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热感冒——柴卷甘露汤(章庆云方)银柴胡10g,清豆卷10g,羌活、独活各5g,前胡10g,甘露消毒丹(包煎)15~30g。水煎服。
(验案)张某,男,55岁,1981年10月6日初诊:发热已3天,体温38.9℃,畏寒头痛,四肢酸楚,口干欲饮,胸闷心烦,夜寐梦扰,二便调,脉浮兼滑,苔薄而腻。白细胞计数为13.8×109/L,中性86%,淋巴14%。证属风热外袭,表卫失和,治拟清化解表。银柴胡10g,清豆卷10g,羌活、独活各5g,前胡10g,甘露消毒丹(包)18g,藿香梗9g,金银花、连翘各10g,清炙甘草10g,炒谷芽、炒麦芽各10g,焦山楂肉10g。水煎服,2剂。药后身热即退,头痛肢楚亦平,2天后再诊,体温37℃,白细胞计数5.3×109/L,脉症正常。(方源)《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
流行性感冒——解热合剂(叶景华方)荆芥10g,紫苏15g,四季青30g,鸭跖草30g,大青叶30g。 1剂煎2汁,先用冷水将药浸半小时,煮沸后文火煎15~20分钟,每隔3~4小时服1汁。发热高者1日服药2剂,分4次服,服药后多饮水,一般服药得汗后发热即可渐退。
(加减)鼻塞流涕多者加辛夷6g,白芷6g;咳嗽者加前胡10g,桔梗6g,牛蒡子10g;咽痛甚者加射干10g,白花蛇舌草30g;泛恶呕吐者加陈皮10g,制半夏10g。
(验案)高某,男性,15岁,学生。因恶寒发热1周而住院。患者于入院前1周起恶寒发热,鼻塞,头胀,汗少,咽干,纳呆。曾用四环素、氨非加片、板蓝根、银黄针等治疗未见好转,并有恶心呕吐,乃住院治疗。体检:体温39.8℃,热性病容,神疲,血压13/9.5kPa。两侧颌下扪及黄豆大淋巴结。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两肺呼吸音粗糙,心率较快,胸部透视无异常。化验血象中白细胞4.0×109/L。住院后用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克感敏等治疗3天,发热仍不退。第4天起改用中药治疗。中医辨证:恶寒发热1周,汗少,头胀鼻塞,口干引饮,纳呆,舌苔薄腻、尖红,脉数,大便干,小便短赤。证属外感风热之邪在表。治以辛凉解表。方用荆芥9g,紫苏9g,鸭跖草30g,大青叶30g,四季青30g。服药1剂,汗出多,热退。但腹中不适,大便溏薄,日行3次,纳呆口干,舌苔薄黄,尖红,脉较数。前方中加枳壳10g,炒楂曲各15g,前胡9g。又服药1剂,下午未再发热,大便减少,但舌苔仍较腻,胸闷纳呆,继进和中化湿之剂,调理5天病愈出院。
外感发热——通天达地汤(吴廷扬方)
(组成)荆芥10g,防风10g,连翘10g,炒牛蒡子10g,桔梗15g,枳壳10g,黄芩10g,赤芍15g,射干10g,玄参20g,天花粉15g,川贝母或浙贝母5g,白芥子5g,灯心草1扎,甘草5g。
(加减)如流感属表寒里热、挟湿重者去灯心草加滑石,急性扁桃体炎去灯心草加板蓝根或岗梅根,流行性腮腺炎去灯心草加板蓝根,并予青黛外用。
(验案)男,4岁,1984年10月3日下午初诊。发热。体温39.2℃,鼻流浊涕,咳嗽,咽痛(咽部充血),口渴,舌质红,薄黄,脉浮数。诊断为风热感冒之重症,治以疏风散邪、解表清里。给予连翘10g,防风6g,浙贝母2.5g,荆芥6g,玄参10g,桔梗6g,赤芍8g,天花粉10g,黄芩8g,枳壳5g,炒牛蒡子10g,射干7g,岗梅根15g,白芥子2g,甘草2g。水煎服。2剂后诸症大减,体温37.1℃,后予连翘、玄参、北沙参、桔梗、甘草之属而愈。内科病证--感冒 [辨证方]1、寒证 王三才:人参败毒散,治感冒非时,伤寒头疼,身热拘急,憎寒壮热。人参3克 羌活4.5克 独活3克 柴胡3.6克 前胡3克葛根3克 甘草1.5克 桔梗 枳壳 茯苓各2.4克 川芎 苍术各3克
