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46)风景名胜型:广东肇庆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46)风景名胜型:广东肇庆

地处粤西的肇庆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美丽的星湖、绿葱葱的鼎湖山、精美的端砚,构建成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接广西梧州和贺州,南接云浮、阳江、江门,东连佛山,背靠清远。珠江主干流西江穿境而过,北回归线横贯其中。背枕北岭,面临西江,上控苍梧,下制南海,为粤西咽喉之地,有“中国砚都“之美誉。

  历史

  考古发现表明,距今14万年左右,肇庆已有人类活动;距今l万年左右,这里已开始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大约5000年前,肇庆的先民已有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编织业以及较先进的制陶业。肇庆的最早历史现仍未能确定,但是至少在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就已有相关的记载了。

  肇庆是远古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的春秋晚期至战国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有受中原商周文化和长江流域楚越文化影响的痕迹,也有岭南文化的显著特征。

  肇庆是历史悠久的岭南名郡。汉朝时期(公元前106年—公元220年),称之为高要。隋朝时期(公元581年—618年),肇庆称为端州,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管辖地以及军事基地。早在南越国时期,骆越酋长安阳王曾北上建都于封溪(今封开境内)。赵佗击败安阳王之后,在封溪一带建立苍梧国,作为南越国的属国。汉武帝平定南越之后,在今高要、肇庆市区、高明和三水西部、云浮东部等地设置高要县,属苍梧郡。县名得自境内的高要峡,高要峡则因峡山高峻、峡水如腰而得名。隋开皇九年(589年)始置端州,辖高要、端溪等九县。大业三年(607年)废州置郡,端州改为信安郡。唐武德年间复为端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称高要郡,乾元元年(758年)又复为端州。直到北宋元符三年(1101年),宋徽宗赵佶因即位前为端王,端州为其"潜邸",故在端州置兴庆军节度;政和三年(1113年)改端州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南宋帝宋徽宗又亲赐御书"肇庆府",自此更名为肇庆。“肇庆”的意思是为吉祥的开始。

  16世纪欧洲人到达广州。肇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行政中心,是广东与广西的总督府所在地。

  利马窦在“基督教在中国传播”中提及了早期以澳门为基地到达肇庆的欧洲人。

  随着1644年中国北方满族的衰落,明朝皇子陆续在中国中部和南部建立起了短期的政权,总称为南明朝。几年后,直至1650年,肇庆成为了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的政权地,史称永历帝(建都于桂林,随后又在广西、云南、缅甸等地建立政权)。

  文化艺术

  端州古城——肇庆历史文化的见证。肇庆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更是广府汉族地域文化和白话(广府话)的发祥地,以及两种文化交叉演进的核心地域,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交汇最早的地区,曾经是西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史称“岭南名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在今肇庆封开(古称广信,取意“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设管辖岭南各郡的“交趾刺史部”长达375年;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至清乾隆十一年(1747年),肇庆为两广总督府驻地长达183年。

  有着“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美誉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1583年9月带着自鸣钟、日晷和世界地图等物来到当时的肇庆,并于1585年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天主教堂,且绘制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幅中文的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全图》。整个建筑都是用青砖和石灰而建,一楼大厅内设有祭台,正门的上方悬挂着肇庆知府王泮亲笔所题的“仙花寺”匾额。如今,仙花寺已被毁坏,只遗留一处遗址。梅庵坐落在肇庆市的西郊,是古时一座端州的名刹,以其建筑艺术的独特而闻名岭南。据说唐代时期的高僧慧能酷爱梅,在其客居古端州时,曾在城西岗上多处植有梅树,后来有一个叫智远的和尚为纪念慧能,便建庵于此处。梅庵于北宋至道二年即公元996年建成至今已逾一千多年,故而有着“千年古庵,国之瑰宝”的美誉。

  肇庆山川毓秀,物产丰饶,金、玉、木、石诸材俱备,能工巧匠代有其人。端砚被誉为中国“文房四宝” 之珍品,四大名砚之首。“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熏。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圆毫促点声静新,孔观宽顽何足云。”这是中国唐朝著名诗人李贺所写的《杨生青花紫石砚歌》,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高要市盛产蒲草,高要草席生产有4000年历史,以草细柔软、编织精美为各阶层人士喜爱,色泽鲜艳、质地柔软、织花美观、虫蚁不蛀、冬暖夏凉而驰名。那时,编织草席的原料一-蒲草,主要出产于七星岩四周的沥湖、野塘之中,但1956年在七星岩四周建起了一个浩瀚似海的大湖之后,就再没有看到这种蒲草了。现今,编织草席的蒲草主要来源于西江南岸高要市的白土镇,莲塘镇和金渡镇一带,它细长、光洁、柔韧,有“赛龙须”之美誉。蒲草晒干后,要经过挑选、舂平、漂洗、染色,然后方可编织。现肇庆市郊和高要等地从事肇庆草席编织的有近10 万人,每年编织的各款草席达17o多万张。肇庆草席,以功用划分,有睡席、枕席、沙发席和包席;以花色品种划分,有白席和花席。肇庆花席颜色鲜艳,花款繁多,有蝴蝶、花鸟、连环扣、二龙争珠、双凤朝阳、心心相印等如意吉祥图案,犹如一幅幅精美的工艺画屏。肇庆草席向以细密无接草者为上品。

  肇庆的牙雕、玉雕、竹编和工艺扇也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剑花、蛋花、肇实、首乌,还有紫贝天葵,都是名优特产;清蒸文(山乃)鲤、清蒸麦溪鲤特色名菜,肇庆独有;天下粽子肇庆有,肇庆裹蒸天下无,民间美食,天下无双。

