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国资委郭平简历 【郭平欣】,郭平欣 简历


郭平欣,高级工程师。贵州盘县人。194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工系。曾任陕甘宁边区军工局工程师。建国后,历任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兵部副处长、工程师,第二机械工业部十局技术处处长,电子工业部科技局、计算机局副局长,国家计算机工业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电子学会第一至三届理事,另计算机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国际计算机联盟常务理事、组织委员会主席。长期从事电子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领导工作。是中国计算机工业创始人之一。2010年1月30日,去世,享年92岁。

郭平欣 -个人简历

郭平欣,著名计算机技术管理专家。

1918年7月7日生,贵州省盘县人。1935年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学生运动,1936年夏在苏州集训时因思想左倾遭拘捕,后因证据不足获释。1937年考入昆明的云南大学,1938年转至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学习,1941年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41~1946年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任化学工程师的掩护下,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青年组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1946年,他放弃了去美国深造的机会,毅然奔赴延安,由李强介绍加入八路军。在陕甘宁边区工业局任工程师,承担了建设大型广播电台所需的高频馈电绝缘器件等的研制任务。1947年任中央军委三局工程师,1948年接管平津地区国民党军队联勤系统的电信器材和工厂,任总军代表。1950年任中央军委通信部器材处副处长,负责为抗美援朝前线提供通信器材的研制与生产工作。

1955年,郭平欣转业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十局(电信工业局)任技术处处长,后又兼任新技术处处长。1963年,第四机械工业部成立,他被任命为元器件生产技术局副局长,主持了引进国内急需的新品种电子元件生产技术工作。其间,1956年他参加了"十二年全国科技发展规划"会议,由李强推荐,会议派他主持了计算机事业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1973年1月,电子部召开计算机专业会议,肯定了研制系列化计算机的方针方向,随即组织实施100系列及200系列计算机的联合研制。郭平欣分管中小型计算机的科技开发工作。在电子部系统内,郭平欣先后组织实施了1000和2000系列小型机的研制。1000系列开发出了13个机型,连同原有旧系列,生产机器1000余台,使中国计算机工业初步形成了工业化规模;2000系列机从字长16位发展到32位的超级小型机,已成为中国小型机的主流机种。

1976年,郭平欣出任电子部新成立的主管计算机科技开发的第三生产技术局局长。1979年,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成立,郭平欣任副局长,分管科技与外事工作。1982年5月,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并入电子工业部,成为该部的计算机工业管理局,郭平欣任该局顾问。1985年,担任主持软科学研究的电子部计算机科技委主任的学术职务。直至1990年离休。此后他在对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和为推动电子信息技术进步而著书立说,继续作出富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的贡献。

郭平欣 -解放前

郭平欣,祖籍贵州省盘县。1918年7月7日出生。青少年时就读于上海、北平等城市的小学和中学,目睹当时内政府败、外侮不息的局面,常为民族危机而忧虑。1935年开始参加抗日救亡学生运动。l 936年夏在苏州实施集中军训时,因思想左倾被反动当局拘捕,后因证据不足而释放。“一二·九”学生运动时,在中共党员的影响下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潮和革命救国思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随家内迁大后方,考入昆明云南大学,1938年转至重庆中央大学化工系学习。1941年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遂以工程师社会职业为掩护。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青年组的领导下,在国统区进行革命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郭平欣遵从组织的意见,放弃了去美国深造的机会,毅然奔赴延安,由李强介绍加入八路军。3陕甘宁边区工业局任工程师,承担了建设大型广播电台所需的月频馈电绝缘器件等的研制任务。后调中央军委三局工作。1948年随中共中央迁至河北省平山县后,奉命参加接管城市的组织准1工作,加入了平津战役的行列。天津、北平两市相继解放,郭‘欣负责接管南京国民政府国防部联勤系统散落于这两地的通信月材和有关的附属工厂,并先后任管理这些工厂的总军事代表。1995年,他被调到中央军委通信部任器材处副处长,担负起丁为抗5援朝前线提供通信器材的研制与生产工作,著有劳绩。

郭平欣 -研究电子

1953年,郭平欣随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团赴苏,谈判技术进事宜。在莫斯科驻留期间,随团受到斯大林的接见。在承办自l 2个引进项目中,既有用以装备军有关军兵种的电子设备,有用来建设电子元器件工厂的成套设备与生产技术。回国后,参与了实施这些项目的组织指导工作。