蒲辅周:加味香苏饮,伤风感冒常用方。 苏叶3克 陈皮2.4克 香附3克 甘草0.9克 防风3克 葛根2.4克 羌活1.5克 荆芥1.5克 僵蚕3克 桔梗1.5克 枳壳1.5克豆豉6克 葱白1根 头痛甚,加川芎1.5克、白芷3克;咽痛甚,加射干4.5克;冬日感寒重者,可合三拗汤。
王三才: 发散伤寒单方。生姜30克 葱白10根 好酒2大钟,煎1大钟,去渣热服。被盖周身汗透即解,勿令汗太过。忌大荤五七日。夏月姜、葱减半,冬月倍用。
雷丰: 辛温解表法,治春温初起,风寒寒疫,及阴暑秋凉等证。防风4.5克 桔梗4.5克 杏仁4.5(去皮尖,研) 广陈皮3克 淡豆豉9克 加葱白3根煎。
2、热证 吴鞠通: 银翘散,治风热感冒。连翘30克 银花30克 苦桔梗18克 薄荷18克 竹叶12克 生甘草15克 芥穗12克 淡豆豉15克 牛蒡子18克上杵为散。每服18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
陈廷耻:感冒常用方。桑叶12克 薄荷3克 桔梗10克 茅根15克 菊花10克 连翘15克 苦杏仁10克 淡豆豉10克 玄参15克 甘草6克
刘汉章: 退热饮,治小儿外感发热。 蝉蜕10克 苇根30克 霜桑叶10克 生石膏20克 甘草6克 上药加水600~700毫升,煎沸后15~20分钟即可,滤出药渣,加白糖适量。两岁以下者徐徐温服,2~5岁分4次服,5岁以上者可分3次温服。该药熬煎时间不宜过长。 咳嗽,加百部15克;头痛,加花粉20克;欲呕,加竹茹10克。
3、实证 王三才:防风通圣散,通治诸风,湿热疮毒,时行热病。防风 川芎 当归 白芍药 连翘 薄荷各3克 荆芥穗 白术 山栀各2.1克 黄芩 桔梗各4.5克 石膏3克 滑石9克 甘草1.5克 上方用姜3片、水2钟,煎1钟,食远服。风热内盛欲下,加大黄9克、芒硝6克;风湿热在表欲汗,加麻黄6克、葱白3根;自利体寒,去硝黄;自汗,去麻黄,加桂枝。
[食疗方] 岳美中:神仙粥,专治一切感冒(寒证)症。凡初得病二三日者,服之即解。法用糯米30克,生姜5~6片,河水两碗,于砂锅内煮一二滚后,次入带须葱白5~6个,煮至米熟,再加酸醋半小盅,入内搅匀,乘热吃粥,或只服粥汤,于无风处睡,以出汗为度。余曾将此方用量略加变通,施于老人感冒,安全有效。
赵学敏: 川芎茶,治大人小儿感冒风寒,头痛鼻塞,遍身拘急,恶寒发热等症。(寒证)鲜川芎(梗叶切碎;如无,干者亦可) 生姜(切丝) 陈皮(切丝) 鲜紫苏(梗法切碎)各等分 细茶(与各药总量相等)五月五日午时拌匀,用盒盖过宿,使气透,次日取出焙干,瓷瓶收贮。用时以汤泡之l盅,乘热熏鼻,吸其气,复乘热饮之,汗出即愈。
【感冒用药规律---孙一民】 1、恶寒:用荆芥穗、防风发散风寒或用麻黄发汗散寒。2、发热:金银花、连翘清热毒退热;
苇根清热生津(可以重用,无副作用,治感冒用鲜苇根更佳)
淡豆豉发散风热(用青蒿、薄荷拌制者性偏凉;用麻黄、苏叶酿制者性偏温)
3、头痛:风热头痛(头胀有热感):桑叶、菊花或蔓荆子、连翘等清热散风止痛。
风寒头痛(头痛遇寒加重):荆芥穗、羌活疏风散寒止痛。
4、周身酸痛:属风热:桑枝、金银花藤祛风通络止痛。
属风寒:桂枝、防风散寒通络止痛。
5、闭塞流涕:
属风热:(流浊涕):薄荷、桑叶清热通窍。
属风寒:(流清涕):辛夷、白芷散寒通窍。
6、口咽干:石斛、天花粉清热生津。
7、咽肿痛:蒲公英、牛蒡子或板蓝根、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8、小便黄:山栀、竹叶或鲜白茅根清下焦热,并且起分利邪热作用。
【虚人感冒--- 柴胡桂枝汤加仙鹤草】 (其实就是阳虚外感),治宜调和营卫,和解扶正。处方:柴胡12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法半夏10克、黄芩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炙甘草6克、党参10克、仙鹤草50克。3副后复诊,病人说,行小伙子,有两下子。好多了,又有点咳嗽了。于是上方去党参、生姜加干姜10克、五味子10克。又服3副,症状消失,脱去了羽绒服。