  肇庆有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怀集的“贵儿戏” 是中国稀有的戏曲剧种之一,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鱼龙舞、雄鸡舞、麒麟白马舞、十二月采茶歌,400年来至今传唱在田垌村圩。

  在肇庆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岭南土著文化、端砚文化、宋文化、龙母文化等等异彩纷呈,包公文化尤其是包拯治理端州的事迹更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1994年国务院公布肇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往今来,肇庆孕育出汉代著名古文经学家陈钦和陈元父子,唐代两广第一位状元莫宣卿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物。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日本高僧荣睿、佛教禅宗惠能,北宋名臣包拯,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及北伐名将叶挺等众多历史人物在肇庆留下遗迹。

  旅游文化

     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汇处,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肇庆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1000多年旅游历史。梅庵、悦城龙母祖庙、崇禧塔、宋城墙、阅江楼、丽谯楼、文明塔、黄岩洞、泰新桥、高要学宫、德庆学宫、文塔、七星岩摩崖石刻群,周其鉴故居等300多处具有科学研究价值文物古迹。据考证,肇庆还是粤语的发源地呢!唐以来的七星岩摩崖石刻被誉为“千年诗廊”,与宋城墙、梅庵、德庆学宫、悦城龙母祖庙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星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最近,又被评为首批全国十大文明景区示范点之一。七星岩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七座岩峰布列,主体由阆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矗立在6. 5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排列如北斗七星,另有五湖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莲湖和里湖。整个景区山环水绕,亭楼阁榭,波光岩影,浑为一体,自然风光绝佳,构成一座奇丽的山水盆景,享有“岭南第一奇观”、 “人间仙景”之美誉。近年,七星岩风景区的8公里的堤路和七座岩峰上新装饰各种霓虹灯,再造了一个“夜星湖”。鼎湖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首,被称为 “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活的自然博物馆”。

  肇庆市旅游资源品质高、类型多。以鼎湖山(风景区)、七星岩、大斑石(封开县)为代表的山岳与地质景观资源;以星湖、西江、贺江为代表的水景观资源;以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黑石顶(封开县)为代表的生态资源;以古城墙、阅江楼、端砚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德庆龙母祖庙、梅庵为代表的宗教与民俗资源;以肇庆高尔夫度假村、广新农业生态园为代表的休闲度假资源等构成肇庆丰富的旅游资源。其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特点,使肇庆的旅游资源在全省具有明显的优势。经挖掘和整合,全市已形成以七星岩和鼎湖山为中心,连接四会贞山、广宁竹海大观、怀集燕岩和世外桃源、封开龙山和天下第一石、鼎湖葫芦山和九龙湖、德庆盘龙峡和龙母祖庙、高要广新生态园的“肇庆千里旅游走廊”,促进了全市旅游的发展。

  主要景点

  星湖风景名胜区

  是国务院1982年审批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它包括“七星岩”和“鼎湖山”两大景区,共有景点100多个,是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

  七星岩景区

  肇庆七星岩景区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面积8.23平方公里。七星岩集“桂林之洞,杭州之水”于一地,自古以来就有“峰险、石异、洞奇、庙古”之说,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见城,美如人间仙景。

  七星岩以喀斯特溶岩地貌的岩峰、湖泊景观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岩岩峰巧布在面积达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岩峰挺秀,湖水清澈,绰约多姿,兼西湖之秀,阳朔之美。20余公里长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风光旖旎。被誉为"人间仙境"、"岭南第一奇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岩摩崖石刻是南中国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天柱岩最高,海拔117米;龙岩洞最奇,洞中有洞,有“千年诗廊”之美誉;石峒古庙最古,洞中有庙。仙女湖充满仙气、灵气、古朴自然;“禾花仙女”、“出米洞”等传说故事,美丽动人;灵鸟仙鹤,展翅飞翔。“卧佛含丹”天然奇景,尉为壮观。水上泛舟更是快意悠悠,船在水中行,宛自画中游,如梦如幻。叶剑英元帅于一九六四年四月游览七星岩期间曾写七绝一首: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生动描述了其景观特色。

  七星岩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已有文字记载。唐朝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来游,写下了著名的《端州石室记》,镌刻在石室洞口石壁上。

  鼎湖山景区

  鼎湖山距肇庆城区东北18公里。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首,与丹霞山、罗浮山、西樵山合称为 广东省四大名山 。因地球上北回归线穿过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干草原,所以鼎湖山又被中外学者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

  1956年,鼎湖山成为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9年又成为我国第一批加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保护区,建立了“人与生物圈”研究中心,成为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基地。鼎湖山面积1133公顷,最高处的鸡笼山顶高1000.3米,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沟谷雨林、常绿阔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等森林类型。而保存较好的南亚热带森林典型的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是有400多年历史的原始森林。鼎湖山因其特殊的研究价值闻名海内外,被眷为华南生物种类的“基因储存库”和“活的自然博物馆”。 如今,鼎湖山又建起了国际学生旅馆,以低廉的价格接待海内外学生。

  鼎湖山以森林、瀑布为主要景观特色,大文豪郭沫若曾触景赋诗:“古木葱茏溪道长,龙潭飞瀑鼓笙簧”,是鼎湖山山水的真实写照。庆云古寺,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为岭南四大名刹之一。宝鼎园之“九龙宝鼎”,曾为世界基尼斯之最,湖山鼎势,相得益彰。蝴蝶谷瀑布碧潭遍布,溪涧纵横,古木葱茏,林木繁荫,是蝴蝶栖息繁殖的理想场所。鼎湖山因为覆盖着茂密的森林而蕴藏着丰富的泉水,从而造就了千姿百态的流泉飞瀑。幽深的自然景观,东西两溪流形成两大景区:天溪景区、云溪景区和新开发的天湖景区。鼎湖山是休闲养生、科普考察、宗教朝圣的旅游胜地。