1955年,郭平欣转业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电信工业局(又称1局)任技术处处长,随之又兼任新技术处处长,从此开始了直名参与建设中国电子工业的历程。其后直到60年代初,先后在以三方面作出了成绩:一是结合引进项目的落实与产品试制,在兵属范围内组织推广了100多项涉及元器件制造与整机装配的基召工艺与新工艺,包括组织制订了一系列工艺规程,使大批工厂长脱了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进而使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二是实划并参与建成了分管掌握技术情报、标准化、环境试验和新工艺开发职能的通用研究室所,参与专司电真空、元器件、雷达、五信、电子对抗、导航等新产品开发的专业研究所的筹划。三是百合国家发展战略武器的需要,参与为弹载电子设备与地面测控勇统的研(仿)制造点布厂的谋划和相应的技术管理工作。1963年第四机械工业部成立,他被任命为元器件生产技术局副局长,去管元器件技术工作。在部领导与有关部门支持下,主持了从工业发达国家引进国内急需的新品种电子元件生产技术工作。

其间,令郭平欣深获教益的是,1956年他和王士光、罗沛累一起作为电子工业部门的科技专家,参加由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的旨在制订“十二年全国科学发展规划”会议。由于李强的举荐,他还在由李强、范长江任组长的会议秘书组里承担情况汇总和向上级汇报的工作。有机会听到中央首长的指示与论述,使他对国家科技发展的全局加深了理解,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两位组长关于组织和协调会议进程出谋划策与言传身教,使他增长了多方面的才干。与会200多位知名专家教授对天地生数理化等学科命题的剖析、论证与建议,使他的科技视野大为开阔。其中,令郭平欣获得实践锻炼的是会议派他主持制订计算机专业发展规划的工作。这是因为与会专家在对发展战略的讨论中出现了“以任务带学科”和“以学科带任务”两种观点之争。郭平欣出于他的职业使命和增强国防实力还得靠新科技的理解,使他积极参加了力主“以任务带学科”这个观点的阐析与宣传工作。周总理在听取了反映这两种观点的要旨汇报后,作出以喷气技术、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后来加上)为新技术重点,制订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决策。郭平欣不负所托完成了计算机发展规划(草案)的制订工作。从而使他的技术生涯从此和发展中国计算机事业联系在一起。此后,结合他在十局的行政职务,依该规划纲要规定的任务,开展了相应的组织实施工作。在先后完成的专业人才培养和103及104电子管计算机的仿(研)制成功,都程度不同地印记了他作为筹划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智慧与辛劳。

1973年1月,四机部召开计算机专业会议,肯定了研制系列化计算机的方针方向,随即组织实施100系列及200系列计算机的联合研制。下半年,郭平欣恢复工作,回到四机部任科技局副局长,分管中小型计算机的科技开发工作。1974年8月,在由钱学森主持的由国防科工委、中科院和四机部联合召开的全国计算机经验交流会议上,作为会议领导成员之一的郭平欣,在他的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四机部关于发展系列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提出系列机要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结构的部件化、通用化与标准化,统一高级语言、字符编码、指令格式、指令系统通道接口相中断系统,并呼吁重视外部设备的发展。他所阐述的这些见解获得了所有与会代表的共识。在四机部系统内,郭平欣先后组织实施了1000和2000系列小型机的研制。1000系列开发出了13个机型,连同原有的旧系列,生产机器1000余台,使中国计算机工业初步形成了工业化规模。随着对外开放扩大,结合技术引进,2000系列机从字长16位发展到32位的超级小型机,生产批量较1000系列更多,现已成为中国小型机的主流机种。

郭平欣在此职务上的另一成绩,是为国家谋划了由四机部牵头并由他亲自组织的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并使之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1976年,四机部成立了主管计算机科技开发与生产的第三生产技术局,郭平欣出任局长主持全盘工作。他除了力使已经展开的上述两项主要任务开花结果之外,还策划了向微型计算机进军的研究开发行动。

1979年,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成立,郭平欣任副局长,分工主管科技与外事工作。除继续深化原已由他抓总的诸项工作之外,还协助局长为中国建立融生产、科研、推广应用、人才培训、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计算机产业,包括发展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建立地区性计算机公司,开展并加强国际间技术合作等,是他在这一时期着力之所在。

1982年5月,依国务院的决定,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并入电子工业部,成为该部计算机工业管理局。郭平欣改任该局顾问。1985年,又担任主持软科学研究的电子部计算机科技委主任的学术职务。他在此任上直到1990年离休,乃至离休之后,仍以他的组织领导才干和身体力行的钻研,在对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上,以及为推动电子信息技术进步著书立说上,都作出了富有指导意义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贡献。

郭平欣 -汉字处理

郭平欣热心群众性学术团体活动,曾任中国电子学会第一、三届理事会理事,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是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医药信息学会、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学会、中国信息产业商会等组织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成员之一。任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促进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  推动汉字印刷告别铭与火时代。