余国俊老师主张去掉党参换仙鹤草,扶正力宏而不恋邪气。但我在应用当中一般都忘了去党参,效果也不错,未见明显的副作用。柴胡的用量在治疗虚人感冒时不能用量太大,一般不超过24克,因为此阶段的感冒病人已经没有高热了,基本上处于体虚邪恋。如果病人体质很好,柴胡量可以加大一些。像体质好的外感患者,高烧时,大于39度。柴胡可以用到20——60克,如江苏名医严冰治疗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肺炎等高烧,柴胡用于退热量多在30——40克,例:柴胡30——40克、黄芩10克、青蒿30克、生石膏30——60克。从未发现不良反应。黄煌老师用柴胡治疗病毒性感冒,类风湿性关节炎,柴胡20克、甘草10克、连翘40克、黄芩12克,一剂药水煎分4次服,患者常常通身大汗,随着体温下降而愈。但应用大剂量柴胡必须把握住一个度,就是体质好,高烧,面红,汗出而体温不降的实证。
【习惯性感冒120例--参芪桂枝汤】
【基本方】:人参、防风各10g,黄芪30g、桂枝、白芍、白术各15g,甘草8g,生姜5片,大枣7枚。加减:舌尖红、舌苔薄黄属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方中人参改用西洋参;咳嗽,加炙麻黄、炒杏仁;痰多,加半夏、化橘红;痰黄粘稠加黄芩、浙贝母;鼻塞流涕重者,加苍耳子、辛夷花;音哑、咽痛,加牛蒡子、菊花。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400ml,混匀,每次服200ml,1日2次。10剂为1疗程,一般治疗2~4疗程。&5.( 治疗结果:120例中,临床治愈72例,显效26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3.4%。&
1.风热感冒--感冒汤1号 (孙一民) 桑叶9克 桑枝30克 苇根30克 菊花9克 淡豆豉15克 山栀9克 连翘15克 金银花15克 金银藤24克 蔓荆子9克 薄荷6克 甘草3克水煎服,日一剂。若病重者,可1日2剂.
[方解] 桑叶、菊花、淡豆豉、蔓荆子、苇根、薄荷辛凉解表;
桑叶、菊花、蔓荆子治头痛;
薄荷走鼻,治鼻塞流浊涕;
金银花、连翘、苇根清热;
桑技、金银花治风热型周身骨节酸痛;
山栀引热下行,井可分解热邪;
甘草调和诸药。
以上诸药配伍,共奏辛凉解表之功效。
2.风热感冒---风热台剂 (陈汝兴等)
[组成]黄芩20克 柴胡20克 板蓝根60克 蒲公英60克 羌活20克 生甘草10克 制成合剂,每瓶200m1。日服3—4次,每次50ml。
[疗效]显效(服药后24小时内全身及局部主要症状如发热、咽痛、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50例;有效(高温39℃以上),病人体温在24小时内下降2℃以上,不再回升;服药24—48小时内,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3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占88%。
3.风热感冒--蝉蚕解表汤 (姬乾园)
[组成] 蝉衣10克,僵蚕10克,板蓝根10克,连翘10克,桑叶10克,薄荷9克, 芦根15克。 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武火煎15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根据病情轻重,每日1—2剂,分2—4次温服。
[加减] 若高热神昏,加生石膏、知母、清瘟散;
身热恶寒头痛,加菊花、钩藤、清化散;
身疼四肢酸痛,加桑技、忍冬藤;
咽红肿痛,加马勃、公英、牛蒡子;
咳嗽,加杏仁、贝母;
口渴不欲饮水,芦根加倍;
有热便稀,加葛根、泽泻;
烦躁不寐,加竹叶卷心、莲子心、连翘心、元参心;
鼻衄,加白茅根、大小蓟。
[按语]本方具有清热解毒,透邪外达之功,凡风热温毒由外感引发高热诸症,皆可加减应用,每获著效。
