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之二十七

中国古典建筑(十一)
廊的各种形式:
1.双面空廊:两侧均为列柱透空,没有实墙,在廊中可以观赏两面景色,是中国园林中最长使用的一种形式。双面空廊不论直廊、曲廊、回廊、抄手廊等都可采用,不论在风景层次深远的大空间中,或在曲折灵巧的小空间中都可运用。北京颐和园内的长廊,就是双面空廊。北京颐和园内的长廊,就是双面空廊。
2.单面空廊:有两种:一种是在双面空廊的一侧列柱间砌上实墙或半实墙而成的;一种是一侧完全贴在墙或建筑物边沿上。单面空廊的廊顶有时作成单坡形,以利排水。
3.复廊:是在双面空廊的中间隔一道墙,形成两侧单面空廊的形式,又称“里外廊”。因为廊内分成两条走道,所以廊的跨度大些。中间墙上多开有各种式样的漏窗,从廊的一边透过漏窗可以看到廊的另一边景色。 图为苏州沧浪亭复廊:它妙在借景,把园内的山和园外的水通过复廊互相引借,使山、水、建筑构成整体。游人在复廊临水一侧行走,有“近水远山”之情;游人在复廊近山一侧行走,有“近山远水”之感。通过复廊,将园外的水景和园内的山景相互资借,联成一气,手法甚妙。
4.双层廊:指上下两层的廊,又称“楼廊”。它为游人提供了在上下两层不同高程的廊中观赏景色的条件,也便于联系不同标高的建筑物或风景点以组织人流,可以丰富园林建筑的空间构图。
5.曲廊:依墙又离墙,因而在廊与墙之间组成各式小院,空间交错,穿插流动,曲折有法或在其间栽花置石,或略添小景而成曲廊,不曲则成修廊。
6.直廊:呈一条直线的廊。 图片上的即是直廊,又是水廊。
7.单排柱廊:廊一面贴墙,只有一排廊柱。
8.暖廊:用玻璃或窗户封闭起来的走廊,带有槅扇或槛墙半窗,因可防风保暖,故名暖廊。
9.爬山廊:连接山坡上下两组建筑的廊子。
10.抄手游廊:抄手游廊的名字是根据游廊线路的形状而得名的. 一般抄手游廊是进门后先向两侧,再向前延伸,到下一个门之前又从两侧回到中间.在院落中,抄手游廊都是沿着院落的外缘而布置的,形似人抄手(将两手交叉握在一起)时,胳膊和手形成的环的形状,所以叫抄手游廊。 抄手游廊是开敞式附属建筑,既可供人行走,又可供人休憩小坐,观赏院内景致,多见于四合院中,与垂花门相衔接。
11.桥廊:即桥上带顶的廊。 图为广东广州番禺区余荫山房桥廊。
12.连廊:原是中国古建的一种形式,即建筑和建筑之间的连接构筑物,上有顶,没有围护结构。它可以方便两建筑物之间的联系。
13.水廊:建于水上的廊子。 图为台湾日月潭涵碧楼水廊。 这种廊子以太湖石支撑于水上,构思奇特。
14.叠落廊:是爬山廊的一种,是由底向高的廊,一级比一级高,因其顶部层层叠落得名。
15.长廊:长的廊屋。最著名的是北京颐和园长廊。 长廊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后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重建。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背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二百七十三间,枋梁上还绘有人物、山水、花鸟等苏式彩绘八千多幅。长廊中间建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依山临水,以排云殿为中心,向东西两边对称地展开,将分布在万寿山前的建筑连成一气。
长廊彩画-《客至》:《客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诗。当代中国人都知道李白、杜甫的名字。他的这首《客至》写于成都草堂。某日,老友崔县令路过来访,使杜甫欢喜不尽,感慨之余,写下这首诗。今收入唐诗三百首里。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隐居成都的生活情景。
颐和园长廊是一座彩画的博物馆。画师们在长廊四周的梁枋等处,分别纷制了大小不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一万四千多幅彩画。这些彩画大体上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建筑风景四大类。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200多幅人物彩画故事。 花鸟画看起来象是普通的写实描摹,实际上这里头有各种讲究,利用花鸟的象征意义与汉字的谐音创造出一个个代表着吉祥如意的画面。比如说,画牡丹,画两只白头鸟,寓意“富贵白头”;画荷花,画燕子,把荷花和燕子画在一起,寓意着“海晏河清”;画喜鹊和梅花寓意“喜上眉梢”。
长廊的角亭将两段长廊紧密连接。
16.窝角廊:在四合院中,连接正房和西厢房檐廊的过廊,即窝角廊。
17.江南三大名廊:沧浪亭的复廊,拙政园的水廊,留园的曲廊被誉为“江南三大名廊”。
A.沧浪亭之复廊:复廊,即两廊并为一体,中间隔墙,墙上一般设有花窗,景色互为渗透,似隔非隔。人在廊中行走时能感觉到步移景异的效果。沧浪亭复廊由西向东,北面临水,人在园内走,可以看到古朴的假山和拨光粼粼的水面;人在园外走,又能观望其喧闹的市井和幽静的院落。与沧浪亭上欧阳修和园主对吟的联句“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相印生辉煌。沧浪亭内有108种各式花窗,或曲或直,或繁复,或简明,这些花窗和复廊一起构成了一道优美的风景。
B.拙政园之水廊:顾名思义,就是依水而建的走廊。水廊凌跨于水面之上,能使水面上的空间半通半透,增加水池深度,给人有源远流长的感觉。人行其上,似“游廊可渡”。拙政园的布局以水为主,当地原是一片积水弥漫的洼地,园主因地制宜,搭建水廊。拙政园西部,水域宽阔,水廊平面曲折,高低起伏,转折处留出水院,贴墙堆叠湖石,点缀花木,引人注目。盛夏之季,行走在廊上,体味“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韵味,仿佛置身瑶池境界。
C.留园之曲廊:曲廊,依墙又离墙,在廊与墙之间组成各式小院,空间交错,穿插流动,曲折有法或在其间栽花置石,或略添小景而成曲廊,不曲则成修廊。留园曲廊长达七百余米,随形而变,因势而曲,或蟠于山腰,或蜿蜒于水际,逶迤相续,始终不断,使园景堂奥深远,无穷变化,有步移景异之妙。西山桂树丛生,由曲廊登山俯视,园中景色尽收眼底,更有“奇山尽含千古秀,桂花香动万山秋”的奇妙感觉。
颐和园爬山廊。
颐和园万寿寺后的叠落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