  鼎湖山全新推出新开发的鼎湖山“品氧谷”旅游项目,包括健康柔道、品氧居、眼绿亭、静养场。在“健康柔道”,通过人与地气接触,直接刺激、按摩脚底穴位,帮助游客在运动过程中有效吸氧,沐足健身。在“品氧居”草寮,通过品茶观瀑、吸氧,达到清心润肺的目的。在“眼绿亭”,将游人置于大自然的包围之中,听琴点歌,调神自怡。“静养场”则通过专家指导盘吸气,达到保健、养生、静心的效果。经专家考证,负离子对人体7个系统近30种疾病具有抑制、缓解和辅助治疗作用,对人体保健、养生的作用最为明显。

  鼎湖山庆云寺

  位于鼎湖山中部偏东的山谷中,座西面东,环境幽静,古木参天,具有浓重的东方建筑艺术特色,是广东四大名刹之一,也是广东自然环境最好的寺庙。庆云寺始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地成七级,倚山势构筑五层殿宇,计有大小殿堂100多间,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规模宏大。庆云古刹,质朴而宽宏,庄严而典雅,雄伟而肃穆,以其独特的东方建筑艺术风格而闻名中外。寺内,文物古迹甚丰,如舍利子、千人镬、大铜钟、白茶花树、平南王大法座、《碛砂藏经》、百梅诗碑、梅花图碑刻,慈禧太后的""敕赐万寿庆云寺""牌匾等,都以其神奇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庆云寺已被列为中国142个重点对外开放寺庙之一。

  盘龙峡生态旅游区

  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西北部,距德庆县城28公里,有专用公路直达景区,交通十分方便。区内峡谷漫长,罕见的瀑布群共有大大小小100多个,是首个得到广东省旅游局认可有10级以上瀑布群的旅游区,被誉为“亚洲罕见、广东第一”瀑布群。2005 年获中国最高权威旅游杂志《中国国家地理》评为“广东最美丽的地方”。

  盘龙峡生态旅游区以其得天独厚的山、水、森林等自然生态资源禀赋,成功开发了峡谷漂流、栈道观光、瀑布观光、峡谷品氧、大型梯级天然泳池、全国最大的水车群、全国最具风情的山顶木屋度假村、岭南仅存的古老织布村、高空溜索、越野卡丁车等等生态休闲型旅游产品。自2001年开放以来受到各地游客的青睐,成为广东省内游的必游精品线路。

  有“中国勇士第一漂”之称的盘龙峡漂流,于2002年在全国首创冬季漂流,成为国内唯一可以开展四季漂流活动的景区,在广东省内众多的漂流景区当中一枝独秀,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德庆盘龙峡最有名的是“腾龙飞瀑、聆天飞瀑、烟雨飞瀑”三大天然奇观,水势变幻属南国罕见,最大的腾龙瀑布落差达90米,是广东省落差最大的瀑布。

  肇庆古城墙

  肇庆古城墙位于市区旧城区宋城路,周长2800米。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主体一周保持基本完整,是全国宋城墙之冠。现既保留有整段宋砖砌筑的城墙,同时也保留了元、明、清时期砖砌的城墙。它是历史文化名城肇庆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肇庆始为土城墙,宋政和三年(1113年)将土城扩大,并筑为砖城。该城墙历史上虽然历尽沧桑也经过20多次修葺,但城墙和城门位置未改。宋代始建的城墙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国罕见。宋代的城墙开四门:东曰宋崇、西曰镇南、南曰端溪、北曰朝天。城门之上各有城门楼1座,四门之外有瓮城,城墙四角各有角楼1座,城外还有护城河。明成化五年(1469年),知府李璲增厚了部分城墙,并亲自题书四门石匾额,改东门曰庆云、西门曰景星、南门曰南薰、北门曰朝天。民国十三年至十五年(1924-1926年),城墙上的城门楼、角楼、雉堞、瓮城被全部拆毁,用以填塞城门和护城河以利交通,使城墙遭到极大的破坏。

  1987年至于996年间,肇庆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发展旅游事业,曾多次拨专款抢修北段城墙,本着"整旧如旧"、"恢复原貌"的修缮原则,恢复了"朝天门"、墩台和雉堞,并重建了披云楼,使肇庆古城墙得以重现,肇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得以再度辉煌。

  肇庆包公祠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为国家和百姓做了好事而受到拥戴的杰出人物,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公德,总是为其建祠立庙,敬若神明。肇庆包公祠就是肇庆人民纪念包拯功业的一座祠堂。包公祠坐落于城西厂排街(原包拯所设端州驿站处),占地11500平方米,以牌坊、山门、大殿、东西配殿、钟楼、鼓楼为主体建筑,配以亭、阁、廊、井、池组成仿宋建筑群,布局严谨、古朴大方、庄严肃穆、巍峨壮观。正殿塑包公金身坐像,东西配殿绘包公政绩及民间传奇壁画,并塑宋代名将岳飞、文天祥像,是古端州名郡一处重要名胜古迹。包拯在肇庆任端州府尹三年,为端州人民挖井引水,开荒教学,留下不少历史古迹。包拯是宋代最著名的清官和政治家。包公为官清正廉明,有“民本”思想,比较关心民间疾苦,断案比较公正,所以群众都比较拥戴他。肇庆包公祠重光后,到肇庆包公祠朝拜的粤港澳及东南亚游人络绎不绝。