4.风热感冒--银荷汤 (龚志贤)
[组成] 银花藤30克 荷叶30克 木通12克 荆芥6克 黄荆子15克 十大功劳叶12克
[方解]银荷汤为《温病条辨》之银翘散加减而来。
方中重用银花藤(或银花半量)、荷叶清热解毒,清头目之风为主;
配以荆芥发表祛风,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
黄荆子祛风、除痰、行气、止痛,
十大功劳叶泻火退热;
木通上通心肺利窍,下清湿热利小便、通大便,可除胸中烦热,利咽喉,助银、荷、芥、黄散风清热解表之力,兼利肺气,通大小便,使邪热从下窍而去,可谓两全其功。
5.风热感冒--石膏银花汤 (王国梁)
[组成]生石膏30-60克 银花10-30克 薄荷5-0克 蝉衣5-10克 生甘草5克
[主治,症见发热39℃以上,诊见发热重恶寒轻,或不恶寒,无汗肌肤燥热,或微汗肌肤潮润,头痛身疼,咽痛咳嗽,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加减] 若客寒包火,加辛温之品,冬用麻黄,夏用香薷;
挟湿者,加化湿之品,如藿香、苍术之类;
小儿动风者,加清热乎肝之品,如石决明、炒僵蚕、钩藤之类,并重用蝉衣、石膏;
若高热汗多,可重用石膏,酌减薄荷、蝉衣;
如高热无汗,宜重用薄荷、蝉衣,酌减石膏。
[疗效]治疗179例,152例显效(服药1—2天内高热净退,不再回升,其他症状相应消除或缓解),占84.9%;20例有效(服药2天后,高热逐渐下降而至退净者) ,占11.2%;7例无效(服药2天后,高热持续不退),占3.9%。总有效率达96.1%。其中9例在服药后体温骤至36℃以下,但患者无不适及其他异常反应,停药后均很快回升至正常。
6.风热感冒--桑菊排风汤 (龚志贤)
[组成] 冬桑叶10克 菊花10克 排风藤30克 蝉衣3克 薄荷6克 甘草3克 芦根15克
[方解] 排风藤味甘、性平、微寒,更助桑、菊、蝉、薄散风清热之功,药轻而效宏,取其气宜轻煎。
[加减] 咽喉红肿疼痛甚者,加控耳草30克(清热解毒利咽),
发热较甚者加青蒿15克,
咳嗽较重者加五匹风30克,
食欲不振者加鸡屎藤30克。
7.风热感冒---银翘台剂 (陈树森)
[组成] 板蓝根30克 银花30克 连翘30克 荆芥(后下)10克
[制用法]煎成50%浓液,每服30-60ml,日3次,儿童酌减。服药后多饮水。
[加喊] 咳嗽加生甘草、桔梗、杏仁各10克,
咽喉肿痛加锦灯笼、山豆根各10克。
8.风热感冒--清解表热方 (印会河)
[组成] 桑白皮9克 桑叶9克 菊花9克 黄芩12克 生石膏(先煎)30克 鱼腥草30克 枇杷叶9克 芦根30克 山豆根30克
[加减] 咽痛加桔梗、牛蒡子各9克;
咳嗽甚者加杏仁9克;
无汗恶寒甚者加荆芥9克、薄荷3克;
身痛明显加羌活、苏叶各9克。
[按语]此方经印老多年使用,已列为“抓主症”的常用方剂。凡感冒发烧以及上呼吸道炎症明显者,即可用此。一般收效甚捷
9.风热感冒---银柴散 双花30克 连翘15克 黄芩15克 生石膏30克 柴胡15克 葛根30克 牛蒡子9克 蝉衣9克 桔梗9克 芥穗6克 苏叶9克 甘草6克 水煎服、日两刑。
[疗效]100例 治愈(服药24小时内症状消失,体温正常)51例,占51%;显效(高热在24小时内下降2C以上,并不再回升;或服药24—48小时内症状基本消失)36例,占36%,总有效率87%,无效13例。平均退热时间1.6天。
10.风热感冒---清热解表汤 (刘博仁)
[组成] 薄荷(后下)5克 连翘15克 银花15克 板蓝根15克 北杏15克 芦根30克 黄芩15克 甘草5克 水煎服。
11.风热感冒发热---退热灵 (汪履秋)
[组成] 银花15克 连翘15克 荆芥10克 薄荷10克 板蓝根15克 蚤休15克 煎温服。
13.风热感冒发热---梅翁汤 (刘瑞霖)
[组成] 岗梅根31克 水翁花15克 倒扣草12克 鱼腥草31克 大青叶15克 野菊花12克 银花叶15克 连翘15克 煎服。
[加减] 咽喉红肿、咳嗽痰黄者加玄参、桑白皮;
流感加贯众;
小儿高热者加蝉蜕、钩藤.
