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芦笙舞视频 芦笙舞


贵州苗族芦笙舞视频 芦笙舞
Lushengwu
芦笙舞


   广泛流行于中国南方苗族、侗族、水族、仡佬族、族、拉祜族、傈僳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舞蹈。以男子边吹芦笙边舞蹈为其主要特征。
   笙分葫芦笙与芦笙两大类。葫芦笙用葫芦做笙斗,一般插有5支带簧片的笙管,约16~66厘米;芦笙为木制笙斗,一般插有6支笙管,长约33~333厘米不等。两类统称为“芦笙”。至今吹奏葫芦笙而舞的民族有族、拉祜族、傈僳族、纳西族等;吹奏芦笙而舞的民族有苗族、水族、侗族、仡佬族等。
   芦笙舞历史悠久,在云南省江川李家山出土的春秋中晚期墓葬中发现的两件青铜葫芦笙,是迄今中国最古老的葫芦笙实物。芦笙舞的舞蹈形象在古文物中也有生动的反映,如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铜鼓,就刻有正在吹葫芦笙而舞的形象。这些都证明在2000多年前中国南方就已经有了葫芦笙和葫芦笙舞。
   芦笙舞的共同特点:①多用于民俗节日、恋爱、婚嫁、喜庆吉日,少数用于丧葬仪式。②男子舞蹈时,因双手握芦笙,上肢动作受到局限,故以腿部和脚的动作变化为主。③男子为便于吹奏,舞蹈时上身多稍前倾,女子多直立,上身随步法稍稍摆动。④吹芦笙的乐手即为领舞者,芦笙舞队的随芦笙乐曲的节奏而舞。⑤多为男子竞技性舞蹈,动作难度较大。
   芦笙舞又因民族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族葫芦笙舞 流行于四川省凉山地区和云南省西部一些地区,曾用于喜庆丰收的酬神和送葬仪式中。清《滇南志略稿》载:“……每年秋后,宰牲祀神,吹笙跳舞而歌,谓之祭庄稼。”清乾隆《开化府志·九》记:“……送葬,女婿吹笙跳舞尸前。”现在葫芦笙舞已多为群众自娱性舞蹈。云南省有些地方除用葫芦笙作为舞蹈伴奏乐器外,还用笛子、月琴等同时伴奏,称为“打跳”或“打歌”。男女青年边唱边舞、肩部前后摆动,舞姿健美潇洒。四川省凉山地区,凡吉日均跳葫芦笙舞;每逢火把节更为隆重,届时昼夜欢舞,连续3日。舞时不歌,多为两人一对,互相对脚动作,男子动作幅度大而有力,腿部高抬重落,女子动作较小,腿部不高抬,众人围圈而舞,吹葫芦笙者在圈内领舞,亦有女子边弹月琴边舞,或边吹边领舞。
   拉祜族葫芦笙舞 在节日和劳动之余均跳葫芦笙舞。传说有80多套舞曲。舞蹈中的动作,大致可分为表现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和模拟鸟兽的舞蹈。例如舞者脚向里扫腿,勾脚向外蹁腿,是表现收割谷子;“斑鸠拣谷子”,表现了斑鸠觅食、嬉戏的姿态。舞蹈富于表现力,生动有趣,独具特色。男子在圈内边吹笙边舞,动作繁杂,女子拉手围圈,动作简单。舞蹈动作速度,一般先慢后快,动作幅度,逐渐加大。
   傈僳族葫芦笙舞 由吹葫芦笙者领舞,众人皆随后,按逆时针方向移动,互相拉手、甩动臂膀,动作多为二人相对,有前、后对脚或面对面、背对背翻动转体,动作有力,跳动不高,偶有拍手击节而舞。舞者情绪开朗奔放。在云南西部和四川西昌等地也称为“跌脚”或“脚”。
   纳西族葫芦笙舞 在古老的纳西族东巴经《鲁般鲁绕》中,早已记载了牧奴们作和吹奏芦笙的情景,芦笙舞也相应产生了。纳西族葫芦笙舞是节日时自娱性舞蹈。一般首先要跳一段“扭美”,它是葫芦笙舞曲的基础。舞时众人携手紧扣臂膀,面向圆心,左肩微向前,胯部随脚步的移动略向前后闪动,当向前抬腿时,身体略前倾,胯部向后,动律独特。
