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淑一丨壹心理专栏作者
前几天和友人小聚时,朋友说自己特别喜欢画画,只是因为在小时候受到了老师的奚落,从此“不敢”再画什么了。原来友人在小时候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让自由发挥来画一幅图画,他当时画了一只乌龟,还给乌龟的背上画了“克塞号”的标志。老师把他的画放在黑板上说:“大家看,他画的这是什么?一个四不像的东西,简直没法看,这水平以后就别画画了。”从此,本来就有些内向的友人,就很少再拿笔画东西了,老师的话如同阴影一直覆盖着他的小心灵。
“你怎么这么笨啊”,“没见过比你还蠢的人”,“我怎么就摊上你这么个笨儿子”……如果你常说或者说过这些话,恭喜你被列入家长“黑名单”了。
“来,小胖胖,给爷爷表演一个猪八戒背媳妇儿。”5岁的小孩子就摇摇晃晃地驼着背装成猪八戒,他的爷爷哈哈大笑,大有“看我孙子多棒”的感觉。其实爷爷是想表扬孙子的聪明可爱的,可是孩子,可能只记得爷爷叫他“小胖胖”了。
像这样的亲昵的贬称,还算家长们伤害孩子自尊心最轻的一级。在我最长听到的家长经常骂孩子话中,有这样一部分,“你的头让门挤了吧”,“脑子进水啦”,“笨得像个猪”,“你真是无可救药了”,“你是傻子吗”……我想,经常用这样的话来打击孩子的心灵,想要重塑孩子的自尊心都有点困难了。
教育专家们将家长的这些说法,总结成一个很学术的词,叫做“破坏性批评”,就是说话的时候伤害了孩子,最主要的是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很多人觉得孩子没有什么自尊心,其实孩子的自尊心一点也不比大人弱,在他们刚刚接触社会的时候,他们的自尊心更加强大。
我上小学的时候,作文一直受到语文老师的表扬,所以我从小一直热爱写作,从小学写到中学到大学,一直到现在。而这期间每一位老师的鼓励和称赞,都是我前进的动力。赞扬的声音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你的尊重让孩子能够更愿意自主的去学习,成为学习的动力;而打骂方式的“摧残”确是把自尊降到底线,打击和伤害也是一生都挥之不去的。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只是逞一时口快,却让孩子一辈子都活在阴影当中,自卑、绝望、厌世……
可是,家长们最常做的事情,往往就是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本来是想刺激孩子积极向上,到头来,却成了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了。
所以,我一再告诉我的朋友们,也告诉家长们,无论孩子犯了多么可笑的错误,一定不要破坏性地批评他们,他们现在最看重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如果父母所做的是在破坏孩子的自尊,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和效果呢?
毛豆爸爸说
任老师的这篇文章让人义愤填膺,殊不知多少孩子对生活和学习的热切就匆匆与人生擦肩而过,并且,其造成的自我低价值感将埋没掉其一生成就的潜质。
而回忆现实中,我亲身经历的几次个案看来,家长们倒是没有中伤和羞辱过孩子,尽管从小孩子有被母亲忽略、打骂的经过;或许是我的朋友们都比较幸运,亦或都是有很好的情绪控制力吧。这些有觉知的父母一旦谈起自己过去伤害了孩子,都会因此很伤心,边说边哭,我知道,在倾诉时,他们已经成长了。
而难过的是,有些故事并没有引起家长的觉知,错过了最好的教机,我讲一个“懂礼貌”的故事:
我们谁不希望孩子懂礼貌,谁不希望他惹人怜爱呢?可是,当我们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们却一贯的让孩子叫人,孩子不愿意叫,我们则可能通过各种诱导或者哄骗让孩子去叫人,甚至是威胁孩子。孩子就会思考,哦,原来为了达到某个目的,可以采取一切手段的。
因为家长内在不允许孩子表现的“不礼貌”,不断的给孩子施加压力,完全来不及顾忌到孩子的情绪体验;其实,用心的父母一定发现,当我们和熟人见面的那一瞬间,孩子的注意力就在这个人身上,他希望感受到对方是否友好,是否有安全感,是否是处在愿意和我“玩”的情绪中。而焦虑的家长牺牲掉了孩子学习的机会,如果孩子真的学到了什么,那么一定是,“和其他人打交道,完全不需要考虑对方的感受,你自顾说你的就好了,礼貌用语只不过是一个过场”。
——The End——
原题:你的“破坏性批评”上了家长“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