走着一位白人老奶奶,巨肥硕那种的。俩MM在后面用上海话说:“也不知道吃什么能吃得这么胖?”白人老奶奶回头,用上海话答曰“吃饭啊!”

我们一同学,在纽约,问路,一个巨pp的金发美女,很热心,还会中文,遂带着他走了一段,聊天,那同学夸奖说,你中文说的真好;那mm的回答巨强,说纽约就是中国人的殖民地,不会中文行么!哈哈。

上次我老妈坐地铁去前门结果睡着了 到站时猛然惊醒随口说了句:是前门吗?旁边一个外国小伙子立马点头说:是前门!于是老妈下车……

有一次和老爸在法国才好笑,我们和4个人在电梯里,然后我跟老爸说了句,“老外好高”,那几个人告诉在法国我才是老外,现在想起来当时真是丢人。 还在在法国,我在超市里找面包,嘴里不停地在说面包,面包,结果旁边一个人告诉我“面包在那边”,我还说了句“谢谢”。 在日内瓦吃饭的时候,竟然有老外和

我说广东话,而且还很标准,晕啊~

我朋友在电梯里碰到一个老外. 那老外衬衫上三个扣子没扣. 我朋友就跟她朋友说:"那老外胸毛很性感". 那老外立刻回以中文:"谢谢"。

和朋友在一家韩国餐馆吃饭,服务生有西瓜太郎一样的头发,被我们评论了半天,最恐怖的是在那人给我们上菜的时候还肆无忌惮的说,n次之后,估计那人忍无可忍了,我们的炉子灭了,叫他给点火,那男人用标准的中文说“小心火,慢慢吃”,当时我们三个人疯了,愣是没听懂!他有用英语说了一遍,我们才缓过神来,大惊!完全无语!这顿饭的后半部分都没怎么说话,被吓的!要知道我们在那家吃到了vip,这个过程中都不知道说了多少乱七八糟的啊!晕死!

还有一次是统计课,老师教limit,下边一同学估计是没听清楚,顺口问了一句“什么?”,老师说:“极限啊!”同学惊,我不解。 便问旁边的人:“极限什么意思?没听过这个词,怎么拚?”我同位也疯了,大吼“中国话你也听不懂了,limit极限啊!”我恍然大悟状。从此洗心革面,再不敢在这个金发大胡子的课上胡说八道。

我一朋友在国外,当时坐地铁,站在风口太冷,就很谨慎小心的遛到旁边一外国男生的旁边,让他挡风,然后,就听那哥们说,“挺聪明的嘛!”当时她就傻了。

还有一个老外,楞是用标准的中文告诉我说,他最欣赏中国人在冬天的一个习惯,烫脚,好舒服啊。

作者:[美]陈国英

来源:《光明日报》

2004-6-9

-----------------------------------------------------------------------------------------------

在美国,华人为了保护自己,互相关怀照顾,以及继承祖先传统,建立了许多宗亲团体。这些团体,组织很正规,定期举行恳亲、祭祖以及文体、教育活动,起到了团结华人、教育华人后代的作用。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一位中文补习学校的校长推荐到××宗亲公所担任国语班的教师,而且事先讲好,要用中国内地的

拼音法教普通话。当我第一次踏入他们的课室时,听到热烈欢迎我的齐声广东口音:“老(lóu)师(xī),早(zǒu)晨(shěn)!”有的还补充道:“老师好(hǒu)”我回答道:“大家好!对不起,我没有?走神?,也没有?吼?呀?”听懂了的人立即哈哈大笑起来,没听懂的人却愣头愣脑地望着我,我就在黑板上写出“早晨走神”“好≠吼”,并注上拼音字母,说明广东话和普通话的差别及表达方式的不同。

参加学习的数十人中,有80多岁的老翁,有60岁左右的富态绅士和雍容华贵的太太,还有三四十岁打扮时髦的中青年男女。

当我发问:“先生女士们,请你们回答,为什么要来学普通话?”他们立即七嘴八舌,叽叽喳喳议论开了。老公公们说:“青年时在广州学过国语,来美后几十年从未讲过国语,现在想学习提高,以免得老人痴呆症!”引得一阵哄堂大笑。中年人说:“我们想去中国做生意、旅游,不会讲国语不方便啊!”年轻人则说:“我们的工作使用电脑,常常要输入中文,不会用拼音很难办!”

他们中间,多数人能听懂一些普通话,但没机会讲;极少数人有时能讲一点儿普通话,却又在某些音节或语调上露出了广东话的马脚;有几个人完全听不懂普通话。而我呢,刚好和他们相反,基本上听得懂广东话,但要讲出来还未达到“麻妈地”(马马虎虎)的水平,他们笑我说的是“中国北方广东话”。

幸好,我在准备教课前,学习参考过著名语言学家王力编写的《广东人怎样学普通话》一书,也自编了《广东话和普通话的对照、比较》参考资料发给他们。在教他们讲声母、韵母时,特别下功夫教他们练读广东人最难发好的音,如:f、g、k、h等,他们老是混淆不清,把“喝水”读成“科水”,把“上课”读成“上fuó”(无此同音字);有的人发不好翘舌音zh、ch、sh、r,却可以发好平舌音z、c、s,而有的人又正好相反;很多人发不好舌面音j、q、x,说“飞机”是“飞给”,“吃鸡”是“食该”,“欺负”是“黑负”,“西瓜”是“噻瓜”,“猪肉”是“驹肉”……矫正发音时,除要求他们看我的口形外,我用纸板做了不同部位和形状的肉红色舌头,钉在口腔剖面图上,让他们观看、领会,渐渐地,他们终于能较准确地发音了。

但他们说话和读课文时还是南腔北调。在读课本《问天气》、《订机票》的会话时,其中有“昆明四季如春”,“我的机票座位一定要靠窗户”的句子,有人就读成了“昆明司机愚蠢”,“我的机票座位一定要靠娼妇”,当我写出这些不同声、韵、调的汉字给他们看时,读错的人立即伸出舌头笑了,说:“好在今天学了这句话,否则订机票时?要靠娼妇的座位?,岂不闹大笑话吗?”有的人读会话很不自然,像唱自编调子的歌,怪怪的,引得全班捧腹大笑。在练习声调时,除练同声、韵的顺序四调外,也练不同音节的顺序四调或逆序四调及各种重复调等形式,有意识地将“中华语调,非常好记”这句不同音节的顺序四调话语放进去,有的人就连连点头说:“是呀,中国人学习自己母国的语言,应该是能学得好好的啊!”他们学习起来,也就感到更加有信心了。

学得多,学得好些了,他们就要求教读唐诗,教唱“国语歌”。许多老华侨都会用广东话背唐诗。我则用拼音字母组成的词汇将唐诗一首一首地抄在大纸上,让他们按普通话拼读练习。绝大多数能念得不错,但离开拼音朗读就变味儿了,“床前明月光”变成了“从前明月弓”,“举头望明月”变成了“几头汪明月”;“春眠不觉晓”变成了“春眠不过宿(xiǔ)”,“花落知多少”变成了“花落鸡多小(xiǔ)”。

学员中有好几对夫妻,有的还是任总长、主席、部长职务的大大小小侨领。其中一对50岁左右的夫妇,男方识中文、懂英语和台山话;女方是在美出生的华裔,英语很好,也懂台山话,但中文一字不识。刚开学时,他俩对我讲的话完全听不懂,还需找旁边略懂普通话的人翻译。后来先生逐渐听懂我讲课了,就为他太太翻译;太太学拼音很快,但念出来不知是什么意思,他就用台山话译给她听,有时还教太太认点中文。看到这对夫妇,我不禁想起上个世纪50年代初,

中国演出的秧歌剧《夫妻识字》,他们就像那剧中夫妻一样互帮互学,互助互乐,共同进步啊!到中秋节开晚会时,全班学员公推这位先生上台用普通话朗诵唐诗了。

说到唱“国语歌”,他们那股热情也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每次课前一定要唱15至20分钟,首先是我教读歌词两遍,然后集体朗读一遍,矫正他们某些字词的发音,再跟着影碟、卡拉OK唱。唱的内容,从中国古老的民歌、抗战歌曲到内地港台的流行歌曲都有。记得在一次节日大沙龙里,全班学员上台表演大合唱,还有人表演二重唱,一曲《我的中国心》和另一曲《在松花江上》,那几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及“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响彻整个大厅,的确是催人泪下,热血沸腾,我也被他们的中国心震撼得热泪盈眶。

在学唱张明敏曾演唱过的《中华民族》这首歌时,歌单上标明是“中华民族”,而影碟上的字幕却是“中华民国”。据说这首歌先是来自台湾,香港演员唱时就改为“中华民族”了。我就建议:为了促进两岸和平统一,还是唱“中华民族”好。许多人点头表示赞同说:是呀,“风吹雨打中,耸立五千年……”乃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嘛,唱“中华民国”不符合史实,还是唱炎黄子孙同属的“中华民族”好!

是的,生存在世界各地的中华民族子孙,尽管生活背景、政治倾向不同,但都是同一条根,同样的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拥的同样的母语和文字,是永远也舍不掉、割不开的啊!

2004-2-15 01:07 发表于:

安妮;荷兰文章来源:新浪读书

1.初到广州就惊呆

98年秋天我第一次来中国旅游,是首先从香港坐船到广州。正午时分当船靠岸后我纳闷起来,早前从电视上得来的印象中国到处人潮汹涌,是个喧嚣拥挤的地方,可眼前这里却出奇地安静,这是中国吗?当我出了海关后刚一走到拐角的路口,我立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成百人密密麻麻地席地坐在小广场上,我愣在人群圈子外面不知所措起来,最后下决心硬着头皮闯入人阵。我先是从四位甩扑克的汉子背后擦过,又跃过一位读报的青年,接着我惊扰了一位正奶着光屁股幼儿的妇女,她瞪起惊异的眼神尾随着我从她脚边迈过,待这位妇女稍缓过神后,她赶紧捅了捅身后埋头呼噜呼噜喝面汤的少年。那少年抬起头时恰遇上我对着他的面碗好奇的目光,少年呆呆地张大嘴巴,当他用胳膊肘提醒其身旁打盹的一壮汉,估计是他爹来瞧稀奇时,那碗面条被他扬起来的筷子撩了一地。我更加惊惶失措地一口气冲出了人海。

傍晚从酒店出来到街上找晚餐,我正对着一间饭店门外的大瓦罐好奇地东张西望着,两位着蓝花中式衣服的小姐极热情地迎上来将我领了进去。接过菜单,我这个睁眼瞎一开始先胡乱地从头翻到尾,然后又漫无目的地用手指在菜单上戳戳点点着,我的手指每在菜名上停一下,身旁的一位中年先生我猜大概是经理,

