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全文及译文 菜根谭全文 《菜根谭》全文及译文(一)_菜根谭全文

作者糅合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释家的出世和自身的体验,形成了一套出世入世法则,为人处世方式而传之后代,表现了中国人对人生、人际、人性的独到见解。”

有道是全书没有严密的逻辑联系,完全由作者侃侃而谈,如叙家常,一段话数十百字不等,共三百六十则。格言警句,信手拈来,文辞幽雅,对仗工整。现代人与四百年前的人在观念、方式上当然有许多不一样,可无论是寻找修身养性的途径、做事待人的准则,或是探求从商经营的谋略、从政识才的判识等等,《菜根谭》都给费拉人群的启迪,没有因日月的推移而销磨。

(以下部分,摘自唐汉编辑的版本,内容分为处世篇、修身篇、齐家篇、蒙养篇、闲适篇五部分,重新排列。第一则加标题,进行注解、现代汉语翻译及评点,以体现该书的系统性,方便读者。)

菜根谭——为人处事大全

一、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

与其曲谨,不若疏狂

【译文】

一个刚踏入社会的人阅历很浅,所以沾染各种社会不良习惯的机会也较

少;一个饱经世事的人,经历的事情多了,城府也随着加深。所以君子与其

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

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注解】

抱朴:保持纯真朴实的本性。《老子》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涉世:经历世事。《晋书·孔衍传》说:“博学不及衍,涉世声誉过之。”

点染:此处是指一个人沾上不良社会习气,有沾污之意。机械:原指巧

妙器物,此处比喻人的城府。

练达:指对世事能圆滑通达。

朴鲁:朴实、粗鲁,此处指憨厚,老实。

曲谨:拘泥小节谨慎求全。

疏狂:放荡不羁,不拘细节。白居易诗:“疏狂属年少。”

【评语】

对刚刚跨进社会的人来说,存在一个怎样适应社会的问题,因为处世的

经验还很短浅,还没被浮世的恶习所感染,即使已经感染也不太深,这种人

自然还能保留纯洁天真的本性。而经历了人间种种浪涛,历尽了人间艰难险

阻的人,经验积累比较多,相应地城府也就比较深。社会是一所大学校,人

生是一个大舞台,涉世深的人由成功和失败中积累的经验,帮助人们应酬着

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经验百好有坏,汲取教训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得到

负效应。有的人却从消极的、不好的方面去积累经验,品格便逐渐发生质的

变化。这种人往往心存险诈任何坏事都敢作。从这个角度来讲,君子遇事不

要只求练达,应特别注重抱朴守拙的忠厚作风。太讲究练达和圆通,就会失

去本性,变成一个老奸巨滑不受人欢迎的人。如此反而不如保持一切都不加

修饰的纯朴面目。练达、曲谨与朴鲁、疏狂都是相对的、在一味追求金钱权

力并为此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情况下,多些真情,多些真诚,多些朴实,

多些洒脱是很可贵的。

二、污泥不染知巧不用

势利纷华,不近冬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

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译文】

权利和财富使人眼花而乞求,不接近这些的人就清白,接近了而不受其

污染那就更清白;权谋诡诈,不知道者算高明,知道了却不使用就更高明了。

【注解】

势利:指权势和利欲,《汉书·张耳陈余传》说,“势利之交、古人羞

之。”

智械机巧:运用心计权谋。

【评语】

有的人遇到有利可图的事,就削尖脑袋往里钻,贪一点便宜;而在有钱

有权有势的人周围,天天都有趋炎附势的人聚集一堂,由于都是怀着一个贪

字有求而来,所以以利益为驱动的组合不可能有人间真情,出现“富居深山

有远亲,贫在闹市无人问”,即所谓世态炎凉是不足为奇的。为了保持人格

的高尚不应为个人利益去争逐。还要看到,智械机巧是从智慧和才干中锻炼

而来,假如为了自身利益就去施展权谋术数反而不如那些不懂得智械机巧憨

厚的人显得高尚。尤其是有机会把握权力,掌握金钱,却依然保持高洁,不

因权力而贪污,不因金钱而堕落,是非常可贵的。即所谓“富贵不能淫”。

权势名利是现实生活中必然遇到的,有人格、有原则的人才可能出污泥而不

染;也正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才耻于机巧权谋的运用,而视权势如浮云。

三、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君子之心似,天青日折,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

易知。

【译文】

君子有高深修养,他的心地像青天白日一样光明,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

事;君子的才华应像珍藏的珠宝一样,不应该轻易俗耀让别人知道。

【注解】

才华:指表露于外的才能。

玉韫珠藏:韫、珍藏的意思。《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匮而

藏诸,求善而沽诸。”陆机《文赋》中:说“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

【评语】

胸怀坦荡是做人的原则之一,“才华须藏”则是处世的原则,人生在世

必须面对各种现实问题。人是生而平等的,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在一

个公平、安定、民主的社会,人们才可能以诚待人,才能避免尔虞我诈,进

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安定的社会,而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才华。但是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假如锋芒毕露炫耀才能,不仅会招致旁人的忌恨,并

且会使自己被认为是轻浮或恃才自傲。在现代社会,讲究自由平等,在才学

方面自然也不例外,一个真正平等的社会,就是要为每个人发挥自己才干提

供机会,假如每个人都使自己的才干深藏不露,那不仅会使他个人有空怀才

学的悲哀,而且也是国家社会的一大损失。在现实社会中,发挥才干和把握

时机关系很大。在一个充满猜忌的环境中,就必须牢记因才招忌的教训。历

史上权臣、小人运用权力杀死才干比自己富的人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这种情

况之下就要暂时明哲保身玉韫珠藏。这不是就此永远消极颓废,而是等待时

机来临。所谓“邦无道则隐,邦有道则现”,有时隐藏自己也是一种竞争的

方式,避免“枪打出头鸟”不一定都是消极的。同时,“玉韫珍藏”也表现

出一种深思熟虑,不轻言浮议,而鸣则惊人的方式。

四、和气致祥喜神多瑞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霁日光风,草木欣壮欣。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

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译文】

在狂风暴雨中,飞禽会感到哀伤忧虑惶惶不安:晴空万里的日子,草木

茂盛欣欣向荣。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可以一天没有祥和之气,而人间不可

以一天没有欢欣之气。

【注解】

戚戚:忧愁而惶惶不安。《论语》中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弄日光风:雾,雨后转晴。指天气晴朗,风和日丽。

欣欣:草木茂盛貌。

喜神:心神,愉快。

【评语】

社甫诗中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体验。世间的万事万物常随

我们的心理变化而转移。当我们怒气冲天时,看一切事物都觉得可恨可憎;

当我们悲伤感叹时,看一切事物都觉得可悲可泣:当我们喜笑颜开时,看万

事万物都觉得可喜可乐。假如一个人终日愁眉苦脸,跟周围环境中的人怒目

相向,这种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可言?用现在的说法这叫“移情”,即把自己

的主观情感移之于周围的人和事。所以一个人经常保持开朗的心情,乐观的

态度,豁达的心胸是事业成功,人生幸福的基础。悲观促使人丧失心志,暴

戾容易招来意外之祸,时时怨天忧人会变得孤独。只有肯乐观奋斗的人才能

享受幸福的人生。心胸坦荡,做事必然光明磊落;乐观开朗,做事必然条理

分明;而思想偏激,做事必然不合义理,悲观失意,做事必然横逆曲折。可

见世事的通与不通有时完全存于一念之间,立身首先要在涵养上多下功夫。

人们喜欢风和日丽的春景。同样,人们也喜欢平和快乐的人生。一个人保持

一种健康、豁达、安然的心态,那么他周围的世界就是一个欢快美丽的世界。

五、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帮

君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译文】

我们每天看到天地好像无声无息不动,其实大自然的活动时刻未停。早

晨旭日东升,夜晚明月西沉,日月昼夜旋转,而日月的光明却永恒不变。所

以君子应效法大自然的变化,闲暇时要有紧迫感作一番打算,忙碌时要做到

忙里偷闲,享受一点生活中悠闲的乐趣。

【注解】

吃紧:宋明时代的口头语,和今人说的紧急相同,即紧迫,抓紧。

寂然:宁静的意思。白居易《偶作诗》有:“寂然无他念,但对一炉香。”

气机:机,活动,气机是指大自然的活动。换言之,气是天地阴阳之气,

而机泛批宇宙的运动,气机就是天地运转。

尽夜:夜以继日,也就是终夜的意思,尽,终也。

贞明:指光辉永照。

【评语】

宇宙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相间,运动不停,如此才能完成宇宙

的旋转,这是宇宙变幻无穷的根本法则。作者通过辩证地看待宇宙的变化规

律来认识人生的处事法则。即一个人要在闲暇无事时存有应变之心,忙碌紧

张中要忙里偷闲多争取日常生活中的雅趣。闲时吃紧,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做事要有长远考虑,欲速则不达;人应珍惜自己的生命,不浪费自己的时间,

自己的人生之路靠自己去不停息地奋斗。故这里的闲是相对的,不表明自己

为理想而拚搏的思想停下来。而遇到事情头绪多,不应当盲人摸象一样分不

清层次,不考虑效果,要在,忙中静下来深思自己的路子对不对;学会调理

自己的情绪不致于盲目,通过生活的乐趣来平衡自己的身心,总而言之,要

保持“吃紧时忙里偷闲,悠闲时居安思危”的境界,并使其成为处理事物的

一个基本方式。

六、快意回首拂心莫停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译文】

身处顺境被主人恩宠,往往会招来祸患,所以一个人志得意满时应该见

好就收,尽早觉悟;遭受挫败后有时反而会使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因此木

如意时,千万不可就此罢休,放弃追求。

【注解】

恩时:恩惠,蒙受好处。

快意:得意,心情舒畅。

拂心:不能随心所愿地做事。

【评语】

得意时早回头,失败时别灰心,这是人们根据长期生活积累而得到的经

验之谈。尤其是第一句话,其政治含义很深。在封建社会,有“功成身退”

的说法,因为“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弓满则折,月满则

缺”,“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都说明了“知足常

乐,终生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张良、范蠡等人功成身退,急流勇

退,常让后人感叹称赏。而李斯为秦国建大功却身亡,发出“出上蔡东门逐

狡兔岂可得出”的哀鸣,正说明俗语说:“爬得越高,摔得越重”的道理,

因为权力最能腐化人心,而人们由于贪恋名利,往往会招致身败名裂的悲剧

下场,西汉的吴王刘濞等所发动的“七国之乱”,就是由于妄贪更大的权位

和名利,才使七国之王个个惨遭灭门之祸。而从做人角度看,得意时更要谨

慎,不骄不躁。至于后一句话其生活意义更明显,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一

个人不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受了挫折不会气馁。

七、心地放宽身死恩垂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译要流得久,使人有

不匮之思。

【译文】

一个人待人处事的心胸要宽厚,使你身边的人不会有不平的牢骚;死后

留给子孙与世人的恩泽要流得长远,才会使子孙有不断地思念。

【注解】

田地:指心田,心胸。

不平之叹:对事情有不平之感时所发出的怨言。不匮之思:匮,缺乏,

比喻永恒的恩泽。据《诗经·大雅》篇:“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评语】

人生在世究竟该怎样做人从古至今是人们争论的一个话题。是“争一世

而下争一时”,还是“争一时也要争千秋”,是只顾个人私利不管他人“瓦

上霜”或损人利己,还是为社会,为人类做有益的事,做些贡献?这实际上

是两种世界观的较量。生活中,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凡事都跟人斤斤计较,

如此必然招致他人的不满。人在世时宽以待人,善以待人,多做好事,遗爱

人间必为后人怀念,所肾“人死留,虎死留皮”,爱心永在,善举永存。而

恩泽要遗惠长远,则应该多做著书立说、修桥建校之类能长久在人心和社会

上长久留存的善举。只有为别人多想,心底无私,眼界才会广阔,胸怀才能

宽厚。

八、路留一步味让三分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食。此是涉世一极乐

法。

【译文】

在狭窄的路上行走,要留一点余地让别人走;遇到差味可口的食物,要

留出三分让给别人吃。这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快乐的方法。

【注解】

路径:小路

【评语】

并不是一切情况下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比如有时走山边小路不能两人

同时通过,如果争先恐后就有坠入深圳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之下自己要先停

住脚步,让他人过去才算有礼貌,也最安全。自个在吃美酒佳看时,不可以

总是一个人独享,要想想周围还有许多不如自己的人,否则人们可能由于妒

忌而产生想法。就像古人扫墓祭祖一定要拿出一些酒菜送给周围的游魂野鬼

吃光,相信不这样做,那供给祖先的酒菜会给游魂野鬼抢光,这虽然是迷信,

却说明了这种心理。其实,留一步,让三分,是提倡一种谨慎的处世活人的

方式,就是通常所说的谦让美德,适当的谦让不仅不会招致危险,反而是寻

求安宁的有效方法。生活中,汽车行驶提出“宁等三分,不抢一秒”,既是

为了安全,也表现出谦让。个人生活中,除了原则问题必须坚持,对小事、

个人利益相互谦让就会带来个人的身心愉快,带来和谐的人际关系。

九、义侠交友纯心作人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

【译文】

跟朋友相处时必须抱着患难与共、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而做人要有一

颗天真善良的赤子之心。

【注解】

义侠:义,指对朋友患难相助的义气,侠是指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

素心:素本来是指未经染色的纯白细绢,引深为纯洁,也就是通常所说

的赤子之心。据陶渊明《归田园居》诗:“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

【评语】

朋友往来不可只重视饮宴谈笑的交际应酬,应重视道义之交,即有患难

相助的侠义精神,锄强扶弱不为暴力所屈,进而做到心心相印。假如交友本

着互相利用的态度,那就违背了交友之道。交友作人还应该保持一颗纯洁的

赤子之心。行善济世,关心社会而不只是一味独善其身,随俗而不为外物所

染。人始终应该保持一颗纯洁之心,与志向一致、心灵相通有侠肝义胆之人

一起为社会服务。

一○、退即是进与就是得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

根基。

【译文】

为人处世遇事都要有退让一步的态度才算高明,因为让一步就等于是为

日后进一步做好准备:而待人接物以抱宽厚态度为最快乐,因为给人家方便

实际上是日后给自己留下方便的基础。

【注解】

处世:度过世间,即一个人生活在茫茫人海中的基本作

人态度。

张本;前提,准备。

【评语】

为人处世宣宽厚,虽然有时退让和宽容是建立在自己苦忧的基础上,也

应把快乐让给别人。宋代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种做人态度,才应是修4养品德和心性的方向。乐的结果可能转化为苦,

苦的结果可能转化为乐,苦乐相循是自然法则,其理恰如日月星辰的旋转。

一个不能吃苦的人万事难以功成,苦尽甘来乃是不变的真理。名利地位固然

能鼓励人的奋发向上,但是假如过分重视名利,有时也会给人带来无限苦恼。

通常所说的“知足者常乐,”就某种意义来说显得有点消极,但是对于那些

为追逐名利而贪赃枉法的人,这句话仍不失为至理名言。因为“让一步”、

“宽一分”待人处世是把苦留给自己,把功把名给别人,这种牺牲精神可以

求得自我的精神慰藉,也足以赢得世人的敬重,反过来这种敬重也算是自己

的得吧。

一一、骄羚无功忏悔天罪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子;你大罪过,当不住一个悔字。

【译文】

即使有盖世的丰功伟绩,也承受不了一个“种”字所引想的相反效要的

抵消,一居功自傲便可能前功尽弃;了滔天大罪,也挡不过一个“悔”字,

只要忏悔,就能赎回以前的罪过。

【注解】

矜:自负、骄傲。据《尹文子》:“名者所以正尊卑,亦所以生矜篡。”

忏悔:本是佛家语,有自我认错请人饶恕之意。

弥天:满天、滔天之意。

【评语】

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保

持自谦上进的品质。即使是为国家建设有大功,成为天下崇拜的英雄伟人,

假如自己产生自夸功勋的念头,把自己沉浸在一个荣誉的花环中,不思进取,

那他的大功不但会在自傲中丧失,说不定为此还会招来意外的祸患,俗话说

“骄傲使人落后”,就是这个道理。古人所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可见任

何丰功伟绩并不是某一个人所能建立的,都要有无数人一起抛头颅洒热血才

能完成,不管是功臣还是常人,把一世功劳都占为已有,那他就不能算是具

有崇高道德的人。一个人的功劳只能代表过去,未来的一切都必须重新开始。

所以我们做人必须切实排除这个“矜”字。反过来,犯下滔天大祸的人,假

如能彻底忏悔,洗心革面重新作人,邪念就会全消,罪孽也可能灰飞烟灭。

这就如同佛经所说:“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

是则名为真忏悔”所以一个人的行善与作恶有时在于一念之间,念要行善成

善,一念要作恶成恶,所以一念之差可以上天堂也可以下地狱,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一念页顿司是可取的。

一二、让名远害归咎养德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中公与八可永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