  文昌阁

  在广东肇庆市端州区朝阳路东侧阅江楼旁边。又名奎星阁、奎光阁。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重建,嘉庆七年(1802)重修,增建斋舍并改称“文昌阁”。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曾多次修缮。该阁为平面六角形,砖木构筑的三层楼阁式建筑,总高15米。每层均有瓦檐,由下而上逐层缩小,六角攒尖顶,黄釉陶质葫芦形塔刹。底层南面开一门,门上方镶嵌“文昌阁”汉白玉石匾额,墙高4.6米,东南面和西南面各开一长方形的窗。第二层墙高4.03米,南面开一拱窗,东南面和西南面也有一个长方形的窗。第三层,墙高3.74米,南面开一圆窗,窗上端镶嵌“奎光”汉白玉石匾,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均开一长方形窗。整座建筑像竖立的毛笔,故群众俗称为“文笔”。曾保存过乾隆时期的四库全书。1984年公布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阅江楼

  阅江楼阅江楼是在端州区正东路东侧石头岗上,南临西江。始建于明宣德年间,历代有修缮,名称也屡次更变,

  初为崧台书院,继称东隅社学,明崇祯十四年(1641)始命名阅江楼,清初曾改名镇南楼,不久复称阅江楼至今。原为平房,清顺治十四年(1657)改建成两层楼房,高15米,是典型的南方园林庭院式的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的古建筑。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南北两楼为歇山顶,东西两楼为卷棚顶,并通过四座耳楼衔接沟通,形成统一的整体。

  抗日战争时期,日机炸毁西、北两楼,1959年重建。现院内有假山、鱼池、花木、芳草,楼四周为宽敞之平台,遍植树木,南楼前面是石阶,拾级而下到达广场,场地延伸至滔滔东流的西江河畔。北楼底层,原有康熙御书碑六块,现存五通。每通碑刻高2.20米,宽1.10米。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两广总督郭世隆在阅江楼侧崧台驿建御书碑廊,将康熙赐给他父子的手迹摹勒于石上。碑刻字体有楷书和行书,内容有康熙摹宋代书法家米芾的《净名斋记》和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的作品,有楷书大字“端方”及“岳牧之任”。康熙所书的扇面有四,其中之一“凯旋诗”是康熙三十五年(1696)御驾亲征漠北时的诗作,历史价值较大。康熙书法清秀,刚劲有力,故艺术价值也较高。南楼檐下悬挂木匾额,楷书“阅江楼”巨字,是清两广总督劳祟光所书。楼下还镶嵌有刻于康熙五十六年的《端江杂咏》诗碑和刻于雍正十二年(1734)的《重修阅江楼》诗碑。

  阅江楼是肇庆八景之一,名曰“江楼晚眺”,不少文人雅士曾在此吟咏酬唱,例如明代区大枢的《崧台书院秋望》诗、瞿式耜的《闽江楼》诗、清代陈恭尹的《闽江楼晚眺》诗、赵翼的《寓端州阅江楼,喜蒋南邨州牧至》诗等等,描绘阅江楼的壮丽景色。现为叶挺独立团纪念馆所在地。

  肇庆四塔

  在端州区西江河段两岸,巍然耸立着肇庆四塔:北岸有祟禧塔、元魁塔,南岸有文明塔、巽峰塔。四塔隔江相峙,均建于明代,为楼阁式穿壁绕平座结构的砖石风水塔。郭沫若曾以“四塔擎天天宇稳,七星伴月月宫闲”的诗句赞美四塔的雄姿。

  崇禧塔

  四塔之首的崇禧塔,始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以建塔聚气、人才辈出,又可镇住“祸龙”永固堤围,故塔名取“文运兴旺”、“鸿福无疆”之意。

  该塔为楼阁式砖木塔,塔高57.5米,塔身呈八角形,外观九层,布局严谨,比例匀称,是肇庆四塔中最雄伟的一座,每层八角塔檐均悬挂风铃,江风徐来,铃声四起,令人心旷神怡。赵朴初撰书的楹联“七星高北斗一塔耸南天”,镶嵌在入口处。登塔眺望,肇庆景物尽收眼底,是登高怀古颂今的好去处。

  元魁塔

  位于江滨东路东端,渡头村的东南侧。始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相传为渡头村梁挺芳、梁挺高兄弟同科中举,仕途畅通之时回乡所建,故名“元魁塔”。塔高23.1米,外观七层,内为九层,属楼阁式穿壁绕平座砖塔。造型自下而上每层高度按比例养活塔檐及平座逐渐收缩,呈上细下大之锥型,虽斜不倒,十分稳重,既有明代的建筑特色,又有宋代的建筑风格。

  文明塔

  位于西江南岸的进塘岗上,始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塔高45米,六角七层。

  巽峰塔

  位于西江南岸的乌榕岗上,塔高39.2米,八角七层。进深14.3米,高12.19米。

  九龙湖

  位于肇庆市鼎湖区凤凰镇内,集雨林面积达146平方公里,湖面面积达3.6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米,湖面呈“人”字形,由九条山溪水汇合而成,九条山溪又宛如九条蛟龙腾空欲出,故有“九龙湖”之称。 不同的季节形成了九龙湖四大景观:春天彩绿抒怀、夏天冰爽山泉、秋天山岭胜景、冬天飞雾奇观。春天,各种植物焕发生机,出现不同颜色的绿,在各种山花的衬托下,形成了彩绿的九龙湖,激起游人美好的情怀,浪漫的情感;夏天,清澈的山泉会显得更冰凉爽快,在溪流中戏水,在天然的潭水中浸浴、畅泳,倍感超级冰爽;秋天,秋高气爽,登上望龙岭或天神峰,可见九条山脉盘绕着九龙湖,在九龙湖水面的衬托下,仿佛九龙戏水,蔚为壮观;冬天,太阳日出时,湖水在太阳温暖的呼唤下,湖面形成一束束不同形态的白雾在舞动,仿若人间仙境,此时乘船游湖就像与众仙共舞,乐比天宫! 九龙湖,像集奇、幽、野、趣于一体的原始山水风景画,是您寻幽探奇,回归自然的理想之处。 九龙湖中心景区的天神沟雨林保护区猎奇探胜:幽谷深处景观丰富,瀑布、水潭、水叠、奇藤、趣石众多,就连恐龙时期的孑遗植物,有“活化石”之称的桫椤也整片藏于幽谷中。游览期间或穿越森林,纲索栈道,或跨越峡谷,或攀岩扶壁,或轻松行走铁索、过悬桥,让您体验无限野趣!