他嘴里就叽里呱拉一番,不时还滑稽地拍拍胸口、肚皮,我越看越糊涂。我终于灰心了,打算放弃体验中国民情的尝试决定返回酒店去吃饭,因为那里有英文菜单服务员也会讲英语。当我起身要走的时候,小姐、经理都极力示意我坐下,我搞不懂为什么不让我出门,便只好继续喝茶。不一会儿一位14、15岁左右的小姑娘跑了过来,开口用英语与我打招呼。她自称是经理的女儿,是一位服务员将她从后面叫出来解围。小姑娘帮我翻译菜单,又表示老师在课堂上教过西方人不习惯吃动物内脏,这时我想起刚才经理拍胸口、肚皮的样子,我猜他那动作是在解释菜的内容。最后我接受小姑娘的建议,吃了三鲜馄饨和炒青菜,十分美味。饭后我请她帮我用汉语拼音写下了:“我不吃心、肺、下水。”和“不要味精。”的字条,经过我一晚上精疲力尽地卷舌头,这几句话在我接下来的旅程中屡见奇功。

次日清早我赶到火车站想买去北京的车票,在站前遇见位打算去上海的英国记者,我俩来到大厅内奋力扒开人群挤到窗口。售票员回答:“只有五天以后的票。”我们开始在人潮中穿梭着商量对策,身后尾随着几个男女不断地打听我们去哪里。懂汉语的英国记者与票贩子聊起来,一个中年男人嚷嚷着“去北京的硬座票95元一张”。英国人翻译后,我忙掏出一百块递了过去。男人接过钱说声五分钟后回来给你票,然后拔腿不见了踪影。我醒悟过来,气急败坏地对英国记者抱怨:“完了,我也太傻了,这个人肯定拿了我的钱已经逃走了。”显然是中国通的记者安慰我说,他取票去了会回来的,他们也挺讲职业道德的。但我不相信。几分钟后,那男子果然举着票返到我面前还找给我五元零头,这回轮到我看傻了。英国记者最后决定去外宾售票处买软卧票。

回到旅馆我与一法国女孩谈起购票经历,她说了自己的故事。法国女孩结束一星期的香港观光后,兜里所剩盘缠勉强还够买张回北京的火车票。那晚10点多她到了广州火车站,不幸的是两天内的火车票已全部售空,她当即傻眼了。法国女孩躲在大厅角落里一筹莫展想不出将如何在广州捱过两天,顿感孤苦零丁、惊恐无助的她,不由得闷头啜泣起来。一个西方女子靠在墙边抹眼泪肯定十分惹眼,这时一位警察走过来安慰她先别哭。他说:“你把事情说清楚,咱们想办法。”警察将法国女孩领进候车室,得知她的窘境后,警察要她坐在椅子上等着,他说去去马上就回来。大约10分钟过后,警察领了位女子过来。警察说这女子有票,那女人开口要300元。警察替法国人还价到200元,然后对法国女孩解释说:“比票面贵点,她也是从别人手里买过来的。”法国女孩哪敢嫌贵,赶紧付了钱谢过热心的警察就往站台走。

2.车厢是个大家庭

我持黑市票上了火车,车厢内挤得水泄不通,一些人干脆坐在过道上。想到将绑在硬座上30多个小时,我感到恐惧。于是我找到列车员,将手里中英对照的旅行用语指南指到“我想要一张卧铺票”那行。列车员写了250元的字样,我付款后一小时他转回来将我领进了卧铺车厢。我在自己的铺位上安顿下来后开始环顾整个车厢,我惊讶地发现这里是一个旅游团的包厢,为何得出这样的结论呢。因为我瞧见全车厢里的乘客们都在互相亲热地谈笑着,似乎老相识一般,这肯定是好几个家庭组成的旅游团。落单的我坐在自己的铺位上准备掏出杂志

来解闷,此时对面的一对中国男女与我打招呼,并热情地请我吃他们摊开的烧鸡、

水果、糕点。款待素不相识者分享自己的食物,我在西方从未遇到过,对此我非常意外吃惊。后面几位青年人也主动与我搭讪起来,他们是内蒙古的大学生,会讲英语。从大学生那里得知,这个车厢不是什么旅游团包厢,旅客们都来自五湖四海,我由此学会了一个词“五湖四海(Five lake four sea )”。他们还告诉我,大家同上一个车厢就是有缘分,互相聊天是很平常的事。与大家寒暄一番加入进这个大家庭后,我捧起一本Time周刊,当我开始翻读时,周围立即围拢过来七、八个好奇者与我一道分享。我感觉不自在起来,我不认为在众目睽睽之下仍可以平心静气地继续阅读,但我的手却故意地抬高了姿势举起杂志,因为我不想让大家失望,更不打算让中国人察觉出我不习惯眼前的事态,至少我十分明确,我有责任展示给大伙看,显然周围人都观赏得津津有味,对杂志画面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列车大约行驶了两小时后,与我几铺位之隔的一位中年男子突然亮开嗓门哼唱起来,那音调似乎是中国民歌或戏曲。我对他独特的唱腔非常感兴趣,在西方旅行我从未见识过有人在车厢里欢唱,在中国乘火车原来是这般地愉快开心,我对自己的旅途越发地感到奇妙兴奋。侧耳恭听了一阵后,我决定将这美妙奇特的音乐录音下来。我掏出微型录音机凑到那位先生面前询问是否可以录音,他立马害羞地闭嘴了,令我好一番歉意,后悔打断了人家的雅兴,我只得悻悻地回到自己的位置。20分钟过后,一位内蒙大学生过来告诉我说:“他现在同意再唱,也同意你过去录音。”我赶紧兴冲冲地跑过去,那位先生的演唱实在太有魅力了,我至今仍珍藏着那盘录音带。待歌唱者停下来与身旁人聊天时,附近一圈瞧热闹的旅客开始谈笑起来。大学生为我翻译说:“大家说现在该轮到你为我们表演了。”随即周围人一边笑一边鼓起掌来。我没料到会有这样的结局,见人们期待的样子,我当然不能拒绝为这些友好的朋友唱上一曲。我唱了一首美国民歌《乡间小路》,因我猜想中国人可能会熟悉这类朴素老歌,果然几位年青人附和着我一起唱起来,那气氛真感人带劲我从未经历过。唱毕,围观者越聚越多,大伙不罢休地邀请我再来一个,于是我只得又奉上披头士的一支歌曲。我结束表演后,提出每人轮流唱,于是开始了一人起头大家跟着齐唱的动人场面,如此浪漫、激动人心的旅行令我终生难忘。在这次旅途中,我不仅经历了想象不到的愉悦,结交了新朋友,而且我还学会了第一首中文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并了解了中国老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重要的是,有机会与中国人亲近令我由衷地高兴。

清晨六点火车抵达北京,我路过车站大厅时,瞧见一位中年清洁女工手持拖把正在打扫地面,她不时地用拖把推醒席地熟睡的人群,并对他们大声叫喊着。我为她的粗暴感到吃惊。

3. 如厕的乐趣与麻烦

我初次来中国旅行时是个汉语白丁,闹出过不少笑话。一天早上在成都,我要搭巴士去机场,我用英语拦住路人打听巴士站,对方摇摇头不明白我嘀咕的是什么。我灵机一动在纸上画了一辆巴士又画了一架飞机,然后用箭头串起两者,中国人看懂了我的儿童素描,可是当人家解释的时候我又茫然了,如听天书。那先生见说不通,便示意我跟着他走,这位好心人就这么一路将我领到了巴士站。另一次印象深刻的是在四川乡间长途巴士上,我突遇三急,我先试着用蹩脚的汉

语表示想找厕所。无奈我的发音太糟糕,司机、售票员皆对我的“不懂话”摇头叹气。我只好又试着说英语,这是辆远郊区县车乘客大都是当地农民,我的洋文自然更不灵光。这时我看到一车的人都在议论纷纷,显然大家正群策群力地试图猜测老外的意图,但始终破译不出我究竟想干什么。最后我实在不能继续耽误下去了,急中生智,我决定尝试最后的一招,我写下了WC旁边还画了一个女人。这下众人“阿”了一声大笑起来。然后司机开始转来转去打算为我这位外宾找间厕所,在这乡村公路上显然是徒劳。终于司机在无甚收获的情况下停在一片竹林旁,然后他回过头来用眼神询问:“这里怎么样?”我急忙竖起拇指连说“OK”,蹿下车奔进竹林。这是多么舒心畅快的体验呀,竹林中清新湿润的空气,有幸在这里回归大自然简直是天堂般地享受。我责怪自己早怎么没想到“世界语WC”呢,这样就可免去兜一大圈捉迷藏的游戏了。我回到车上后用生硬的汉语向全车人道了声“谢谢”,众人都善意地哄堂大笑起来,纷纷询问“OK?”,我再次竖起大拇指连声表示:“太OK!”此后我狠绕了一番舌苦练厕所的标准普通话发音,再没发生过此番难堪的意外。不仅如此,我还多学了一些基本生存汉语,如“买这个”、“很好,谢谢你帮助我”、“不要”以及“去机场、火车站、巴士站怎么走?”还有“一瓶啤酒。”

另一次厕所事件发生在北京。一个下午我与男友在鼓楼附近的胡同里闲逛,我往厕所里刚一探头立即就缩回来了,里面只有水泥坑,每一个坑都是开放式的没有门,入厕者得在别人眼皮底下方便,对西方人来说这实在太不方便了,太没有起码的隐私保护了。我站在厕所门外恭候里面的三位女士都出来后,我央求男友在门外为我把门,禁止任何人入内,因若有旁人蹲在我对面,那样我会紧张得失去感觉。我的男友虽然满腔同情,但他对此艰巨任务则一脸地为难不情愿。待我速战速决露面后,发现门外已被男友拦下了两位女士,人家可都静悄悄地候着。男友感叹说:“中国人真有教养,这二位女士见我一介洋人壮汉恳请她们暂等一下,人家当即愣在那摸不着头脑。我只好据实招来说里面有位外国女士,等她出来你们再进去。二小姐马上就友善地理解了。”

4.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平常在学校的小卖部买电池什么的小东西,有时递过去一百元,售货员会说找不开而拒卖。基于这样的经验,那次我与男友在阳朔山顶上观光时,一位9岁的小姑娘跑到我们面前兜售风景明信片,5块钱一套。身旁的男友翻看着满感兴趣,我知道兜里没有零钱,于是就提醒男友说:“还是下山到旅游纪念品商店再买吧。我这里只有一百元的大钞票,这么个小姑娘肯定没有零钱找给我们。”那小姑娘居然听懂了我的英语,她马上用英语回答:“你们没有零钱是不是?没问题,我可以找给你们。”边说边麻利地掏出95块钱来展示给目瞪口呆的

