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语典故 熟语典故探源(21)

熟语典故探源(21)

 

足  下

 

    “足下”来源于晋文公怀念介子推。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叫介子推的大臣,曾跟随晋国的公子重耳流亡过国外十九年,在流亡的过程中,介子推曾经割下自己腿上的肉来让重耳充饥,并且骗他说是麻雀的肉。后来看见介子推一瘸一拐的走路,重耳才知道他吃的是介子推的肉,重耳非常的感动,说在回国以后一定会重重的赏赐介子推的。后来重耳真的回到了晋国,并且做了国君,可是他竟然一再的疏忽介子推,介子推在很伤心的情况下,离开朝廷,过上了隐居山林的生活。重耳知道后曾多次派人去请介子推,都被他拒绝了,于是重耳就派人在介子推所隐居的山林放火,想用此办法来逼迫介子推出山。没想到介子推性情刚烈,宁死不愿意答应晋文公的请求,于是晋文公抱着大树烧死在山林里。晋文公听说以后,悲痛万分,就用介子推抱着的那个树做了一双鞋,每天穿在脚上来怀念患难与共的日子。

    今天我们用“足下”一词来表示对平辈或是朋友之间的敬称。引申为睹物思人,感怀昔日之情。

 

熟语典故 熟语典故探源(21)

阿堵物

 

    “阿堵物”是钱的一种别称,具有讽刺意义。

    典出《世说新语·规箴》:夷甫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

    在西晋时期,有一个叫王衍的人,他自认为品德高尚,自命清高,在他的口中你永远听不到“钱”这个字,他的妻子就想试探一下,看看他是不是确实是一个如此清高的人。有一次王衍睡着了,她就叫仆人在床边摆放了一堆钱,等到早上王衍醒了发现了床边的钱阻碍了自己的行动,于是就叫来仆人说:“把这些阿堵物都拿开。”

    “阿堵”本是一个代词,指这个,后来经过王衍这么一用“阿堵”就变成了钱的代名词,由于一些自命清高的人不愿提钱字,所以就用“阿堵物”来替代了。

    “阿堵物”一直沿用到今天,始终都用作在人们不愿意提“钱”时钱的代称。

 

哀王孙

 

    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呼!”

    汉高祖时期的韩信是一个大将,可是最初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家中非常穷困,韩信本人也没有什么可以维持生计的本领,于是他到处去乞食,时间久了大家都很讨厌他,韩信多次去亭长家乞食,结果人家发现了他的习惯以后很早就把饭做好了,在床上就吃完了,韩信明白了他们的意思,很生气,以后就不去了。有一次韩信在河边钓鱼,正好河边也有很多大娘在洗衣服,一位大娘见韩信饥饿的样子很可怜,就拿饭给他吃,一吃就是十多天,韩信说:“大娘我以后一定会报答您的。”大娘非常生气地答道:“我不是想要你的报答,我是看你这么年轻却以乞食为生,我是为你们这些王孙公子感到悲哀啊。”

    后来人们就用“哀王孙”一词来表示对贵族子弟的同情与怜悯。

 

安乐窝

 

    “安乐窝”指安逸舒适的生活处所。

    典出宋·邵雍《无名公传》: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

    在古代知识分子都追求道德上的修养,不在乎物质上的奢华,即使生活贫贱也要保持高尚的情操。宋代的邵雍就是这类人中的一个典型。在邵雍刚到洛阳时,生活十分贫困,他住在破旧的只能遮风挡雨的茅草房里面,白天还要出去砍柴,自己做饭,晚上回来还要侍候父母,生活真的是举步维艰。然而邵雍却是安贫乐道,并且附庸风雅的为自己的茅草房取名为“安乐窝”,字号为“安乐先生”。

    从此“安乐窝”一词便开始广泛使用,并沿用至今天。当然我们今天所说的“安乐窝”已经不是邵雍的茅草房了,而是指的舒适的豪宅。“安乐窝”的标准是上为父母,中为己身,下为儿女,做得清方了平生事;立上等品,为中等事,享下等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4951/862810053071.html

更多阅读

金屋藏娇的故事 金屋藏娇的典故图片

“金屋藏娇”这出自西汉时期的典故,当然称得上是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然而伴随这段佳话的却是东窗之内的阴谋和上流社会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西汉的五世皇帝汉景帝刘启有两个儿子,老大刘荣,老二刘彻,所不同的是,刘荣是太子,刘彻不是;刘荣

邵雍“一去二三里”诗中的典故 一去二三里古诗

邵雍“一去二三里”诗中的典故翟智高邵雍的诗,有的看似简单,然意蕴深刻,他特别善于用历史典故。邵雍年轻时胸怀大志,《闲行吟》中,“欲为天下屠龙手,肯读人间非圣书。否泰悟来知进退,乾坤见了识亲疏”。“屠龙手”指大手笔,典出《庄子·逍

常见熟语误用的十二种类型 常见的成语误用类型有

一、常见熟语误用的十二种类型1.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144篇 熟语俗语、谚语、歇后语 运用题复习指导

熟语(俗语、谚语、歇后语)运用题复习指导--发表在2012年10月17日《考试指南报》(高考语文)第14期(总第4974期)责编:王才焕(郭吉成)---144篇俗语是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

“杜鹃啼血”典故探源 杜鹃啼血

“杜鹃啼血”典故探源山东省平邑县教育局教研室陈凯典故是古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关于典故,《辞海》的解释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则解释为: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我们在阅读古诗

声明:《熟语典故 熟语典故探源(21)》为网友雨落心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