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发作往往有自限性,即使不实施药物治疗,痛风的急性发作一般也会在1到2周内自愈,但有些痛风患者并非如此。2012年,欧洲的痛风指南提出,具有以下两个临床特征之一可定义为“难治性痛风”:血尿酸难以达标(低于360)或有持续的痛风相关临床表现(包括反复痛风发作、慢性痛风、痛风石等)。
难治性痛风的病因
当血尿酸浓度过高和(或)酸性环境下,尿酸可析出结晶,沉积在骨关节、肾和皮下组等组织,造成组织病理学改变,导致痛风、痛风石、痛风肾等。导致难治性痛风的原因众多,但均与降酸治疗相关,常见原因如下:
1、降酸治疗延迟以及痛风患者的依从性不好;
2、由于禁忌症多,降酸药物无法达到足够的剂量,使血尿酸无法达标(低于360);
3、虽然应用足量的降酸药物,但仍然无法达到足够的血药浓度。
难治性痛风的治疗
尿酸持续达标是治疗难治性痛风的关键。一般来说,痛风的病程越长,体内的痛风石越多(意味着尿酸池越大),降酸持续时间可能越长,可能是数年,数十年甚至终身。对于普通痛风患者来说,理想的血尿酸目标为
1、一般治疗
控制饮食总热量;限制饮酒和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心、肝、肾等)的大量摄入;每天饮水2000ml以上增加尿酸的排泄;慎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避免痛风诱发因素和积极治疗相关并发症。
2、药物治疗
西医认为,别嘌醇是临床上降酸治疗的基石。但有调查显示,通过口服别嘌醇300mg/d(常规剂量)仅有21%的痛风患者血尿酸可以达标(300mg/d,其主要目的是避免致死性的别嘌醇超敏综合反应综合症(AHS)。AHS发生的两大危险因素是分别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利尿剂的反复使用。
最近多项研究显示,从低剂量如50~100mg/d起始用别嘌醇,逐步增加剂量可能降低AHS的风险,最高剂量可达800~900mg/d,是常规剂量的3倍。在这种高剂量下,痛风降酸的效果明显增加,而不良反应未见显著增加。尽管如此,在风险和疗效面前,医生和痛风患者仍然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中医对于难治性痛风有独特的治疗优势,微信公众号【风欲止】中有相关的详细介绍。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