[疗效]150例患者,治愈(发热经1—3天内退至正常,临床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全部消失者)126例;有效(发热经治1—3天内逐渐下降,临床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减轻者)24例;无效(经治1—3天,发热不退或升高,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无改善或恶化者)0例。
14.感冒肺炎---解毒泻肺饮 (陆拯)
[组成] 桑白皮30克 蒲公英30克 鱼腥草30克 板蓝根30克 大黄8克 制僵蚕10克 牛蒡子10克 水蛭(先煎)3克 白头翁15克 川贝母5克 生甘草5克 煎温服。
15.肺热咳嗽痰喘--解表I号 (王福山)
[组成] 南星15克 僵蚕15克 全蝎15克 天竺黄15克 青黛15克 川贝母30克 雄黄3克 朱砂3克 冰片1.5克 研末备用。
[功用]清热化痰镇惊。
16.外感风热,咳嗽,音哑--清肺开音汤 (魏长春)
[组成] 射干3克 马兜铃6克 冬瓜仁9克 蝉衣3克 生牛蒡子9克 空沙参9克 生甘草3克 枇杷叶9克 川贝母3克 安南子9克(一名胖大海)
[按语]胖大海如缺货,可用栝蒌皮9克代之,亦能宣肺开音润燥;也可用鲜梨一只,连皮去心切片与各药同煎,能润燥生律开音。肺痨吐血音哑,需要滋阴清肺者,忌服此方。
18.风热感冒---疏风解表宁嗽汤 (李兴培)
[组成] 银花10-15克 杏仁10克 连翘10-15克 浙贝10克 枳壳10克 牛蒡子6-9克 僵蚕6-9克 前胡6-9克 桔梗6克 蝉蜕3-6克 甘草3 克 葱白(捣烂另后下)20克
20.暑热感冒--翘荷石膏汤 (刘耀三)
[组成] 连翘24克 薄荷15克 生石膏30克 知母24克 桔梗10克 甘草6克 淡豆豉10克 淡竹叶10克
21.风热挟湿之感冒---银翘香薷饮 (刘耀三)
[组成] 银花24克 连翘24克 香薷10克 薄荷10克 桔梗10克 藿香10克 甘草3克 鲜荷叶0.5张
[加减] 暑热偏胜,见胸中烦热者,加黄连,以清热除烦;
口渴思饮者,加西瓜翠衣,以清暑生津;
湿滞偏胜,见胸满泛呕者,加厚朴、橘皮,以导滞宽中;
小便不利者,加滑石,以助清暑利湿。
[按语]水煎,稍冷取服,以防格拒作呕。
9、感冒、肺炎--清热解毒消炎方 (吴井昌) 苦参25克 诃子25克 青木香15克 地丁15克 白沙参15克 山奈10克 莲子15克 栀子15克 钩藤l5克
[制用法]研成粉末过60目筛,混匀。成人每次5克,小孩1周岁1克,2一5周岁2克,6—9周岁3克,10—15周岁4克,每日2—3次,用冷水煮沸后服用。
10、感冒发热---活力清热片 (梁英杰)
[组成]水牛角浓缩粉1kg(相当于水牛角15kg) 板蓝根15kg 野菊花7.5kg 荆芥7.5kg
[制用法]辅料适当,制成10000片。口服,成人每日3—4次,每次4—6片,小儿酌减。
11、外感高热--感冒清热合剂I号 (梁秀凤等)
[组成] 薄荷10克 芥穗10克 银花10克 连翘15克 杏仁10克 生石膏l0克 前胡10克 黄芩10克 竹叶10克 柴胡10克 生甘草10克 板蓝根10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先用温水浸泡15分钟,武火煮沸20分钟,加入薄荷微火再煎3分钟,共煎2次,每次取200m1,1日服4次、6次或8次。相应的测体温4次、6次、8次。
[疗效]73例,退热时间最短为3小时。服1—4剂的过程中,体温呈阶梯式下降,24小时体温恢复正常考58例,占79.45%;48小时恢复正常者13例,占17.80%;无效2例,占2.47%。总有效率97.26%。随着体温恢复正常,伴随症状亦减轻消失。
12、普通型感冒发热---羌话简易方 (苏万方)
[组成]羌活30克 黄芩15克
[方解]苏老自拟方,羌活辛温,发汗力强,苏老不但用于风寒感冒,亦用于风热感冒。此方一温一寒,配伍巧妙,临床退热甚速。现代药理亦证明,此二药有解热、抗病毒、抗细菌的作用。