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译文】

完美的名誉和节操,不要一个人独占,必须分一些给旁

人,才不会惹发他人忌恨招来祸害而保全生命;耻辱的行为和名声,不

可以完全推到他人身上;要自己承揽几分,才能掩藏自己的才能而促进品德

修养。

【注解】

韬光:韬,本义是剑鞘,引伸为掩藏。韬光是掩盖光泽,喻掩饰自己的

才华。萧统《陶靖节集序》说:“圣人韬光,贤人遁世。”

远害全身:远离祸害保全性命。

养德:修养品德,据诸葛亮《诫子书》说:“君子之行,以静养身,以

俭养德。”

【评语】

做人不能只沾美名,害怕责任,应当敢于担责任,担义务。从历史上看,

一个人有伟大的政绩和赫赫的武功,常常会遭受他人的嫉妒和猜疑,历代君

主多半都杀戮开国功臣,因此才有“功高震主者身危”的名言出现,只有像

张良那样功成身退善于明哲保身的人才能防患于未然。所以君子都宜明了居

功之害。遇到好事,总要分一些给其他人,绝不自己独享,否则易招致他人

怨恨,甚至杀身之祸。完美名节的反面就是败德乱行,人都喜欢美誉而讨厌

污名。污名固然能毁坏一个人的名誉,然而一旦不幸遇到污名降身,也不可

以全部推给别人,一定要自己面对现实承担一部分,使自己的胸怀显得磊落。

只有具备这样涵养德行的人,才算是最完美而又清高脱俗的人。让名可以远

害,引咎便于稍光,这本身就是处世的一种良策。

一三、天道忌盈业不求满

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降

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外忧。

【译文】

做任何事都要留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这样即使是造物主也不会

嫉妒我,神鬼也不会伤害我。假如一切事物都要求尽善尽美,一切功劳都希

望登峰造极,即使不为此而发生内乱,也必然为此而招致外患。

【注解】

造物:指创造天地万物的神,通称造物主。《庄子·大宗师》说:“伟

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者。”外忧:外来的攻开、忌恨。

【评语】

从做人、做事业角度来看,“满招损,谦受益”“天道忌盈,卦终未济”,

这些道家思想对中国人生活方式影响很大。道家是以虚无为本,认为夭地之

间都是空虚状态,但是这种空虚却是无穷无尽的,万物就是从这种空虚中产

生。例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如长保。”

而“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就会招致灾祸,所以历史上司马光在《资

治通鉴》中才发出“汉三杰而已,萧何系狱,韩信诛夷,子房托于神仙”的

慨叹。人们凡事都求全求美,绞尽脑汁企图来达到这个目标。其实不论何事

都不应妄想登峰造极,因为有上坡就必然有下坡,也就是有上台必然有下台

的一天,事情到了一定的限度必然发生质的变化。一件事成功了如果不及时

总结,保持清醒头脑反而骄傲自满,沉溺在过去的成功之中,那么就可能使

事情走向它的反面。从另一个意义来讲,功业不求满盈,留有余地,也是一

种处世方法,比如对于置钱财家业,求多求尽,对于功名地位,求高求上,

本知急流勇退,不知保持人的本性而成为守财奴,不知预先留几分余地才会

安全,那么正应了古圣先贤的至理名言,历史教训就会再现。

一四、责毋太严教毋过高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分过高,当使其可从。

【译文】

当责备别人的过错时不可太严厉,要考虑到对方能否承受;教海别人行

善时,不可以期望太高,要顾及到对方能否做到。

【注解】

攻:攻击、指责。

毋:无、不。

恶:指缺点、隐私。

堪受:能否接受。

【评据】

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应当有些用家思想。儒家在人际关系上最讲究“恕”

的观念,“恕”就是宽恕、原谅。在此基础上要考虑对方的才智能力,能否

接受你的教诲或批评。对方接受的能力有限,你的批评或教诲实际上是零。

“恕”不是无原则的宽容不管,而是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智力和承受力。往往

在现实中,有的人责备别人豹过失唯恐不全、抓住别人的缺点,便当把柄,

处理起来不讲方法不讲效果而图一时之愤。而诲人者要么期望太高,要么把

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要么成才心切不顾实际填充别人装不进去的东西,不

考虑实际效果,这是责人或教诲时所不足取的。

一五、无过是功无怨即德

处世不必邀功,大公俱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译文】

人生在世不必想方设法去强取功劳,其实只要没有过错就算是功劳;救

助人不必希望对方感恩戴德,只要对方不怨恨自己就算恩德。

【注解】

邀:求取。

与人:帮助别人,施恩于人。

感德:感激他人的恩德,据《诗经·小雅》篇:“忘我大

德,恩我小怨。”

【评语】

“无功便是功,无怨便是德”,在这里并非指俗话所说“多作多错,少

作少错,不作不错”的消极思想,而是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真正的给予,

绝不是施小惠,完全是一种自我牺牲。假如施恩图报,那就等于贪婪而不是

给予。真正的给予应该是牺牲自己照亮别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多贡献,少

索取,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强求,应该听其自然,强求反而会适得其反。

从这个意义上讲,不邀功就可以保持自我而不被功利所迷惑,才会把奉献、

给予当成一种崇高的境界来追求。

一六、忧勤勿过待人勿枯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澹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译文】

尽心尽力去作事本来是一种很好的美德,但是过于认真心力交瘁,使精

神得不到调剂就会丧失生活乐趣:把功名利禄都看得淡本是一种高尚的情

操,但是过分清心寡欲而冷漠,对社会大众也就不会有什么贡献了。

【注解】

忧勤:绞尽脑汁用足体力去做事。

适性恰情:使心情愉快精神爽朗。

高风:高尚的风骨或高风亮节。

枯:已经丧失生机的树木,此处有不近人情的含意。

【评语】

什么事情都讲究适度的原则。“富贵于我如浮云”,心境也就自然平静

清凉,如此无忧无虑该是何等飘逸涕洒。不过什么事都不要走极端,假如以

淡泊为名而忘记对社会的责任,忘记人间冷暖以至自我封闭就不对了、甚至

演变为不管他人瓦上霜而自私自利,就会被人视为没有公德没有责任感甚至

有害于社会,这样就会被社会大众所唾弃。勤于事业,忙于职业是美德,是

一种敬业精神,但如果陷于事务圈而不能自拔,如果因无谓的忙碌而心力憔

悴失去自我是不足取的。因此儒家主张中庸之道,主张任何事物都要维持均

衡状态。六祖惠能说禅时曾讲:“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可见人对于分内之事要全力以赴,但是对于与生俱来的本然

之性也应该善加维持,太苦或太枯就失去了生活乐趣。要自然,保持自我才

对。

一七、知退了步须让三分

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

三分之功。

【译文】

人世冷暖变化无常,人生道路崎呕不平。当你遇到困难走不通时,要明

白退一步的方法;当你事业一帆风顺,一定要有谦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

【注解】

人情反覆:人情是指人的情绪欲望。

【评语】

为人处世必须学会谦让,不能处处争强好胜,不能事事出头露尖,难行

的地方退一步或许会海阔天空。人生得意的时候也应把功劳让与别人一些,

不要居功自傲,不能得意忘形。何况人类的感情复杂无比,人心的变化也是

层出不穷。今天认为是美的东西明天就有可能认为是丑,今天认为是可爱的

东西,明天就有可能认为是可恨。所谓“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就是“人

情反复,世路崎岖”的道理。当年韩信微战时就曾深圳体会到此中的辛酸。

尤其世路多险阻,人生到处都有陷阱。这就要培养高度的谦让美德,遇到行

不通的事不要勉强去做。换句话说,人生之路有高低、有曲折、有平坦,当

你遇到挫折时必须鼓足勇气继续奋斗,当你事业飞黄腾达时,不要忘记救助

那些穷苦的人,因为这样可以为你自己消除很多祸患于未然。这样,知退一

步之法,明让三分之功,不仅是一种谦让美德,而且也是一种安身立命的方

法。

一八、不恶小人礼待君子

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译文】

对待品德不端的小人,对他们抱严厉的态度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内心

不憎恨他们:对待品德高尚的君子,做到尊敬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于对他

们真正有礼。

【注解】

小人:泛指一般无知的人,此处含品行不端的坏人的意恶:憎恨。《论

语·里仁》篇:“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评语】

小人总是有很多过失被人发现,因此一般人谁都会严词训勉他们,这做

起来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在于对事不对人,也就是只就他们所作的错事来训

戒他们,不要因为讨厌他们的人而训戒他们,把他们看死。人都是可以转化

的,我们因为小人做事不好或品德上的不足而憎恨他们;不去教育,那么小

人依然会是小人。所以作者才说“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反之对

待君子,任何人都会敬重他们,可是如果太谦虚就会流于谄媚,使自己由于

过分自卑而处于卑微地位,这就不是应有的礼貌,应使礼貌都能合乎节度,

所以作者才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总之,憎恨小人敬重君子,

乃是人情之常。但不能因此而过度,因此而忘记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一九、立身要高处世须让

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

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

【译文】

立身处世假如不能站得高看得远一些,就好像在飞尘里打扫衣服,在泥

水里洗濯双脚,又如何能超凡绝俗出人头地呢?处理事物假如不做留一些余

地的打算,就好比飞蛾扑火,公羊去顶撞篱笆被卡住角,哪里能够使自己的

身心摆脱困境而感到愉快呢?

【注解】

立身:在社会上立足,接人待物。

尘里振衣:振衣是抖掉衣服上沾染的灰尘,故在灰尘中抖去尘士会越抖

越多,喻做事没有成效,甚至相反。

泥中灌足:在泥巴里洗脚,必然是越洗越脏,比喻作事自费力气,《孟

子·离娄》篇:“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濯,洗。

超达:超脱流俗,见解高明。

飞蛾投烛:飞蛾是一种喜欢近火的昆虫。因此又名“灯蛾”,每当飞娥

接近灯火往往葬身火中,喻自取灭亡。

羝羊触藩:羝,指公羊。藩是竹篱笆。公羊雄健鲁莽,喜欢用椅角顶撞,

往往把墒角卡住不能自拔。据《易经·大壮》篇:“羝羊触藩,不能退,不

能遂。”所以世人就用抵羊触藩来比喻作事的进退两难。

【评语】

谦让品德的建立不是以无原则容忍退让为前提的,而是以立大志,高起

点处世为前提的。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本身立盖要高,心地要觉,不可有

一般无知无识之辈的俗见,也就是要认识真理,修真养性,否则就如同凡夫

俗子一般,终身在尘埃泥淖中打滚,难以超凡绝俗,有所成就。尤其待人接

物应以谦让为高,迫一步,等于进两步。因”此我们为达成目的,绝不可以

盲目努力,一定要听其自然,谦虚谨慎。做事要看清客观环境,一味鲁莽;

不知变化,不看全局,必然遭受他人的排斥而归于失败。

二○、方圆处世宽严待人

处洁也立方,处丸也宜圆,分水宇之也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

人宜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译文】

生活在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时,待人接物应严正刚直爱憎分明;处在政治

黑暗天下纷争的乱世,待人接物应圆滑老练随机应变;当国家行将衰亡的末

世,待人接物就要刚直与圆滑并用。对待善良的君子要宽厚,对待邪恶的小

人要严厉,对待一般平民大众要宽严互用。

【注解】

治世:指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

方:指品行端正。

乱世:治世的对称。

圆:没有棱角,圆通,圆滑,随机应变。《易经·系辞》说:“是故蓍

之德,圆而神,封之德,方以知。”

叔季之世:古时少长顺序按伯、仲、叔、季排列,叔季是兄弟中排行最

后,比喻末世将乱的时代,《左传》云:“政

衰为叔世”,“将亡为季世”。

【评语】

这是古代知识分子待人处世的一种典型方式,这和他们的从政观有关。

太平盛世有明君贤相为政,能采纳善言表彰善行,所实行的是大公无私的善

政,所以一个人的言行即使刚直严正,也本会受到任何政治迫害。反之,假

如是处于昏君奸臣当政的乱世,言行就必须尽量圆害,否则就有招致杀身之

祸的危险。从政如此,待人同样。这种待人处世的方式百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个人不能抱着满腔热情,怀着赤子之心却不顾实际环境,不看周围大众的

水平而自顾自地施展抱负,在待人处事的方式上一成不变,如果这样的结果

将非撞一鼻子灰而于事无补。

二一、忘怨忘过念功念恩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

不忘。

【译文】

自己帮助或救助过别人的恩惠,不要常常挂在嘴上或记在心头,但是对

不起别人的地方却不可不经常反省;别人曾经对我有过恩惠不可以轻易忘

怀,别人做了对不起我的地方不可不忘掉。

【注解】

功:对他人有恩或帮助的事。

过:对他人的歉疚或冒犯言行。

【评语】

一个有修养的人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首先在于待人的恩怨观是以恕人

克己为前提的。一般人总是容易记仇而不善于怀恩,因此有“忘恩负义”“恩

将仇报”“过河拆桥”等等说法,古之君子却有“以德报怨”“涌泉相报”

“一饭之恩终身不忘”的传统。为人不可斤斤计较,少想别人的不足、别人

待我的不是;别人于我有恩有劳应记取于心,人人都这样想,人际就和谐了,

世界就太平了。用现在的话讲,多看别人的长处,多记别人的好处,矛盾就

化解了。

二二、施而无求求之无功

施恩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则斗粟可当万钟之报;利物者,计己之

施,责人之报,虽百镒难成一文之功。

【译文】

施恩惠给别人的人,不可老把恩惠记在心头;不应有让别人赞美的念头;

这样即使是一斗米也可收到万钟的回报;用财物帮助别人的人,如果计较自

己对人的施舍,而且要求人家的报答,这样即使是付出一百镒,也难收到一

文钱的功效。

【注解】

斗粟:斗是量器的名,十升为一斗。粟是古时五谷的兑称,凡未去壳的

壳粮都叫粟。

万钟:钟是古时量器名。万钟形容多。

百镒:古时重量名,二十四两为一镒。

【评语】

人应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助人并以之为乐就上升为一种高尚的道德情

操。施恩惠于人而不求回报,而是“为善不欲人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

诚。所谓“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假如抱着沽名钓誉的

心态来行善,即使已经行了善也不会得到任何果报,出于至诚的同情心付出

的可能木多,受者却足可感到人间真情。所以,施之无所求,有所求反而会

没有功效。

二三、谦虚受益满盈招损

歌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这柞缺不处完。

【译文】

敬器因为装满了水才倾覆,扑满由于腹中空无一物才得以保全。所以君

子宁愿处于无争无为的地位,也不要站在有争有夺的场所,日常生活宁可感

到欠缺一些,也不要过分完满。

【注解】

欹器:欹,不正的意思。欹器是古代用来汲水的陶罐,因提绳位于罐体

中部,所以,一旦装满了水就会翻倒,当水满一半时能端正直立,当水空时

就会倾斜。古时帝王把它放在座位左侧。作为规劝警惕的器具。据《苟子·有

坐》篇:“孔子曰:‘我闻有坐之器者,虚则,中则正,满则覆。’孔子故

谓弟子日:‘注水焉!’弟子把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孔子唱

然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扑满:用来存零钱用的陶罐,有人口无出口,满则扑破取出。

【评语】

一个有追求的人,会觉得学问越做越深,真理之路越走越难,所以深信

“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这个道理古今中外的认识似乎有共性,如圣经

中耶稣说“心理贫穷的人是幸福”,意思就是忠告世人要经常虚怀若谷。一

个人的内心如充满的妄想和邪念,心理就会发生障碍而不接受他人的善言。

一个人一旦处于骄狂心态之下,对事物的追求如有一堵墙挡住了他的视线,

使他在自我封闭的圈子里自满。而且一个人一旦有了骄狂态度,就容易招致

他人的忌恨,四面楚歌,岂有不失败之理。

二四、阴恶恶大显善善小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尤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虚即是恶根。