我们。我瞥了一眼小姑娘的腰包,顿时吓呆了,那里面大票小票一叠钱,俨然一介小生意人。在西方对于一个9岁的小姑娘,不能想象会有机会掌控如此大的财权,我知道一个中国人的中等月收入不过千来元,眼前这个小姑娘多么了不起。出于对小姑娘的赞赏,我们买下了两套。后来我对中国朋友提起此事,他们皆轻描淡写地告诉我,那不稀奇。并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我有一位女友在杭州读书,暑假时她领我到其大学宿舍里坐坐,十平米的房

间共有八位姑娘同住,与这么多人分享(S hare)自己的私生活,这令我们西方人难以想象。在北京的外国留学生被安排为两人一间宿舍,这对于西方人来说是个新经验,因为在西方孩提时代会有与兄弟姐妹同卧室的情形,不过一旦成年后就会有自己独立的房间。我进到女友的宿舍,她的同屋都离校度假去了,女友邀请我攀到她上铺的窝,我们肩并肩靠在床头听音乐。一会儿她匍匐着用床单将铺位四周都围起来,我们躲在“密室”里,她开始给我讲清皇宫内慈禧太后的情爱野史。末了她凑到我的耳边说:“你体会到了吗,这里是个人天地,是我自己的冥想室,每当我钻进来时就有了一个人的感觉。”她的这番话对我来说太新鲜了,八个人朝夕相处怎么可能有私人冥想空间,怎么可能有“一个人的感觉”。但我不得不承认中国学生了不起,他们能在集体生活环境中创造出自己“一个人的感觉。”,也更加令我佩服中国学生的学习毅力。

5.汗毛多劲冻

在黄山旅游的路上,一位妇女关切地问我穿短袖T恤衫冷不冷。我答“不冷”。她便盯着我的胳膊发感慨:“啊呀,汗毛多,就是劲冻。”“不冷”,成为我与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的常用词。比如开春时中国人都还着毛衣,我已穿衬衣出门了。路上遇见中国朋友,每一位都会关心地问我:“冷不冷,穿这么少,小心着凉。”在中国旅行常遇到的问题还有:“你怎么一人出来旅行呀”。无论在火车、汽车、轮船及旅游胜地,都有中国人问同样的问题。有些人还会问:“你一人出来旅行,那谁给你拍照呀?”起初我对此问题很鄂然,想象不出为何会问这样莫名其妙的事。后来我注意到,中国人每到一处旅游景点后,首先会张罗着拍照留念,这是他们旅游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以一个人出来旅行,无人给你拍“到此一游”的纪念照片,无疑是个很大的损失。

我离开家乡出门在外,总习惯随身携带着家人的像片,这样就可以向外国朋友介绍“鬼子”也有家庭。每每我将家人的照片展示给中国朋友看时,大家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我向他们介绍这是我的大姐、哥哥,还有我的父母、祖父母。每次中国朋友都饶有兴致地说:“哎呀,你妈妈看上去真年青。你祖母这么大年纪了还敢穿那么花哨的裙装,妆化得真艳。瞧,老太太还穿着红色高跟鞋呢。”于是我的家庭照片在众人手中传来传去,我发现中国人看照片时很喜欢随便捏起来,从不会珍惜地托住或用手指夹住两边,每回我的家庭介绍报告完毕后,我的那些照片上总是印满了指纹印。后来我学来中国人的方式将照片都嵌入相册里,以后再展示给中国朋友看时,我就不必一个劲地心疼那些照片会被手指们胡乱地“践踏”了。

6. 美金买屁股

待我的中文可以开口后,笑话也就不断了。比如我夸奖女友的魔鬼身材时,我说成:“你的魔鬼?肉?材,可真靓。”有次在酒吧里,我对一起的中国朋友说:“对不起,我得先走了,很无奈。”他们都挺吃惊的样子,你先走一步,有什么“无赖”的呢?汉语里的四声简直就是老外的天敌,当我在教室里气哼哼地抱怨:“谁拿走了我的笔,我的笔总是不翼而飞。”时,可恶的是我的四声走了调,出口的竟然是:“谁拿走了我的?逼?,我的?逼?总是不翼而飞。”一次午餐,上海人告诉我

说,他们都想多搞些美金买“屁股”。吓得我将

正喝着的茶喷了出来,我胡思乱想起来,“美金买屁股”,是不是三陪小姐如今涨了行市只收美金了。身旁朋友见我犯傻,便解释说,人民币只能买A股,若想炒B股就得有外币。每次出洋相后,我都感慨中文可真是为难外国人,怪不得中国人老说学无止境呢。

来中国访问经商的西方人,通常赴中国前夕都会雇佣昂贵的国际公关公司了解对中国人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比如,中国民俗专家会建议珠宝商将礼品盒上的白丝带换成红丝带,因为在中国白色代表死亡,而红色代表幸运喜气。即使行前自以为做足了功课,但到了中国后仍发现会挂一漏万。有一间美国公司定购了一批名贵闹钟,准备做为纪念买卖成交的礼物赠给中方。闹钟运抵北京后,我从该公司一位雇员那偶然得知了此事,我当即提醒对方送钟恐怕是个错误,因中文听起来如同“送终”极不吉利。还有一次美国农业部一行人访问中国时,每到一处都赠送主人绿色的垒球帽,但接受礼物的中国男子无一位将那帽子扣在自己头上,而在场的女士们往往抿嘴笑成一团。后来中方一名翻译告诉美国人,在中国“戴绿帽子”等于老婆出轨,才终于制止了美国人发放绿帽子的不智之举。中国特色的风俗之多,即使对于最老练的汉学家来说也避免不了失误。一位学了半辈子中文的德国人,对于北京人坚决反对他将一种德国香肠定价为250元的时候,感到迷惑不解。后来当地人笑弯了腰告诉德国人,“二百五”就是指某人愣头青。刚到中国的老外因不懂中国民俗的确颇闹尴尬。有西方妇女无意中进了寿衣店,立即被那些中国传统风格的寿衣吸引住了,便买下来穿到晚会上展示,吓得中国来宾魂飞胆散。还有西方人将中国人祭拜亡灵用的黄色草纸当成宝贝,中国人称其为“马粪纸”,但西方人却特喜爱它的原始古朴风味,将其制作成圣诞贺卡,在上面写上“恭贺圣诞新年”的字样寄给远方的亲友。

前辈汉学家由于历史原因往往偏重研究古汉语,闷头考据的他们开口讲中国话的机会微乎其微,于是这些满口之乎者也的学究,在北京乘出租车到了地点后便拖着长调抑扬顿挫道:“止也。”我们这一代人虽然不至于闹出那般古典笑话,但也不过是半斤笑八两。我刚来北京留学时,到街上的小餐馆叫了麻婆豆腐、宫爆鸡丁。没一会儿小姐就送过来了,对此我兴奋不已,因来中国前在欧洲上汉语课时曾操练过多次菜谱,眼下还是头一回实地演习。饭毕,我起身再接再厉得意地大叫一声:“算帐。”举坐霎时鸦雀无声,众人齐刷刷地将头扭过来盯着我瞧稀奇。后来我才恍然大悟如今流行广东话“买单”。在北京住了这几年后,我越发地迷上了北京话,胡同里老北京们字正腔圆时不时滑出来的京腔,听上去是那么亲切舒服。尤其是北京的方言土语特别有味,比如犯糊涂叫“晕菜”,对方吹牛大了,就叫他“歇菜”,生气叫“撮火”,出丑叫“露怯”,强词夺理叫“穷矫情”,与众不同的人叫“各色”,尤其是亲吻更妙叫“相一口”。早上遇见邻居打招呼是:“遛弯了您。”对送你出门的主人,客人的敬词是:“回了您。”。

北京胡同里有说不完的风趣故事。那天傍晚,我正往租的四合院家里走,一汉子冷不防地蹿到我面前问:“你们吃米还是吃面。”我愣住了机械地回答:“吃面。”他“噢”了一声就走开了。我突然想多解释几句,便追着其背影喊:“现在我们也开始吃米了,尤其上中餐馆的时候。”那汉子头也不回地应了声:“谢了您呐。”

来韩国上班第一天,学生们便以“老师结婚了吗?”“老师多高?”“老师在哪儿做的头发?”“老师三围多少?”诸如此类问题轮番向我轰炸,更以一句“老师,你岁什么?(老师你几岁)”彻底将我击晕,让我初次领教他们的汉语如何了得。 在韩一年时间,我既要教汉语口语又要教听力还要教写作,当然是任重道远。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我责无旁贷了。学生作文里常会出现类似这样的句子:“学校打开(召开)运动会,我做(参加)了赛跑和摔跤,同学们又一起搞(进行)了老鹰抓小鸡游戏,我们班是胜赢了,非常很有意思的”、“他身长很长很长(个子很高)”、“难忘——汉语很难,所以容易忘”、“春天天气一边(一会儿)凉快一边(一会儿)暖和”……教学固然辛苦,改作业固然头疼,但学生们因为语言文化差异闹的笑话却常常令我乐不可支,所有烦恼烟消云散。

且不说有男生头戴绿帽子在校园招摇(我说了男人戴绿帽在中国的含义后他们不敢再戴了),也不说旅途中韩国师生在闻到车上有异味时互相坦然地问“你放屁了吗?”(这在他们是可以堂而皇之地上桌面的事儿,没什么可尴尬的),搞笑的事实在是多得不胜枚举。韩民族多为小眼睛,女生的双眼皮多是整形整出来迷惑众生的,男生则几乎清一色眯眯眼,他们在暑期去青岛短期学习后回来对中国男人的大眼睛感到很困惑,便问我中国人对男人的小眼睛有何看法,我当然赞他们小眼聚光、炯炯有神啦,还顺便提了小眼有“色迷迷”之嫌,结果麻烦大了,男生们几乎每天都费力做睁大双眼的练习,还不忘随时问我“老师,我色吗?”

