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靠变异富人靠科技 穷人知道保位子 富人知道换位置

穷人知道保位子 富人知道换位置

  王永庆从小就认为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没有斗志。家庭的现状让王永庆没有执著于走因书而仕,因仕而贵的“成才发达”之路,也没有继续受穷的生存模式——靠茶为业,而是离开了做什么也富不起来的家乡,单独闯天下了。

  导致我们成为穷人的原因很多很多,如果我们想成为富人,就必须要知道我们为什么受穷,然后迅速放弃重新选择。

  王永庆所在的直潭里,数百户人家,皆因贫穷而没钱上学读书识字,村民大多是文盲或是半文盲。王永庆的祖父王添泉以教书为业,从而使王家多少有一些书香气息。但这于贫穷是没有任何帮助的。由于生活的困苦,王添泉对教书没有多大的兴趣,他甚至没有教王长庚也就是王永庆的父亲读书识字。

  在以后,王长庚通过自身逐渐地认识到没有知识,不受教育才是受穷的根本症结。于是在王永庆七岁的时候,王长庚夫妇把他送到了新店国民小学读书。

  乡下人家活儿多,家里人手不够,总需要孩子帮忙下田干活或放牛。又由于经济困难,所以有很多家长都不让孩子去学校。于是老师便一家一家地去走访,希望能够说服家长改变主意。老师费尽口舌解释上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家长们还是不为所动,并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让孩子上学,正因为这样,有许多孩子都被延误了上学时间。所以,当王永庆进入新店国民小学读书时,同班的同学都比他大,有的甚至大他一倍还多。

  王永庆在新店国民小学读书时成绩并不好,一直都是班里最后十名。这主要是他对书本没有什么兴趣,好像也没有特别认真地学过。用王永庆自己的话说就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性,有的人对学习就不感兴趣。我读国民学校的时候,对念书缺乏兴趣,因为我实在不清楚念书的真正意义在哪里?如果我不知道意义何在,做什么事情都会觉得很辛苦。在这种情形下,能逃避的话,就会尽量设法逃避,至于逃避不了的,做起来也是很不耐烦,自然就马马虎虎,能应付过去就算了。

  富人肯定是敢为型的人,但并不是说富人什么都敢做,他们很明智,知道自己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从来不坚持做自己不能为之事,哪怕是在别人看来最有前途的事情。

 

  做事贵在执著,但不明智的执著就是犯傻。世上有许多我们喜欢的职业,特别是那些不费体力不费脑力而且名利双收的职业。

  好梦人人会做,人人都有做好梦的权利。把好梦变成好事,把好事变成事实,却没有那么容易,有时再努力,也只有事倍功半或者一无所获的结果。

  富人喜欢做好事,但他只做他能做的好事。因为他非常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自己不能做的事,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不会有理想的结果。

穷人靠变异富人靠科技 穷人知道保位子 富人知道换位置

  穷人爱做梦,而且爱做好梦。有的穷人一生都活在好梦里,最后只能用如果、就的感慨来了却自己的一生。有的穷人特别喜欢做不出力而且赚大钱出大名的事,往往事不随人愿,于是便怨天尤人,叹世界伯乐太少,骂老天爷有眼无珠不成人之美。

  别提范进、孔乙己,就拿当前的一些学生来说,认为只有通过高考才能成才,于是就考啊考,有的读到高五,有的读到高八,为一个大学浪费了一生宝贵的时光,结果不是成为手无缚鸡之力的废人,就是成为有名无实的皮囊之货。

  王永庆对学习没有兴趣,并且也知道再读下去也不会有理想的结果。由于家境贫寒,小学毕业以后,就缀学回家了。在获得成功以后,王永庆回忆起自己上小学时的经历,不无感慨地说:“如果当时知道读书的重要性的话,一定会告诫自己用心一点,努力一点,说不定会念初中、高中,如果是这样,对自己的事业就会有更大的帮助了。”

  从王永庆这简短的几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知识的渴望和重视,同时我们也无法否认知识对一个人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一般来说,知识多的人发展事业要比知识少的或是没有知识的人来得容易,但这也并非是绝对一成不变的。

  王永庆从来没有受到更多的、系统的、正规的教育,但他却取得了令许多有高深知识的人都望尘莫及的成就,并且他自己也成功的领导了更多具有高深知识的人。王永庆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通过自身的拼博和努力,获得了一样最宝贵的东西——实力。王永庆事业的成功正是因为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实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点一点取得的。

  1931年,王永庆十五岁的时候,经父母的同意,在二叔王水源的介绍下,去嘉义当了米店的小工。王永庆没有因为离家而感到悲伤。相反,他满心的欢喜和欣慰,因为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工作。

  树挪死,人挪活,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道理谁都明白,可是并不是任何人都想挪都敢挪的。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必然趋势。可是穷人却认为穷死不离家,饿死不离乡。他们认为背井离乡寄人篱下是耻辱的是可悲的。

  富人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青山处处埋尸骨,哪里山水都养人。普天之下,哪里更适合自己生存,哪里更适合自己发展,就到哪里去。

  “好男儿志在四方”,要想干一番事业,就应该有这样的气魄。对家有太多的依赖和依恋,哭哭啼啼地欲走还留,还谈什么去闯天下?