【译文】

一个人做了坏事而怕别人知道,这种人还保留了一些羞

耻之心,也就是在恶性之中还保留一点改过向善的良知;一个人做了一

点善事就急着让人知道,证明他行善只是为了贪图虚名和赞誉,这种有目的

才做善事的人,在他做善事时已经种下了恶根。

【注解】

善路:向善学好的路。

恶根:过失和根源。

【评语】

道德修养是心灵的磨炼,而沽名钓誉之辈常以善举来装点自己的形象。

每个人都有良知,作恶而知可耻,惟恐被人知道,还有羞耻之心,就证明他

还不为大恶,因为无耻之耻才是真正耻辱,即所谓恬不知耻。孟子说:“羞

恶之心人皆有之”,有这种羞恶之心乃是维持人性不堕落的基石。但是世俗

的急功近得,往往为伪君子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人际的尔虞我诈则为作恶者

铺平了繁衍的温床。一个正直的人在生活中必须以自己的正气来识别和战胜

这些丑恶。

二五、多喜养福去杀远祸

福不可做,养喜神以为召福之不而已;祸不可避,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

而已。

【译文】

幸福不可强求,只要能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就算是追求人生幸福的基

础;人间的灾祸难以避免,首先应当能消除怨恨他人的念头,才算是远离灾

祸的良策。

【注解】

徼:当祈福解。

喜神:喜气洋洋的神态。

杀机:在暗中下走决心要杀害他人的动机。

【评语】

追求幸福算得上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对个人来讲,幸福固然不可强

求,但是谁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把幸福赏赐给你一个人要想追求幸福还须靠自

己奋斗。虽然每个人的幸福念不一样,但追求的期望太高失望就会更大,只

有在奋斗时抱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达观态度才能保持一种乐观。这样即使

不是刻意追求幸福,幸福也会因你的努力而到来。世人对幸福总是争先恐后,

一遇灾祸却都想逃避,可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心存忠厚,多反省

自己,少怨恨别人,才可能远离灾祸。这样虽然不一定有福降临,但也绝不

至于招来祸患。

二六、谨言慎行君子之道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

成则警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宁拙无巧。

【译文】

即使十句话能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但是假如你说错了一句话就

会接连受人指责;即使十次计谋你有九次成功也未必归功于你,可是其中只

要有一次失败,埋怨和责难之声就会纷纷到来。所以君子宁肯保持沉默寡言

的态度,绝不冲动急躁,做事宁可显得笨拙,绝对不能自作聪明显得高人一

等。

【注解】

愆尤:过失叫愆。尤,责怪,愆尤是指责归咎的意思。

骈集:骈,与并同,骈集就是接连而至。

訾议:诋毁叫訾。訾议,有非议、责难的意思。

【评语】

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干的不如不干的,说的不如不说

的,因为你做了,你的不足就显出了;你说了,你的思想就暴露;你做得多

了业绩广了,你便成了矛头的目标,因为你的成功妨碍了别人,而有些人专

喜欢说别人的坏话。这种心态有幸灾乐祸,有好奇心也有权威感,总觉得自

己能传播一句揭发他人隐私的消息,才足以显示自己是消息灵通人士,借以

满足自己的权威欲望,所以俗语才有“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好事所

以出不了门,那是因为人们有嫉妒心,看到你有光彩的事就矢口不提,结果

就使这种好事遭受尘封和冷冻,以致永远无法让世人知道。反之,一旦作了

一件坏事,在人们幸灾乐祸心理驱使下,立刻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能让所

有人知道。所以作者才发出了“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并集;

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的慨叹。这里“谨言慎行”固然

是明哲保身的一种方式,但也表明另一种方式,即遇事宜在深思熟虑后一语

中的。

二七、杀气寒薄和气福厚

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敌性气冷清者,受享亦凉薄;唯和气热心

之人,其福亦厚,其禄亦长。

【译文】

大自然四季运转,春夏和暖万物就获得生长,秋冬寒冷万物就丧失生机。

做人的道理也和大自然一样,一个性情高做冷漠的人,他所能得到的福分自

然就淡薄;只有那些个性温和而又热情助人的人,他获得的福分不但丰厚,

他的官位也会久长。

【注解】

天地之气:指天地间气候的变化。

性气:性情气质。

冷清:清高冷漠。

受享:所享有的福分。

凉薄:凉与薄同义。

【评语】

一个人的性情是需要磨炼的,待人太热或太冷都不好。但在社会中,古

道热肠毕竟让人愿意接受,和和气气更是持家立业之根本。一个性情过于冷

酷的人就如寒冬一般,使万物丧失了生机,这种人很难得到人的协助。“敬

人者人互敬之,助人者人互助之”。可见社会必须互助合作互相尊重才能进

步。从做事来讲,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大家捧柴火焰高”“合则两利,分

则两害”,人们必须互助合作才有更大力量。假如一个人整天板着冰冷的面

孔自认清高,那谁愿意和他精诚合作创造事业呢?结果这种人只有在离群而

居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度过寂寞的一生,人间的温暖也会由于冷漠而少有。

二八、厚德载物雅量容人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

好洁独行之操。

【译文】

一块堆满了腐草和粪便的土地,才是能生长许多植物的好土壤;一条清

澈见底的河流,常常不会有鱼虾来繁殖。所以君子应该有容忍诵俗的气度和

宽恕他人的雅量,绝对不可因自命清高不跟任何人来往而陷于孤独。

【注解】

水清无鱼:《孔子家语》中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含垢纳污:本意是一切脏的东西部能容纳,此处是比喻气度宽宏而有容

忍雅量。

好洁独行之操:生活中喜欢保持独善其身的态度,操是操守或志向,例

如《新书·道术篇》中有“厚志隐行谓之洁。”

【评语】

一个心地纯真、修养很高的人往往容易有缺乏容人雅量的不足,因为自

己道德自律严,便由己及人。或者太孤芳自赏、自命清高而没有朋友使自身

陷入孤立无援状态,就谈不上事业有所成就。世间并无绝对的真理,而且正

邪善恶交错,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的,不相联系的。所以我们立身处世的基

本态度,必须有清浊并容的雅量。一个人要想创造一番事业,就必须有恢宏

的气度,能容天下的人才能为天下人所容,所以凡是一个能创大事业的人一

定有容忍人的度量,容忍小人虽然在实际上很难做到,也为了事业上的成功,

为了照顾大局,就必须有“厚德载物,雅量客人”的胸襟,应该说谦让是美

德,容人同样为美德。

二九、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处

有受用。

【译文】

在闲暇的时候不要轻易放过宝贵的时光,要利用空闲做些事情,等到忙

碌紧张时就会有受益不尽之感;当安闲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充实自己的精神生

活,“等到大批量的工作一但到来才会有从中得利之感;当你一个人静静地

在无人处,却能保持你光明磊落的胸怀,既不生邪念也不做坏事,那你在众

人面前、在社会、在工作中就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注解】

未雨绸缪;凡事要事先准备。

受用受益:受益,得到好处。《朱子全书》中有“认得圣

贤本意,道义实体不外此心,便自有受用处耳。”

【评语】

做事做人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功德圆满,功成名就的,平时不抓紧时间

积累知识,平时不注意修身养性,指望临时受用不可能有长久的效果。古来

名将驰骋千军万马之中而泰然自若,熟用兵法韬略运筹帷幄,虽说经常出入

于九死一生之中却仍然能悠闲自得毫不仓皇,这就说明“闲中不放过,静中

不落空”的功用,“临阵磨枪”,“临渴掘井”,是不能从容应敌的。一个

人的修省也应如此,应时时处处保持一致。不要认为一个人在深夜独处没人

知道而作些坏事,像鸡鸣狗盗之徒一样夜间蠢动,其实只能欺人于一时,却

不能长久掩饰自己的劣行丑迹,一但事情败露就将永远难以作人。所以一个

君子必须注意平明的磨炼、积累,才会临事有一定之规,做事有一定见识。”

三○、多种功德勿贪权位

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公相;士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

【译文】

一个普通百姓只要肯多积功德广施恩惠,就像是一位没有实际爵位的卿

相受人景仰;反之一个达官贵人只是一味贪图权势,把官职权力作为一种买

卖欺下瞒上,炙手可热,这种人行径卑鄙得如同一个带爵禄和乞丐一样。

【注解】

种德:行善积德。苏拭有“种德如农之种植”的句子。

公相:公卿将相。

士夫:士大夫的简称,因为作者要在文字上和上一句的“平民”对称,

才把士大夫写成“士夫”。

贪权市宠:贪婪权势祈求获得宠信。市是买卖。

【评语】

行善或作恶不在名位高低,在于人的品行;其区别在于有爵之人影响比

平民大些而已。假如一个人热衷于功名利禄贪恋权位又没有品格,那他为了

攀龙附凤获得权位就会阿谀诌媚胡作非为,拉帮结派,招朋呼友,争权纳贿

等无耻行径,也会接踵而致。这种精神上人格上的乞丐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多,

也很可憎。

三一、不怕小人怕伪君子

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及小人之自新。

【译文】

伪装善良的正人君子,和恣意作恶的小人没什么区别;君子如果改变自

己的操守志向还不如一个小人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注解】

诈善:虚伪的善行。据《汉书,张汤传》说:“臣固遇忠,

若张汤乃诈忠。”此诈忠也就是诈善。

肆恶:肆是放纵,即怒意作恶。

改节:改变志向。

【评语】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但生活中的暗箭却是防不胜防。许多道貌

岸然的人貌似忠厚的君子,满口仁义道德,其实肚子里净是阴谋诡计男盗女

娼。有些自称“虔诚”信教的人,藉宗教名义,施小仁小惠,既不知道《圣

经》耶苏,也不知道释迦牟尼。像这种伪君子假教徒,理应受到社会唾弃。

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披着道德外衣的人往往还能得逞于一时,欺世盗名。

由于披上了一层伪装,识别起来更难。

三二、操履不变锋芒勿露

澹泊之士,分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处此,

故不可稍变其操履,亦不可露其锋芒!

【译文】

志远而淡泊的人,一定会遭受热衷名利之流的怀疑;言慎而检的真君子,

往往会遭受那些邪恶放纵之辈的忌恨。所以君子如果处在这种既被猜疑而又

遭忌恨的环境中,固然不可改变自己的操守和志向,也绝对不可锋芒尽出过

分表现自己的才华。

【注解】

澹泊:恬静无为。

浓艳者:指身处富贵荣华权势名利之中的人。

检怖:自我约束谨言慎行。

操履:操是操行、操守,履是笃行实践,操履是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锋芒:比喻人的才华和锐气。例如孟郊诗中有“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锋

芒”。

【评语】

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又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说明了一个有

修养的人往往善待人生,往往注重自我修省,以为修省并不干他人之事,却

不想正是由于自己品德高尚了就衬出了小人的心性,而必然遇到忌恨和攻

击。所以一个深才高德的人,处在这种招忌的恶劣环境中,最聪明的办法就

是不要锋芒太露。可是很多人不明白这种道理,尤其是奋发向上的年轻人,

往往会由于表现得太好,而遭受忌恨,被造谣中伤。所以一个有为的人其处

世节操不可变,待人方法须讲究。

三三、彻见心性天下平稳

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

侧之人情。

【译文】

心中把万事万物都看得美好,天地间的事也就毫无缺陷;

宽大为怀心里总处在平衡状态,也就不去体会人事倾轧人间邪恶了。

【注解】

险侧:邪恶不正。

【评语】

不平则争,不满则怨。可对一个孩子来讲,世界总是那么美好,孩子的

心里纯洁天真,不知道什么叫恨。只有人进入了社会,有了利益、地位、权

势等等,纯真的赤子之心才开始不平、不满,争竞之念才时时充溢,彻见心

性何其难也。如果一个人的待人接物总是保持一颗赤子之心,那展现在眼前

的便是一片平和美满的天地。

三四、事留余地便无殃悔

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五分便无殃;快心之事悉败身丧德之媒,五

分便无悔。

【译文】

可口的山珍海味,多吃便伤害肠胃等于是毒药害人,控制住吃个半饱就

不会伤害身体;称心如意是好事,其实有一些引诱人们走向身败名裂的媒介,

所以凡事不可只求心满意足,保持在差强人意的限度上就不至懊悔。

【注解】

爽口:可口、快口。

皆烂肠腐骨之药;强调山珍海味足以伤害肠胃。

【评语】

什么事都要适可而目,但人往往经不住诱惑。很多人一遇到香甜可口的

美味,就不顾一切的拼命多吃,结果把肠胃吃坏,受病痛之苦。聪明人必须

注重养身之道,营养不良固然不行,吃得大多也绝非好事。欲罢不能说明不

懂养身之道。养身如此,做人同样如此,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

些看起来令人得意洋洋的事,或许正酝酿着走向失败的因素,人在春风得意

时一定要保持精醒才是。

三五、直躬人忌无恶人毁

曲意而使人喜,不若直躬而使人忌;无善而致人誉,不若无恶而致人毁。

【译文】

一个人与其委屈自己的意愿去博取他人的欢心,实在不如以刚正不阿的

言行而遭受小人的忌恨,使人们能赞同其品行;一个人没有善行而接受他人

的赞美,还不如没有恶行劣迹却遭受小人的诽谤。

【注解】

曲意:委屈自己的意志。

直躬:刚正不阿的行为。

【评语】

每个人待人做人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喜欢曲意迎合,不明确表达

意愿;有的人喜欢直言不讳,光明磊落。对小人来讲听到刚正不阿的言语当

然忌恨;而曲意者,要么是图人喜欢,要么有所乞求。人人都受听好听的话,

小人和当权者尤其如此,而正的人则很看不惯那种阿庚像。一个个根本没有

恶行的人而遭受诽谤,这种诽谤虽然都是出于无知者的攻击,但却能博得有

识之士的同情。因为一些自己不求上进而自甘堕落的人,在心理上很不平衡,

他们看到正直善良的人就不顺眼,于是就造谣生事进行底毁,妄想使自己不

平衡的心理能得到某种补偿,这种人可悲而又可恨。

三六、爱重成仇薄极成喜

千金难结一时之欢,一饭竟致终身之感,盖爱重反为仇,薄极反成喜也。

【译文】

价值千金的重赏或恩惠,有时难以换得一时的欢娱,一顿粗茶淡饭的小

小帮助,可能使人一生不忘此事永远心存感,激回报之心。这或许就是当一

个人爱一个人受到极点时很可能会翻脸成仇;平常不重视或者淡泊至极的一

些人,给予一点惠助,就可能转而对你表示好感成为好事。

【注解】

一饭竟致终身之感:据《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韩信穷困的时候,

没有人瞧得起他,可有一漂母看他饿,就给他饭吃。韩信当然说些感激的话,

这老太太很生气地回答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不过同情你小伙子,

谁指望你报答?”韩信以后显贵发达始终记得这一饭之恩。

【评语】

人的感情不是用钱可以买到的,助人要在人最需要人助的时候像韩信“一

饭之恩终身不忘”,而且帮刘邦打下天下后,也始终记住刘邦的过去而不背

叛汉王。在我们的生活中,爱恨之事也是常有的,有句谷话叫“身中福中不

知福”,往往被爱包围着的人却不自知,而一点不如意便会反目成仇的例子

却很多,爱与恨的反反复复交织在人生的全过程。

三七、藏巧于拙寓清于浊

藏巧于拙,用晦不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

窟也。

【译文】

做人要把智巧隐藏在笨拙中,不可显得太聪明,收敛锋芒,才是明智之

举,宁可随和一点也不可太自命清高,要学以退缩求前进的方法。这才是立

身处世最有用的救命法宝,明哲保身最有用的狡兔三窟。

【注解】

一壶:壶是指匏,体轻能浮于水。《朝冠子·学问》篇中就有“中流失

船,一壶千金”,此处的一壶就是指平时并不值钱的东西,到紧要关头就成

为救命的法宝。

三窟:通常都说成狡兔三窟,比喻安身救命之处很多,出自战国时代孟

尝君的故事,据《战国策·齐策》说:“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

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评语】

说一个人不要锋芒太露,不是教人伪装自己,而是办事要分清主次,讲

究方法。常言道:“大智若愚”,是说一个人平时不咄咄逼人,到紧要关头

自然会发生功效,这就是“中流失船,一壶千金”的含义吧。一个人一生要

做的事很多,不可能件件都要劳心伤神,只有碌碌无为的人才会整天为琐事

缠身,在世俗面前夸耀自己的才华。一个人要想拥有足以藏身的三窟以求平

安,第一直藏巧于拙锋芒不露,第二还要有韬光养晦不使人知道自己才华的

修养功夫。而且办什么事都应当留有余地才是。最关键的是在污浊的环境中

保持自身的纯洁。不露锋芒,韬光善晦并不影响洁身自好,相反,洁身自好

是前二者的基础。

三八、毋攻短处化诲顽固

人之短处,要曲为弥逢,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

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

【译文】

别人有缺点过失,要婉转地为他掩饰或规劝他,假如去揭发传扬,是在

证明自己的无知和缺德,是用自己的短处来攻击别人的短处;发现某人个性

比较愚蠢固执时,就要很有耐心地诱导启发,假如生气厌恶,不仅无法改变

他的固执,同时也证明了自己的愚蠢固执,就像是用愚蠢救助愚蠢。

【注解】

曲:含蓄、婉转尽力。

弥缝:修补、掩饰。

顽固:愚蠢之处。

暴而扬之:揭发而加以传扬。

济:救助。

【评语】

人进入社会以后,最烦恼的莫过于被闲言碎语是是非非所缠绕。常言道: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看到长舌妇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很让人讨厌。