[加减]乳蛾红肿疼痛甚者,加板蓝根、蒲公英。
13、感冒发热--清解I号方 (周少逸)
[组成]桑叶10克 菊花10克 银花30克 板蓝根30克 鸡苏散(布包)15克 生黄芩15克 老苏梗10克每日1剂,二煎需在头煎服后4小时之内服完。
鼻塞咳嗽加大贝母、制竹茹;
体痛加丝瓜络或鹿衔草。
15、病毒性感冒---清热汤 (靖雨珍)
[组成] 金莲花15克 大青叶15克元参10克 生地25克 知母10克 薄荷l0克 生甘草3克 每日1剂,水煎早中午晚分4次服
[功用]解表清热,解毒养阴。
16、病毒性感冒引起的高热---银蚤汤 (朱海龙)
[组成] 银花30克 板蓝根30克 连翘15克 蚤休10克 荆芥10克 桔梗10克 薄荷(后下)6克 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2剂,日服2—4次。
18、发热---膏葛退热饮 (杨济平)
[组成] 生石膏20-30 葛根10-15 淡竹叶10 白茅根10克 连翘10 钩藤10 甘草3克
[功用]养阴退热。
[加减] 无汗加薄荷、荆芥;
咳嗽加杏仁、枇杷叶;
体痛加秦艽;
头痛加龙胆草;
喉痛加山豆根;
发颐加板蓝根;
牙痛加山栀根;
便闭加番泻叶;
抽搐加地龙、羚羊角;
病久伤阴加沙参、麦冬;
夜烧日不烧加青蒿、白薇。
19、夏季感冒高热--暑令感冒合剂 (盛循卿)
[组成] 香薷6克 藿香10克 佩兰10克 厚朴10克 炙枇杷叶12克 鸭跖草15克
[加减]体温高于39.6℃,加黄连5克;
咽红肿痛明显时,加板蓝根12克。
20、风寒兼热感冒--白羌汤 (裴正学)
[组成] 白芷6克 羌活10克 荆芥10克 板蓝根10克 黄芩10克 杏仁10克 前胡l0克 生石膏30克 豆豉6克
21、夹湿感冒---复方葛芷夷汤 (赵棣华)
[组成] 葛根15克 白芷15克 连翘l5克 肺经草15克 杏仁15克 浙贝母15克 辛夷9-12克 板蓝根24-30克
经实践,反复选药平衡药性,拟定出复方葛芷夷汤,辛凉解表除湿,经千例观察,药性平稳,效果良好,有效率为86.4%。为治疗不同证型之感冒闯出了一条新路。该方服后,可大汗、小汗、微汗或无汗。凡感冒,有汗者可用,无汗者亦可用,解表而不伤正。故老小、体弱皆可用之。唯肺胃阴伤之感冒无效。
22、容易感冒---脐丹粉 (焦新民等)
[组成] 防风 黄芪 肉桂
[制用法]上药各等分共研细末.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神阙穴,趁湿撤药粉0.5克于穴位上,外贴胶布(4×4cm2)以盖住药物即或(胶布过敏者改用棉纱外贴,绷带固定)。每隔3日换药1次,5—7次为1疗程,可连续用2—4疗程。预防总有效率97.2%,防治总有效率96.9%。
【本方治感冒一般一剂即愈】:防风18克,细辛5克,白芷18克,黄芩18克,川芎18克,羌活12克,苍术18克,生地35克,水煎服。一般用药一剂即愈。此方经多年使用,已治愈千余人,非常有效。
【流行感冒——王智贤经验汇总】
1. 流行感冒方:银花12克 连翘12克 牛蒡子10克 薄荷8克 菊花10克 桑叶10克 大青叶15克 黄芩10克 桔梗10克 葛根10克 马鞭草10克 柴胡8克 甘草3克 贯众6克
加减:1.咽部肿痛者加山豆根10克、蝉蜕10克、浙贝母10克、鱼腥草10克;
2.壮热不退,口苦咽干者加石膏30克、栀子10克、芦根12克;
3.咳嗽较剧者加浙贝母10克、杏仁10克、蝉蜕10克、前胡10克、枇杷叶10克、百部10克;
4.高热神昏,烦躁不安者加干地黄12克、丹皮12克、丹参12克、水牛角粉30克、郁金10克、石膏30克;
5.腹部胀痛不适,时有呕恶者加厚朴花10克、槟榔10克、陈皮8克;
6.孕妇患流行感冒者减去贯众加淡豆鼓8克。
针灸方: 大椎、风池、曲池、合谷,留针10~15分钟用泻法;少商、商阳放血,1~2次即可。
2.伤风感冒方: 淡豆鼓10克 荆芥8克 牛蒡子8克 薄荷8克 苍耳子10克 辛荑8克 桑叶10克 甘草3克 连须葱白3寸 大白菜根12克 芫荽10克