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简称748工程)是一项高技术的系统工程。该处理系统能将各种字形字体的汉字,变成光电信号,通过计算机的控制,自动选字、编辑、存储、排版、输出、印刷。还能进行通信,远程传版,建立文件库,提供检索。郭平欣的重要贡献是推进激光一电子汉字照排技术,使汉字印刷进入告别铅与火时代。

这项工程的缘起是70年代初期,中国同工业发达国家原已缩短的科技差距,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破坏,又被明显地拉大,而这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由于计算机等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显著地增强。对这个态势忧心如焚的中国有关主管部门的领导人,自然都在寻求对策。1972年8月,周恩来总理在听取了有关部门关于发展计算机工业与技术的汇报后,高瞻远瞩地作出了“要广泛发展计算机应用”的指示。面对这一重要使命,一批老干部与老科技工作者认为,要想在国推广应用计算机,应先解决汉字输入问题。郭平欣是持这一主张的最积极一员。他认为汉字是一种表象文字,源远流长,很是独特,不能指望别国来解决,应该自己动手,这是历史使命。在他付出时间与精力,对国外、国内的有关情况进行系统的调研后,得出了汉字信息处理技术可在精密照排、情报检索和通用字处理与通信这三个领域获得应用的初步设想,并据以提出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的主张。他的这一大胆而极富新意的科学设想,最后获得了四机部王诤部长的肯定。不久,在四机部的策动下,一机部、中科院、新华通讯社、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和四机部共同作为发起单位,于1974年8月联名具文报告国家计委和国务院,为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申请立项。郭平欣还专为此事造访了国家计委,分别向余秋里主任和顾明副主任阐明此项工程对于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同年9月,在国家计委的支持下,此项工程被列入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计划。时任政协副主席、长期主持文字改革工作的胡愈之亦甚为支持。工程领导小组由五个发起单位各派一名代表组成,四机部为牵头单位,下设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郭平欣作为四机部代表参加了领导小组并兼任办公室主任,从此担负起了事实上的工程总指挥与总设计师的重任。此后,举凡总体框架订立、系统论证、分系统立项,分项目单位的选择、方案优化、部门间协调、经费申请、中间试验、进度安排等,郭平欣无不亲自运筹,甚至参与进去,艰辛备尝。

在这项工程的组织实施期间,由于所遵循的是计划经济模式,经费来源较有保证是有利的一面,但要求主事者把各分项任务按组织系统分配给各所属单位。无庸讳言,这种传统方法不利于从全国范围内调动或物色最佳的科技开发力量。郭平欣有鉴于此,在选择分课题的开发单位上作了一些有悖于此的尝试——在全国范围内择优。与此项工程发起单位无任何隶属关系的北京大学和杭州通信设备厂被选为两个重要分项目的研制主力,颇能说明这一点。

激光照排即精密照排系统是整个工程成败的关键。它的核心与难点是为数字化了的汉字信息建立可由计算机随意调用的汉字字形库——存储大量汉字字形及其它有关文字符号的精密点阵数据库。它在当时是一项无先例可循的大型软件工程。大家知道,汉字量大,字体多样,结构复杂,点阵密度高,供印刷出版应用时,不仅要有各种不同的字体与字号,还需要在还原或重新生成后富有美感。如果不对原始字形的点阵信息加以压缩,仅是建库所需的存储量就特大,当时的技术条件就难以实现。只有对它施加超常规的信息压缩,并在还原或重新生成之后仍然具有汉字所固有的美学形态,方才有望使这一系统的技术水平立在当今世界前列。在当时,这是世界级的顶尖课题,非有相当研究实力的单位是难以当此重任的。郭平欣了解到北京大学青年教师王选及其同事在这个领域作过一些工作并怀有创新的设想,遂依他自己对汉字研究的积累,向他们提出了11个最能体现笔划结构特征的汉字,要求于45天后观看计算机演示结果。王选等作出的此项模拟试验及拟于深化的设想,显示出了有望取得成功的潜力。郭平欣在征得北大领导的同意并取得支持后,就毅然确定北京大学为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单位,并议定由王选负责此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照排控制器的研制任务。

隶属邮电部的杭州通信设备厂之所以被选定为激光照排输出设备的设计单位,在于此厂已在生产高分辨率报纸传真机上显示出技术优势,如果使之引入激光等新技术并在设计上加以更新与改进,很有可能使其输出质量与输出速度达到日后激光照排所要求的水平。