  丽谯楼

  在端州区城中路第一人民医院西地。这里是肇庆府衙旧址入口处,始建于1118年。 古端州曾是宋徽宗赵佶的封地,赵佶继位后,亲笔赐书此地为“肇庆府”,当地守臣在府衙前筑高台盖此楼宇,用以供奉此御书,故此楼又称“御书楼”。明代重建时改称丽谯楼。楼建成后,置铜壶滴漏、乾宁铜钟、大藤鼓报时刻。1925年冬该楼曾为叶挺独立团直属队的驻地。 到50年代,该楼已经残破不堪,改建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但楼下的高台基仍沿用明代的遗构。

  披云楼

  位于端州区人民中路以西的端州古城墙上,始建于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8年),楼高三层,当时是作为了望台而建造的,它由披云楼和炮台两部分组成,因楼矗立在城墙西段最高处常有云雾缭绕,因此得名。 现在的披云楼是1989年重建的,楼高19.3米,其外形是仿照江西的滕王阁、湖北黄鹤楼和山西飞云楼而设计的,内部结构系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的穿门式门拱三层建筑,楼顶为歇山式十字脊结构,占地面积为300平方米。 登楼眺望,城内外景致尽收眼底,现楼内展有两组蜡像,一楼为“包公出巡”,二楼是“南明永历帝在肇庆”。顶楼展览着反映该楼楼史的图片和字画。

  龟顶山炮台

  在端州区西郊龟顶山上,建于1920年,是罗阳镇守使林虎在肇庆所筑的七座炮台之一。龟顶山在西江大鼎峡北岸,海拔230米,是肇庆西南的屏障,战略地位重要。炮台另配有三座烽火台和一座掩体工事。烽火台也在山顶上,相距36米,直径从3.8米到4.2米不等,青砖垒砌台壁;掩体则位于山顶东北面,在烽火台前沿稍低处,长20米,宽10米,底部离地面1.25米。

  狮岗炮台

  在端州区北郊七星岩东北的狮岗,建于1920年,是肇罗阳镇守使林虎在肇庆所筑的七座炮台之一。 炮台由三个部分组成:岗顶建指挥部,岗上另有两个防御工事。指挥部在岗的制高点,为圆形暗堡,直径2.35米,高l.9米,堡顶丘形,堡内有枪眼、壁龛,南面通道口接坑道,坑道平面为曲尺形,全长24.6米,宽1.5米。岗西北有防御工事,共有暗堡两座,各有坑道连接;岗东北的防御工事则以洼地掩体为中心,呈丁字形;三个暗堡分别在坑道的末端,暗堡的结构与当地其他炮台大致相同。

     郡岗炮台

        在端州区西北郊的郡岗,建于1920年,是肇罗阳镇守使林虎在肇庆所筑的七座炮台之一。炮台地处进入肇庆的陆路要冲,与龟顶山炮台遥相呼应,共同控制该地段。炮台指挥部建在岗顶西麓,以坑道连结于母堡,并以总长560米堑壕连结外围的西、北、东面的暗堡,组成既能整体配合、各个工事又能单独作战的防御结构。炮台指挥部(母堡)平面圆形,直径4.5米,高1.9米。堡内北面有五个枪眼,南面的进出口连接堡外坑道,堡顶固反形,用钢筋混凝土筑成。坑道分露天地段及隐蔽地段,后者平顶,用圆杉木紧密排列,杉顶再夯灰沙三合土。暗堡(子堡)两个,在指挥部东西两端,坑道连结,半圆形,堡内有枪眼及壁龛。外围暗堡布局呈放射状,共三座,分别在指挥部的西、北、东面,堡内亦有枪眼和壁龛设置,外接坑道与堑壕。

     梅庵

  位于肇庆市城西的梅庵岗上。相传唐代佛教禅宗六祖惠能路经肇庆时曾在岗上亲手插梅。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智远和尚为纪念先祖,在惠能插梅处建庵,取名梅庵。明《梅庵舍田记》说建于五代。明、清、民国曾多次修葺;1978年又重修。

  今梅庵现存山门、大雄宝殿,祖师殿三部分。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保存了唐宋结合的建筑风格,以斗拱设计称绝,古法罕见。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硬山顶,面积169平方米。殿内斗拱设计独特,具有浓郁的北宋时期岭南地方风格,其建筑形制和结构在中国极为罕见。宋代的遗构和宋以前的木构建筑风格,是岭南地区一处十分珍贵的千年木构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珍视与关注。大雄宝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药师和阿弥陀三佛。新修建的壁画室,壁上展示了六祖惠能学佛艰辛历程的巨幅长卷。

  山门前有六祖井泉和碑廊,廊中保存了很多碑文;庵内有凉亭花圃,满岗的梅树使梅庵显得优美雅致,富有诗意。1962年梅庵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现为肇庆市博物馆。梅庵的建筑,在我国古建筑的结构上,建筑艺术上和建筑技术史上,都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有“千年古庵,国之瑰宝”的美誉。国务院于1996年公布梅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肇庆市博物馆