一次,一个女生告诉我“老师,我明月准备去做双眼皮手术。”我一脸困惑:“明月?”“我错了吗?汉语里不是有今天明天,今年明年吗,那么今月明月不对吗?”呵呵,八成是汉语错了,怎么一点不遵章循法啊。上周一个女生因为没有漂亮衣服而不肯去参加老师联系好的招聘会面试,这让负责联系的J老师颇为恼火,这个学生也因此一连几天低眉顺眼,情绪不振,不敢面对老师,我课后关心地问她怎么了,她怯怯地说:“毛老师,我怕遭到J老师的迫害!”我狂晕。事后才知这“迫害”一词还是她查了辞典后认真跟我说的呢。

在中国人看来完全不同的两个词,但韩国人学起来可就费力了,而且时时能出新意。学生们常对男老师说“我爱你!”常对女老师说“你真漂亮!”听多了耳朵也就麻木了,可偏偏他们学了“撒谎”、“拍马屁”两个词后都要用一用,所以每每学生说我“老师真漂亮”的时候,另外就有学生说“他们都在撒谎!他们想要你给他们A+(学期成绩的最高等级)。”把我乐得不行,看来“撒谎”一词比“拍马屁”用起来方便多了。一年级有个女生白白净净,不施脂粉,长得挺可爱,我蛮喜欢这个女孩子,有学生说她就像我妹妹似的,另一个女生一听便大叫起来:“不是的,老师长得比她便宜多了!”我晕,全班学生哄堂大笑,看来“便宜”、“漂亮”两个词也不太好区分,后来说我便宜的那个女孩子满脸通红地来向我道歉,我除了开怀大笑还是开怀大笑。

最为经典的便是关于“丈夫”的笑话了。假期回国,我邀请两个在浙师大留学的和我挺要好的韩国女生到家里做客,怕她们找不到,就叫我先生开车去师大接她们。她们俩早早在师大校门口等候了,一见我先生,左一个“丈夫”右一个“丈

夫”叫得那个亲热,一直叫到我家还没意识到有什么问题,把我先生乐得呀,心花怒放!

昨天我生病了,我用泰语跟我的学生说我生病了,结果他们的中文一下子变好了.对我说:"老师有病!!"

我的一个学生,韩国女孩,一次把《骆驼祥子》读成了“骆驼样子”,我让她仔细看看,结果看了足有半分钟,她还是“骆驼样子”。

泰国学生老分不请"没"和"不"."昨天我们没睡好."说成"昨天我们不睡觉"."今天没去厕所"说成"今天不去厕所".

你的毛我不要了

一次去市场买菜,准备聚餐,一个韩国朋友买了生菜,要二块四毛,他把身上所有的零钱都给了小贩,还缺一毛钱,所以他对小贩说:“我的毛,都给你了,所以没有毛了。” 小贩哑然,半天,回答:“你的毛我不要了。”

买穿毛衣的女鸡

一天在北京语言学院听到一个外国人对一个卖鸡的中国人说:大爷,请把那只没有头发的没穿毛衣的女鸡卖给我。

老外学习中文的搞笑事儿

安全套

哥伦比亚的摩托车几乎全部来自中国,有个叫“嘉陵”的牌子在当地很流行,他们都乐于骑摩托车来上课。一次,那个工程师刚一脱下安全帽便问我怎样用中文说“安全帽”?我顺便告诉他们“安全帽”与“安全套”的区别,因为以前读大学时,我兼职教过外国学生汉语,他们对于这两个词总是搞混。一次放学回家,路上碰到了那个工程师,说要载我一程,我说,“骑摩托车多危险啊!”他有意要显示一下自己的汉语水平,只听他用清晰的中文答道,“没关系,我们可以戴安全套。”

有次我讲到“热心”这个词,对应的西班牙语是“entusiasmo”, 但英语(Q吧)中有“warm-heated”这种形式,当时我实在想不到这个西班牙语词,就脱口把字面意思说了出来,caliente(热)

corazon(心),把我的学生们逗得乐了一下午,我顺便把在国内工作时的一个笑话讲给他们,一次一个同事搞翻译,直接把“电脑”翻译成electricity brain(电脑袋), 对应的西班牙语是electrica(电) cabeza(脑袋,头),接着我们又乐了一阵子。后来,每逢我要说,“你这人真热心”时,都故意说成“Tu corazon es muy caliente (你的心真热)。”

上课时,活宝们总是在中文上闹笑话,实际上,在西班牙文上我也闹了不少笑话。“Que pena! ”在西班牙文中指的是“真遗憾”的意思,但我总是跟另外一个词搞混,总是说成“Que pene!” 结果引起哄堂大笑,“pena” 和“pene”只差一个字母,意思千差万别,“pene”相当于英语中的“penis”,实在不雅,我不便多讲,好奇者可以查一下“penis”的意思。

在一次汉语测试中,有一个西班牙语词nombre(名字)需要翻译成中文,谁知一个活宝居然把我的名字写了上去。“打电话”这个词在西班牙文中的意思是llamar,但单独的“打”这个字的意思是golpear(殴打),有个活宝居然直接把“打电话”翻译成了“golpear telefono”(殴打电话),他还跟我说,“酸梨(宣立),你是不是把题给弄错了?一个人怎可能殴打电话呢?”真是服了他了。而我也总在西班牙语这方面犯着同样的错误,例如vamos这个词指的是“我们走吧”,但跟其他动词合用时,指“我们将要做什么事情”,每次学习完词汇该作练习时,我总是只说vamos,那意思就是我们走吧,然后学生们就故意问,“我们去哪里?”

学到“饺子”这节课,我告诫学生们一定把“饺子”这个词记牢固,因为以前有个外国学生,刚到中国来留学,她在自己国家学了一点儿汉语,在吃的方面除了饺子别的什么也不知道,最后,她在中国留学最初的日子里,在餐馆吃饭,她除了会点饺子外,别的什么也不会点,所以她吃了无数次的饺子。当时学生们听完这话哈哈大笑,谁也没放在心上。谁知最后还是被一个到上海留学的学生如发炮制了,他告诉我,多亏记住饺子这个词了,在刚到中国的日子里,在餐馆里吃饭,面对全是汉语的菜单,他无从下手,所以也点了无数次的饺子。就像我在哥伦比亚,点了无数次的Ajiaco(一种用鸡肉、土豆和玉米做成的汤,是当地名菜),至到现在,我身上还有一股鸡肉味。

哥伦比亚餐馆里的饭很糟糕,好像跟食客有仇似的,我一直吃不习惯,所以每次午饭我都在学校附近的餐馆里吃上一块pizza饼就完事儿了,但pizza饼有很多种,我知道有一种pizza饼上面沾有水果,叫做Pizza Hawaiana 相比之下很好吃,Hawaiana 这个词听起来很像 Javeriana, 而后者是哥伦比亚一所很有名的学校,而我总是记不住前者,所以每次点pizza饼时,我都说成Pizza Javeriana,服务员和旁边的食客们听完哈哈大笑,但是服务员很清楚我在点什么。

记得当初我们刚开始学习英语时,班上一些同学觉得英语发音比较难记,就在英语旁用汉语

谐音注出来,例如,“guess该死”、“shit谁的”、“fly富来”云云。现在这些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时也用西班牙语发音的谐音来标注汉语,异曲同工。我告诉他们,可以直接从汉语拼音读出来发音,他们还是觉得用谐音比较好。

上课前,我都会跟学生们练习上一会儿口语会话,我问一男生,“你生日时吃什么饭?”他答道,“吃美国饭。”我心想,真笨啊!明知你的老师是中国人你还吃美国饭,突然,他好像突然醍醐灌顶,纠正道,“也吃中国饭。”真聪明。

由于上次我是在一个叫Consubsidio的超市门口被抢的,所以,对这个超市名我感到很忌讳,并告诉了学生们,结果我们练习口语时,我问一学生,“你家附近的超市叫什么名字?”他故意回答,“Consubsidio”。

“Muchas Gracias”指的是“非常感谢”的意思,“muchas”意思是“多少”,所以一个学生在跟我聊MSN是,来了句“谢谢多少”。

一个学生读“王大伟”这个词时读成了“王大娘”,但我们还没有学过“王大娘”这个词,只能说是种巧合。

一次做练习,仿照例句造句,例句为:你吃苹果还是香蕉?给出两个词“姐姐”、“妹妹”。一学生造出下列句子,“你吃姐姐还是妹妹?”

一次给学生们解释正反疑问句,我举了个例子

“你是不是Ajiaco?”

“不是,我是Sangocho。”(Ajiaco和Sangocho分别是菜名),学生们死活不得要领,我给他们解释,在中国,我们喜欢用一些人名来做菜名,例如“东坡肉”、“贵妃鸡”,一学生快嘴道,“如果你将来出了名,就有可能一道菜名叫立立鸡。”

那是刚到基布多的第二天,我见到了昨天与系主任费兰西斯科一起接我的那个女士,于是我便问她,“你是否是费兰西斯科的妻子?”(当时还在国内时,费兰西斯科给我发信,说会跟他妻子一同在机场接我)。她摇摇头,当时我以为她听不懂我的西班牙语,于是又十分清晰地说了一遍,然而她依旧一脸雾水的样子,弄得我很伤心,难道我的西班牙语这么差吗?谁知后来才知道,她是系主任的秘书。

一般大家在一起聊天时绝不问及私人问题,但并不表示他们对此不好奇,在练习汉语口语时,他们会借机拼命问对方隐私,下面是他们的对话。一男生:“你多大了?”一女生:“20岁。“ 你有男朋友吗?”

“有”。

“你有几个男朋友?”

“一个。”

“他帅不帅?”

“当然很帅。“

“他是干什么的?”

“你像警察一样。”那女生改用西班牙语回答。

一个男生缺了几节课,汉语课上有点跟不上,在练习口语时,一女生问他道,

“你认识我的小狗吗?”

他答道,“我不认识你男朋友。”

那女孩把脸一拉,说道,“你真没文化。”继而又问道,“你家有小狗吗?”

那男孩又答道,“我是小狗。”

大家都哈哈大笑。

“对不起”

汉语里,当你无意中做了对别人有害的事情时,常要说声“对

不起”。一个男生在练习翻译时,把本该译成“张太太跟她先生离

婚了,我很同情她”的句子,错译成了“张太太跟她先生离婚了,我

很对不起她”。这一“对不起”,让人哭笑不得。

儿子的中文(插花)

羽 玉(美国)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儿子学中文成语,我问他如何形容一位美丽女子,他说:“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再问如何形容丑女,他答:“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怎么会呢?他解释说:“因为太丑了,鱼见了,吓一跳沉下去;雁见了,也惊得掉下来;月亮也关门大吉,花见了也丢脸。”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还有一次,刚学会开车的儿子,兴冲冲地要去加油,我对儿子说:“回家时顺便买鸡蛋回来。”儿子回来了,手上拿着一只鸡,一打蛋。我问他为何买鸡?

儿子说:“这不是鸡和蛋吗?有什么不对?”我说:“鸡蛋的意思是只有蛋。”儿子很不解地说:“鸡是chicken,蛋是egg,egg 就egg,何必说Chicken egg!”

语言笑话

一家珠宝店被盗,当警察赶到现场时,发现一个醉鬼躺在那里,为了弄清珠宝的去向,警察找来了一桶冷水,一边将醉鬼的头按入水中,一边问:“你看到那些珠宝了吗?”

这个醉鬼睁开蒙胧的眼睛说:“对不起,我实在找不到,你们还是换别的潜水员吧!”

有个赌徒从家里拿了1000元去赌博,几小时后,他回来了。

他妻子忙问:“那张大票子?生孩子?了没有?”