但关键还在于自己的修养,自己对是非抱什么态度,是不是自己也卷了进去

还不自觉呢?万一有人向我们打听某人的作为,我们应本着“隐恶扬善”的

态度相告,因为一个喜欢揭发人家短处的人,就证明他自己的为人一定也有

问题,所以在旁人看来也只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况且“已所不

欲,勿施于人”,既然不喜欢人家说你的坏话,那你又为什么要在他人面前

搬弄别人的是非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习惯,有些习惯不一定为别人所

接受,一个善于处世的人,应该本着尊重别人个性习惯的原则去适应化解,

而不是讨厌;不能接受别人的人说明自己也有许多不好的习惯,应学会由人

及已的方法。

三九、阴者勿交傲者少言

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

【译文】

假如你遇到一个表情阴沉,默默寡言的人,千万不要一下就推心置腹表

示真情;假如你遇到一个自以为了不起又固执已见的人,你就要小心谨慎尽

量少说话,

【注解】

沉沉:阴险冷酷的表情。

输心:推心置腹表示真情。

悻悻:生气时忿恨不平的样子。此处比喻人的傲慢、固执已见。

【评语】

人的表情往往是内心世界的反映,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习惯、个性,表现

出来的方式也不一样。一个人生存在社会上,必须处处多加提防,当然不要

察言观色,阿庚奉承,但把各种表情习惯分分类,以在接人待物时有把合适

的尺子。不然一但遇到心地险恶的歹徒,就会深受其害,所以观察人是非常

重要的。一般来说,一个年纪比较大的人。见多识广,饱经风霜,对于观人

之行都有几分心得。由于人际的复杂,人在处世时,学学观人本领是很必要

的,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莫要全抛一片心。”不经过一段时间的观

察,是看不出一个人品性好坏的,也就很难决定交往的程度,说话的深浅。

没有心理评判,只凭观察表示是不够的。

四○、戒流于虑警伤于察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化戒疏于虑者;宁受人之欺,毋逆

人之诈,此譬伤于察者;二语并存精明不尽而浑厚矣。

【译文】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用来劝诫在与人交往时警觉

性不够思考不细的人;宁可忍受他人的欺骗,却不事先拆穿人家的骗局,这

是用来劝诫那些警党性过高想得太细的人。一个人在和人相处时能把上面两

句话并存警诫,才算是警觉,性高又不失纯朴宽厚的为人之道。

【注解】

逆:预先推测。

察:本意是观察,此处作偏见解,有自以为是的意思。据《庄子·天下》

篇:“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

【评语】

古人总结人生体验有很多耐人寻味的话。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

心不可无”这句话出处的《曾广贤文》堪称大全了。作者在这里提出了不同

看法。人之所以不能有害人之心,是害害人人家也会害你,“以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还有一种人由于心地非常坦荡,总觉得自己所言所行没有

什么不可告人的,于是,不分轻重,不看对象,结果为此反而授人以把柄,

这种人就犯了太相信人的不足。但防人是有前提的,对坏人,小人、俗人,

是非防不可。如果人人防,事事防,人便成为“套中人”了。同样忍让也是

有前提的忍让,小事忍,自己利益忍,决非事事处处忍。防之太甚不好,没

有人生经验同样不适于社会。

四一、亲善防谗除恶守密

善人未能急亲不宜预扬,恐来谗谮之奸;恶人未能轻去不宜先发,恐遭

媒孽之祸。

【译文】

要想结交一个有修养的人不必急着跟他亲近,也不必事先来宣扬他,避

免引起坏人的嫉妒而在背后诬蔑诽谤;假如一个心地险恶的坏人不易摆脱,

绝对不可以草率行事随便把他打发走,尤其不可以打草惊蛇,以免遭受报复

陷害等灾祸。

【注解】

急亲:急切与之亲近。

预扬:预先宣扬其善行。

谗谮:颠倒是非恶言诽谤。

谋孽:借故陷害人而酿成其罪。例如《汉书·李陵传》中有:“随而嫖

蘸其短。”注:“媒,酒教;孽,曲也。谓酿成其罪。”

【评语】

君子之交是道义之交,君之交淡如水,靠爱好、情趣、学识为纽带来建

立感情这个过程,是个渐进的相互观察了解的过程。和善人交,与君子游是

人所愿也。但道不同不相为谋,小人与善人,奸滑之辈与君子从各个方面部

格格不入。显出想与君子善人急于交往而过分亲密,小人很可能因为被冷落

而忌恨生出破坏的念头。与君子交,做君子难,远小人不易。人们讨厌小人,

但小人由于擅长逢迎,往往可以得到有权势者的赏识而很有市场;如果当权

者是好邪之辈,得罪了就更加困难,想送瘟神非得等待时机。如果你是个企

业家,手下有小之辈要解雇,同样要周详考虑其生存的市场,要一举中的才

不会有后遗症。不论是亲贤亲善远小远奸,首先是自己须光明磊落大公无私,

这样才不惧奸诈小人的恶意报复。这是交游做事的基础。

四二、不夸妍洁谁能丑辱

有妍必有丑为之时,我不夸妍,谁能丑我?有法嘱有污为之仇,我不好

洁,谁能污我?

【译文】

事物有美好就有丑陋来对比,假如我不自夸美好,又有谁会讽刺我丑陋

呢?世上的东西有洁净就有肮脏,假如我不自好洁净,有谁能脏污我呢?

【注解】

妍:美好。据陆机《文贼》说:“妍蚩好恶,可得而言。”丑我:丑当

动同用。

【评语】

事物是相对的,从发展变化的观点看,相对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

生变化。美与丑,洁与污以及善恶、邪正、阴阳、长短等等是相互转化并相

互制约的,有善就有恶,有美就有丑。假如没有恶与丑可能就没有善与美,

因为美丑善恶是比较衬托才看出来的。明白这样一种现象的内在变化条件,

那么人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就要用超然的态度,把事物看成一个相联系的整体

而不要就事论事,对任何事情采取一种极端看法做法都是有害的。要在精神

上能超越美丑洁污之上,对此无所偏好,人们也就难于有所毁誉。人固然会

有许多癖好,一个有修养的人必须自省其所好的道德水准,看看和志向一致

否。

四三、富多炎凉亲多妒忌

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贪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此处若不当

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坐烦恼障中矣。

【译文】

世态炎凉冷暖的变化,在富贵之家比贫穷人家显得更鲜明:嫉恨、猜忌

的心理,骨肉至亲之间比陌生人显得更厉害。一个人处在这种场合假如不能

用冷静态度来应付这种人情上的变化,用理智来压抑自己不平的情绪,那就

很少有人不陷于如日坐愁城中的烦恼状态了。

【注解】

冷肠:本指缺乏热情,此处当冷静解。

烦恼障:佛家语,例如贪、嗔、痴、慢、疑、邪见等都

能扰乱人的情绪而生烦恼,在佛家来说这些都是涅粱之障,故名“烦恼

障”。《佛地论》:“身心恼乱不成寂静,名之为烦恼障。”

【评语】

人在没有得到一种东西以前便会以这种东西作为奋斗目标,而有了这种

东西便有了利益之争。“共患难易,共富贵难”,富贵之家往往为了争权夺

利而父子交兵或兄弟阋墙。汉武帝、武则天、唐太宗等等无不为了权力而曾

骨肉相残,二十四史中这样的事例随处可见。残暴的隋炀帝,已经被册立为

太子,可是为了早日当皇帝竟谋杀亲父隋文帝而即位。人往往是有了钱还要

更多些,有了权还要更大些;以至生活中终日钻营处处投机的小人,像苍蝇

一样四处飞舞,个人的私欲总处于成比例的膨胀状态。如此现实,的确需要

人们提高修养水平,用理智来战胜私欲物欲。否则亲情何在,富贵不保。

四四、阴恶祸深阳善功小

恶忌阴,善忌阳,故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善之显者功小,而隐

者功大。

【译文】

一个人做了坏事最担心的是不容易被人发觉,做了好事最不宜的是自己

宣扬出去。所以坏事如果能及早被发现那灾祸就会相对小些,如果不容易被

人发现那灾祸就会更大;如果一个人做了好事而自己宣扬出去那功劳就会变

小,只有在暗中默默行善才会功德圆满。

【注解】

阴阳:阴指事物的背面,这是不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阳指事物的正面,

是大家都能看得到的地方。

【评语】

人不能做坏事,做坏事而损人利己,会让人憎恶,有的事不论对他人或

自己都会造成极大灾祸。一般来讲,做在明处的坏事人们看得见或许还可以

预防弥补,做在暗处的坏事更讨厌,让人防不胜防,这种阴坏的危害更大。

一个人从哪个方面讲都不应做坏事,而是应该抱着为善不求名的态度。行一

点善而做好事不是为了宣扬吹捧,至于别人宣扬是为了推广这种精神,自己

宣扬则失去了做好事的目的。这种好事方客观上是有益的,在主观上过分宣

扬则表明是动机不纯;从做人角度看,等于伤害了受惠者自尊心,反而表现

出一种沽名钓誉的卑鄙心理。帮助别人应是全身心投入,默默地奉献。

四五、警世救人功德无量

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

救之,亦是无量功德。

【译文】

明理达义的人,虽说家贫不能用财物来救助他人,可是当遇到有人感到

迷惑而不知如何解决时,能从旁边指点一番使他有所领悟,或者遇到急难事

故能从旁边说儿句公道话来解救他的危难,也算是一种很大的善行。

【注解】

济物:用金钱救助人。

痴迷:迷惑不清。

功德:佛家语,通常指功业和德行。

【评语】

人们有一种传统的习惯,仿佛救助别人要么做事,要么助钱,要么出力,

很重视有的形东西。对于出个点子,指点迷津,用道理劝诫一番等等无形的

东西往往忽视。仿佛只在读书层中才,重视常识广、境界高的人出的点子和

讲的道理的价值。古代社会,文武重巨往往有自己的幕僚等等为自己出谋划

策。随着社会的发展,给人帮助的形式多种多样,尤其是无形的东西如知识、

智慧和经验日益受到重视,出点子服务逐步走向一般民众,走向有序、有偿、

有效的轨道。知识和经济金钱挂勾,可以按照时间计量,如请律师为你分析

一个案情,让能者为自己的公司出一个促销策略。尤其在商品经济下市场竞

争中,更需要的是人的智慧,有用的点子、即人才被越来越重视。

四六、趋炎附势人情之常

饥则附,饱则飓;燠则趋,寒则弃,人情能患也。

【译文】

穷困饥饿时就投靠人家,吃饱了就远走高飞;富贵了的就巴结,贫困了

的就鄙弃,这是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毛病。

【注解】

飓:飞翔,据《晋书·慕容垂载记》说:“垂犹鹰也,饥则附人,饱则

高飓”。

燠:温暖,此形容富贵人家。

【评语】

从古而今,嫌贫爱富附势趋炎,人之常情、世之通病。好像经济杠杆也

成了人际交往的法则,以至在《史记》中有“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

交清乃见”的感慨,俗谚有“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叹息。

这样的事例太多了。但这并不说明人们对此的认可。这一现实和人们的交往

需要、感情交流是相悖的,因为在金钱驱动下的人际关系是难有真清流露无

遗的。人们在无奈中盼望一种真诚,首先要求君子能甘于淡泊,以使社会不

全处在一片感情的沙漠中。从另一个角度看,在社会上择友交人是必须的,

古语“君子之交谈如水”,正和上述语录相对应,而成为人际交往的警语。

四七、冷眼观物轻动刚肠

君子宜净试冷眼,慎勿轻动刚肠。

【译文】

君子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应注意保持冷静态度细心观察,切忌随便表

现自己耿趋势性格以免坏事。

【注解】

冷眼:冷静观察。无曲中有“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的句

子。

刚肠:个性耿直。嵇康《绝交书》说:“刚肠嫉恶,轻肆宣言,遇事便

发。”

【评语】

正派人一般部待人热诚,所谓古道热肠;遇事正直,所谓胸怀坦荡。但

为人处事要讲究方法,待人热诚当然是对的,但热情过度,往往造成主观愿

望与客观效果相悖,因为太热情往往就过于主观,为此可能招致人家怨尤;

因一时的热情而轻举妄动,或许还会筹成大错。遇事坦诚直率当然没错,但

要看对象能否接受,不能因为自己直率是优点伤了人就可以求得别人的谅

解。有时直率的出发点是好的,办事的设想也是可行的,但很可能由于性格

不和而难以成事。坦诚直率往往伴随着教化、固执、生硬。而遇事的目的是

为了解决问题摆事办好,决不只为表现一下直率的观点。

四八、一念一行都宜慎重

有一念犯鬼神之禁,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事而酿子孙之祸者,最宜切

戒。

【译文】

假如有一种念头触犯了鬼神的禁忌,有一句话破坏了人间祥和之气,或

者做了一件事成为后代,子孙祸根,所有这些行为都必须特别加以警惕加以

警戒。

【注解】

酿:本来当制酒解,此处是造成的意思。

切戒:深深的引以为戒。

【评语】

立身处世,小心谨慎,每做一事,要为自己着想,要为别人着想;要看

眼前,也要为子孙后代考虑,多为自己的儿孙积阴德。否则如果为达目的不

择手段,只图自己一时之欢,做伤天害理的事,赚不仁不义的钱,就等于给

子孙酿祸,给自己的前程伏下败笔,到那时真是悔不当初噬脐莫及了,古兵

法中也有所谓“一言不慎身败名裂,一语不慎全军覆没”的箴言。人做事不

可以胡作非为引来祸患,宜谨言慎行明辩善恶。尤其是新出世的年青人,不

要以为“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就可以原谅自己,不要觉得“初生牛犊不怕虎”,

做事眼高手低,盛气凌人。有时过失成祸井非闯祸人的本意,而是由于经验

不足,言行不慎,诚为可惜。

四九、谨慎至微恩施不报

谨德须谨于至微之事,施恩务施于木报之人。

【译文】

谨言慎行必须从最小的地方做起,一个人助人应该帮助那些无法回报你

的人。

【注解】

不报之人:无力回报的人。

【评语】

品德修养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生活。中可以常见一些人在行事上

喜以老粗自居,言行大事者不拘细节,以引来掩饰自己的粗鲁无知,或者自

己做的事往往都是粗欲不堪见利忘义之举,却以粗豪作掩饰。一个修养好的

人,就是在细微的小事情上同样谨言慎行,不因其小就有违道义,凡是和自

己的理想追求不一致的,再小的事也不做。以助人而言,从思想上就不能存

有让对方感恩图报的小人之念,如果这样就是一种毫无诚意的伪善,必须为

善而不报,多做些雪中送炭的事,少来些锦上添花。

五○、春风育物朔雪杀生

念头宽厚的发唪风煦育,万物遭之而生;念头忌刻的如朔雪阴凝,万物

遭之而死。

【译文】

一个胸怀宽宠忠厚的人,好比温暖的春风可以化育万物,能给一切具有

生命的东西带来生机;一个胸襟狭隘刻薄的人,好比阴冷凝固的白雪,能给

一切具有生命的东西带来杀气。

【注解】

煦育:煦,温暖,育是化育,由此而万物生长。

朔雪阴凝:朔,北方。阴凝,雪因阴冷久积不化。

【评语】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不仅说话如此,为人处世的胸

怀、性格也应这样,温暖的夫风人人欢迎,寒冷的冰雪人人讨厌。一个心胸

狭隘尖酸刻薄的人,任何人都不愿意接近他,反之一个气度恢宏待人宽厚的

人,任何人见了都愿意接近他;尤其在言谈方面更是如此,刻薄成性的人,

有时一句活都让你育苦终生。待人宽厚首先要自己的习惯、个性,一个宽厚

的人就应当容得了事,这不是无原则,而是一种适应社会的表现。一个胸襟

狭隘手手计较的人是不可能品味其中乐趣的,反之这也表现了同种人生的不

成熟和人生历练的缺乏。

五一、厚待故交礼遇衰朽

遇故旧之交,意气要愈新,处隐微之事,心迹宜愈显;待衰朽之人,恩

礼当愈隆。

【译文】

遇到多年不见的朋友,情意要特别真诚,气氛要特别热烈;处理某种隐

密事时,居心要特别坦诚,态度要特别开朗;服侍身体衰弱的老人,举止要

特别殷勤,礼节要更加周到。

【注解】

隐微:隐私的小事。

衰朽:年老力衰的人。

【评语】

一个人在社会上不懂尊老,不知道怎么待友是没有教养、没有知识的表

现。人不要太势利,所谓人走茶凉,尤其是对失了势没有实用价值的老友更

应注意,要光明磊落才对。同样,做事不能因为处于无人知晓的地方,就有

营私舞弊的念头出现,在黑暗处要比在光明处更加磊落,才能显示出不平凡

的人格。一个人在接待和处事上可以充分表现出修养的高低。要立身于世,

这是起码的知识。

五二、君子立德小人图利

勤者敏于德义,而世人借勤以济其贫;俭者淡于贷利,而世人假俭以饰

其吝。君子持身之符,反为个人营私之具矣。惜哉!