  是肇庆城区一所综合性博物馆,建于1978年,现与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合署办公。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常设展有《馆藏文物陈列》、《端砚春秋》陈列和《铁军独立一雄团》陈列。《馆藏文物陈列》所展出的陈列品是馆藏陶瓷和书画文物中的一部分。《端砚春秋》陈列,介绍了端砚自初唐问世以来的演变及其发展历史概貌,着重地介绍了端砚的砚砊与矿床地质,端砚的形制与石品花纹,以及历代端砚雕刻工艺的发展轨迹。 陈列实物以100多方历代古端砚为基础,同时展出肇庆当代制砚名家、收藏家和砚厂、砚坊的端砚精品100多方。通过古今端砚的生动组合,辅以模型、雕塑、场景、绘画等形式,把已逾千年的文房瑰宝端砚的独特风采,直观地、生动地展示给观众。《铁军独立一雄团》陈列的中心主题是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军队——叶挺独立团在肇庆的建立和后来发展的历程,分“肇庆建团”、“军政活动”、“援助农运”、“北伐先锋”、“武装起义”、“将星璀璨”六个专题,通过历史照片、文物、场景、雕塑、绘画、模型、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展现叶挺独立团的光辉战斗历程。

       城东清真寺

  在端州区水师营路,是市内现存的年代较早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之一,始建年代不详,根据寺内所存的“乾隆重修清真寺碑记”记载,该寺“创自唐宋”,但另有一说始建于明代,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曾多次修葺、扩建。寺内面积宽阔,今仅存礼拜殿,殿内不设偶像,空无一物,体现出伊斯兰教的特色。寺内大部分场地已辟作校舍。1991年夏,因礼拜殿严重残破倾危,全部拆除重建。

  龙一村贝丘遗址

广东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46)风景名胜型:广东肇庆

  在鼎湖区龙一村,离鼎湖山景区2.5公里,于1984年被发现,遗址年代距今约5000年左右,有新石器时代墓葬27处,出土的器物有石铸、陶器和骨器。陶器造形简单,有夹沙和泥质二种,有些泥质陶片先施白色陶衣,再给上储红色勾连纹图案,并配有接孔和曲线刻划纹;骨器中的骨笛是广东省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的首次发现。墓葬都是竖穴土坑墓,葬式以侧身屈肢葬为主,还有双手反捆俯身屈肢葬和蹲踞葬;大部分为单人葬,也有双人或三人合葬。该遗址为研究广东地区原始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989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汉谋图书馆

  位于端州区宝月台,该地为肇庆八景之一的“宝月荷香”。早在宋代,任端州知郡事的包拯便在这里建立星岩书院,汉谋图书馆的前身就是星岩书院的“众绿厅”。

  清代时星岩书院改为包公祠,后又改作魁星楼,至民国初因年久失修坍毁。1917年,新加坡华侨陈祝龄捐资重建魁星楼。1935年,肇庆籍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余汉谋捐资改建并赠一批古籍,因此更名为“汉谋图书馆”。该楼高二层,绿琉璃瓦歇山顶,砖木结构,总面积为400平方米,楼四周设有圆柱回廊。该图书馆面对宝月湖,周围环境清幽,是读书的好地方。

  东方禅林

  位于肇庆市七星岩内阿坡岩与犀牛岗之间,始建于1995年夏,建成于1996年2月12日,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正门朝南,内设4个景群,分别是佛光道、莲花湾、祖师岗和罗汉岛,共有景段15个,大小佛像1000多尊。进入大门,算是踏上了佛光道。大道上,佛光普照,苦海慈航,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笑容满面的弥勒佛和分立两旁的"风调雨顺"四大保护神,紧接着便是左手侧的东方三圣、西方三圣和八变观音的雕塑群。罗汉岛是东方禅林的主体,总体布局是:岛的中央位置,有新修建的释迦牟尼卧佛。卧佛连底座计,长76米,宽22米,高48米,重20吨,是用一块整体的汉白玉雕刻而成,为中国所罕见。卧佛头西脚东,侧身面南,两腿伸直,左手平放腿上,右手弯曲托头,作"吉祥睡"。卧佛四周有500罗汉围绕,一尊尊背向卧佛,分列五排,同时,内围面向卧佛背部还有12尊天女像,它们或蹲、或坐、或立,神态各异手势万千。祖师岗,位于罗汉岛西边,门前安置有禅宗祖师达摩的汉白玉雕像,循级直上,是横三世佛,旁有四大菩萨,前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莲花湾就设在罗汉岛与祖师岗之间。这里是半月形的浅水湾放生池,水面上莲花朵朵,浅水下游鱼欢畅。

        龙母祖庙

  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悦城镇水口,现在的龙母庙,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是砖、木、石结构,建有石级码头、石牌坊、山门、香亭、正殿、两庑、妆楼、行宫,庙侧有龙母坟、碑亭、观音。

  传说龙母姓温,秦时人,自少能预知祸福,且乐善好助,人称神女。一天,温氏在西江边洗衣时偶拾到一大卵,孵出五只小动物,能为温氏捕鱼。长大后五物竟变成头角峥嵘、身皆鳞甲的五条真龙。温氏让他们施云播雨,保境安民。人们便称温氏为龙母。后来龙母仙逝,五龙悲痛欲绝,化作五秀才,将龙母葬于北岸的珠山下。后人感于五龙的孝心,就此建庙,名曰“孝通庙”。龙母曾得到历代皇帝的册封,现在庙中还完整地保存着明代开国皇帝的洪武诏书碑。