  王永庆离开家时,只有十五岁,还应该算是个孩子。在正常的家庭里,他本应是在父母无尽的关心和疼爱中,过着幸福的日子。但生计所迫,他不得不走向社会,开始工作养家糊口。他并不是淡漠家的存在,在家里虽然日子苦些,但是在父母的身边,凡事都有照应。可是离开家,走到外面去,独自一个人,他要面对迎头盖脸而来的所有风雨。这对十五岁的王永庆来说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考验,但王永庆却乐于接受这种考验,因为他希望到外边更广阔的天地中去施展拳脚,砺练自己,大刀阔斧地干一番,以改变艰难的生活处境。

  对于家,穷人和富人的理解和看法也是不同的。

  对于穷人来说,家就是他们的惟一,家是他们的奋斗目标。在他们的一生中,成家立业是主要内容。

  穷人眼里的家,包括房子、妻子和孩子。为了成家,穷人会省吃简用地攒钱拼命地赚钱,宁可借钱贷款也要买房置地,然后再娶妻生子。在此之前,什么也不想做,什么钱也不敢花。

  穷人本来就没钱,然而为了成一个家,几乎倾其所有,又要欠下几年甚至十几年都难还清的债务。个人的发展,犹如参加中长跑比赛,穷人在起点就背上沉重的包袱,前进困难,步履艰难。以这种方式参加比赛,别说夺冠,能不能到达终点都是问题。

  家,对穷人来说,就是一道绳索,捆住了他们的手脚,成了一片树叶,挡住了本就不明亮的眼睛,使他们看不见十步远的森林。

  家,对富人来说也很重要,但他们面对家与事业,他们还是先选择事业,因为他们认为事业才是养家之本。

  没有家,就少了一份牵挂,就多了一份冒险的胆量。

  穷人把家视为一个避风的港湾,在受伤时候,在疲惫的时候,家都会给穷人无限的慰藉。但穷人看不到家有时也是一个囚笼,这个囚笼里面有一套固有的生活模式,这种模式对穷人的生存和发展,往往是弊大于利,它会把穷人的手脚束缚住,甚至把穷人活活困死。

  挣脱这种模式走出家,前方可能就是一片辉煌,若是走不出去,将来肯定是一片昏暗。我们每个人都被一种生活模式包围着,这种模式的形成可能与外界的自然条件有关,可能与人的思维方式有关,更有可能的是它或许有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不能一棍子把它打死,说这种生活模式一无是处,这是不客观不实际的。但我们无法否认,而且应该更清楚地意识到:随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所有的一切都在进步与发展。而固有生活模式的许多方面是与这些进步与发展相悖的。如果人还遵循着它,那么肯定是要后退的。

  笔者有一个朋友,在笔者看来,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穷人。他不但口袋穷,脑袋也穷。他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分配到一家建筑公司做科员。

  大学毕业,有了工作,他就认为自己这一辈子衣食无忧了。工作中不思进取,整天过着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生活。既不思考生活,也不琢磨工作,以混为主,以骗为辅。混工资混日子,骗公司也骗自己。

  在家里,一混就是十几年,等到公司进行改革,像他这种百无一用的人,自然被淘汰出局,下岗失业了。

  他在家无所事事,靠老婆养活,自然没有好日子过。于是,他找朋友来北京工作。他朋友是一位建筑承包商,在北京承包了一项工程。

  朋友见他可怜,就在工地给他安排了一份差事,答应每月给他2500元的工资。

  2500元的月薪,对这位朋友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天文数字,便以为自己从此跨越了从地狱到天堂之门。于是他每日不是闲悠悠地上街看京城美景,就是和所谓的哥们到酒楼胡吃海塞,时不时地把自己包装成老板的模样回家风光一把。

  他的朋友也说过他,可是他就是听不进去,反到抱怨给的钱太少,不够他开销的。就这样一来二去的,朋友也忍到了极限,叫他卷行李走人,回到他的起点去。

  他最后在北京混不下去,连过年回家的路费都没有。因为以前总是在笔者面前摆阔充款爷,到笔者家来几次借钱也不好意思张口,最后没办法,才硬着头皮说出来,可是拿钱走了以后就杳无音信了。听朋友说,他还是老样子,在老家被日子打发着。

  这就是典型的穷人,穷人时时刻刻都想着做富人,但从来不去创造机会,有了机会也不珍惜机会,只能像祥林嫂那样到处抱怨,仿佛天下就数他不幸,他的穷是别人造成的,是别人跟他过不去。