【译文】

勤奋的人应该努力的品德和义理上下功夫,可是有的人却中仗勤奋来解

决自己的贫困;俭朴的人应该把财货和利益看得淡泊,可是有的人却假借俭

朴为名来掩饰自己的吝啬。勤奋和俭补本来是有德君子立身处世的信条,不

料反倒成为市井小人营利绚私的工具,真令人感到惋惜。

【注解】

敏:勤奋,努力。

符:本指护符,此处作法则解。

【评语】

凡是拉大旗做虎皮的人,往往是为了欺瞒、蒙骗,吓唬善良的人。君子

守身的法则,往往成为小人图利的工具。世事大抵如此,“干将”“莫邪”

雌雄又宝剑,在名将手中就会成为保国为民的利器,反之如果落在坏人手中

就会变成杀人的凶器。又如核能,落到人道主义者手中就会用于和平之途,

用它来发电发热为人类谋福;落得侵略主义者手中,就会变成杀人的武器,

给人类造成莫大的悲剧。可见,不管什么东西产生的客观效果首先要由运用

者来决定,动用者的内在素质低,思想境界差,再好的东西部会成为营私逐

利的工具,能都会找到堂而皇之的理由来伪装。

五三、律已宜严待人宜宽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已则不可恕;已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

【译文】

别人的过失和错误应该多加宽恕,可是自己有过失错误却不可心宽恕;

自己受到屈辱应该尽量忍受,可是别人受到屈辱就要设法替他消解。

【注解】

恕:宽恕、原谅。

困辱:困穷、屈辱。

【评语】

恕以待人,忍以制怒;待人要宽,律已要严,是一种规范的待人之道。

这种方式的核心是强调自悟。待人所以必须要宽的原因,为的是给人自新的

机会。待已所以要严,因为不严会使自己一错再错。一般人都是“以圣人望

人,以常人自待”这种人在任何事情上都无法跟别人合作。假如我们能以责

人之心责已,就会减少自己很多过失;以恕已之心恕人,就可以维护住人际

之间的良好关系。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推已及人的恕道,是一个人修养

品德的根本要诀,遇事应该设为处地为别人着想。这里讲恕人、忍让,是对

个人的修德养性而言,因为恕忍不是无原则,过分强调良好的人际关系来提

高个人的修养就容易走向事物的反而。

五四、慈悲之心生生之机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古人此等念头,是吾人一点生生之机。无此,

便所谓土木无骸而已。

【译文】

为了不让老鼠饿死,经常留一点剩饭给他们吃;可怜飞蛾被烧死,夜里

只好不点灯火。古人这种慈悲心肠,就是我们为类繁衍不息的生机,假如人

类没有这一点点相生不绝的生机,那人就变成一真没有灵魂的躯壳,如此也

不过和泥士树木相同罢了。

【注解】

生生之机:生生是繁衍不绝,《易经·系辞》中有“生生

之谓易”,这就是世上常说:““生生不息”的由来,机是契机。生生

之机是指使万物生长的意念。

土林形骸:土木是指泥士和树木等只有躯壳而无灵魂的矿植物,形骸是

专指人的躯体。《淮南子·泰族训》中有“岂独形骸有瘴聋哉?”

【评语】

古人所说:“为鼠常留饭”也未必真的是让人给老鼠留饭而是劝人为人

处世要有同情弱者的胸怀。佛教的中心思想之一就是主张不杀生(戒杀),

因此先贤才有“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的名谚。这和现代人倡导保护野

生动物运动,有点相似,但现代人则是基于维护人类良好的生存环境。人性

有恶善,待人也应以慈悲为怀,不能以算计人为出发点。正因为慈悲心肠的

人多了,人世间便自有一片温情。五五、诚和气节陶治暴恶遇欺诈之人,以

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薰蒸之;遇倾邪私曲之人,以名义气节激

砺之:天下无不入我入陶冶中矣。

【译文】

遇到狡猾诈欺的人,要用赤诚之心来感动他;遇到性情狂暴乖戾的人,

要用温和态度来感化他;遇到行为不正自私自利的人,要用大义气节来激砺

他。假如能做这这几点,那天下的人都会受到我的美德感化了。

【注解】

暴戾:残酷。

蒸蒸:薰是香草,此作沐化、感化的意思。

【评语】

世上的人千人千面,千变万化,每个人都面临适应人生,适应社会的问

题。所谓以不变应万变,面对大千世界,抱定以诚待人,以德服人的态度来

适应人们个性的不同。即就是对冥顽不化的人,也要以诚相待使他受到感化,

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以我之德化,来启人之良知,历史上这样的

例子很多,即使是真顽之人朝闻道而夕死的事也不少,这也算是临终而悟,

而达到德化的目的;何况对于一般人,坚持我之美德与之相处,终可德化落

后之人,保持真诚平和的人际交往。

五六、庸德庸行和平之基

阴谋怪飞,异行奇能,俱是涉世祸胎。只一个庸德庸行,便可以完混沌

而召和平。

【译文】

阴谋诡计,怪异的言行,奇怪的技能,都是招致灾乱的根源。只有那种

平凡的德行和寻常的言行,才可以保持自然带来和平。

【注解】

祸胎:指招致祸患的根源。

庸:平凡、普通。

混沌:本指宇宙初开元气未分之时,借以比喻自然和无知、淳朴的心神。

《庄子·应帝王》篇:“中央之帝为混沌。”又《释文》“李云:‘清浊未

分也,比喻自然。’”古人想象天地未开僻之前为混沌状。

【评语】

人类是在探求未知中向前发展的,所谓学问需要求疑,科技需要假设,

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敢于创见。现在世界各国竟相发展科技,莫不以繁荣经

济为基础,求新求变求奇,“异行奇能”就是发明新科技的原动力。现代科

技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许多奇异设想不断变成现实尽管现代文明中有许多

意想不到的问题难以解决,但再回到农业社会时代“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

颠”那种原始的和平安定幸福中去,满足人们一种理想的憧憬与美化中的回

忆是不可能的。只是在现实生活中,那种无谓的奇谈怪论,阴谋怪习是不足

取的,惹人讨厌的,不如保持一种常人的心态,安然地生活。

五七、勿仇小人勿媚君子

休与个人仇雠,个人自有对头;休向君子诌媚,君子原无私惠。

【译文】

不要跟品德恶劣低下的小人结仇,因为小人自然有人和他为敌;不要向

品德高尚磊落的君子献殷勤,因为君子不会为了私情给人私下恩惠。

【注解】

仇雠:敌对结怨。

诌媚:用不正当言行博取他人欢心。

【评语】

人与人之间往往有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也就是小人自然有人来降

制他。和小人寻仇下一定是小人,但小人去寻仇手段更为恶毒;君子所以不

跟小人结仇,固然可以避其险恶蜂蛋之毒,更由于不屑寻仇,无暇为仇。不

仅如此,君子以其心怀坦荡、正直无私而不屑于是非,讨厌阿谀。所谓来说

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而阿谀奉迎者必有私心私利,很可能因其私而害人,这

是君子所不容的,更勿谈同流了。

五八、金须百炼矢不轻发

磨砺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施为宜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

【译文】

磨砺身心要像炼钢一般反复陶冶,急着希望成功的人就不会有高深修

养;做事应像拉开千钧的大弓一般,假如随便

发射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注解】

邃养:高深修养,邃,深。

钧:三十斤是一钧。

弩:用特殊装置来发射的大弓。

【评语】

人们一般都明白“若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这个道理。人生经历,求

知问道,身心修养等,须经百炼才能成钢,勤苦方能见效。凡是走小路抄捷

径投机取巧的,只有收一时之效绝不能成大功立大业,吃亏的只是自己,而

且害怕艰苦、浅尝则上的人,终不能力以后的人生之路打下厚实的基础。孔

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不论做人

还是做事,都就有这种厚实的历炼做基础,这样,遇事待人,言语行动才不

会轻浮,进而做到“矢不轻发。”

五九、斥小人媚愿君子责

宁为小人所忆毁,毋为小人所媚悦;宁为君子所责备,毋为君子所包容。

【译文】

做人做事宁可被小人猜忌毁谤,也不要被小人的甜言蜜语迷惑;做人做

事宁可被君子责难训斥,也不要被宽宏雅量所包容。

【注解】

媚悦:本指女性以美色取悦于人,此指用不正当物为博取他人欢心。《史

记·幸佞列传》有:“非独女以色媚,士亦如之。”

【评语】

甜言蜜语对你的人往往有所求,来扯是非的人都有是非

心,只有诚心交流情感,直率说出你不足的才是正人君子。“良药苦口

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关于“宁为小人所毁”《论语·子路》篇中说,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人的是非标准,善

恶观念是需要锤炼的,自己心中无标准,做人就不会有原则,没有原则,就

喜欢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论,关心别人说自己些什么,有时还为此忧心仲仲,

何苦来哉?

六○、好利害显好名害隐

好利者逸出于道义之外,其害显而浅;好名者窜入于道义之中。其害隐

而深。

【译文】

一个好利的人,他的所作所为不择手段越出道义范围之外,逐利的祸害

很明显,容易使人防范;一个好名的人,经常混迹仁义道德中沽名钓誉,他

所做的坏事人们不易发觉,结果所造成的后患都非常深远。

【注解】

逸出:超出范围。

窜入:隐匿。

【评语】

坏人坏事人人痛恨,因为坏人坏事显而易见,明显地违背公德,害人祸

世。可怕的是欺名盗世之辈,沽名钓誉之流。

尤其是那些身居要职的人,如果不是德才兼备,却是用名来装点自己,

作为捞取政治资本的手段,那么这类人就可能在表面上大言不惭悬壶济世,

骨子里只为私利,一肚子男盗女娼,还可能利用手中权力祸害民众,贪污腐

化,“好名者害隐而深”,这类人算是一种典型。

六一、忘恩报怨刻薄之尤

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怨则浅亦报之;闻人之恶虽隐不疑,善则显亦疑之。

此刻之极,薄之尤也,宜切戒之。

【译文】

受人的恩惠虽然很多很大也不,设法报答,但是一旦有一点点怨恨就千

方百计报复;听到人家的坏事即使很隐约出深信不疑,而对于人家的好事再

显也不肯相信。这种人可以说刻薄冷酷到了极点,做人应该严加戒绝。

【注解】

虽隐不疑:对别人的坏事即使隐隐约约却也深信不疑。

尤:过分。

【评语】

传统文化中历来有“隐恶而扬善”的美德。孔子说:“或日‘以德报怨

何如?’子日:‘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做人要恩怨分明,更

应有这样一个思想境界。达到这样一个境界,如果没有长久的磨炼,宽厚的

胸怀,良好的道德基础是不行的。在生活中,很多人好打听别人的隐事、坏

事,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有的人是出于一种好奇显能的恶习,

有的人却是出于一种记恶心态,出于秋后算帐的要求;有的人不仅知恩不能

涌泉相报反而会反目成仇。如此种种人的行为,使人际间的关系,有进真如

刀枪相见,远谈不上“和谐”二字了。所以隐恶扬善不仅是一种品德休养,

一种交际方式,也是人际和谐的一个前提,这和做人不讲原则不一样。

六二、谗言自明媚阿侵肌

谗夫毁士,如寸云蔽日,不久自明;媚子阿人,似隙风侵肌,不觉其损。

【译文】

小人用恶言毁谤或诬隐他人,就像点点浮云遮住了太阳一般,只要风吹

云散太阳自然重现光明;甜言蜜语阿谀奉承的小人,就像从门缝中吹进的邪

凤侵害肌肤,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

【注解】

媚子阿人:媚子是善长逢迎阿谀的人,阿人是谄媚取巧曲意附和的人。

隙风:墙壁和门窗的小孔叫隙,从这里吹进的风叫邪风,相传这种风景

最易使人身体受伤而得病。

【评语】

用奉承的手段迎合别人的意图,靠阿谀迎中飘飘然的人却是大有人在。

■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

【译文】

能够建大功立大业的人,大多都是能灵活应变的人,凡是惹事生非遇事

坐失良机的人,必然是那些性格倔强不肯接受他人意见的人。

【注解】

虚圆:谦虚圆通。

债事:败事。《礼记·大学》中有:“此谓一言偾事。”

【评语】

能建立丰功伟业的人,大都是在待人用人方面非常成功有自己见解的

人。否则个人的力量能多大?没有人们的支持拥护,大业何来?做人不宜太

圆滑,并不是说做人一定要像刺猾一样,因这圆滑过度为奸。适度的圆滑则

表现为谦让宽容吸取,有何不可?处处以我之见为见,大小事一概显能妒能,

何以成事呢?至于那些愤事失机的人往往刚愎自用,听不得别人意见,事事

以为自己正确,所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很多事不要怨天尤人,要从

自己的处世方法上找原因。成事要有机遇,机遇对人是公平的,谁发现得早,

谁就会抓得牢,就像坐车一样。固执己见的人往往被自己的执拗、自己心中

固家的定势所迷惑,而看不到外面的变化来调整自己。

六四、处世要道不即不离

处世不宜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作事不宜令人厌,亦不宜令人喜。

【译文】

处世既不能流于庸俗以至与坏事同流合污,也不要标新立异故意与众不

同,行事既不可以处处惹人讨厌,也不能凡事都讨人欢喜博取欢心。

【注解】

不即不离:既不太接近,也不太远离。

与俗同:俗指一般人。

【评语】

把握处世行事的尺度是很难的,因为这既需要良好的道德水准,还要有

丰富的人生历炼的经验验作基础。不同流合污,不阿谀奉承是对的,但还要

尽量避免小人的打击排挤;至于,标新立异,故做清高至人见而讨厌,令常

人觉得是怪物,也不足取。君子不惧小人恶,但也应当保持自己的人格而不

哗众取宠,装点门面。如果君子处人世持美德却行事令人岂不有失本意,什

么事走向极端就是走到反面。不即不离就像是浪和水的关系,同是一个性质,

但表现形态不同,在相容的情况下相处,保持各自的样子。

六五、过检则吝过让则卑

青佐,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则为

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译文】

节俭朴素本来是一种美德,然而过分节俭,就是小气,就会变成为富不

仁的守财奴,如此反有伤正道。谦让本来也是一种美德,可是太过分,就会

变成卑躬屈膝处处讨好人,而给人一种好用心机的感觉。

【注解】

悭吝:小气,吝啬,为富不仁。

鄙啬:有钱而舍不得用,斤斤计较。

雅道:即正道,此处指与朋友交往之道。《苟子·荣辱》篇:“君子安

雅。”集解:“雅,正也,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

懿行:美好的行为。

足恭:过分恭维来取悦于人。

曲谨:指把谨慎细心专用在微小地方,有假装谦恭的意思。

机心:诡诈狡猾的用心。《庄子·天地》篇:“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

机事者必有机心。”成玄英疏:“有机关之器者,必有机动之务;有机动之

务者,必有机变之心。”

【评语】

节俭固然是美德,过分节检就变成吝啬;谦让固然是美德,过分谦让就

变成谄媚,孺家主张中庸之道,道理就在这里。为人要有品行节操才能立足,

如果谦让至伪,节俭到吝,那么节俭的目的何在,谦让的初衷为何?这实际

上是一种小人俗人的表现。

六六、喜忧安危勿介于心

毋忧拂意,毋喜快心,毋持久安,毋惮初难。

【译文】

不要为事不如意发愁,不要为称心的事而兴奋,不要由于长久的安居而

以此为依赖,不要由于一件事一开始有困难就畏缩不前。

【注解】

拂意:不如意。

快心:称心如意,例如《孟子·粱惠王》中“然后快于

矿产与”。

惮:恐惧,害怕。

【评语】

世事无常,但不断变化不断发展却是一个普遍现象。称心如意,生活安

定当然是可喜悦、可羡慕的,但事物总处于变化中,快心和安局是相对的、

一时的。反过来,不要作无谓的忧愁烦恼,因为失意正是得意的基础;也不

要为一时的幸福而得意,因为得意正是失意的根源。在佛家来说,人生原无

得意与失意之分,只是人观念上的感觉而已。就现实而言,世问一切事物总

处于变化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在人生道路上只有像蜗牛爬山一般

步步辛苦前进,不惧困难,不怕艰险,才能有所收获。

六七、量宽福厚器小禄薄

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本事成个宽舒气象;鄙夫念头近促,便

禄薄而泽短,事事得个迫促规模。

【译文】

心地仁慈博爱的人,由于胸怀宽广舒坦,就能享受厚福而且长久,于是

形成事事都有宽宏气度的样子:反之心胸狭窄的人,由于眼光短浅思维狭隘,

所得到的利禄者是短暂的,落得只顾到眼前而临事紧迫的局面。

【注解】

福厚而庆长:福厚是福禄丰厚,庆长是福禄绵长。庆是福禄吉祥,《易

经·文言》篇中有“积善人家存余庆”。

鄙夫:也就是鄙陋之人。

【评语】

庸人想事少,傻人不想事,所以俗语有“庸人厚福”和“傻人有傻福”

的说法,念头少,伪装少,争得就少,心情舒畅,平日就少有忧虑烦恼。做

人勿庸也不能傻,但不能像有些人聪明过了头,用尽心机,烦恼接瞳。而那

些污秽贪婪的小人,心地狡诈行为好伪,凡事只讲利害木顾道义,只图成功

不思后果,这种人的行为更不足取。仁人待人之所以宽厚在于诚善,在于忘

我,所以私欲少而烦恼少。我们生活中的待人之道确应有些肚量,少为私心

杂念打主意,不强求硬取不属于我的东西,烦恼何来?”牢骚太盛防肠断”