  龙母祖庙精湛的建筑艺术令人赞叹不已,庙内殿中有殿,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石雕、砖雕、木、灰雕技艺精湛,独具匠心;陶塑、壁画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特别是山门和香亭的蟠龙花岗岩石柱,全部采用深雕和部分透雕工艺,盘旋而上的玉龙,鳞甲毕具,活灵活现,口中的龙珠,滚动自如却不能取出,实属岭南清代柱之上品。同时,它在建筑艺术上别具一格的防雷、防水、防虫技术也堪称一绝。龙母祖庙重修至今,已经历了上百年风雨雷电的考验,至今瓦不漏,墙不裂,柱不弯,地不陷,令专家们赞叹不已。庙内的柱基特高,墙四周砌以水磨青砖,盖以琉璃瓦,殿内外地面,全以花岗岩石板铺设,每逢水淹过后,别处淤泥淹膝,庙内稍作清扫地面便干净如故。

  龙母祖庙具有“神”、“绝”、“巧”、“灵”四大特点,整个建筑群与周围的山水和谐相契,浑然一体。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八“龙母诞”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上香朝拜,烟火经年不衰。

  护龙祖庙

  在端州区黄岗镇前村,始建于清初,同治十年(1871)重修。四周古树怀抱,环境清幽,有小溪潺潺流过,庙前远眺,田园秀色一览无遗。庙为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面积136平方米,大门上方镶嵌楷书“护龙祖庙”石匾,前后殿为硬山顶,面宽进深均三间,建筑物前设“低头牵”,抬梁与穿十混合式梁架结构,两殿之间以平面方形的卷棚顶庙亭相连,亭两侧空地边缘,还用矮墙连贯前殿与后殿,使之浑然一体。该庙是肇庆市端州区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庙宇。1984年公布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万竹园

  位于广宁县城南街镇的古琴岗上,是1993年新建起来的一处旅游景点。广宁是个竹乡,本地产的竹子共有55个品种,种植面积8万公顷,居中国之冠。万竹园占地面积3.3公顷,引种了本县和外地的竹子120多个品种,汇集了67位书法名家的90多件墨宝,还建造了凉亭和瞻竹亭,赋予肇庆旅游以新的音韵。

  万竹园前建一月形大门,上方有启功先生书赠的“万竹园”3个大字,入门不远,陡壁上是吴作人题写的“书法碑林”和秦萼生书的“竹子之乡”。石阶蹬道两旁,竹林和碑林交相映入眼帘,竹中有碑,碑旁有竹,看竹又看碑,令人目不暇接。

        三元塔

  “三元”即状元、会元、解元,源于人们盼人才,祈求状元、榜眼、探花“三元及第”的良好愿望,登塔寓意状元高中、步步高升。

  三元塔位于德庆县城东南面的白沙山上,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塔呈八角形,高九层,厚三米,塔身砖砌。八尊石雕的托塔力士分布在塔脚八个方位,神态威严。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塔的几何线条都十分匀称。塔的内部结构严密,外部批荡十分讲究。三元塔以“永新不旧”的特色闻名于世,传说批荡塔身时, 工匠按照“永新不旧”的严格要求, 选用的材料不是一般的土砂灰浆,而是名贵的朱砂灰浆,先后用了九百九十九斤九两朱砂,因此外观历久仍新,光彩照人。

  建筑特点:奇:历经400多年风雨,色艳如新,“金”身不老,塔身用了银珠灰批荡,故有“只新不旧”之美誉,是中国四大奇塔之一。 特:该塔特别之处是巧妙地运用了《周易》中的阴阳学说、八卦方位和五行数理。和阴阳于一体,融五行于其中,合阴阳之学说。 妙:宝塔八角各有神态栩栩如生的“托塔力士”同心协力顶托宝塔,寓意团结一致;首层两个圭角形洞门与面隔江的三重山成一直线。缘:三元塔又名“只新不旧”塔、“常青塔”、“永恒塔”。宋朝明相李纲曾与三元塔结缘,路经此地曾留下《横翠亭》词,苏东坡也曾留下遗踪。

     德庆学宫

  位于德城镇朝阳路,始建于宋祥符四年(1011年),元大德元年(1297年)重建,这座庄严的古建筑群由大成殿、崇圣殿、尊经阁、乡贤祠、杏坛等建筑组成,占地面积八千多平方米,是我国元代木构建筑的瑰宝。

  大成殿是学宫的主体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殿高19.4米、气势雄伟,它的建筑特点是四柱不顶、两侧减柱、斗拱特长。其殿檐的衔接之没用一钉一铆,全靠榫头接驳,角度分厘不差,体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大成殿于1971年重修,现为县博物馆。

  德庆学宫是南国古建筑的一颗明珠,国际建筑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建筑系教授吴良镛先生誉之为“国之瑰宝”;国家建设部总工程师章世清教授也称它是“凝固的历史,无声的音乐”。1962年,德庆学宫被广东省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肇庆美食

  肇庆菜属潮州菜系,以清而不淡,鲜而不腥,嫩而不生,油而不腻”为特色,可谓是人间的美食天堂。河鲜中嘉鱼、三鳓鱼、西江河虾等。德庆的传统小吃竹篙粉、江滨大头菜、酸榨等远近闻名,每两年举办一次美食节。

  特色餐饮:肇庆的的餐饮主要以粤菜为主,兼有糅合南北风味,中西风格,集菜肴、点心,小食于一身的地方风味。主要的地方特色有:西江河鲜、广宁笋宴、高要市大湾镇麦溪鲤(鲩)、文鲤、鼎湖上素、肇庆裹蒸、封开杏花鸡、四会仙螺、四会茶油鸡、德庆竹篙粉等。