“生了,生了”,赌徒从衣袋里掏出两张10元的钞票,哭丧着脸说:“不幸的是,它们的?母亲?去世了。”

明智之举

一位莫斯科公民丢了一只鹦鹉——一只很会骂人的鹦鹉。

天知道它会在外面乱说些什么呢?那位失主很紧张,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特地在一家有声誉的发行量很大的报纸上刊登了这么一则广告:“遗失会说话鹦鹉一只,特此郑重申明:本人不同意它的政治观点。”

某人去化验科,护士指着前方一牌说:非本科人员不得入内。

来人大怒,骂道:我就化验个尿,还他妈要本科文凭

妻子问丈夫: 你喜欢我的温柔可爱呢,还是喜欢我的聪明美丽?

丈夫答:我就喜欢你的这种幽默感!

同事David为了多挣钱买订婚戒指,工作十分努力,常常加班。大家都夸“He works like a dog”。当时我的英文还不够好,只是记住了美国人形容工作努力的人为“Dog”,而不是牛。

有一天,David在工作八小时以后,又替别人加夜班,于是我就脱口夸道“David,you really looks like a dog!”话毕,我突然发现大家神色不对头,一个女同事笑着解释说:“Someone looks like a dog,意思是说此人非常Ugly(难看)。”

甲:“上帝是一位精通各国语言的大师。”

乙:“何以见得?”

甲:“你不见各国人士在用不同方言向他祈祷吗?”

笑话里的语言学 吕叔湘

选自吕叔湘《语文常谈及其它》(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本文论述笑话中所用的语言手段,包括谐声、拆字、歧义、歇后等,阐明了笑话产生的语言学原理。文中所引的例子都是古代的笑话,有些不容易理解。自读本文,要注意理解这些笑话的意思,在这基础上把握作者的观点。对有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和周围同学讨论一下。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找几个现代笑话,看看它们是否符合作者所说的道理;如有不符合的,要弄清它们所包含的语言学方面的道理,给本文作个补充。

一般所说“笑话”,范围相当广,大体上包括讽刺和幽默两类。笑话为什么引人发笑,这是心理学的问题,我毫无研究,说不出一点所以然。博格森有一本书,名字就叫做《笑》,我没看过。很多笑话跟语言文字有关,我就谈谈这个。我取材于三本书:周启明校订:《明清笑话四种》,1983第二版;王利器辑录:《历代笑话集》,1956初版;任二北编着:《优语集》,1981年初版。附注里边分别用周、王、任代表。

先举一个有名的例子。唐朝懿宗的时候,有一个“优人”(相当于外国的fool),名字叫李可及,最会说笑话。有一回庆祝皇帝生日,和尚道士讲经完了,李可及穿着儒士衣冠,登上讲台,自称“三教论衡”。旁边坐着一人,问:“你既然博通三教[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我问你,释迦如来是什么人?”李可及说:“女人。”旁边那个人吃一惊,说:“怎么是女人?”李可及说:“《金刚经》里说,?敷座而坐?,要不是女人,为什么要夫坐而后儿坐呢?”又问:“太上老君是什么人?”回答说:“也是女人。”问的人更加不懂了。李可及说:“《道德经》里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复何患??要不是女的,为什么怕有身孕呢?”又问:“孔夫子是什么人?”回答说:“也是女人。”问:“何以见得?”回答说:“《论语》说:?沽之哉!沽之哉!吾待贾者也。?要不是女的,为什么要等着嫁人呢?”这一个笑话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利用“敷”和“夫”同音,“而”和“儿”同音(唐朝妇女自称为“儿”)。第二部分利用“有身”的两种解释,即歧义。第三部分利用“贾”字的两种读音,就是故意念白字,本来该念gǔ,却把它念成jiǎ(这是今音,但唐朝这两个音也是不同的)。

一、谐声

很多笑话是利用同音字,也就是所谓谐声。谐声往往利用现成的文句。例如:

唐朝有个道士程子宵登华山,路上摔了跤。有一个做郎中官的宇文翰给他写信开玩笑,说:“不知上得不得,且怪悬之又悬。”这里就是套用《老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和“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是道家的经典,给道士的信里套用《老子》,妙得很。

宋徽宗宣和年间,童贯带兵去“收复”燕京,打了败仗逃回来。有一天宫中演剧,出来三个女仆,梳的鬏儿都不一样。头一个梳的鬏儿在前面,说是蔡太师家里的。第二个梳的鬏儿在旁边,说是郑太宰家里的。第三个满头都是鬏儿,说是童大王家里的。问她们为什么这么梳,蔡家的说:“我们太师常常朝见皇上,我这个鬏儿叫作朝天髻。”郑家的说:“我们太宰已经告老,我这个鬏儿叫做懒梳髻。”童家的说:“我们大王正在用兵打仗,我这个是三十六髻。”这是用“髻”谐“计”。“三十六计,走是上计”是南朝齐就传下来的成语。

明末清兵入关南下,当时的大名士并且在明朝做过大官的钱牧斋,穿戴清朝衣帽去迎降。路上遇到一位老者,拿拐棍儿敲他的脑袋,说:“我是多愁多病身,打你个倾国倾城帽。”这两句是套用《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里的“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帽”跟“貌”同音。把“貌”字换成“帽”字,连“倾国倾城”的含义也变了,由比喻变成实指了。

笑话利用谐声,有时候透露出方言的字音。例如:

有一个私塾老师教学生念《大学》,先念朱熹的《大学章句序》,念了破句[破句]指在不是一句的地方读断或点断。,把“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念成“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让阎王知道了,叫小鬼去把他勾来,说:“你这么爱?之?字,我罚你来生做个猪。”那个人临走说:“您让我做猪,我不敢违抗,我有个请求:让我生在南方。”阎王问他为什么,他说:“《中庸》书里说:?南方猪强于北方猪?。”(按:《中庸》原文是: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欤?北方之强欤?抑而强欤?”)这个笑话的关键在于拿“之”字谐“猪”字,这是部分吴语方言的语音,在别的地区就不会引人发笑了。

苏州有一个王和尚,因为哥哥做了官,他就还俗娶妻,待人骄傲。有一天参加宴会,别的客人跟演戏的串通了整他。戏里边有一个起课[起课]一种用摇铜钱看正反或掐指头算干支以推断吉凶的占卜法。先生穿得破破烂烂上场,别人问:“你起课很灵,怎么还这么穷呢?”按剧本里的台词,起课人的回答是:“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这位演员故意说道:“被古人说绝了,说的是:王和尚有成亲日,起课人无得运时。”客人们大笑,王和尚赶快逃走。这也是利用苏州话里“黄”和“王”同音,“亲”和“清”同音。(改词跟原词既然同音,其区别大概在于语调上的分别,原词是2,2,3,改词是3,1,3。)又,原词的上句有出处:《吴越备史》说,诗人罗隐投奔吴越,病重,吴越国王钱镠去看他,在卧室墙上题两句诗:“黄河信有澄清日,后世应难继此才。”

有时候,利用通假字的不同音义。例如“说”字本意是说话,又与“悦”字相通,古书里常常把“悦”写成“说”。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做宰相,不让科道官提反对意见——科道指给事中和御史,都是所谓言官。有人就编个笑话来讽刺他。说是科道官出了一个缺,吏部文选司郎中向张居正请示,张居正说:“科道官最难得适当的人,连孔子门下的几个大弟子也未必都合适。”郎中说:“颜回德行好,可以用吧?”张居正说:“《论语》里说,颜回听了孔子的话,没一句不说出去,不能用。”郎中说:“子夏文学好,可以用吧?”张居正说:“孔子说过,子夏这个人,听我讲道他也说,出去看见繁华世界他也说,不能用。”郎中说:“冉求能办事,怎么样?”张居正说:“孔夫子说,冉求啊,我讲的他没有不说的,不能用。”郎中说:“子路这个人倒还可以,就怕他太鲁莽。”张居正说:“孔子去见南子夫人,子路不说,这个人可以放心用。”

有一个私塾老师教学生念《大学》,念到“于戏前王不忘”,把“于戏”二字照常用的字音读了。学生的家长跟他说,应该读做“呜呼”。到了冬天,教学生念《论语》,注释里有一句是“傩虽古礼而近于戏”,老师把“于戏”读做“呜呼”。学生家长说,这是“于戏”。这老师很生气,在他的朋友跟前诉苦,说:“这东家真难伺候,就只?于戏?两个字,从年头跟我闹别扭,一直闹到年底。”

二、拆字

编笑话的人也常常在字形上做文章,主要是拆字。举三个例子。

宋朝国子监博士郭忠恕嘲笑国子监司业聂崇义,说:“近贵全为聩,收龙只作聋,虽然三个耳,其奈不成聪。”聂崇义回答他说:“莫笑有三耳,全胜畜二心。”

明朝大学士焦芳的脸黑而长,很像驴脸。当他还没高升的时候,有一天跟他的同事李东阳说:“您擅长相面,请您给我看看。”李东阳看了半天,说:“您的脸,左边一半像马尚书,右边一半像卢侍郎,将来也要做到他们那么大的官。”“马(马)”左“卢()”右,乃是“驴”字。

清朝有一个平恕,做官做到侍郎。曾经做过江苏学政,大搞贪污,名声很坏。有人编了一出戏,名字叫《干如》,开场白是:“忘八,丧心,下官干如是也。”看戏的都笑了。“干”是“平”字去掉“八”,“如”是“恕”字去掉“心”。这位学台后来被总督参了一本,奉旨革职充军而死。

这三个笑话一个比一个尖锐,头一个还只是一般的开玩笑,第二个就有点叫人受不了了,末了一个是指着鼻子骂——大概那位学台大人不在场,要不然演员没这么大胆。

拆字以外,念白字也常常用来编笑话。举一个时代相当早——是宋朝——已经成为典故的例子。

相传有一位读书人路上经过一个私塾,听见里边的老师教学生念“都都平丈我”,进去纠正。事情传开之后,就有人编了个顺口溜:“都都平丈我,学生满堂坐;郁郁乎文哉,学生都不来。”当时有一位文人曹元宠曹组,在一幅《村学堂图》上曾经题诗一首:“此老方扪虱,群雏争附火。想当训诲间,都都平丈我。”

三、歧义

在语义方面着眼的,首先是利用某些语词的多义性。例如:

有一个做小买卖的,儿子做了官,他成了老封翁。有一天他去见县官,县官请他上坐,他坚决不肯。县官说:“我跟令郎是同年,理当坐在您下首。”这位老封翁说:“你也是属狗的吗?”这里就是利用“同年”的两种意义。