  这样的人可能要抱怨一辈子,但他也要穷一辈子。

  笔者还有一个朋友,现在已经身价千万了,但他以前可是彻底的穷人,家里别说有钱,就连吃的粮食也是有上顿没下顿的。

  正是因为家里穷,所以只上了小学。他在家务农时,也很苦恼,整日琢磨如何翻身过上好日子。

  他有一天找到县里的机械厂厂长,说要到厂里做工。因为那时进厂做工,还涉及到很多复杂的东西,一个农民子弟根本不可能进去。但他说他一分钱也不要,进厂做什么都行。

  也正是他一分钱也不要,没什么条件,厂长在同情的基础上点头同意了,他可以在不忙的时候进厂干活。

  尽管一分钱也没有,他什么活都愿意干,不怕脏,不怕苦,更不怕累。当时有人说他傻,也有人说他有神经病,但他不在乎,默默地干他的活。

  厂里有个老技术工,见他人不错,就收他为徒弟,帮他干活。在农闲的时候,他以厂为家,专研技术,一年多的时间,就成为合格的工人,第二年就成了厂里不可或缺的技术骨干。

  正因为他人品好,技术好,厂里破格吸收他做临时工,待遇是国企正式工人的三分之一。但他还是一如既往,一直埋头苦干,业余时间专研技术难题,并且在同行业技术比武获得很多次第一名,得到县领导的关注,把他转正了,并从段长做到车间主任,一直做到副厂长。

  这时候他应该满足了,应该享受一下生活了,但他没有,还是老样子,生活简朴,和工人打成一片。有时间还到外地考察,调研市场走向。

  后来国企转制,他和几个人承包了工厂,成了当家人,正是他准备了很多年,对厂子的改革成竹在胸,接手以后半年就把半死不活的工厂盘活了,三年以后就有了很大的飞跃。到现在,他已经成了集团的总裁,成了当地最富有的人。

  笔者这两个朋友,起点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没有理由成为富人的成了富人,不应该成为穷人的人成了穷人。

  他们之间的差距,也就是穷人和富人的差距。他们的距离就在于有的人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有的人就不能。

  富人永远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任何时候的位置,也明白自己要到什么位置上去,更知道从这个位置向那个位置移动时,自己应该做什么。

  穷人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的位子,即使有一个位子,也不知道在这个位子上应该做什么。就算他知道,做的也就是保这个位子,手段也是高成本的。

  如果一个人目前还是一个穷人,若想改变自己的处境,首先应该看自己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模式里,这其中有多少是有利发展的,又有多少是有碍发展的。把有利的方面利用好,把有害的方面避开。走出来,暂且不管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毕竟是有了一线生机和希望,这比死守一方毫无希望要好得多。并且应该相信,付出总有回报,只要真正努力去做了,总能有成为富人的可能和希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4551/42373328048.html

更多阅读

穷人靠变异富人靠科技 穷人如何理财变富人?

社会上有穷人,也有富人,穷人为什么穷,而富人为什么会富。有时,明明是同样的起点,同样的付出,最后拥有的财富却不同。现在,“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话很流行,说的就是要懂得理财,懂得生财之道,谨慎选择并尝试一些理财方式和渠道。

穷人靠变异富人靠科技 穷人变富人的理财经

  一、理财的三个环节1、攒钱:挣一个花两个一辈子都是穷人。一个月强制拿出10%的钱存在银行里,很多人说做不到。那么如果你的公司经营不好,老总要削减开支,给你两个选择,第一是把你开除,补偿两个月工资,第二是把你一千元的工资降到九百

穷人靠变异富人靠科技 理财穷人变富人

  富人总比穷人富,而穷人总富不起来。投资理财,让穷人可以富起来。  亿万富翁的神奇公式  假定有一位年轻人,从现在开始能够定期每年存下1.4万元,如此持续40年;但如果他将每年应存下的钱都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并获得每年平均20

穷人靠变异富人靠科技 穷人变富人的理财经

   一、理财的三个环节1、攒钱:挣一个花两个一辈子都是穷人。一个月强制拿出10%的钱存在银行里,很多人说做不到。那么如果你的公司经营不好,老总要削减开支,给你两个选择,第一是把你开除,补偿两个月工资,第二是把你一千元的工资降到九

穷人靠变异富人靠科技 穷人知道保位子 富人知道换位置

穷人知道保位子 富人知道换位置   王永庆从小就认为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没有斗志。家庭的现状让王永庆没有执著于走因书而仕,因仕而贵的“成才发达”之路,也没有继续受穷的生存模式——靠茶为业,而是离开了做什么也富不起来的家

声明:《穷人靠变异富人靠科技 穷人知道保位子 富人知道换位置》为网友独恋花尽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