  鼎湖上素

  是肇庆的名菜主要是以冬菇、草菇、蘑菇、雪耳、木耳、榆耳、云耳、砂耳、桂花耳、黄花菜、粉丝等素菜用鼎湖水炮制而成,健康清淡,味道绝佳。

  茶油鸡

  是四会最有名的菜。贞山附近是吃茶油鸡最好的地方,六祖祠有很多家店,都可以吃。茶油鸡味道非常香,营养价值也很高。

  四会濑粉

  俗称粉仔,是米粉和水拌成糊,猛火后加之上汤和各种香浓的调味料而成的,味道香浓可口,是让人难忘的小吃。

  文庆鲤

  它有别于一般的鲤鱼,特点是:头圆,浑身都比一般鲤鱼圆,身上有三条金线,肉质鲜肥且香。相传此菜曾被慈禧太后赐予“岭南第一塘文庆鲤王”的牌匾。

  肇庆裹蒸

  肇庆裹蒸,是粽子的一种,用冬叶包裹糯米、绿豆、肥猪肉,再加入适量的精盐、曲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工制作而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肇庆裹蒸香气横溢,入口溶化,甘香,是肇庆城乡居民欢度春节的传统美食。

  肇庆裹蒸有三大特点:1、一般粽子,用竹叶包制,呈四面三角形,而肇庆裹蒸,则用肇庆特产冬叶包制,呈枕头状或四角山包形。2、包制肇庆裹蒸的主要原料糯米、绿豆和肥猪肉,其比例为10:6:4,包制好、未经蒸煮的裹蒸一般一只约0.5公斤。3、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于大缸中用猛火蒸煮8小时,边蒸煮边加入大量的开水,直至糯米、绿豆、肥猪肉溶化为止。

  目前,市面上个别店铺节日期间制作的肇庆裹蒸,除用糯米、绿豆和肥猪肉外,还在其中加入冬菇、鸡蛋、腊肠等,这种裹蒸被称之为肇庆特种裹蒸王。

  肇庆特产

  肇庆的地方特产十分丰富,巴戟、德庆何首乌、燕窝等;草席、檀香扇是南粤风物中的上品。此外,广绿玉、花席、裹蒸粽(品牌有“鼎湖山”、“裹香王”、“皇中皇”)等土特产也是馈赠佳品。

  七星剑花

  七星剑花因产于市郊七星岩,故名七星剑花。剑花是一种攀缘植物,大都植根于土壤之中。然而七星剑花却与众不同,它喜好生长在没有水份、没有土壤的七星岩悬崖峭壁之上。

  七星剑花属仙人掌科,茎狭长,三棱有节,状如节鞭,向四处蔓延,一节一节地向上攀登,所以又称量天尺。这种植物在夏天开白花,日闭夜开,因而又有神仙剑花之美誉。七星剑花还有去痰火和止咳的功用,民间多用以煲汤,味清香、汤甜滑,实为佐膳佳品。

  端砚

  砚在我国的文明史上,和纸、笔、墨一样对传播文化艺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砚也是综合性的工艺品,在文房四宝中最富有收藏价值。就这个意义上说,“四宝砚为首”。砚在秦汉时已经存在,自唐以来,我国出现了端、歙、洮、红丝四大名砚。以后,澄泥代替了红丝。四大名砚之所以为人们称誉,当然有它各自的特征和优点,有它各自的地方特色和雕刻风格。端砚名列中国名砚之首,这是历史所赋予又为现实所认可的。端砚产于广东省肇庆市东郊羚羊峡斧柯山和北岭山一带,又称端溪砚。据史料记载,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勤劳的肇庆人民就开始生产端砚,1952年湖南长沙705墓出土的唐代端溪箕形砚和1965年广州动物公园唐墓中出土的一方唐代端溪箕形砚(现藏广州博物馆),正好印正了端砚问世的历史。清初,端砚也和其他工艺美术品一样,达到空前的繁荣,特别是制砚工艺十分雅致,刻工纤巧,加上附以名人题识,砚铭等作为装饰,使端砚身价更高。端砚已从实用价值演变为文玩之物,成为欣赏品和珍藏品。

  怀集燕窝

  怀集燕窝产自桥头镇燕岩。燕岩则是喀斯特溶洞的一种,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燕子飞来繁衍后代。燕窝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是大养肺阴,化痰止咳,大补的圣品。

  肇庆檀香扇

  肇庆檀香扇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自六十年代初期,就采用天然贡香制作,制作精巧,持久留香,香气沁人心脾,还有驱邪避秽之用。

  特色活动

  音乐喷泉表演

  七星岩牌坊广场是肇庆广场文化的一大标志,音乐喷泉表演每晚20:00开始,持续半小时,每周六在牌坊广场会有大型的群众文艺演出。

  龙母诞

  时间:农历五月初八

  地点:悦城龙母祖庙

  介绍:五月初八正诞那天,鞭炮不断,鼓乐齐鸣,信女为龙母圣像梳洗沐浴,以举行更衣仪式,各地信徒赶来上香参拜。

  圩日

  时间:农历五月十三和六月初二

  地点:德庆乡村

  介绍:此为金林和回龙戴洞圩日,德庆乡村附近的村民小贩带上自制的木器制品来到集市上卖,还有“上刀山”、“下油锅”等精彩的民间杂耍表演。

    燕子节

  时间:六月初六

  地点:燕岩

  介绍:怀集县桥头镇的燕岩一带开办“燕子节”,游人可以一睹采燕窝人飞崖走壁掏取燕窝的惊险场面,还可游览风光并赶庙会,观赏对唱山歌,贵儿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4451/614414538799.html

更多阅读

盘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组图

盘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组图)古往今来,风流人物数之不尽,而那些缔造了这些神奇人物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时代的变迁中,依然生机俨然。泱泱大中华,历史悠久,疆土辽阔。而在这片土地上林立的那些历史文化名城,见证了多少朝代更迭,遭受了多少战

古都南京 历史名城 南京4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的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

声明:《广东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系列(46)风景名胜型:广东肇庆》为网友灬揂萫扖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