有一个和尚做了几十个饼,买了一瓶蜜,在屋里吃私食。没有吃完要出去,把饼和蜜藏在床底下,交代徒弟:“给我看好饼。床底下瓶子里头是毒药,吃了就死。”和尚出去之后,徒弟把蜜涂饼,大吃一气,吃得只剩两个。和尚回来,看见蜜已经吃光,饼只剩两个,大骂徒弟:“你怎么吃我的饼和蜜?”徒弟说:“您出去之后,我闻见饼香,馋得熬不住,就拿来吃,又怕师父不肯饶我,就吃了瓶里的毒药寻死,没想到到现在还没死。”师父大骂:“你怎么就吃掉了这么多?”徒弟把剩下的两个饼塞在嘴里,说:“这么吃就吃掉了。”师父伸手要打徒弟,徒弟跑了。这里是利用“怎么”的两种意义:师父问“怎么”是“为什么”(why)的意思,徒弟故意把“怎么”理解为“怎么样”(how)的意思。

有一个人尊奉儒释道三教,塑了三位圣人的像。一个道士来了,把老子的像安在中间。一个和尚来了,又把释迦的像挪到中间。一个书生来了,又把孔子的像挪在中间。这三位圣人相互说:“咱们本来好好儿的,被人家搬来搬去,把咱们都搬坏了。”这里是利用“搬”字的两种意义,搬动和搬弄。

最早的笑话书相传是三国魏邯郸淳的《笑林》,里边有一条说:汉朝司徒崔烈用鲍坚做他的属下官。鲍坚第一回去见他,怕礼节搞错,向先到的人请教。那个人说“随典仪口倡”,意思是赞礼官怎么说你就怎么办。鲍坚误会了,以为要他跟着赞礼官说。进见的时候,赞礼的说“拜”,他也说“拜”;赞礼的说“就位”,他也说“就位”。坐下的时候他忘了脱鞋,临走的时候找鞋找不着,赞礼的说“鞋在脚上”,他也说“鞋在脚上”。(按:英语Follow me也可以有两种意思,电视节目里的Follow me!是“跟我说”,回答问路的说Follow me!是“跟我走”。)

歧义的产生也可以是因为语句的结构可以有两种分析。有一个青盲(俗称睁眼瞎)跟人打官司,他说他是瞎子。问官说:“你一双青白眼,怎么说是瞎子?”回答说:“老爷看小人是青白的,小人看老爷是糊涂的。”这两句话的本意是:你看我看得清,我看你看不清。但是也可以理解为:你看,我是清白的;我看,你是糊涂的。这就变成大胆的讽刺了。

有些词语,写出来,加上标点,就没有歧义了。“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这是个老笑话,不用再说。还有一个也是常被人引用的。北齐优人石动筒问国学博士:“孔夫子的门下有七十二贤人,有几个是大人,有几个还没成年?”博士说:“书上没有。”石动筒说:“怎么没有?已冠者三十人,未冠者四十二人。”博士问:“何以见得?”石动筒说:“《论语》里明明说,?冠者五六人?,五六得三十,?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加起来是七十二。”这要是写成“五六人”和“六七人”,就不可能加以曲解了。

唐朝武则天时代有一个老粗权龙襄做瀛州刺史。过新年,有人从长安给他写信:“改年多感,敬想同之。”他拿信给衙门里别的官员看,说:“有诏书改年号为多感元年。”众人大笑,权龙襄还不明白。要是当时有在专名旁边加记号的习惯,“多感”二字没有专名号,就不会误解了。

四、歇后及其它

笑话里也常常运用歇后语。先举一个《千字文》的例子。有一个县尉名叫封抱一,有一天来了一位客人,身材短小,眼睛有毛病,鼻子堵塞。封抱一用《千字文》歇后来嘲笑他:“面作天地玄,鼻有雁门紫,既无左达承,何劳罔谈彼。”四句暗含着“黄、塞、明、短”四个字。

另一个例子,有一个穷书生给朋友祝寿,买不起酒,奉上一瓶水,说:“君子之交淡如。”主人应声说:“醉翁之意不在。”分别隐藏“水”字和“酒”字。

有一个用上句隐含下句的例子,也可以算是广义的歇后。梁元帝萧绎一只眼瞎,当他还是湘东王的时候,有一天登高望远,有个随从的官员说:“今天可说是?帝子降于北渚?。”梁元帝说:“你的意思是?目眇眇兮愁予?吧?”“眇”是偏盲。这两句是《楚辞·九歌·湘夫人》里的。

歇后是把要说的词语隐藏在别的词语背后,近似谜语。从修辞的角度看,跟歇后相对的是同义反复,笑话书里也有引用的。例如:有一个诗人作一首《宿山房即事》七绝:“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半夜三更子时分,杜鹃谢豹子规啼。”又作《咏老儒》,也是一首七绝:“秀才学伯是生员,好睡贪鼾只爱眠;浅陋荒疏无学术,龙钟衰朽驻高年。”

从信息的角度来看,不但是这种同义反复里边有羡余信息,一般言语里也有羡余信息。例如:有一个秀才买柴,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因为“过来”二字好懂,就把柴挑到秀才跟前。秀才问:“其价几何?”卖柴的听懂“价”字,说了价钱。秀才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柴的不懂他说些什么,挑起柴来走了。

笑话里不但可以涉及修辞学,还可以涉及逻辑学。有一个秀才很久不上县学老师那儿去了,县学老师罚他作文一篇,题目是《牛何之》。这秀才很快把文章做完,它的结语是:“按?何之?二字两见于《孟子》:一曰,?先生将何之??一曰:?牛何之??然则先生也,牛也,二而一,一而二者也。”这个结语的逻辑犯了中项不周延的毛病。

最后说几个避讳的例子。从前有避讳尊长的名字的习俗,有时候就闹出笑话。避讳跟歇后一样,都是把要说的字眼隐藏起来,近似谜语。举两个例子。五代时冯道连着做了几个朝代的宰相,是个大贵人。有一个门客讲《老子》第一章,头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这位不敢说“道”字,就说:“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

南宋时候有个钱良臣,官做到参知政事(副相),他的小儿子很聪明,念书遇到“良臣”就改称“爹爹”。有一天读《孟子》:“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他就念道:“今之所谓爹爹,古之所谓民贼也。”你说可笑不可笑?

避讳不限于名字,也可以是不吉利的字眼。宋朝有个秀才叫柳冕,最讲究忌讳,应考的时候,特别忌讳“落”字。他的仆人不小心说了个“落”字,就得挨打。跟“落”同音的字都得忌讳,不说“安乐”,说“安康”。他考完了等发榜,听说榜已经出来,就叫仆人去看。一会儿仆人回来了,柳冕问他:“我中了没有?”仆人说:“秀才康了也。”这个“康了”后来成了典故,《儿女英雄传》的作者就用上了,见第三十一回。

笑话要能达到引人笑的目的,必须听的人和说的人有共同的背景知识,如古书、成语、谚语、语音、文字等等,否则会“明珠暗投”。例如,不知道《老子》里有“上德不德”和“玄之又玄”,就不会懂得给道士

的信里用上“上得不得”和“悬之又悬”的天然合拍;不知道有“三十六计,走是上计”的成语,也就领会不了“三十六髻”的深刻讽刺。

形象语言

有两个美国人到西班牙去旅行。他们来到一家饭店吃饭,可他们不懂西班牙语,而女招待又不懂英语。这两个美国人想要喝点牛奶,打手势女招待仍然不明白。其中一个美国人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好”办法:他拿出一张纸,在纸上画了一头奶牛。女招待好像明白了,转身就走。“你看,”这个美国人深有感触地对他的同伴说:“在外国遇到这样的困难时,一支铅笔真能帮上大忙。”一会儿,女招待回来了。但手里拿的并不是牛奶,而是两张看斗牛的入场券。

语病

某大学生物系设有动物学、昆虫学、植物学三个专业。在全系学生大会上,主持人大声招呼:"动物坐左边,昆虫坐右边,植物坐中间。"

某领导念毛主席语录:"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翻过一页,一愣,大声念道:"吗!"

在一次聚餐中,刚上的一盘鸡肉立刻被十几双筷子抢光,最后只剩下鸡头和鸡屁股。突然有一狂人大喊: “大家快来看这只鸡!”大伙儿都大吃一惊,心想这盘鸡到底怎么了,不是有虫吧!??这时狂人再大喊: “它失身了!”

语言的歧义

一位妙龄女郎与一潇洒小生,约会于公园。忽然,小生有些局促不安。女郎问:“你怎么了?”

小生不好意思地说:“我要方便方便。”

女郎不解,只见小生向公共厕所走去,方知“方便”就是上厕所。

过了一会儿,女郎问小生:“你什么时候到我那里去玩?”

小生答道:“我想在你方便的时候去。”

数字语言的笑话

有一个人买了车后要车牌号,结果给他的车号末尾是“544”。他非常生气,心想“我死死, 死一次还不够,还要死两次!”于是,他要求换号。人家对他说,你这个号好呀,都没有人敢碰你,你看你的车号5的前面是00,0也叫“动”,所以你的车号00544就是“动动我试试!”他一想也是,所以就高高兴兴地把车开走了。

有一天,他开车把别人的车撞了。那个司机下车后,来到他的车前,叫他下来理论理论。他丝毫未动地坐在驾驶位,不屑一顾地对那个司机说:你先看看我的车号。那个司机看后笑了笑对他说:“那你看看我的车号!”他把头探出来一看,人家的车号是44944(试试就试试)!他吓得当时就从车上下来了!

您轻靠在我身上,纤细小手抚摸我幼嫩的肌肤,温柔小嘴吮吸我的体液,直到满意十分飘然离去!唉该死的蚊子!

起床时想到你的微笑,洗脸时嗅到你的味道,上床前你是我的需要。真的不能离开你,我亲爱的马桶!

啊!你的皮肤如此富有光泽,你散发的香味如此难以抗拒,让我狠狠咬你一口吧,我亲爱的红烧肉。

我喜欢爬在你身上!喜欢抚摩你的肌肤!喜欢躺在你的怀抱!我晚都离不开你!我爱你-我的羊皮沙发!

望着你那柔软的身躯雪白的肌肤,让饥渴的我垂涎欲滴,我轻轻的舔了舔,好甜啊!-这么热的天,你要不要来根雪糕?

女:“你为什么欺骗我,你爸爸明明是烧锅炉的,你却说能管1000多人。”男:“没错,管1000多人喝开水。”

曾多次用你嫩滑的身驱紧贴着赤裸的我,那轻柔的抚摸和不规则的运动,让我享受着阵阵快感,就在我享受之余,你却渐渐消瘦,唉,可怜的香皂!

这段日子以来,我一直想对你说三个字,但又怕说了连普通朋友也做不成,可我控制不住,还是想说:借点钱!

将这封短信转发3次,你会走财运;转发6次,你会走官运;转发10次,你会走桃花运;转发20次,你将花掉2元钱!

深夜,独自漫步在凄冷的街上,落寞的心,无所依归,心中总是想着你,念着你,盼着你,好想大声对你说......请我吃饭好吗?

