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到此禅关宿方知山色多-九华山甘露寺
甘露寺,座落於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化城峰腰,与祗园寺、东崖寺、百岁宫同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建於清朝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年),玉琳国师奉旨进香九华,见此地山水环拱,於是倡言在此立寺。传说动工前夜,满山松针尽挂甘露,人称奇迹,又因《法华经.药草喻品》中写道∶“释迦说∶我为大众说甘露净法。”阿弥陀佛又有“甘露如来”、“甘露王”的称号,他化身说法时就有“澍甘露之雨”的话,遂定名“甘露寺”。
甘露寺地处山腰,又是北路朝山必经之地,庙宇宽宏,佛像众多,茂林修竹,环境十分优雅。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今存大雄宝殿、配殿;寮房、钟鼓、碑刻等文物古迹。全寺殿宇宽宏,楼阁整齐,背倚青山,前有流水,极富诗情画意。古人宿此寺中,曾有“屋角泉声落,床头岚气过”;“到此禅关宿,方知山色多”的诗句。寺前路旁有石砌冰纹通花栏杆,可在古木荫下凭栏远眺,一览山色。
82.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陕西法门寺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宝鸡市96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真身宝塔唐代建立后,法门寺走向它的全盛时期。唐武德元年,定名法门寺。贞观五年时,一个叫张亮的人获准拆望云宫来修塔,高宗显庆五年重建,建成一座四层方形楼阁式塔,后唐中宗提名为“真身宝塔”。唐景龙四年改法门寺为“圣朝无忧王寺”,并为塔提名为“大圣真身宝塔”。懿宗时举行了唐朝最后一次迎奉佛骨的活动,法门寺在这时得以重修,地宫的情况在此后就未曾改变过。唐朝皇帝曾迎奉佛骨7次,每次都对寺院大施财物,这为寺塔的扩建提供了方便。法门寺经过多次修筑增建,形成了二十四院的形制。 83.吕祖仙祠话永乐-山西芮城永乐宫
山西芮城永乐宫原在山西芮城县永乐镇,1959年修建三峡水利工程,宫址适在淹没区内,于是全部建筑迁至芮城北侧3公里的龙泉村附近复原保存。 84.白云深处觅仙踪-陜西白云山道观
白云山道观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清雍正二年(1724年)重修并增建。明清时期西北最大的建筑群﹐是集建筑﹑绘画﹑雕刻﹑书法﹑冶炼等民间技艺为一体的艺术精萃﹐素以“关西名胜”闻名于世。 85.寻根洪洞说广胜-山西洪洞广胜寺
广胜寺分上下两寺,相距约半公里。上寺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比中国第一寺白马寺仅晚80年。上寺的飞虹塔、两棵不同扭转方向的柏树、"赵城金藏",以上合称上寺三绝。加上下寺"水神庙"的元代壁画,合共四绝。广胜寺-飞虹塔,飞虹塔始建于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高47米,八角,十三层,外表镶嵌着以黄、绿、蓝三彩琉璃烧制的对象,琉璃烧制的悬塑浮雕,溢光流彩,有罗汉、观音、天王、龙、虎、花、鸟等,非常美丽观。 86.玄中古剎话净土-山西交城玄中奇
座落山西省交城县西北的石壁山中,又称石壁寺,是我国汉传佛教重要教派--净土宗的发源地之一,也被日本佛教净土宗和净土真宗视为祖庭。玄中寺为昙鸾于北魏延兴二年(472)创建,历时四年,承明元年(476)竣工。其后两次遭受火灾,殿宇被毁。修复后于金末再遭兵火,复归灰烬。元代改称"龙山护国永宁十方大玄中禅寺",并由朝近捐助重修。自19454年起,陆续进行修缮,于1956年竣工。改善了交通条件,使这座具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古剎焕然一新。 87.鬼斧神工悬空寺-山西浑源悬空寺
悬空寺在石壁上悬空架屋,右四层,左三层楼,两殿沿石壁建有栈道回廊相通,别具心裁。相传此寺创建于魏,为北岳绝景之一。它在山西浑源县城南约二十里处,地处山西省极北之高原上,去此地的路径,通常由辉原南行至磁窑口,即古之金龙峪口,宋将杨业守三关,亦镇兵于此。 88.祖庭重辉法华严-山西华严寺
位于大同市内,是著名的辽金古剎。华严寺的始建年代已难稽查,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地位显赫。封院的重要建筑是大雄宝殿和薄伽教藏殿。自明代中叶,华严寺分为上(以大雄宝殿为主体)、下(以薄伽教藏殿为主体)两座寺院,自成格局,建筑风格古朴严谨。1963年,将上、下两寺重新合并为一寺。"文革"时期,华严寺改做博物馆,使寺内建筑、佛像、经典、文物都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1984年,寺院交还佛教界管理使用。经过整理和修缮,这座珍贵的佛教名剎重现了往日的光华。 89.宗风依旧话宝塔-宁夏海宝塔寺
位于银川市北郊,海宝塔高十一层,仿楼阁式建筑,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剎组成。塔的整体呈方形,南、西、已三面正中置拱券壁龛,东面正中设券门,券门前置券棚歇山顶抱厦一间,突出了入塔口。塔内九,每层都设一个拱券壁龛。塔剎的剎顶由巨大的绿色桃型琉璃砖砌成,四角攒尖,无常见的相轮、华盖、宝珠之类的饰物,造型奇特,实属罕见。海宝塔以其优美的造型、流畅的线条、丰富的层次、鲜明的棱角,给人以气势雄伟、巍峨庄严之感,为我国古塔建筑中之珍品。 90.教圣地万寿观-宁夏万寿观
