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谈到的成绩单,指的就是课业学习报告,比如语数外的中考、大考成绩,等等。今天这篇文章的作者凌太讲述了自己的一双儿女在香港一所国际学校拿到的“成绩单”。这份成绩单上除了“课业学习” 成绩以外,还有孩子在其它两大方面的成绩:“社交与情绪” 和 “工作习惯” ...
作者说:拿到成绩单后,把课业学习的程度看一下,重点看“社交与情绪”和“工作习惯”这两项。不是说课业不重要,只是我觉得这两项才算得上是人生地基 ...
3、再来说说所谓的 “素质教育”
每次看到他们的学期报告,我都会想:作为一个成年人,这些我做到了吗?
虽然也是一路“名校”上下来, 我得说我从小就没受过这种系统训练。有些东西倒也潜移默化地学到了,有些是在走出学校后才磕磕绊绊搞明白,有些我至今也不能熟练掌握。而四十岁回头再看,几乎上述所有,都是我在人生这个漫长解题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习惯和技能。只能说,我的孩子们真幸运。
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一些著名的公立学校?问的人是想为自己孩子的择校做参考,我却觉得很难回答,人各有志。
亲身经历过观察过不同的教育理念之后,我只希望下一代能走一条跟我们不一样的路。
我希望他们受到的教育,最终使他们成为人格完整、三观端正、有生命力、有学习热情和能力的,幸福的人。在能力范围内,哪种教育体系最有可能帮我们一起达成这个目标,就把他们送到哪儿。
再多说几句。经常看到人抨击“快乐教育”和“素质教育”,其实我在国外反倒没有听到过这样的口号,不知道概括出这个口号的国人是怎么定义它的内涵和外延的。有些人认为”快乐教育”就是在教育中回避辛苦学习、只求快乐开心,所以坚决要不得;有些人把“素质教育”理解成课后上各种才艺课,并由此得出结论:素质教育是有钱人的专利。也有另一个极端的理解是,为了保证快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现在课堂上学的知识就要砍掉一些不要学了。
这些真的是误解和误导。
国外的老师和家长确实经常把“Have fun'挂在嘴上。但,'Having fun'的意思可不是“不需要好好学习、只要快乐就好”,而是老师和家长用启发鼓励的方式,让孩子们乐于学习、更好地学习。
事实上,国外学校的孩子从小就学习非常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常识,并且大量阅读。两三岁在幼儿园就开始一点点学习生活常识、情绪管理、社会人际规则和团队协作,慢慢为将来成为一个成熟独立的成人做准备。
他们从小受到专业教育者的尊重、引导和启发,确实是怀着快乐和好奇在学习,该学的东西其实一样不落都学了,甚至比我们学的还要广泛。而且通过特定方法的训练,有很强的思辨、研究、合作和表达能力。如果这就是“快乐教育”、“素质教育”的话,我真看不出有什么可反对的。唯一需要讨论的是我们做得到做不到。
4、人生就是一个漫长的解题过程
从一张成绩单聊了这许多。因为一个人的成长,有的能从成绩单上看出来,有的看不出来。
人生就是一个漫长的解题过程, 从小到大一路走一路解决问题:成长、亲子、学业、友谊、爱情、婚姻、职业、子女、人际、金钱、健康、挑战、打击,乃至死亡......甚至你的银行和厕所管道都要时不常抛一个问题给你。
作为家长,我能做的只是在孩子18岁之前帮他们打一个地基而已,后面的就要靠他们自己了。
打地基的过程也是一个解题的过程,虽然挑战不断,但我有信心。因为我能看到楼盖起来时的样子,所以可以推算出地基中需要多少种钢筋。
如果有人告诉我:这个地基就是写着他们考试分数和高考成绩的成绩单,那我是绝对不会听的。因为我们要盖的,肯定是不一样的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