我穷困潦倒时,在我身旁的是你;我生病受伤时,在我身边的是你;我情场失意时,在我身旁的还是你…跟你在一起真倒霉!

熊和兔子在森林里大便,熊问兔子:“毛沾到大便无所谓吗?”兔子答:“无所谓!”于是熊就用兔子擦屁股。

昨晚梦见你在唱歌!你的歌声很甜,你那多愁善感的表情打动了我,我差点发誓爱你一万年,但我没敢,因为你正对着一头驴唱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你走吧!走的越远越好,请你不要再缠着我,我真的受不了你了,你只会带给我伤害,你对我越是亲切,我越痛苦……飞远一点,死蚊子”

你真的想知道我喜欢你的哪一点吗?可是我真的不敢说出口,但是又不得不说出口。我就是喜欢你离我远一点。

我是一棵孤独的树,千百年来矗立在路边,寂寞的等待,只为有一天你从路边轻轻走过时,为你倾倒……砸不扁你算我白活了

我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你往火坑里跳,我会闭上眼睛的。

在我英雄年少时,有一位女生,她愿意为我失去生命,她意志坚定地说:“你再缠着我,我就去死。”

阿狗:你看小丽怎么样?阿云:不戴眼镜的时候挺漂亮。阿狗:小丽不戴眼镜。阿云:我戴。

现在的你应该还在酣睡吧,如果不小心吵到了你,我想真诚地对你说声:对不起,我是……故意的

某医生一向马虎,一次在病历上写了“肛门发言”。主任医生发现后非常生气,在其下方醒目地批上了“屁话”。

你血压高,血脂高,职位不高。大会不发言,小会不发言,前列腺发炎。政绩不突出,业绩不突出,腰间盘突出。

还记得那年在树下军训吗?教练对同学们说:“第一排报数!”你惊讶地看着教练,教练又大声说了一便:“报数!”于是,你极不情愿地转过身去抱住了树! 语文课,老师叫起一昏睡同学回答问题,该同学迷迷糊糊啥也说不出…… 老师说:“你会不会呀?不会也吱一声啊!”该同学:“吱。”

某日刘洪涛遇到外宾,上前搭话曰:I am hong taoliu,外宾曰:我他妈还是方片七呢!

某汽车配件厂的“件”字掉了偏旁成了“牛”。一老汉拉了一头牛,嘴里嘀咕:“汽车配牛,至少也该生出个拖拉机吧。”

刚上一盘鸡被十几双筷子抢光,剩下鸡头鸡屁股。一同学:“大家猜这只鸡怎么了?”答曰:“它失身了!”

食堂里,小李:你看老刘,上食堂还抱着一大摞工作计划,分明是做给领导看的,假勤快!老张:不能这么说,老刘忙啊……小李:老流氓?!

一人到拉面馆吃饭,久等未上:“我的拉面怎么还没上啊?”“别急别急,师傅正在拉呢!”话音未落,面来了:“刚拉的!还热着呢!”

“我非典了,我隔离了,我萨达姆了,我神五了,我361了,我国荣了,我艳芳了,我朝核了,我终结者3了,我彩信了,我数码了,我毒鼠强了,你呢??”

成 2005-1-1 23:17 发表于:

湘里妹子学术论坛 www.aIhUaU.com

1 心到,想到,得到,看到,闻到,吃到;福到,运到,财到;新的一年到,愿我的祝福第一个到!如果有人比我早,请把他的全删掉!祝你新的一年开心快乐! 2 钱多钱少,够用就好;位高位低,健康就好;家贫家富,和气就好;你烦我恼,平安就好;新年到了,快乐就好!

3 一丝真诚,胜过千两黄金;一丝温暖,能抵万里寒霜;一声问候,送来温馨甜蜜;一条短信,捎去我万般心意:祝你新年快乐!

4 日,给你温暖;月,给你温馨;星,给你浪漫;风,给你清爽;雨,给你滋润;雪,给你完美;霜,给你无暇;冰,给你晶莹;我,给你祝福:新年快乐! 5 考试零分叫鸭蛋,专做坏事叫坏蛋,稀里糊涂叫笨蛋,上窜下跳叫捣蛋,呜乎

哀哉叫完蛋!啊哟哟,所有这些都滚蛋,快快乐乐过元旦!

6 祝你的事业像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魅力似毛泽东思想光芒四射,爱情如邓小平理论演绎春天的故事,金钱同三个代表与时俱进!新年快乐!

7 快乐总是与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是与诚信的人相伴,智慧总是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是与幽默的人相伴,愿所有的美妙都与你相伴!恭祝元旦快乐! 8 错过日出可以等待,错过美景可以再来,错过流星可以期待,错过朋友却只有无奈!当天空出现彩霞时,我在默默地祝福你,元旦快乐!

9 元旦到了,我决定送全国电大师生一角。不要小看了这一角噢,它可是等于十分:一分思念,一分想念,一分挂念,一分依恋,一分关心,一分疼爱,一分温柔,一分体贴,一分关怀,还有一分零花钱!祝新年快乐!

10 星星多的地方,黑暗就少;笑容多的地方,烦恼就少;有知己的地方,寂寞就少;寂寞少的地方,心情就好;心情好的时候,一切自然就好!

11 夜幕有了星星显得迷人,大海有了涛声显得渊博,冬季有了雪花倍感浪漫,朋友中有了你深感荣幸!把最美的祝福送给你,新年快乐!

是老辣世故还是含蓄厚道 中国人十大隐私语逐个数

那事儿

“那事儿。”“哪事儿呀?”“不就是那事儿吗!”中国的语言有一种含蓄之美,说起来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指代词,可一用到特定的语境中,便有一些特别的意思,之所以不直接说出“那事”到底是“哪事”,通常是因为不便宣之于口。而且如此一来,信息量极大,想象的空间也大,比如办公室里议论张主任和刘秘书之间的“那事儿”,十个人可能有十个版本,两人的隐私也就被一网打尽了。

作风问题

作风问题特指在男女关系上的非正常现象。很长一段时间,在中国人的概念中,作风问题几乎是隐私的唯一内容。“作风问题”这一说法非常暧昧,本来与工作无关,但人们对某个人的工作评价又常常把它扯进去,某位领导干部常常会因为其作风方面的问题而影响前途。也许在这一点上,中国老百姓和外国老百姓的态度是最一致的,都希望领导者的隐私大曝光。

忙什么呢

外国人见面打招呼多不用疑问句,Hello两声就完事了。中国人以前爱问“吃了吗?”现在改问:“忙什么呢?”也许也是随口一问,但也同样让人难于回答。“还没吃”或“没忙什么”全是废话,认真报告就显得傻。究其根源,中国是一个注重人际交往的国家,知根知底是好朋友的标志,不是说一点隐私都不能有,而是在大家的概念中,似乎只有涉及到男女之间的事才算得上隐私,对于其它的则双方都有“知情权”——不管你爱不爱说,爱不爱听。

你是属什么的

现在已经知道女人的年龄不便问了,但还是很想知道,于是就迂回一下,一般人再反常从长相上也差不出12岁去,类似的还有“你哪年大学毕业的?”

待遇还行吧

中国人互相攀比的心理集中反映在对别人收入的好奇心上。在外资企业和一些企业化管理的单位,员工之间不许互问薪金已成为规矩。即使在街上,“你一个月挣多少钱?”这样直接的问话也已显得生硬和唐突。于是一些富于语言技巧的人把好奇心隐藏在关切下面。”你那儿待遇还行吧?”“对薪酬方面满意吗?”因此,一句含糊的“还行”、“过得去”绝对是不令人满意的,回答越详细越准确越好,“三四千”都属态度不好的。

你是哪里人

在所有常用问话中,这是最没有顾忌的一句,刚一认识就敢问,稍微熟悉就更要问。从来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其实这句话还真烦人,一个是中国人的籍贯特别复杂,不容易说清楚,很多人从小长大的地方和父母的籍贯毫不沾边;另一个是,中国地方太大,一些地方的人难免名声不佳,甚至于作为当地人的本人都不以为然,也不以出身为荣,自然不愿时时提起。有些人的回答是这样的:“你看我像哪里人?”然后不置可否地笑一笑。

无可奉告

这句本应出现在正式场合里的外交辞令,现在已被许多普通百姓用来保护自己的隐私了。通常为了减低这句话的严重性,说话人会以一种玩笑的态度处理,但还是给人以缺乏技巧之感。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中那个被记者穷追不舍的乡镇干部,竟也把这几个字挂在嘴边。

男的还是女的

这是办公室里最容易听到的一句话。某君不在的时候,有同事替他接听了电话,他回来就问:“男的还是女的?”同事们就在一边起哄,说你不从实招出近来有啥“艳遇”就不告诉你对方留下的回电号码。在最看重隐私的现代,办公室却成了一个最没有隐私的地方,看似隔绝的一个个小格子,却完全暴露在老板的眼皮底下,打瞌睡、吃东西、讲私人电话都有极大的风险性。

这是我同学

一个男人与年龄相仿的女人(但肯定不是妻子)在酒吧约会,被熟人撞见时,非常简单地介绍“这是我同学”,对方肯定不信,就算是同学也不是一般同学,于是瞎猜一番,好奇心快烧着了。现代的同学跟古代的表兄妹一样听着暧昧。

请勿打扰

很多中国人是从第一次住星级酒店时知道这个说法的,但有意识地使用酒店提供的这块牌子的人并不多。从“文革”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大都有在招待所和旅社里住宿而被服务员不打招呼破门而入的经验,多数情况下是送开水,有时也就是看看,不说话,表情漠然,弄得人莫名其妙。也许是物极必反的缘故,现在有人一住酒店便亮出此牌,出了门又忘了摘下,弄得乱七八糟的房间没法儿打扫,他还抱怨服务不好。

作者] 怡情悦性 (浙江师范大学 金华 321004)

[摘 要]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通过审视中国骂詈语中的文化内涵,对中国人骂人话语中的两个特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从另类的角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老外学汉语的笑话 老外学汉语 最全的老外学汉语笑话1  老外学汉语

[关键词]骂詈语 宗法制 动物情结

说起骂人,恐怕没有人对它有好感。可是我们纵观古今横观中外,可以说没有一个人是没骂过人的。从高山仰止的圣人,到无恶不作的痞子,无一例外。因而,“骂人”是一门关系你我他的高妙艺术。又由于中国人骂人的特色是长期受中国文化影响而形成的,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故而称其为中国“骂文化”。而这其间又分为“雅”“俗”两类,即在谴词用语的文明程度上的差异。骂人中“雅”的方式往往是骂人不带脏字,似褒实贬,微言大义,这主要出现在一些文人中,在此姑且称其为“雅骂”。而“俗”的方式则是出口成“脏”,用粗俗刺耳的贬义话语去攻击对方,这是最为常见的方式,这儿称其为“俗骂”。