株洲国资委郭平简历 【郭平欣】,郭平欣 简历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当初的抉择是正确的,也体现了郭平欣慧眼识才的能力和敢于承担风险的胆识。  使这项工程研制任务获得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是以郭乎欣为首的领导小组为之确定的指导思想:开发目标起点要高,主持研制者要有超前意识,务使在若干年后投产的产品仍然处于技术领先水平;各部门要大力协作联合攻关;充分利用已有成果不作无效重复,并要有所创新,以缩短研制周期和节约投资。支持王选等关于使照排系统越过第二代的光机式,第三代的全电子式,直接跃入第四代激光式的建议,以及吸收回外同行在汉字处理上不成功的教训,另辟路径,从分析汉字使用规律和用广义信息论观点研究汉字结构入手,来制订汉字编码标准及点阵规范,从而获得成功的例子,亦颇能说明郭平欣在决策上的果敢。

1980年,此项激光照排系统获得了印出样书的阶段性成果。1985年5月,国家验收了新华通讯社激光照排中间试验工程,并在当年获得国家经委对该项工程的表彰,主持该项工程的郭平欣个人亦被授予荣誉证书。1987年12月经济日报社的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工程通过了国家验收。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中另两个子系统——情报检索系统和文字处理与通信系统的研制,差不多亦在此期间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并分别在国内不少文献中心和办公室自动化系统中获得成功的应用。此后,随着中国“四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由这项工程各代成果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甚为国人所瞩目,并获得了国家经贸委领导赋予的“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典范”的美誉。

更为宝贵的是这项系统工程的研制成功,为中国开创了计算机处理中文(不仅是汉字)信息的新纪元,在拼搏奉献精神哺育下,造就了一批勇攀技术高峰和敢向世界先进水平冲刺的电子印刷技术专业人才,引发了印刷行业向铅与火作业方式告别的技术革命,带动了基于计算机和光一机一电技术且富含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印刷出版业的大发展。真可谓功在国家,利在世人,饮誉世界。主持工程开发全过程的郭平欣,在宏观决策与微观参与上闪耀出来的智慧和付出的辛劳,不少当年和他合作共事的同辈人,以及许多受过他师长般教诲和指导的科技人员,至今仍能娓蝇道来。

郭平欣 -荣誉成就

郭平欣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担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1978年被中法两国政府任命为中法工业合作委员会中方主席。由于在促进双方在电子与信息工业的合作上成绩突出,1982年荣获法国政府授予的“法兰西共和国工业荣誉奖”。为了表彰他在国际信息界作出的贡献,1986年在第十届世界计算机大会上被授予世界计算机科技奖"银环奖"(迄今华人中唯一获奖者)。当年他还在第二届东南亚计算机大会上获得金质荣誉奖。

郭平欣不仅在计算机科技开发领域做出了卓著成就,同时在促进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推动汉字印刷告别铅与火时代也做出了积极贡献。这项工程缘起70年代初,根据周总理要广泛发展计算机应用的指示,郭平欣等一批老科技工作者一致认为,要在中国推广计算机应用,必须解决汉字输入问题。郭平欣了解到北京大学青年教师王选及其同事在这一领域作过一些工作并怀有创新的设想,并在经过一些必要的模拟试验后,毅然决定北京大学为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单位。1980年,此项激光照排系统获得了印出样书的阶段性成果。后又于1985年5月、1987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并获国家经委的表彰,郭平欣个人亦被授予荣誉证书。

郭平欣已发表论文、完成专著以及在刊物上发表的文章100余篇约有200万字。

郭平欣 -去世

2010年1月30日郭平欣去世,享年92岁。

感激与怀念

郭平欣先生,中国计算机工业创始人之一。他主持制订了计算机事业发展规划;他组织了1000和2000系列小型机的研制工作;他推动了“748”工程的实施;他还帮助成立了如今的《计算机世界》。他一生都在为中国的计算机事业倾注心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6151/839462358235.html

更多阅读

刘德华简历 刘德华简历 【刘德华简历】刘德华简历介绍

【导读】刘德华在1982年初涉影坛,相继主演《投奔怒海》《法外情》《天若有情》《暗战》《无间道》《盲探》等佳作。至2014年已获3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2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2005年获颁香港院线“1985-2005年全港最高累积票房香港

安监总局莫邵荣简历 【何为荣】,何为荣 简历

何为荣,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生于1949年10月,被称为“与共和国一起诞生、一起成长的飞将军”。 何为荣 - 简介 何为荣,1949年10月生。196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

景海鹏妻子张萍简历 【景海鹏】,景海鹏 简历

景海鹏,男,汉族,山西运城人,党员,大学文化、双学士。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正团职,上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飞过歼六等机型,安全飞行1200小时,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声明:《株洲国资委郭平简历 【郭平欣】,郭平欣 简历》为网友放下所有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