做人要充分修省自己才是。

六八、急处站稳险地回首

风斜雨急处,要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要著得眼高;路危径险处,要

回得头早。

【译文】

在风斜雨急的变化中,要把握住自己的脚步站稳立场;处身于艳丽色姿

中,必须把眼光放得辽阔而把持住自己的情感,不致迷惑;路径危险的时候,

要能收步猛回头,以免不能自拔。

【注解】

风斜雨急:风雨本是指大自然中天象的变化,此指社会发生动乱人世苍

桑莫测。

路危径险:路和径都是指世路。

花浓柳艳:古人文人笔下常用花来形容女人美貌如花:用柳来比喻女人

风姿绰约。

【评语】

所谓风斜雨急,花浓柳艳,路危径险者是比喻,比喻人生之路会有各种

艰难险阻出现。孔子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其实即使是古代邦有道要富

且贵就没有险隘?就能垂手可得吗?不论是有道无道之世,都应有操守,有

追求,不怕难,不沉沦,不自颓,把得住自己的心性,遇事就不致沉陷于迷

惑中。

六九、节义济和功名以德

节义之人济以和衷,才不启忿争之路;功名之士承以谦德,方不开嫉炉

之门。

【译文】

一个崇尚节义的人,对世事的看法容易偏激,增添些相互理解的温和想

法加以调节,才不会走上跟人发生意气之争的路子;一个功名事业有所成就

的人,要有谦恭的美德,才不会闯开嫉妒的大门。

【注解】

济:增补、调节。

和衷:温和的心胸,《书经·皋陶漠》中有“同寅协恭和衷哉”。

忿争:意气之争。

【评语】

做人不可恃一己之长以做人待物,不能因一方面有优点就忽视随之而来

的另一方面的不足。节义之士性格刚强,看问题就可能偏激。就刚强言是长

处,就激烈言是短处。为了取长补短,平日要养成温和的处世态度,注意缓

和激烈的个性,与世无争才能与人维持良好的关系。有身分地位的人做人更

应注意树大招风,功大招忌的道理,保持一种谦恭和蔼的态度,才能维护功

业的长久。做人不论处于什么位置都应谦和谨慎,避免人际无情的纷争,腾

出精力做自己应做的事情。

七○、事上敬谨待下宽仁

大人不可不畏,畏大人则无放逸之心;小民亦不可不畏,哺小民则无豪

横之名。

【译文】

对于一个有高深道德修养的人不可不敬畏,因为敬畏有道德有名望的人

就不会有放纵安逸的想法;对于平民百姓也不可不抱敬畏态度,因为畏惧平

民百姓就不会有豪强蛮横的恶名。

【注解】

大人,指有道德有声望之人。据《论语,季氏》篇:“畏大人。注:‘大

人,圣人也。’“或指有官位之人。《左传》昭公十八年有:“而后及其大

人。注:‘大人,公卿大夫也。’”

【评语】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孟子说。“民

为贵,比段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大了,得乎天子为诸候,得乎

诸侯为大夫。”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介于官民之间,形成一个十阶层。这里

所谓畏大人,主要指对呈人之言,道德名望之人,由经会使你个人的修养得

以加深;畏小民是指一般人而言,即持宽仁的态度,而不是蛮横豪霸。历史

上轻视平民的人难以成就大事业。

七一、勿逞已长勿恃所有

大贤一人,以诲众人之愚,而世反逞所长,以形人之短;天富一人,以

济人之短;天富一人,以济众人,以济众人之困,而世反挟所有,以凌人之

贫,真天之戮民哉!

【译文】

上天让一个人聪明圣智,派他教导一般人的愚钝,可是世上一些人,反

而喜欢卖弄自己的才华,来反衬那些天资不如自己的人;上天让一个人有财

富,目的是派他来救助贫苦的人,可是世上一些拥奇财富的人,却仗恃自己

的财富来欺凌穷人,这种人,真是违背天意的罪人。

【注解】

海:当动词用,是教导的意思。

形:当动词用,比拟,表露。

戮民:戮。戮在此处当形容词用,作有罪解。戮民是有罪之人。例如《商

君书·算地》篇中有“刑人无国位,戮民无官任”。

【评语】

《孟子》引《书经》中一段话说:“天将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日

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何敢有越圾志。”译成现代白

话文即:“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们降生了君主、师傅,这些君产人师的

唯一贵任是帮助上帝来爱护人民。因此;四方之大,有罪无罪,都由我负责,

天下谁敢超越自己的本分胡作非为?”现代人不信天命,但有财富的人应帮

助不如己之人,才智高的应多服务,不要以暂时的优势来卖弄盘剥,要多为

别人着想,多为后代着想,少些私心杂念。

七二、忧喜取舍形气用事

人情听莺啼则喜,闻蛙鸣则厌,见花则思培之,遇草则欲去之,但以形

气用事;若以性天视之,何者非自鸣其天机,非自畅其生意也。

【译文】

按一般人的常情来说,每当听到黄莺婉转的叫声就高兴,听到青蛙呱呱

的叫声就讨厌;看到美丽的花卉就想栽培,看到杂乱的野草就想铲除。这完

全是根据自己喜怒爱惜申判断事物。假如按照生物的天性来说,营啼蛙鸣都

是在抒发它们自己的情绪;花开草长,何尝不是在舒展篷勃的生机呢?

【注解】

形气:形是躯体,气是喜怒哀乐的情绪,两者都表现于外。例如《孟子·公

孙丑》上:“夫志,气之帅也”。

性天:天性。

生意:指生的意念。

【评语】

天生万物各有功用。人们的好恶之情与实用心理决定了取舍,像乌鸦未

必坏,可人们心理上觉得不祥而不喜欢;有时感情上处于悲伤或喜悦状态,

这种情绪也移之于物,对人对物同样存在这种问题。其实,我们对于事物不

要太主观,须用冷静的头脑去观察,然后判断善恶美丑。假如能去私欲存天

理,就会明白营声蛙鸣都在显示自然的玄机。鲜花杂草都在冥冥中获得生生

之意,万物都是根据天地自然之理而平等生长发育,我们不可凭主观见解随

意区分善恶美丑。待物如此,由物及人,同样不可只凭主观臆断,凭一时的

好恶用事按自己的忧喜取舍。

七三、自适其性宜若平民

峨冠大带之士,一量睹轻蓑小笠额飘飘然逸也,示必不动其咨嗟;长筵

广席之豪,一量遇疏帘净几悠悠焉静也,未必不增其绻恋。人奈何驱以火牛,

诱以风马,而不思自适其性哉?

【译文】

峨冠大带的达官贵人,一旦看到身穿蓑衣斗笠和平民飘飘然一派安逸的

样子,难锡会发出羡慕的感叹;生活奢侈居所富丽的豪门显贵,一旦置身于

清新朴素窗明几净悠闲宁静的环境中,心中不由得会产生一种恬淡自适的感

觉,难免要百一种留恋不忍离去的情怀。高官厚禄与富贵荣华既然不足贵,

世人为什么还要枉费心机放纵欲望追逐富贵呢?却不设法过那种悠然自适而

能早日,恢复符合天性发展的生活呢?

【注解】

峨冠大带:峨是高,冠是帽,大带是宽幅之带,峨冠大带是古代高官所

穿朝服。

轻蓑小答:蓑,用草或蓑叶编制的雨衣。笠是用竹皮或竹叶编成用来遮

日或遮雨的用具。比喻平民百姓的衣着。逸:闲适安逸。

咨嗟:赞叹,感叹。

长筵广席:形容宴客场面的奢侈豪华。

火牛:此处比作放纵欲望追逐富贵。典出《史记·田单列传》说:“单

收城中牛千余,被五采龙文,角束兵刃,尾束灌指薪刍,夜半凿城数十穴,

驱牛出城,壮士五千余随牛后,而焚其尾,牛被痛,直冲燕军,燕军大溃。”

风马:发情的马,此处比喻欲望。据《左传·傍公四年》:“君居北海,

寡人居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评语】

换个一味是对生活饮食的一种调剂,换个环境则是对于良心健康的一种

调剂。人生在世,不能自我调剂,事事依靠别人来安排来保持身心愉快是不

可能的。富有四海的人会因为老在一个环境中而发腻;总在平淡中生活的人

也应适当使自己的生活添些情趣。凡是反差和形成对比的东西总会为自己的

生活添些偷悦。反之,人的生活又往往不自觉地分成阶层,峨冠大带与轻蓑

小签,清流与世俗总形成对立,其实质在于品德,在于自身修养之别。这是

二者能在一起的一个前提。道德真君子适其本性而生活,固然清贫,固然清

贫,但重人格人品而芬芳于陋室。

七四、机神触事应物而发

万籁寂寥中,忽闻一鸟弄声,唤起许多幽趣;万卉摧肃后,忽持一枝抉

秀,便触动无限生机。可见性天未常桔槁,机神最易触发。

【译文】

大自然归于寂静时,忽然听到一阵悦耳的鸟叫声,会唤起阵阵幽趣;深

秋季节所有花草都调谢枯黄后,忽然看见其中有一棵挺拔的花草屹立无盖,

就会感到无限生机,可见万物的本性并不会完全枯萎,因为它那生命活力随

时都会乘机发动。

【注解】

寥:安静。

卉:草的总名。

【评语】

此境使人想起“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意境,尤其是正行文走笔、苦思真

想于文章时,与其搜肠刮肚地编造,不如到大自然中去汲取养料,几声鸟鸣

可以勾起灵感,几枝花草可能引起回忆,生活中也是如此,所谓机神触事,

应物而发。陆游诗云:“山穷水尽疑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在一生中往

往遇到一些事情自己认为已经绝望,可是又绝处逢生而使事情有了转机,可

见天无绝人之路,只要有坚强的意志,无比的信心,到最后总会有成功的希

望,写文章时灵瑚来后便会笔走龙蛇。而生活中一个好点子好思路便如虎添

翼,关键是要善于发现。

七五、非分收获陷溺根源

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耳,即人世之机阱。此处着眼不高,

鲜不堕彼术中矣。

【译文】

不是自己份内应享受的幸福,无缘无故得到意外之财,即使不是上天故

意来诱惑你的钓饵,也必然是人间歹徒来诈骗你的机关陷阱。为人处世如不

在这些地方睁大眼睛,是很难逃过歹徒诈术圈套的。

【注解】

造物:谓天,自然。语出《庄子·大宗师》篇:“伟大造物者。”

术中,计略之中,《史记·张仪传》:“此在吾术中不悟。”

【评语】

为人处世应有些固定的原则,表现出自己的道德水准。日分之想不可有,

不义之财不可要,非我之吻不动心。能坚持这三条,在财与钱这一关是足以

把持住自己的。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天欲祸之,必先福之”,

所有这些和说明了“非分之收获,陷溺之根源”。诈骗者所以能诈得人钱财,

就是利用人们贪图非分之财的弱点,这跟鸟鱼贪图意外食物而上钩完全相

同。小人欲有所图便从物欲上先满足你。有些人往往利令智昏,糊里糊涂就

把歹徒的钩饵吞下,往往便身败名裂,名利又丢,俗话说:“吃人的嘴短,

拿人的手软。”想清名于世,安然于世,必须做到非我之财不要,明白“非

分收获,陷溺根源”的道理。

七六、满腔和气随地春风

天运之寒暑易避,人世之炎凉难除;人世之炎凉易除,吉心之冰炭难去。

去去得此中之冰炭则满腔皆和气,自随地有春风矣。

【译文】

大自然的寒冬和炎夏容易躲避,人世间的炎凉冷暖却难以消除:人世间

的炎凉冷暖即使容易消除,积存在我们内心的恩仇怨恨却不易排除。假如有

人能排除积压在心中的恩仇:怨恨,那样和之气就会充满胸怀,如此也就到

处都充满极富生机的春风。

【注解】

天运:指大自然时序的运转。

冰炭:此为争斗的意思。

春风:春天里温和的风,此处取和惠之意。

【评语】

人的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待人上,是恩怨于心,还是“人我两忘,恩怨

皆空”,决定于人的修养。古代士人讲究宽以待人,强调“恕”、“忍”,

就是要求待人时“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使人际和谐,而自我恰然。做人

当然不可无原则,提高自身修养的本身是为了以自身之德感化彼人之怨。如

此就不会计较于个人的恩怨,木会陷于溺人际苦恼。

修身篇

七七、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

身后之身,宁爱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译文】

恪守道德节操的人,只不过会遭受一时的冷落;而那些依附权势的人,

却会遭受千年万载的唾弃与凄凉。胸襟开阔且通达事理的人,重视物质以外

的精神价值,顾及到死后的名誉。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寂寞,也不愿遭

受永久的凄凉。

【注解】

弄权:超越自己身分而滥用权力,据贡师泰《河决诗》说:“县官同巡

防,小吏争弄权。”

道德:指人类所应遵守的法理与规范,据《礼记·曲礼》说:“道德仁

义,非礼不成。”

依阿:阿与依同义,依附、迎合,指自己缺乏独立人格,凡事都随意附

从他人意见。

达人:指智慧高超,胸襟开阔、眼光远大的人,据《左传·昭公七年》

说:“圣人有明德者,若木当世,其后必有通

达之人。疏:‘谓知能通达之人。’”

物外之物:泛称世事以外的东西,也就是现实物质生活以外的精神生活

和道德修养,即佛都所谓不生不灭的涅般境界。

身后之身:是指身死后的名誉。

毋:毋同勿,不要。

【评语】

宁愿栖守道德而寂寞一时,宁愿遵从大义而舍生一死,从古至今的例子

很多,如文天祥就称得上是代表。《十八史略》载: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

降张世杰,否则只有一死,文天祥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句就是现在

人们经常引用的千古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就是“宁

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的具体表现。达人所以能“观物外之外,

思身后之身,”完全在于“仁义”二字,因此文天样在他的“衣带赞”中又

说:“孔日成仁。孟日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是古代的舍身取义。有了这样的追求,生活上也

就甘于淡泊了。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反之,如魏忠贤、

严篙、和砷等人,几乎个个都是依仗枚势的佞幸奸臣,他们最后都落得身首

异处凄凉万古的悲惨下场,为人处世不慎可乎!用这个道理来考察我们的现

代生活,同样的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当年,李大钊、瞿秋白等一代先烈为

了伟大的理想,为了美好的追求,舍生成仁,英勇牺牲。对照我们今天的一

些人在商品大潮中丢悼原则,丧失理想,而贪污腐化,能不引人深思吗?

