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疑孩子身上寄托着父母们百分之百的希望,但我们培养的不应该是温室的花朵,而是越战越勇、越飞越高的雏鹰,让孩子拥有坚硬的翅膀,勇敢地飞翔在浩瀚的天空吧!
现今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在他们尚在襁褓中就为其设计安排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父母全面的保护。然而一个人年少时的心理品质与精神品质将影响到这个人一生的精神生活,在这个充满了纷繁复杂的竞争时代,我们更需要培养孩子们的向上拼搏精神。
1选择合适的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经常的运动不但可以促进孩子身体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孩子适应环境、抵御疾病的能力,还能培养孩子的意志、合作等品质,形成热情活泼、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对孩子来说,很多游戏就是很好的运动。例如跳绳、跳皮筋、打沙包、比赛跑步等等。父母应当以身作则,带头运动,成为孩子的榜样,热爱运动的家长必然会教出热爱运动的孩子。
此外父母和孩子共同制定运动计划,可以是每天完成一定的运动量,也可以是每个月学会或提高一种运动技能。注意目标要定得切合实际,要让孩子可以达到。每隔一段时间要评价一下完成情况,如果孩子完成的好,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使孩子觉得有成就感。父母应教育孩子,运动精神不仅仅体现在英勇拼搏,还有许多表达礼貌和友善的细微之处;懂得无论是在比赛还是生活中,输赢都是次要的,真正的赢家属于那些顽强拼搏、奋发向上、永不服输,既捍卫自己的尊严、又懂得尊重别人的人。
2成功的体验与挫折的经历同行
拼搏往往与磨难结合,困境中尤其能体现出一个人顽强拼搏的一面。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当然不是要孩子一味接受挫折教育,这样会导致孩子“斜视”世界,对一切缺乏信心,甚至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当孩子在人生的路上遇到磨难时,作为父母,用不着沮丧,用不着埋怨,只要对孩子说:“跌倒了,爬起来!”你就赢了,就知道什么叫“胜利”了。你的孩子就会从苦难中奋起。我们既要让孩子有成功的快乐体验,也要结合所遇的挫折与困难进行教育,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培养起孩子良好的耐挫力与正确对待一切事物的态度,仔细品尝挫折带来的人生感悟,并且抬起头,一次又一次地对自己说“我不是失败了,而是没有成功。我相信,我能行!”让孩子深刻体会到“吃得苦中苦,方知甜中甜”的滋味。
父母还应该与孩子一起总结克服困难的历程,让孩子在品味成功的喜悦时,回味前进路上的艰辛,把克服困难与取得成功联系起来,为自己的顽强作风和拼搏精神感到自豪。
3善于激发孩子的志气和理想
首先,父母要帮助孩子确定明确的、可行的目标。目标明确,就像一颗明亮的航行灯,给孩子的行动指引清晰的方向。目标可行,才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和自信心。有了明确目标去拼搏。其次,在孩子前进的路上,父母善于用语言、体态、行动一次次鼓励孩子的追求目标的志气,为孩子的顽强拼搏提供动力。一旦孩子养成了自信、积极向上的性格和长大要做大事的志气和气概,孩子长大后就能克服艰难困苦。最后,父母的“积极的心理暗示”能更进一步塑造孩子心中的理想,并让孩子愿意为心中的理想而付出自己的努力。
4营造向上、积极,拼搏的家庭环境
家庭能满足孩子的最基本的需要,良好的家庭环境会使幼儿养成各种期望的态度和行为,更为重要的是,健康的家庭气氛能满足幼儿安全、爱、归属、尊重、成就感等较为高级的需要。营造积极向上、和睦和谐的家庭氛围,是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要给予孩子一个良好而舒适的学习环境。其中父母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自身拼搏和成长过程就是难得的优质教育资源。父母可以经常带孩子外出旅游或参加各种野味活动,既开阔孩子的眼界,又培养孩子独立、吃苦耐劳及无畏的心态,磨练他们的意志,学习生存。另外在家中还要适当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及责任感,让他们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学会生活。
相信孩子在父母长期的教育引导下,他们对人生、对自己所面临的困难与挫折的态度会更加开朗、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