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沥江生态园,主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这儿,除了盐是采购的,其他食材,包括酱油、米醋、白酒、红酒、黄酒、牛奶、豆浆、蔬菜、鱼虾、牛羊,等等都是自己产的。”
一句话,让小编顿时来了精神。难怪,这个靠近太仓的偏僻农庄,周边道路正在修建,路实在不好走,外面又下着大雨,但农庄的停车场里,还是找不到一个停车位了。
上海农业游行业内部人士告诉小编,因为鲜明的“淳朴自然”特点,沥江生态园在上海郊区农家乐推荐名单中位居前三。现在,农庄一年接待人次不少于25万人次。
农庄主人沈维高,是浙江宁波慈溪人。2001年,他开始在嘉定朱桥村附近搞种养业,2007年才开出了农家乐。现在,农庄面积在1000亩左右。
“市民特地下乡来吃饭,就是想吃我们自己种的养的,否则就没味道了。”老沈的经营理念很简单。而且,全部食材自己生产,更大的好处是安全放心。
饭桌上的一杯牛奶,让食客们喝出了小时候的味道。原来,农庄养了20多头奶牛,吃得都是最放心的饲料,每天早上和下午挤一次奶,之后加热消毒,就分别给来吃午饭和晚餐的食客饮用了,原汁原味,没有任何添加物,很是香浓。
多出来的鲜牛奶,则立即被加工成酸奶,挺可爱的小瓶装。据说,不少食客吃了农庄自制的酸奶后,觉得比市场上的酸奶好吃,就一口气购买几十瓶回去,分送给家人和朋友品尝。
农庄也没有菜单。你只需告知来了几位客人,然后由农庄给你配菜,有啥吃啥。比如,农庄刚杀了一头羊,总要逐渐吃完为止,轮到哪桌吃羊的哪个部分,由不得客人做主。正因为如此,食客们总能收获惊喜。
这里的鱼,都放养在自然河道里,平时也不投喂任何饲料。老沈相信,下雨时,岸上会有许多东西冲进河里,就是鱼儿的天然饲料。每天,工人捕到几条鱼,客人就能吃到几条鱼。但在这里吃到的鱼,骨头硬,肉有弹性,也没有土腥味。
每一茬玉米成熟,只供应“一周最好的时候”,超过一周就只能给牛吃了。因为,玉米太嫩或太老都不好吃。老沈这么讲究,客人也就有了口服。吃过熟玉米的客人,都情不自禁要吃第二根。
现在,基地里每年种植40亩玉米,成熟期从7月一直持续到国庆期间。这些玉米根本不用到市场上销售,而是都在农庄里就消化完了。不少食客都是吃完饭后,再购买一盒新鲜玉米带回家。每根玉米售价5元。
白酒、红酒、黄酒也是自己做的?这让小编有点不敢相信。但来到农庄的白酒作坊之后,看到那里一堆堆的高粱,正在忙碌的一批工人,再闻到空气里的奇特味道,就不由得你不信了。而农庄自制的米酒,让饭桌上原本不喝酒的年轻人,一不小心就多喝了几杯。据说,一年下来,农庄至少要卖出几万斤的米酒。
而自制的豆制品、年糕、酱油、米醋、甜面酱等,也不仅仅供农庄自用,都成了游客争相购买的商品。谁来做这些特色产品?老沈说,农庄里有150名工人,其中不少人都是浙江和江苏农村里的能人,都是老乡介绍来的,或是会做豆腐,或是会做年糕,或是会酿酒,各有所长。
在农庄里烧菜的,自然也没有专业厨师,而都是农村妇女。老沈的观点是,只要食材够好,不需要什么放佐料,也不需要什么技巧,原汁原味就好吃。
有了农家乐之后,老沈1000亩基地上产出的各种农产品,从来也不愁销了。比如400亩的水果,包括草莓、早桃、油桃、蟠桃、梨、葡萄、黄桃等,一年四季可供应,但根本不够游客采摘。因为农庄从不送货,有市民甚至为了两盒土鸡蛋,专门从浦东开车来到农庄购买。
“做农业,千万不能急,而是要带着感情,用心去做,否则肯定做不好!”老沈说,一旦得到了市民的认可和喜爱,农业上的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成为“摇钱树”!
以下是是农庄的一些特色菜
白菜炒年糕
竹笋烧肉
白斩鸡
清蒸花鲢
自制豆腐干
小葱土鸡蛋
白切羊肉
丝瓜炒蛋
清炒韭菜花
冬瓜排骨汤
盐水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