“雅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可推“春秋笔法”。“春秋笔法”讲究微言大义,即在简短的言语中隐晦地表达作者对人物事件的褒贬态度。让被骂者挨了骂却还一无所知。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例子。本文主要还是来分析一下“俗骂”中的文化特色。

中国“俗骂”中最有影响力的便是“他妈的”,鲁迅先生曾戏称其为“国骂”。“国骂”就大概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它带有普遍性,许多地方都有;二是它是中国所独有的。就是这句中国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话,外国人却无论从语法上还是从语意上,都分析不出个所以然来。究其原因,是中国传统文化作用的结果。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等级与地位是通过与集体最高统治者血缘关系的疏密程度来确定的。个人是没有独立人格的,仅仅是其所在集体的附属物。而这个集体绝大多数是家庭或家族。同时,个人在家庭中的人格是分裂的,心理是扭曲的:一方面对长辈惟命是从,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另一方面对晚辈极端专制,只有权利没有义务。所以在这样的社会中,“人”已经失去了自我意识的概念,就是说“人”已经不是自己的了,而是其长辈(主要是父母)的附属物。

再回过头来说骂人。骂人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激怒对方,发泄自己心中的不快,而要发泄就必须通过激怒对方来实现。所以,面对没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人,骂他本人并不会让他感到有多少耻辱,只有骂到长辈时,才会刺痛其心灵中最神圣的情感。而人们往往把母亲视作最亲的长辈,故“他妈的”的杀伤力大得很。其实体现这种宗法制文化的骂詈语还有好多,如:“他奶奶的”、“你爷爷的”、“骂你祖宗十八辈”、“肏你妈”、“你妈屄”、“狗娘养的”等等,“他妈的”只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同时,在骂别人的过程中,骂人者还要极力抬高自己的地位,其目的就是贬低对方。《水浒传》中的黑旋风李逵在面对朝廷的招安使者时大发雷霆:若是惹恼了爷爷,爷爷提着两把板斧杀到东京,剁了皇帝老儿的狗头。贬低皇帝是“狗”的同时,不忘抬高自己的辈份与地位,可谓是中国骂人文化中宗法烙印的生动体现。

反过来,中国古代的统治者要笼络他人,往往通过尊敬他人的父母来使对方感动的。比如,《战国策·齐策》中《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孟尝君通过善待冯谖的母亲来抚慰冯谖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计收姜维也是通过乱军中“营救”姜维的母亲来使他归降的;《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聂政,严仲子亦是对聂母的尊敬来使聂政感动而为之效命的。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从中反映出来的就是宗法制效应。

中国人骂人,动物情结特别严重。这虽然他国也有,但都不及中国。主要体现在中国的骂詈语中包含的动物名词特别多,而且有的主观性很强。比如“蠢驴”,驴蠢吗?这个问题恐怕不太好回答。下面就先列举几种带动物名词的中国骂詈语。

被用来骂人的动物,首推的便是狗。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词典》收录的二十九个“狗”字打头的成语,全是贬义的。其它骂人的话中也是多得不得了。“走狗”、“狗杂种”、“狗腿子”、“落水狗”、“狗眼看人抵”、“狗头军师”、“狼心狗肺”等等。就连我们日常生活中不骂人时也冷不防来一句:骗你是小狗。可见狗的名声的确不好。其实狗是一种很忠诚很通人性的动物,英美人就跟中国人的看法不尽相同。中国人说“幸运儿”,而英美人却说“a lucky dog”。 猫在骂詈语中也担任着自己的“职责”。比如:“猫腻”的意思是阴谋诡计、花招或暧昧之事;“猫哭耗子假慈悲”比喻假装同情受害者;“猫儿眼,看时候变”比喻看形势变化处事手段;“猫咬尿脬,瞎欢喜”比喻费了心机,什么也没捞到;“猫鼠同眠”比喻上级失职,纵容下属为奸。其它还有“馋猫”、“懒猫”等等。

牛本应是忠厚勤劳的代名词,可中国的骂詈语中也不乏牛的身影。“吹牛”表示说大话;“牛头不对马嘴”表示胡拉乱扯;“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比喻没有自知之明;“牛气”表示骄傲、自大;“牛鬼蛇神”比喻社会上丑恶的东西或形形色色的坏人;“钻牛角尖”比喻研究一些不值得研究的小问题;“牛头马面”比喻阴险丑恶的人。大概只有“老黄牛”和“孺子牛”才有好点的名声了。

牛的兄弟马虽然被用作褒义的地方甚多,却也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事后才采取措施或想出办法,被称之为“马后炮”;秘密的事情或事实露出真相,称为“露马脚”;奉承别人,以讨得好处,则是“拍马屁”;而善于拍马屁的人则是“马屁精”。

上面提及过的驴着实冤枉。“蠢驴”“笨驴”“老驴”“驴脸”“驴肝肺”等都是骂人的话。宋时的苏轼因脸较长,其妹作诗“去年一滴相思泪,今日始至口唇边”来讽刺他脸长,即所谓的“驴脸”。

老鼠因破坏粮食,传播疾病,自然是人人喊打。从先秦的《诗经·硕鼠》开始至今,人们借老鼠来骂人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贼眉鼠眼”形容神情鬼鬼祟祟;“鼠目寸光”表示目光短浅;“老鼠过街”比喻不受欢迎;“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比喻一个人的过失连累了集体;“鼠辈”指微不足道的人;“抱头鼠窜”比喻惊慌逃跑。

其它涉及动物的骂詈语还有许多,诸如“畜牲”、“狐狸精”、“龟孙子”、“落汤鸡”、“挂羊头,卖狗肉”、“猪猡”、“兔崽子”、“狼子野心”、“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呆头鹅”、“人面兽心”、“禽兽”等等。

中国人善于抓住动物的某些特点,而将这些特点在人的身上找到相应点,用动物加以比喻讽刺,达到骂人的效果。还有,中国人特别重视“人”这个概念,认

为人是万物的灵长,与任何动物都是有本质区别的,还常常否认和压制人的动物性。道家主张清心寡欲,宋明理学主张“存天道,灭人欲”,传统的价值观亦讲究“以道制欲”。而事实上,也的确只有人是讲伦理道德规范的。所以,当受传统观念极深的中国人听到自己被贬为动物时,自然愤慨万分。

以上所分析的仅仅是中国“骂文化”中比较常见的两点,其它还有许多特点。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其骂詈语的文化特色着实是耐人寻味的。骂人固然不文明,但当我们回头来审视骂人的话语是,带给我们更多的不是厌恶,而常常是快乐和智慧。

有关男人的:

成熟稳重 -- 笨得像块石头,乏味无趣。

人品修养好 -- 八面玲珑,阿谀奉承。

白领 -- 有一套假冒名牌西服,几根劣质领带。

有车有房 -- 外环线以外廉价工房,单位上的二手奥拓。

自办实体 -- 已负债累累,资不抵债。

仪表出众 -- 又白又胖。

相貌英俊 -- 穷得叮当响。

潇洒脱俗 -- 长发一个月不洗,胡子上经常沾点菲黄肉丝。

浪漫多情 -- 连你妹妹也敢打主意。

有责任心 -- 对所有女人都负责。

有幽默感 -- 自作聪明。

热爱艺术 -- 仅限于人体艺术。

好运动 --搓麻将。

受过高等教育 -- 读完了,随时会洗你脑壳。

用情专一 -- 对每个女人都如此。

有关女人的:

肤白靓丽 -- 半斤粉底霜,二两口红全面包装成白乌鸦。

身材苗条 -- 瘦骨嶙峋。

身材适中 -- 正在减肥,已胖得不行了。

五官端正 -- 鼻子眼睛嘴巴都长对了地方,但搭配一塌糊涂。

清纯可爱 -- 做事不经大脑思考,几乎等于白痴。

温柔善良 -- 但对你除外。

活泼开朗 -- 长舌妇,唠叨得烦人。

气质高雅 -- 故作深沉,毫无主见。

修养好 -- 善于逢场作戏,占小便宜。

喜爱文学 -- 仅限于影视文学,以港台肥皂剧为主。

热爱音乐 -- 仅限于卡拉OK,自我陶醉。

喜爱运动 -- 其实是喜爱运动员,希望你有运动员一样的身材和吃苦耐劳。 好旅游 -- 当然是花你的钱没商量。

短婚未育 -- 甚至还没来得及洞房,你信不信?

温柔浪漫 -- 和任何男人打情骂俏,绿帽子满天飞。

情趣高雅 -- 追逐时尚,疯狂购物,当心你的钱包

爱华网 www.aIhUaU.com欢迎您转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4451/1457177176.html

更多阅读

一个非常恶俗的关于小红帽的笑话 婚礼恶俗

周末的时候Sue跟我讲了个非常恶俗的笑话:为什么小红帽是平胸?我猜了好久没猜出来,答案是:因为她的NN被大灰狼吃掉了。哈哈。下面是我跟其他人的对话:我:跟你讲个非常恶俗的笑话:为什么小红帽是平胸?方老师:小红帽的故事是怎样的?跟采蘑菇的

根据2014年微信上流行的笑话段子整理出十则 2016最新笑话段子

根据2014年微信上流行的笑话段子整理出十则10.昨天中午有个男同事外出,没把手机带走。他老婆不停地打电话来。午睡的女同事被吵烦了,拿过手机大吼:"我们在睡觉,你烦不烦!”结果,那位男同事今天到现在都没来上班!9. 下午肚子饿,看见同事

上古汉语的语序 汉语语序不影响阅读

(让商纣王“唯命是从”的妲己—— 现代版)上古汉语的语序是SVO,自有文献记载(始自甲骨文)即是如此。当代学者常常提及的所谓“上古汉语里的SOV特例”,在老闷看来,并不特别——这样的语言逻辑也存在于其他人类语言中,颇容易理解。这些“特

开心驿站 那些只发给你看的笑话 开心驿站笑话

【开心驿站】那些只发给你看的笑话1.在小公园一角,男孩拿出鲜花,对喜欢女孩告白,但却因为紧张,之前背的台词都忘记了,只一字一句的顿出:“不!离!不!弃!你是……”话没说完,女孩突然手舞足蹈起来,接着唱道:“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

2011新出炉的全世界最搞笑的笑话《哈哈哈哈》 全世界最搞笑的笑话

引导语:假如你在这一天中忙活得累了、假如你这天遇到了很不开心的事了、假如你今天心情特别不好了,请不要怕!!给你看一些非常好笑的笑话!!看后保证你心情大转变哦!!!1、一个男学生在睡觉,女老师(数学)叫他起来回答问题说,一棵树上有三只鸟,一个猎

声明:《老外学汉语的笑话 老外学汉语 最全的老外学汉语笑话1 老外学汉语》为网友軍亽氣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