七八、淡中知味常里识英

农服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厅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译文】

美酒佳育并不是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只在那粗茶淡饭中体会;才智

卓绝超凡绝俗的人,还不算人间真正的伟人完人。其实真正的伟人看起来是

平凡无奇的人。

【注解】

农服:农,美酒;肥,美食、肉肥美。《淮南子·主术篇》中说:“肥

醉甘脆,非不美也;然民有糟糠菽粟,不接于口者,则明主弗甘也。”

真味:美妙可口的味道,喻人的自然本性。

神奇:指才能智慧超越常人。

卓异:才智过人。

至人:道德修养都达到完美无缺的人,即最高境界。《庄子·追遥游》

篇有:“至人是无已,神人是无功,圣人是无名。”

【评语】

人们往往忽视平凡,不重视常见的东西,像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固然

都是极端美味可口的佳肴,但时间久了会觉得厌一而难以下咽;粗茶淡饭,

最益于身体,在一生之中最耐吃。这只是就怎样做人打了个比方。生活中,

有的人往往仗恃自己才学出众而洋洋得意,盛气凌人。其实这种人并不是能

博得人们景仰的理想人物。因为一个有完美人格和高尚品德的人,都是在平

凡中坚守自己的岗位,在平凡中来实践自己伟大的人生理想,在不骄不及中

修养自己的品德,这种人总有一天能达到理想境界,才有资格垂范千古。例

如释迦牟尼佛,他对众生说法绝不用玄虚的高深道理迷惑民众,而是用简明

切实的教义来普渡众生,在当时苦难的民众中探寻一种美好的理想。和他同

时代的孔子,历经磨难,他的理想在当时虽然没有得到呼应,却在身后发扬

光大。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就是说不论如何伟大的人物都要从平凡中

做起。一个人绝俗超凡可以视为一种人生态度,有卓越的才华也是好事,但

作为一个伟人,要一贯地、多方面地要求自己,要把自己的美好追求置身于

社会,置身于民众,脚踏实地,而不是标新立异,追求一时的轰动。只有在

平凡之中才能保留人的纯真本性,进而在平凡中显出英雄本色。

七九、静中观心真妄毕见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觉妄穷而真独露,第于此中得大机趣,既觉真现

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

【译文】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独坐省察内心,你发现自己的妄念全消而真心

流露,当此真心流露之际,暗月当空,精神舒畅,感觉体会到了毫无杂念的

细微境界。然而已经感到真,心偏偏难以全消妄念,于是心灵上会感觉不安,

在此中感到侮悟的意念。

【注解】

观心:佛家语,指观察一切事物,此处当自我反省解。据《辞海》注:

“观察心性如何谓之观心。”

妄穷而真独露:妄,妄见。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皆非真有,肯定存在就是

妄见。真,真境,脱离妄见所达到的涅般境界。此处是比喻人应排除杂念。

机趣:机是极细致,趣可作境地解。即隐微的境地。

大渐忸:惭钮是羞愧,大渐伍是很惭愧。

【评语】

古人讲求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这里讲真人、妄心,那么,妄心和真心

是何所指呢?所谓真心,就如同空中明月,光辉皎洁,没一点乌云遮掩。所

谓妄心,就如同遮掩明月的乌云。然而妄心和真心的关系并不是像乌云和明

月的关系,因为真妄一体,互不分离,譬如深渊之水澄清如镜,包罗万象无

不印映,这就是真心出现之时。反之大海中欣起的汹涛骇浪,可翻覆巨大的

船舶,这就是妄心出现之时,以此比喻圣人之心经常静如止水,凡夫之心对

外界事物易起妄念,以致丧失纯洁之心。离开真心就无妄心,这恰如离开水

就无波浪可言。现实生活中,还是多些心静,少些欲念,多些掸意,少些喧

嚣争斗好,喧样利于自我反省,修身养性。所谓“静中观心,真妄毕见”的

现实意义即此。

八○、澹泊明志肥甘丧节

藜口苋肠者,多洋清玉洁;痛衣玉食者,甘婢膝妈颜。盖志以滤泊明,

而节从服甘丧也。

【译文】

能过吃粗茶淡饭生活的人,他们的操守多半像冰玉般纯洁;而讲求华美

饮食奢侈的人,多半甘愿做出卑躬屈膝的奴才面孔。因为一个人的志向要在

清心寡欲的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而一个人的节操都从贪图物质享受中丧失

怠尽。

【注解】

澹泊:甘于寂寞清静无为的生活境界。

垒口茁肠:藜,藜科一年生草木植物,嫩苗可蒸煮吃。苋,属英科一年

生草生植物,茎叶可食。据《昭明文选》曹植《北启》说;“余甘黎藿未暇

此食也。良注:‘藜藿贱菜,布衣所食。’”应指平民百姓。

冰清玉洁:形容人的品德像冰一样清明透澈,像玉一样,纯洁无瑕,据

《新论·妄瑕》说:“伯夷叔齐,冰沮玉洁。”夜衣玉食:指权贵。衮衣是

古代帝王所穿的龙服,此处比喻华服。玉食是形容山珍海味等美食,衮衣玉

食是华职美食的意思。

婢膝奴颜:也作奴颜婢膝,奴和婢都是古代的罪人,没有自由和独立人

格,后比喻自甘堕落而没骨气的人。

肥甘:美味,喻物质享受。

【评语】

贪图物质享受的人,生活容易陷于糜烂,精神生活空虚,也难有高尚的

品德,因此他们为了能得到更高一层的享受,不惜用任何手段去钻营,甚至

于卑躬屈膝,人格丧失殆尽。结合我们现实社会上那些贪脏枉法以权谋私腐

化堕落的人,他们的犯罪动机大多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追求夸华而致。人

人都有追求较好物质生活的权利,较好的物质生活是追求较高精神需求的基

础,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有通过劳动致富才是光荣的。从另一个角

度来讲,只讲物欲要求的生活是不完全的,层次较低;没有充实精神生活的

物欲要求是空虚的。雷锋曾说过: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工作上向高标准看

齐。说明人要有理想,有追求;不能以贪图享受,满足物欲作为最大需求,

不能玩物丧志,成为社会的寄生虫。

八一、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译文】

追逐功名利禄不要抢在他人之先,进德修业不要落在他人之后,享受物

质生活不要超过允许的范围,修养品德要达到自己分内所应达到的标准。

【注解】

宠利:荣誉、金钱和财富。

德业:德行,事业。

修为:修是涵养学习,修为即品德修养。

分:此指范围。

【评语】

人的品质修省是从实际的利益中体现和磨炼出来的。范仲淹说“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一种传统的优良的人生态度。现在提

倡“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表现的同样是“德在人先,利居人后”的境界。

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乐的结果是苦,苦的结果是乐,苦乐相循是自然法则,

一个不能吃苦的人万事都不能成功,苦尽才能甘来。名利地位固然能鼓励人

奋发向上,但是假如过分的重视名利,有时也会给人带来无限的苦恼。从道

德修养来看,在名利享受上不争先,不分外;在德业修为上时时提高,是个

人走向品德高尚的具体表现,含有一种精神的充实和追求的愉悦。

八二、动静合宜道这真体

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中,有茑飞鱼跃气象,

才是有道的的体。

【译文】

一个好动的人就像乌云下的闪电,像一盏风前的残灯孤烛;一个喜欢清

静的人,宛如死灰枯树。过分的变幻和过分的清静,是两个极端,不合乎理

想的人生观,只有缓缓浮动的彩云下和平静的水面上,出现鸥鹰飞舞和鱼儿

跳跃的景观,才算是达到了理想境界,人也才具备了崇高的道德心胸。

【注解】

云电风灯:形容短暂不稳定。

嗜寂者:特别好静的人。

死灰稿木:死灰是指熄灭后的灰烬,槁木是指枯树,比喻丧失生机的东

西。据《庄子·齐物论》篇:“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定云止水:定云是停在一处不动的云,止水是停在一处不流的水,都是

比喻极为宁静的心境。

鸢飞鱼跃:鸢,形状如阳。指极为宁静中的动态。

心体:心就是本体,因为古时以心为思想的主体。

【评语】

似乎有一个错觉,静是淡泊,是高雅的,动是行为,是忙碌,易俗气。

其实,不管动与静,做事不可太走极端,所谓“欲速则不达”,说明了走极

端的坏处。动与静是相对应的两种行为,是人生修养中属于极端的两个概念,

任何人都有动的时候,也都有静的时候,但是最好动静得宜才合乎儒家的中

庸之道,这也就是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合宜才不失人生的节度。

这样在一个寂灭压抑的世界中,仍会鼓足勇气从事创造,处于惊涛骇浪的混

乱时代,也能适应环境寻求生存之道。所谓处乱不惊,宁静思远。

八三、降伏客气消杀妄心

矜高倨傲,无非客气,降服得客所下,而后正气伸;情欲意识,尽属妄

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观。

【译文】

一个人之所以会骄种高傲,无非是由于受外来而非出自至诚的血气的影

响,只要能消除客气,光明正大刚直无邪的正气才会出现。一个人的所有欲

望和想像,是由于虚幻无常的妄心而致,只要能铲除这种虚幻无常的妄心,

善良的本性就会显现出来。

【注解】

种高倨傲:自夸自大叫种高,态度傲慢叫倔傲。

客气,言行虚矫,不是出于至诚。

正气:至大至刚之气,例如孟子曾说:“我善养我浩然之气”,这种浩

然之气就是正气。

意识:心理学名词,指精神觉醒状态,例如知觉、记忆、想像等一切精

神现象都是意识的内容,此处含有认识和想象等意。

妄心:虚幻不实叫妄,妄心本是佛家语,指人的本,性被幻象所蒙蔽。

真心:也是佛家语,指真实不变的心,据《辞海》注:“按楞伽经以海

水与波浪喻真妄二心:海水常注不变,是为真;波浪起伏无常,是为妄。众

生之,对境妄动,起灭无常,故皆是妄心。得金刚不坏之心,惟佛而已。”

【评语】

人都要有正气为主心骨,因为正气乃天地之气,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浩然

之气。我们的身体如同小宇宙和小天地,在我们身体中支配我们的主人就是

正气,这种正气光明正大,绝不为利害所迷失。所谓“情欲意识尽属妄心”

乃是指各种情欲,而判断是非得失的智能乃启意识,但是不论情欲或意识都

属妄心,不捎除这种妄想,真心就不会出现。人如果真能不受客气驱使,同

时不但不为妄心所左右,而且又能加以刷服消灭,那正气和真心自然会出现。

这里所说的正气和客气以及所谓的妄心和真心,就是让人们把世俗的各种欲

念,以及虚伪的种种造作去掉,而显出本性,显出一个本我。

八四、志在林泉胸怀廊庙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

【译文】

身居显位高官的人,不可以不保持一种隐居山林淡泊名利的情趣;隐居

在田园山林之中,必须要有胸怀天下治理国家的壮志和蓝图。

【注解】

轩冕,古制大夫以上的官吏,繁当出门时都要穿礼服坐马车,马车就是

轩,礼服就是冕此喻高官。

山林:泛称田园风光或闲居山野之间,和林泉均喻隐退的意思。廊庙:

比喻在朝队政做官。

经论:比喻策眩。《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

即胸中要有供朝迁采用的谋略。

【评语】

中国石代知识分子受儒、道想想影响极大,表现在对待

人生的问题上,一方面是积极人世,实现理想抱负;一方面真心出世,

品味林泉真趣。两相矛盾的东西统一为一个整体。这样,在权势头上可以保

持几分山林雅趣,缓和过分热衷名利的紧张。这里的出世又分为真出世和假

出世,假出世是以出世作为人世的手段,作为当官的资本;真出世是退隐,

不屑于争枚夺利、尔虞我诈。一个人只要能作到隐唇山林间隐士们的高风亮

节,就能体会出孔子所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这时才能邻悟到生活在

林泉之下的哲理。木过,不管是真退隐还是假出世都存在不在其位而谋其政,

都关心国家大事这样的问题。尽管你可以过闲云野鹤般自由自在的生活,但

不可以完全忘记国家兴亡大事。在现代,人们参政议政的意识更强烈,表现

人们意愿的方式也更多,即社会的透明度越来越大,所以个人的生活方式可

以自己选择。但是“志在林泉,胸怀廊庙”的传统依然影响着人们,社会的

发展不容许人把自己封闭于社会之外,锁在个人的小天地里。

八五、富多施舍智不炫耀

富贵家宜宽厚,而反忌刻,是富贵而贫贱其行矣!如何能享?聪明人宜

敛藏,而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败?

【译文】

一个富贵的家庭待人接物应该宽容仁厚,可是很多人反而刻薄担心别人

超过自己,这种人虽然暂为富贵之家,可是他的行径已走向贫贱之路,这样

又如何能行得通呢?一个聪明的人,本来应该谦虚有礼不露锋芒,可是很多

人反而夸自己的本领高强,这种人表面看来好像很聪明,其实他的言行跟无

知的人并没什么不同,他的事业到头来又怎能不受挫、不失败呢?

【注解】

忌刻:忌是猜忌或嫉妒,刻是刻薄寡恩。

敛藏:敛含有收、聚、敛束等意,敛藏就是深藏不露。懵:本意是指心

神恍惚,对事物缺乏正确判断,不明事理。

【评语】

富足是做事的经济来源,聪明是做人的内在要求。但是,应明了富贵不

足炫耀,才智不可仗恃,只有宽厚仁慈才可能成功。假如富贵而为人刻薄寡

恩,就会陷入终日勾斗角与人争利的苦海中,完全丧失生活乐趣,丧失周围

的亲友,到头来落得孤立无援空虚寂寞。人有才智而无正气,以此做人愚人,

正应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俗语。因此聪明人要有自知之明,可见我们为

人应该虚怀若谷,仗义疏财,遇事不要锋芒太露,不要把富贵看得太重。

八六、偏见害人聪明障道

利欲未尽害心,意见乃害心之蟊贼;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屏藩。

【译文】

利欲未必都会扼杀天性,只有自以为是的偏私和邪妄才9797是残害心灵

的毒虫;声色享乐未必都会妨碍人对宇宙真理的探求,自作聪明才是修悟道

德的最大障碍。

【注解】

意见:本意是意思和见解,此处为偏见、邪念。

蟊贼:蟊,害虫名,专吃禾苗,据《诗经·小雅》篇:“及其蟊贼,传:

‘食根曰蟊,食节曰贼。’”因此世人都把足以危害社会的败类称为蟊贼,

此处当祸根解。

声色:泛指沉湎于享乐的颓废生活。

屏藩:原指保卫国家的重臣,此处作最大障碍解。据《左传·昭公》二

十六年:“建母弟以周屏藩。”

【评语】

在人的修养中,必须注意克服主观盲动,找到自己思维盲区,常言道“酒

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这句话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因为名利、

欲望、女色等等,都是来自外界的引诱,是明显有害的东西,对于一个意志

坚强的人根本不起作用,所谓“出污泥而不染”。只有那些意志薄弱的人才

会被声色犬马所迷惑。但是人们的偏见、一些不好的习惯是很难自觉的,改

正起来很难,尤其需要警惕。

八七、正气天地清名乾坤

宁守浑噩而黜聪明,留些正气还天地;宁谢纷华而甘淡泊,遗个清名在

乾坤。

【译文】

人宁可保持纯朴天真的本性而摒除后天的机诈乖巧保留一些刚正之气还

给大自然;宁可抛弃世俗的荣华富贵而甘于淡泊、清虚恬静,留一个纯洁高

尚的美名还给天地。

【注解】

浑噩:同浑浑噩噩,泛指人类天真朴实的本性。

黜:摒除。

纷华:繁华富丽。

乾坤:象征天地、阴阳等。

【评语】

古人认为只有天地之间才有正气,喻之于人,实际上就是保持本性,就

是正气于胸,但社会的发展使人聪明而复杂,保持古人说的“本性”越来越

难,而抹杀了这种正气,人们遇事就处处喜欢掩饰,结果使正气在堕落的人

格中无法表现。但是否一定要回到浑浑噩噩不知掩饰的本性状态呢?原始人

是这样,所以也就根本个懂什么叫浪夸、欺骗。可现代社会文明很难容下这

种不大可能的善美的人生境界。因此我们不必回避现代社会的纷华,在纷华

中保持几分淡泊;不必追求极端的淡泊,而忽视社会的进步。离开社会讲清

名和本性是空洞无实的,追求奢侈名利才会使人堕落。

八八、伏魔自心驭横平气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译文】

要想制服邪恶之神,首先必须制服自己内心的邪念,自己内心的邪念平

息了,其他邪恶之神也自然不起作用而退却。要想控制不合理的横逆事件,

必须先控制自己容易浮动的情绪,自己的情绪控制住以后自然不会心浮气

躁,到那时所有外来的强横事物就不能侵入。

【注解】

降魔:降,降服。魔的本意是鬼,此处当障碍修行解。其实魔是梵语“魔

罗”的简称,意译是“夺命障碍,扰乱破坏。”

退听:是指听本心的命令,又当不起作用解。

驭横:控制强横无理的外物。

气:此处当情绪讲。

【评语】

对于个人的修养来讲,外在的邪恶容易看到、克服,内在的难点会成为

自己修养中无形的障碍。所谓“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人生最大

的敌人是自己,必须先制服内心邪念才能踏上进德修业的坦途。《六祖经》

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又说“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

玄。”强调心是人一切行为的主宰,做人必须在自我上下功夫。尤其是要想

控制外来的横逆事件必须先控制自身的邪念,因为外力毕竟要通过内心的作

用才能左右自己,假如自己陷于迷惑,就容易受到外来邪念的干扰。古人讲

修养,就是改造内心世界,强调只有内心静如止水,就可收到“百邪不入,

寒暑不侵”的效果。应当说,强调自我完善和心性修养,达到精神境界升华

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八九、欲路勿染理路勿退

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如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

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译文】

关于欲念方面的事,绝对不要贪图便宜,而就不正当地占为己有,一但

贪图非分的享乐就会坠入万丈深渊;关于真理方面的事,绝对不要由于畏惧

困难,而生退缩的念头,因为一但退缩就会和真理正义有千山万水之隔而失

之交臂。

【注解】

欲路:泛称有关欲念、情欲、欲望,也就是佛家所说的“五欲烦恼”的

意思。

染指:喻巧取不应得的利益。

仞:古时以八尺为一仞。

理路:泛称有关义理、真理、道理。

惮:害怕。

【评语】

人的欲望是一个客观存在,刻意去压抑是和社会进步不相符的,但是过

分去放纵情欲物欲就容易迷失本性,不加断限,会贪图非分享乐,坠人欲念

深渊。处在享乐中的人们很难克制欲望,这就需要修身养性。但是,追求理

性是和很枯燥的,佛家所说:“一寸道九寸魔”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都证明了修练品德是一件很艰苦的事,就像登山一样得奋力前进,否则躇跎

