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体细胞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同型半胱氨酸(简称“血同”)与血压、胆固醇、血糖等指标一样,是医学界控制、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依据。相关医学专家表示,由于目前社会普遍对“血同”诊疗认知度不足,“血同”指数在我国“慢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突显,亟须通过政策扶持,提升“高血同”疾病的预防和干预治疗水平,促进相关医疗产业发展。
“血同”指标尚未得到充分重视
“血同”是什么?一般人或许并不了解。所谓“血同”即同型半胱氨酸,是人们日常摄取蛋白类物质中所含的蛋氨酸在人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通过甲基化和转硫途径在体内进行代谢,维持着人体的甲基化和抗氧化两大平衡。
“血同”对于人体的健康意义重大。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分子遗传学专家白玉杰教授向记者介绍,如果人体中‘血同’代谢功能出现障碍,将会导致其在体内浓度不断升高,使人体的甲基化和抗氧化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到人体的各个器官,引发人体多种重大慢性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
“在我国目前超2亿高血压患者中,有75%左右伴随‘血同’升高的情况。同时患有‘高血同’和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风险达到健康人的12倍。”白玉杰说。
然而,“血同”这一健康指标目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在当前的临床诊疗过程中,“血同”指标尚未得到广泛关注和有效控制。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体检部医生谢昕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即便是在他们这样的三甲医院,对于“血同”的检测也仅仅是对特定心脏、心脑血管病人的“特殊检查”,并不属于普查内容。
“也正是如此,我国才会成为一个‘脑卒中’(中风)的高发国。”白玉杰说。“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都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必须同步对二者进行干预治疗。进一步加强在临床工作中的‘血同’指标检测,提高对相关疾病的认识和进行选择性干预,对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高血同”病因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受制于“血同”指标所具有的复杂性,当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和医疗单位尚不具备系统分析“高血同”成因的能力。即便是检测出“血同”指数后,病人通常情况下仍无法得到相关疾病的成因分析和治疗干预方案。
“‘血同’指数的升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与环境、年龄性别、疾病史和药物史等等。如果想要控制和干预病人的‘血同’值,首先要系统化分析其疾病成因。”长期从事“血同”研究及基因医疗项目推广工作的孟晓红博士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