   苗族芦笙舞 是苗族民间舞中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舞蹈形式。早在明代《南诏野史》中就有“男吹芦笙,女振铃合唱并肩舞蹈,终日不倦”的记载,清《苗俗记》中也记有“每岁孟春,……男女皆更服饰妆。男编竹为芦笙,吹之而前,女振铎继于后以为节,并肩舞蹈,回翔婉转,终日不倦”。这说明1000多年前苗族芦笙舞即已盛行。也说明女子振铃击节而舞的舞蹈一直延续到清代,与现在多为徒手而舞的情况有所不同。近年来有些地区出现了过去从未有过的妇女芦笙手。苗
族芦笙舞大致可分为自娱性、竞技性、祭祀性3种,其中自娱性芦笙舞最为普遍。舞蹈时,芦笙手在队前或在圈内领舞,一般按男前女后的队列,逆时针环绕行进。有的地区还用3.3米高的大芦笙和芒筒伴奏,增加低音声部伴奏效果。每当盛大节日,成百个芦笙,上千的人群,层层环绕跳芦笙舞,气势极为壮观。在“跳花”、“跳月”、“踩花山”等民族节日,青年男女还通过芦笙舞选择配偶,如“讨花带”、“牵羊”等均为表现男女青年相爱的舞蹈。竞技性芦笙舞,在节日期间举行,以曲调多、技巧难度大取胜。舞蹈动作有连续旋转、矮步、倒立、翻滚等。舞时乐曲不中断。有的地区苗族老人亡故,有以芦笙舞祭祀亡灵、慰藉死者家属的习俗。其舞蹈动作沉稳。
                 [苗族芦笙舞]
   水族芦笙舞 农历九月的水族年,是芦笙舞最活跃的日子。芦笙舞通常与铜鼓舞、斗角舞共同活动。芦笙队一般由5只高低音不同的芦笙和7只低音芒筒组成,男子在前边吹边舞,女子手持花手帕于后相随而舞。动作多模拟行船、骑马、射猎或水牛滚塘等,动作特点粗犷、悍;开胯、挺胸、全身剧烈抖动。
   侗族芦笙舞 过去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祭祀活动的一部分,现已成为侗族人民欢度节日的主要活动。芦笙舞在湖南省也叫踩笙堂,它是歌、舞、乐三者相结合的形式。男子吹芦笙为前导,女子们每人手持折扇和侗帕随后,且歌且舞。中秋节举行的芦笙比赛,是一种男子集体竞技性的舞蹈,参加比赛的芦笙队以村寨为单位,从3、5个到数十个舞队不等。比赛时动作激烈、情绪高昂。
   此外,黔南和黔西南的仡佬族也有芦笙舞,称为踩堂舞,是为老人送葬时的舞蹈,在遗体前边舞边唱哀歌,其舞步沉重,动作不多。
             梁远荣 陈卫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4651/63772863310.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元素.贵州蜡染 贵州苗族蜡染

愚雅轩祝您全家幸福、安康中国元素.贵州蜡染蜡染,是一种古老的纺染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结一起被称为我国古代染缬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蜡染工艺品的魅力除了图案精美外,还在于蜡冷却后在织物上产生龟裂,色料渗入裂缝,得到变化多

苗族芦笙舞 贵州黔东南芦笙锦鸡舞

苗族芦笙舞朋友,你见过芦笙舞吗?特邀请你到我市的龙潭公园观看啦!芦笙,是苗族古老的吹奏乐器,苗族的传统节目就是吹芦笙,吹响的芦笙节奏明快、声音宏亮,其间伴以舞蹈,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而闻名于全国。芦笙舞是苗族历史悠久、最有代表性的传

千年的手工艺-贵州苗族蜡染和刺绣 国丹寨苗族蜡染图案集

蜡染是苗族女性特有的手艺,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2006年,蜡染成为文化部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春,我来到贵州千户苗寨旅游,有幸走入手工大师罗榜搞工作室,亲眼目睹了蜡染过程。晨光从通透玻璃窗洒下,手工大师罗榜搞

声明:《贵州苗族芦笙舞视频 芦笙舞》为网友拒絕習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