一生将会落得一事无成的后果,所谓“莫待老来方不道,孤坟尽是少年人”,

人不能纵欲胡来,而应从小刻苦磨炼,不俱艰难,从而逐步建立起一个高尚

的精神世界。九○、念头勿浓勿陷枯寂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

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大浓艳,

亦不宜太枯寂。

【译文】

一个心胸开阔的人,自己的生活丰足,对待别人也大方,以至凡事都要

讲究气派豪华。一个欲望淡薄的人,自己过着清苦的生活,对等别人也很淡

薄,因此凡事都表现得冷漠无情。可见,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日常的爱好,

既不过分讲究气派以至奢侈,也不能过分吝啬以至刻薄。

【注解】

念头浓:心胸宽厚,念头当想法或动机解。

淡:浅薄。

居常:日常生活。

浓艳:指丰盛豪华,此处作奢侈无度解。

枯寂:寂寞到极点之意,此处当吝窗解。

【评语】

处世待人应该是辨证的。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宽厚与淡泊之间必须拿

准尽度,因为宽厚过度就流于奢侈,淡泊过度就流于吝啬。每个人都有七情

六欲,现实中的是是非非需要我们去判断,待人的浓艳枯寂一定要适中,做

人也才合群受敬。浪费无度足以败身,刻薄寡恩必将夫人,成为人们失败的

两个因素。所以做人待人在自己的心里必须有一把准确的尺子,什么事太过

或不足都是不对的。

九一、真伪之道只在一念

人人有个大慈悲,维摩屠刽无二心也;处处有种真趣味,金屋茅舍非两

地也。只是欲闭情封,当面错过,便咫尺千里矣。

【译文】

每个人都有仁慈之心,维摩诘和屠夫是刽子手的本性是相同的;世间到

处都有合乎自然的真正的生活情趣,这一点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和简陋的茅

草屋也没什么差别。可惜人心经常为情欲所封闭,因而就使真正的生活情趣

错过,不能排除物外杂念,虽然只在咫尽之间,实际上已相去千里了。

【注解】

大慈悲:能给他人以快乐叫慈,消除他人的前苦叫悲,这是佛家语,《观

无量寿经》有“佛心是大慈悲”指佛菩萨广大之慈悲。全句意:人人都具有

成佛的佛性。

维摩:梵语维摩诸简称,是印度大德居士,汉译叫净名。与释迦同时人,

辅佐佛来教化世人,被称为菩萨化身。

屠刽:屠是宰杀家畜的屠夫,刽是以执行罪犯死刑为专业的刽子手,但

同样具有佛性。

金屋:指事豪之家的住宅,建筑金壁辉煌,汉武帝有“若得阿姣当以作

金屋藏之”的典故,佛教认为世间事物皆虚幻,故金屋茅檐并无差别。

咫尽:一咫是八寸。一尺十寸,咫尽指极短的距离。

【评语】

在古人的人性观中,孟苟二人最有代表性,苟子主张性恶,孟子主张性

善,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羞慈之心。”不管

怎么说,人性的善恶并不因为外部世界的财富差异有区别。天地间充满了真

善美,这种天然情趣也存在于寒门蔽户中,跟富贵人家的高楼大厦毫无不同。

从精神享受而言,人生是否能有真快乐只是存乎一念之间,假如贪得无厌作

恶多端,即使住金屋也空虚难耐,假如乐天知命或毫无邪念,即使住茅屋也

会感到愉悦充实。这里的存乎一念,主要指修养的程度,没有追求这一念的

精神,人的本性就会在客观世界的影响中发生质变。

九二、君子无祸勿罪冥冥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

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

【译文】

肝脏感染上疾病,眼睛就看不清,肾脏染上疾病,耳朵就听不清。病虽

然生在人们所看不见的地方,但病的症状必然发作于人们所都能看见的地

方。所以君子要想表面没有过错,必须先从看不到的细微处下功夫。

【注解】

昭昭:显著,明显可见,公开场合。据《庄子·达生》篇:“昭昭乎若

揭,日月而行也。”

冥冥:昏暗不明,隐蔽场所。《苟子·劝学篇》:“无冥冥之志者,无

昭昭之明。”

【评语】

古人讲修身主要是对自我道德的完善,俗话说问心无愧,正是说明人欲

无错、无祸于世,不能只是外表的完善,关键是内心不能有犯罪的原因。不

要以为黑暗中可以成为罪恶的温床,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网恢

恢,谁可漏脱呢?所以儒家教人修养品德,必须要从慎独功夫作起。所谓慎

独,就是指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也绝对不作任何见不得人的坏事。

其实这才是君子的聪明处。俗话说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修

省如果只是为了让自己披上一件道德的外衣,岂不成了伪道学?从本心就已

具备了优良的品质,又怎么会去担心“祸”“罪”呢?

九三、相观对治方便法门

人之际遇,有齐有不齐,而能使己独齐乎?己之情理,有顺与不顺,而

能使人皆顺乎?以此相观对治,亦是一方便法门。

【译文】

每个人的际遇各有不同,机运好的可施展拖负,机运坏将可能一事无成,

自己又如何能要求机运的特别待遇呢?自己的情绪有好有坏,有稳定也有浮

躁的时候,自己又如何能要求别人事事都顺从你的意愿呢?假如自己能平心

静气来对照观察,也就是设身处地反躬自问,这是领悟人生的一个最好途径。

【注释】

际遇:就是机会境遇。

齐:相等、相平之意,例如《孟子·公孙丑》篇“地丑德齐”

情理:此处作情绪解,也就是精神状态。

相观对治:相互对照修正,治是修正。

方便法门:佛家语,方便有权宜之意,法门是指佛法,佛法就是人生法

则,指领悟佛法的通路,因此称为法门。

【评语】

人的精神状态各不相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财富、地位、健康,

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但是要想全部得到这些很难,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常

居八九”。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一半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另一半靠客观

的机遇。就连孔子也发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感叹,其实这并不能证

明孔子是一位宿命论者,而是告诉世人当机运未到来时要看开一点。作为一

个修身自省的人来讲,不能因为个人的“顺与不顺”、“齐与不齐”来要求

别人,要由别人的情绪、机遇来反观自己,由此会更加明白事理,提高修养。

九四、名誉富贵来自道德

富责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

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兴废;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

立而待矣。

【译文】

荣华富贵的显各,假如是从道德修养中得来,那就如同生长在大自然环

境中的野花,会不断繁殖绵延不绝;如果是从建功立业中得来,那就如同生

长在花园中的盆景一般,只要稍微移植,花木的成长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假如是靠特枚,甚至恶势力得来,那就如同插在玻璃瓶中的花朵,由于根部

并没有深植在土中,所以花的调谢枯萎指日可待。

【注解】

舒徐:舒是展开,徐是缓慢,舒徐指从容自然。

瓶钵中花:瓶钵是僧人用具,瓶钵中花是指插在花瓶里的无根之花。

【评语】

古人提倡以德报人,而且认为财富、美名,也应是有德者居之。道德的

修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君子“立德、立功、立言”要慢慢成长,官位、财

富、名誉要一点一点的累积。反

之假如用不正当的手段于短时间强行获得,那就宛如空中楼阁,转眼之

间就会土崩瓦解。所以自己的财富要通过劳动付出得来,自己的社会地位要

依靠自己的道德力量获得。

九五、拔去名根融去客气

名根未拔者,纵轻千乘甘一瓢,总堕尘情;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万

世,终为剩技。

【译文】

名利思想没有彻底拔除的人,即使他能轻视富贵荣华而甘愿过清苦的生

活,最后仍然无法逃避名利世俗的诱惑;一个受外力影响而不能在内心加以

化解的人,即使他的恩泽能广被四海以至遗留万世,其结果仍然算是一种多

余的伎俩。

【注解】

名根:名利的念头,即功利思想。

千乘:古时把一辆用四马拉的车叫一乘。

一瓢:瓢是用葫芦做的盛水器,一瓢是说用瓢来饮水吃饭的清苦生活。

《论语·雍也》篇:“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瓤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尘情:俗世之情。

【评语】

争名奇利之累人所共知,而名利之诱惑确也太大。一个人不铲除名利观

念,随时都会有追逐名利的念头产生,不论他如何标榜清高声称退隐林泉,

都不过是以退为进的托词。尤其在唐朝,退隐成了争名的一种必然方式,即

所谓“终南捷径”。许多人不如意时便高歌隐退,一有时机,便马上出世。

唐代的卢藏用本来功名心很强,可是他却善于造作而隐居京师附近的终南

山,当他由于清高之名而很快获得朝迁征用时,他竟毫不隐讳的指着终南山

说:“此中大有佳趣!”只有正气一身,道德纯真的人才可能淡泊名利,其

实一个人隐世出世是次要的,关键是要看他的修养,是正气居多还是私心杂

念满身,要看他的行为是不是利国利民。

九六、心地光明念勿暗味

心体光明,暗室吉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

【译文】

一个心体光明磊落的人,即使立身在黑暗世界,也能看到万里晴空。一

个欲念邪恶不端的人,即使生活在光天化日之下,也像被魔鬼缠身一般终日

战战兢兢。

【注解】

暗味:不光明叫昧。指服险见不得人。

心体:指智慧和良心。

暗室:隐密不为他人所见的地方。

【评语】

大千世界可以引起人们的万端思绪,如果一个人平时不能加强自己的修

养,很可能抵制不住邪恶的诱惑。因为外界

的善恶、正邪、美丑现象,实际上又是人们内心的反映,每个人做事戴

从自己的认识出发,心地邪恶的人就难以正确认识人生,而往往把人的善行

看作是恶意,把人家的正言看作是邪念。这就如同一个心中快乐的人看见花

就觉得美,一个心中忧愁的人看见花并不觉得美,善恶邪正美丑往往是存乎

一念,不管是明里还是暗里,不注意修省,而私欲横生,遇事就不可能有正

确的认识;心地光明的人什么时候都是影正行端,做事自能公平合理。

九七、勿羡贵显勿虑饥饿

人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人知饥寒为虑,不知不饥不

寒之虑为更甚。

【译文】

人们都知道求得名誉和官职是人生一大乐事,却不知道没有名声没有官

职的人生乐趣是最实在的;人们只知道饥饿寒冷是最痛苦是值得忧虑的事,

却不知道在更不愁衣食后,由于种种欲望,由于患得患失的精神折磨才更加

痛苦。

【注解】

名位:泛指名誉和官位,也就是功名利禄。

【评语】

按现代心理学的说法,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当生活温饱解决之后,在

精神上就产生了不同的层次需求。安贫乐道,消极等待是不对的,因为人们

追求财富显贵而使生活过得更好些是很现实的,但并不能因此而忘却自身原

修养。何况人们在没有达到一定需求层次进想象中的美好往往占满脑海,就

像古时的农人只知皇帝生活好,但好到什么程度就没法想像了,更木知道每

个层次都有不同的烦恼。例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写了一首“好了歌”说

明了世俗心理:“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

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

多时眼闭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归田园,因为他讨厌官场倾

轧,权势的人,成为千古美谈。从这种寻求内心平衡和道德完善的角度来讲,

生活清贫而不受精神之苦,行为相对自由洒脱而不受倾轧逢迎之累是可羡慕

的,安贫乐道未尝不好。

九八、正气路广欲情道狭

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

俱是荆棘泥土。

【译文】

天道就像一条宽敞的大路,只要人们稍一用心探讨,心灵深处就会觉得

豁然开朗;人世间欲望就好像一条狭窄的小径,刚一把脚踏上就觉得眼前全

是一片荆棘泥泞,稍不小心就会陷进泥淖寸步难行。

【注解】

天理:天道,佛教语。

游心:游是出入,游心是说心念出入的天理路上。

人欲:人的欲望,据《礼记·乐记》篇:“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疏:

‘灭其天生清静之性,而穷极人所贪嗜欲也。’”

寄迹:立足投身。

荆棘泥土:荆棘多刺,因此用于比喻坎坷难行的路或繁琐不好办的事,

又引申为艰难困苦的处境。泥土是污浊,范仲淹文中有“泥土轩冕”。

【评语】

人生在世最及时行乐还是追求理性,存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凡是能

合乎天理的大道,随时随地都摆在人们的面前供人行走,这条路不能满足人

的种种世俗的欲望,而且走起来枯燥寂寞,假如世人能顺着这条坦途前进,

会越走越见光明,胸襟自然恢宏开朗,会觉前途远大。反之世人的内心总充

满欲望,而欲望的道路却是非常狭隘的,虽然可以满足一时的虚荣、杂念,

可走到这条路上理智就遭受蒙蔽,于是一切言行都受物欲的驱使,前途事业

根本不必多谈,就连四周环境也布满了荆棘,久而久之自然会使人坠入痛苦

深渊。追求物质需求和情感要求是必要的、合理的,但如果因此而沉溺就不

是明智之举;从长远看,人生应该有高层次的追求才对。

九九、病未足羞无病吾忧

泛驾之马可就驰驱,跃冶之终归型范;只一优游不振,便终身无个进步。

白沙云:“为人乡病未足差,一生无病是吾忧。”真确论也。

【译文】

一匹性情凶悍的马,只要训练有素驾驭得法,仍然可以骑上它飞奔疾驰;

在溶化时爆出溶炉以为可以铸成名剑的金属,最终还是被人注入模型变成利

器。一个人如果只贪图吃喝玩乐而游手好闲,就会使精神陷于萎靡不振的状

态,如此就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出息。所以白沙先生说:“做人有过失并没什

么可耻的,只有一生一点错都没有才最值得忧心。”这真是至理名言。

【注解】

泛驾之马:性情凶悍不易驯服控御的马,借以比喻不守常轨的豪杰。

跃冶之金:当铸造器具熔化金属往模型里灌注时,金属有时会突然暴出

模型外面,这就是所谓跃冶之金,比喻不守本分而自命不凡的人,语出自《庄

子·大宗师》篇。

型范:铸造时用的模具。

白沙:明朝学者陈献章,广东新会人,字公甫,由于隐居白沙里,因此

世人就称他为“白沙先生”,于明正统十二年进士及第,然而并未因此踏入

仕途,被誉为“活孟子”。著有《白沙集》十二卷传世。

【评语】

一个有大志、有追求的人不要怕艰苦的磨炼。孟子说“忧劳足以兴国,

逸豫足以亡身。”“天将降大任于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就说明

一个人要想创立大事业,必须先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磨练心性,然后才经得

起巨浪的冲击,担当起“挽狂澜于既倒”的重任。那些精神不振、贪图安逸,

如八旗子弟无所事事的人,一生没什么波澜,终将被社会厌弃,被历史遗忘。

一个追求者的一生可能要走弯路,有过失,但只要认识正确,不停脚步,终

将会有所成就。

一○○、心公不昧外贼无踪

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独坐中堂,

贼便化为家人矣!

【译文】

耳目所喜欢的东西属于外来的侵害;感情欲望等心理上的邪念是内在的

敌人。不管是内贼也好外贼也罢,只要人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做事遵循原

则,做人恪守信念,所有心理敌人外来分割反而都会变成你修养品德的助手,

而变成受自我指控的下人了。

【注解】

外贼:来自外部的侵害。佛家认为色、声、手、唯、触、法六尘,都是

以眼等六根为媒介劫夺一切善法,所以佛家才用“贼”这个字一代表六尘。

情欲意识:欲是七情之一,所以叫情欲。即内心的情感欲望。

惺惺不昧:惺惺是警觉清醒,不昧是不昏愦不糊涂。

中堂:中厅。

【评语】

人们要修身养性,排除私心杂念,可内贼和外贼这两种心理敌人实在可

怕,稍一疏忽他们就乘虚而入向人们进攻。人们既然是处在这两种敌人夹攻

的环境之间,必须时时提防不要成为六贼的俘虏。然而人不可能是不食人间

烟火的神仙,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做保证是不能饿着肚子去修炼的。但对物

欲情欲的需求,必须多作自我克制。官能上的享乐可以调剂身心蛤是过度也

可以腐化人性;情欲上的活动可以创造人生,但是走向极端也可以毁灭生命。

因此我们日常生活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要发乎情止乎礼,否则一失足而附

入欲望之海就有丧生的危险。而保持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成就事业的可

靠的基础。

菜根谭全文及译文 菜根谭全文 《菜根谭》全文及译文(一)_菜根谭全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5551/130174928294.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大学》全文及译文 四书五经大学全文译文

原文地址:《大学》全文及译文作者:王橙宇《大学》全文及译文【原文】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1)无情者不得尽其 辞(2)。大畏民志(3)。此谓知本。    【注释】    (1)“子曰”句:引自《论语·颜渊》。听讼,听诉讼

《大学》全文及翻译 中庸全文及译文

原文地址:《大学》全文及翻译作者:xuyiming0514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心经》全文及译文 心经全文解释

心经:《心经》全文及译文想聪明、治病、富贵吉祥,都可以念诵心经。 心经感应神奇,令人震撼。有缘者,可以多读心经。----- 佛国大光明《心经》是一本佛教徒必读,必知的一本经典佛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文paramitahrdayasu

道德经全文及翻译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译文】取道于寻常可取之道,其道非恒久之道;取名于寻常可取

声明:《菜根谭全文及译文 菜根谭全文 《菜根谭》全文及译文(一)_菜根谭全文》为网友刀尖岁月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