加减:1.头痛者加川芎15克、白芷10克、菊花10克;
2.发热者加银花10克、连翘10克、黄芩8克;
3.身痛酸楚者加桂枝8克、葛根10克、炒白芍8克;
4.咳嗽咽干者加蝉蜕10克、紫菀8克、芦根10克、桔梗8克。
针灸方:太阳、印堂,用泻法;中商放血(距拇指指甲根部中央一分许处)。
3.风热感冒方: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12克、薄荷10克、菊花10克、桑叶10克、葛根10克、黄芩10克、桔梗8克、柴胡8克、炒白芍8克、甘草3克。
加减:1.咳嗽者加浙贝母10克、蝉蜕10克、紫菀10克、杏仁10克、桑皮10克、百部10克;
2.咽喉疼痛者加山豆根10克、鱼腥草12克、射干10克、蝉蜕10克;
3.体温增高者加石膏30克、知母10克;
4.小儿兼有发热惊厥者加蝉蜕8克、僵蚕6克、钩藤8克;
5.头闷如缠,身重如裹,舌苔白腻者加羌活8克、苏叶8克、陈皮10克、佩兰6克。
针灸方:少商、商阳放血,曲池、合谷、外关、印堂用泻法。
4.风寒感冒方:羌活10克、防风8克、紫苏10克、荆芥8克、川芎10克、淡豆鼓10克、桔梗10克、甘草3克、薄荷8克、葱白1节、生姜3片、大枣2枚。
加减:1.头痛较甚者加白芷12克、藁本10克;
2.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8克、辛荑8克、白芷10克;
3.周身酸楚者加桂枝8克、桑枝8克、炒白芍10克;
4.咳嗽者加紫菀10克、冬花10克、杏仁10克、百部8克;
5.纳呆不化,舌苔白腻者加厚朴10克、山楂10克、陈皮8克、枳壳10克;
6.有恶寒发冷无汗者加桂枝8克、小米稀粥一碗,药后温服。
针灸方:少商、商阳放血;风池、列缺、外关用泻法,1~2次即可。
【感冒半月不愈----王幸福】男,58岁,患感冒,头痛,颈肩痛,身痛,发烧,鼻塞,咳嗽,胸闷微喘,饮食无味,大小便正常。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舌红苔白腻,脉弦滑微数。半月前因感冒在高新医院先点滴三天不效,继之住院治疗一周多,先是国产抗生素不行,又换成进口抗生素,仍然无效。头痛,身痛,发烧,咳嗽,痰粘困扰病人不已,痛苦不堪,气急出院。我断为柴胡桂枝汤证。出方:柴胡30g 黄芩30g 半夏30g 党参50g 桂枝15g 白芍15g 羌活12g 葛根30g 苦参10g 草果3g 生甘草6g 鱼腥草30g 金荞麦15g 生姜6片 大枣3枚 三付 水煎服 日三次。三天后病人如约复诊,进门就说中医了不起,真神速。高新医院花得钱真冤枉,过几天吃饭去。现症是头、身、颈椎巳不痛了,发烧鼻塞亦好了。就是还有轻微咳嗽和痰。于是又开小柴胡汤加鱼腥草、金荞麦、桔梗之药,三付,痊愈。 【感冒发烧、试试车前草!】退烧神药车前草。用法是鲜草每次5—8棵,干品中药房有售每次取20克,小孩子酌减,煮水喝。一般第一次喝完后烧就大退,然后2个小时再喝一次,最严重的3次退烧。 献方人:黄建平1.虚人感冒--小秦艽汤 (刘耀三)钩藤20克 秦艽20克 白芍20克 白芷10克 桔梗10克 前胡l0克 甘草3克 大枣12克
[功用]轻疏表邪,和调荣卫,兼顾其虚。
[加减]气虚偏甚,气短脉弱者,加太子参,以扶正祛邪;
寒重无汗者,加生姜,服药后吸以热粥,静卧以取微汗;
阳气已虚,恶寒不热,面白肢冷,脉沉无力,不能鼓荡外邪,加太子参、制附片,以助阳益气,解表祛邪;
血虚之人,如因寒重而见恶寒无汗者,加荆芥10克,以取汗,得汗则止,不可过剂;
如因热重而见口渴咽干者,加连翘、黄芩、麦门冬,以清热生津;
身体阴虚者,可加薄荷、玄参、玉竹、连翘,以助养阴清热解散表邪。
2.虚人感冒--健运香苏饮 (赵棻)
[组成] 麦芽30克 谷芽30克 潞党参15克 大淮山15克 结茯苓9克 制香附6克 紫苏叶6克 盐陈皮6克 粉甘草3克
[加减]虚人感冒偏于阳虚者,加淫羊藿、补骨脂、莬丝子;