万寿观位于甘肃省临夏是北原之上﹐旧有山门戏楼苍海桑田仅存基石砖块,建于元代,道士郭飞扬隐居于此,所以又称"飞扬仙院"。 91.崆峒问道佛亦兴-甘肃平凉崆峒山
平凉的崆峒山,道教的第一名山,也是当年皇帝问道之处,后来的秦皇、汉武、唐太宗、清康熙也都曾来过。道教第一名山-平凉崆峒山,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为天下道家第一名山,其名取道家空空同同、清凈自然之意。 92.南北合壁,齐名并誉-南少林寺
南少林寺位于福建省福清市东张镇少林村,坐落于福清市西部闽中的嵩山峻岭之中,这是历史上与河南嵩山少林寺齐名的古刹名蓝,也是福建省至今唯一得到考古证实的南少林寺。
南少林寺,始建于唐初贞观元年(627年),寺院四面群山绵延,雄浑巍峨,一泓绿水环绕着座座青山,密林深处,风吹草动山舞峰移、云烟拂拂、悠然飘逸。寺院座西北朝东南,周围溪、涧、流、瀑、泉,清水汩汩,涌泉自出,构成了难得的秀水奇观。整座寺院依山起势、傍倚五老峰,背靠“嵩山”,无论地形或山峦与河南嵩山如出一辙,令人称叹!寺前一溪横卧,迳流蜿蜒曲折,溪水清澈、晶晶莹莹,长流不涸。进入寺院,必先跨上长近二百米的铁索拉桥,人行桥上,如荡轻舟,悠悠欲醉,心境顿时豁然开朗。桥下是清澈如镜的湖面,把群山、寺院、绿荫映入水中。由于谷低,枕石漱流,清音潺潺,加之苍崖夹谷清泉长流,谷中常云蒸霞蔚,山色空蒙,时有紫气苒苒,神秘莫测。 93.人间天上玉泉观-甘肃天水玉泉观
甘肃省天水市北天靖山麓。因观内有一清泉,其泉水清澈甘冽,且传说常以泉水洗眼可医眼疾,故人称〝玉泉〞、〝明眼泉〞,观以泉名,泉借观贵。整座道观,亭台高下,碑碣遍布,四周林木葱茏,曲径通幽。为甘肃省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是天水市风景名胜游览区. 94.青涨法院塔尔寺-青海塔尔寺
塔尔寺的藏语全称是木绛巴林,译为十万佛像,位于青海省湟中县.寺院创建于明嘉靖39年.万历11年,遵照三世达赖喇嘛之嘱扩建,后经四百年的陆续扩建,逐步发展成现有规模.塔尔寺是我国藏语细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整个寺院建筑依山势起伏,高低交错,由塔殿,佛殿,经堂,学院,和增寺组成,占地面积达 600亩.主要殿塔有菩提宝塔,菩提宝塔殿,贤康殿,觉康殿,官康殿,小召殿,文殊殿,护法神殿,祈寿殿,吉祥宫,文善逝塔及四大学院,印经院,增舍等. 95.边陲宝剎话大昭-内蒙大召寺
大召,蒙古与称为伊克召,位于内蒙古呼和旧城玉泉井北端.他与呼和浩特旧城都是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再明万历七年兴建的.由万历皇帝赐名弘慈寺,后人为纪念建庙人,又称为阿拉坦召.全寺占地面积三万坪方米,建筑面积八千平方米,是呼和浩特规模最大,最为著名的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寺院建筑风格综合藏,汉民族形成,又具有典型的蒙古民族特色.主要建筑有山门,东仓,西仓,天王殿,大殿等. 96.第一学府楼观台-陜西周至楼观台
位于陕西周至终南山麓。据《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碑记》载,“楼观”起始于周康王时代,相传当时文星象学家尹喜,在此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而初名“草楼观”。魏时已见记载,《楼观》谓:“魏元帝咸熙初(公元264年),道士梁谌事郑法师于楼观。”该观增建于秦汉,扩建于唐代。 97.无处不在是道家-西岳华山
华山自古就是道教的神仙洞府,是十大洞天和三十六小洞天之一。华山现有玉泉院、镇岳宫、东道院、翠云宫、群仙观、玉女祠等建筑,宫观建筑与奇险的山峰景观自然和谐,真是别有洞天。 98.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陜西龙门洞道观
龙门宗」是全真道支派之一。全真道开山祖师王重阳真人,其在世时所传授的七个主要**,在其仙逝之后,皆各自开宗立派。其中,丘处机真人所传下的一派,即为「龙门宗」。 99.密藏宗封大兴善-安西大兴善寺
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大南门外,建于随开皇二年.大兴善寺还是我国佛教秘宗的开源地,为秘宗祖庭.唐开元八年,狮子国高憎不空来我国,后在大兴善四,后在大兴善寺主持译经事业,大量译传秘典,盛弘密教,传法灌顶,从而创立了我国佛教秘宗,被尊为秘宗开祖.当时日增空海来唐求法,师事不空**惠果,学成回国,于日本东大寺创立了日本佛教的东密,并创造了日本文字,号弘法大师,这一宗派至今鼎盛.因此,大兴善寺也是日本佛教秘宗的祖庭. 100.仙道犹存仙何在-西安八仙宫
八仙宫,又名八仙庵,位于西安市东关长乐坊。八仙宫是西安市现存最完整的一座道观。自宋代创建以来,历经重修、扩建,格局日趋完整,建筑日益壮观。今日之八仙宫集宗教、文化和旅游于一体,以其幽雅的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迎接着八方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