寒湿痹证,酌加川断、金狗脊;
乳核、乳癖,酌加龙骨、杜蛎、鲜桔叶、木蝴蝶、玫瑰花,
梅核气酌加川朴、百合、台乌;
胃脘痛酌加藿香、木香;
经行前后不定期,酌加益母草、赤芍;
经行后期者酌加当归、泽兰、鸡血藤;
经行前期酌加丹皮、赤芍;
伴有痛经者酌加木香、小茴;
经量多而如崩者,酌加仙鹤草、茜草;
带下清稀伴腰酸者酌加莬丝子、炒杜仲、莲须、龙、牡。
3.体虚易感冒--预风散 (戴桂满)
[组成] 黄芪30克 白术10克 防风10克 蝉蜕3克 甘草6克
[制用法]研末,每次3—6克,每日2—3次。
4.易感冒--防感膏 (王济民)
[组成] 黄芪150克 党参100克 白术100克 板蓝根100克
[加减]易患风寒感冒者可加防风50克。
6 .血虚感冒--桑枝茅根汤 (冷方南)
[组成] 嫩桑枝30克 白茅根30克 霜桑叶9克 净连翘9克 苦桔梗6克 生甘草9克
[加减]兼背寒、项背不适者,加葛根6克;
头晕者,加菊花6克;
鼻塞者、加薄荷、苍耳子各3克;
咽痒者,加蝉衣3克;
咽部不适者,加马勃3克;
若咽喉红肿疼痛者,加赤芍6克、僵蛹9克;
纳少不香者,加生稻芽9克;
尿短赤者,加竹叶6克;
夏季患病,加滑石、荷叶各9克。
[按语]本方常须服三至五剂,病除体舒后,糜粥自养二、三日,以待胃气恢复之后,可再行固本治疗。
7,阴虚感冒--滋阴退热饮 (章真如)
[组成] 沙参 麦冬 玉竹 白薇 地骨皮 丹皮 青蒿 生地 知母 银柴胡 桔梗 生甘草
[加减]有外感现象者酌加薄荷。
9.易感冒--固表防感冲剂 (杨永芳)
[组成] 黄芪l5克 大枣10克
10.膏滋方 (邹云翔)
[组成] 炙黄芪20克 炒党参120克 冬虫夏草90克 活磁石90克 核桃肉120克 云茯苓60克 炒山药90克 补骨脂45克 鹿角片45克 制苍术24克 黑芝麻90克 川百合120克 枸杞子150克 阿胶60克 冰糖500克 酒炒怀牛膝45克
[功用]补气养血,填髓坚骨,强阳益阴。
[主治]预防肺肾两虚患者外感发病。
[按语]方中重在冬虫夏草一味。该药有滋肺阴补肾阳的作用。冬虫夏草菌素,在试管内对链球菌、葡萄球菌、炭疽杆菌有抑制作用。在酒精浸剂(1:100000浓度)下,仍有抑制结核菌作用。夏草冬虫乃感阴阳二气而生,夏至阴生,故静而为草;冬至阳生,故动而为虫。入药能治诸虚百损,以其得阴阳之气全也。
11.房事感冒--和养疏化汤 (王祖雄)
[组成] 羌活5克 独活5克 防风6克 桑枝9克 桑寄生15克 炒干地黄15克 细辛3克 淡姜5克 法半夏9克 陈皮9克 茯苓15克 炙甘草3克
[加减I如兼见腰背痛者,上方可加杜仲15克、熟附片9克(先煎30分钟)。
伤食感冒/名医 验方
1.柴胡消食汤 (龚志贤)
[组成] 羌活10克 白芷10克 广木香10克 山楂炭12克 瓜蒌仁10克 柴胡12克 黄芩12克 法半夏12克 苍术12克 茯苓l2克 炒枳实10克 生姜12克
加楂炭、广木香、炒枳实、茯苓、瓜蒌仁、理气导滞,消食健脾和中,以增强消导食积之功,故本方为表散内消同治之剂。
[加减]积食重者去白芷,加炒草果仁10克;
结水多者,去楂炭、白芷,加重瓜蒌仁为12克;
寒湿重者加重白芷、羌活各为12克;
风寒重者,去白芷,加荆芥穗12克;
便溏者,去瓜蒌仁。
2.紫金散 (姚晶莹)
[组成] 麝香2克 文蛤20克 干金霜10克 重楼10克 雄黄10克 朱砂3克 毛慈姑20克 大戟15克
[制用法]共研细面。每岁服0.5克,日2—3次,开白水送下。
[功用]清热解毒、镇惊开窍。
[主治]感冒挟食,发热吐泻,食物中毒,赤白痢,急慢惊风,热吐热泻。
[按语]忌与含甘草药同服。
3.二陈通利汤 (门纯德)
[组成] 茯苓12克 陈皮6克 半夏9克 炙甘草3克 枳壳9克 苏子9克 川大黄6克 生姜9克
水煎饭前服。
[主治]内有痰湿食滞,外感风寒所致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满便秘,舌苔腻,脉沉实兼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