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

三、简答题
  1.简述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

  (1)关于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

  第一,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提出适当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避免走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老路。

  第二,正确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提出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既要积极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也要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使我们可以更有力地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第三,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提出在加强国防建设的基础上,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加快发展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发展。

  正确处理上述关系,其目的在于开辟一条跟苏联过去道路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2)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设想

  第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提出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关系,不能只顾一头。

  第二,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提出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避免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都没有,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大党十分重要。

  这些论述,表明了毛泽东对改革我国过分集中的经济体制所进行的探索。

  (3)关于国家政治文化生活若干问题的思考

  第一,正确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提出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同时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诚心诚意地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巩固各民族的团结。

  第二,正确处理党和非党的关系。提出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统一战线方针,改善同民主党派的关系,调动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积极性。

  第三,正确处理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提出实行"一个不杀,大部不捉"的方针,对一切反革命分子,都应当给以生活出路,使他们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第四,正确处理是与非的关系,提出在处理党内矛盾时,继续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犯错误的同志改正错误。

  第五,正确处理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提出向外国学习的方针和口号,学习一切民族和国家的优点和长处,反对盲目照搬和一概排斥。

  《论十大关系》中阐述的问题,正确地总结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客观规律,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文中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为中共八大召开进行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文献,并对即将开始的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简述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制定了一系列正确路线和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构想和新成果。

  (1)科学分析了我国三大改造完成后的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根本任务,实际上确定了党的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总结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确定了第二个五个计划的基本任务,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陈云在会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建议,即以国家和集体经营、国家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为打破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探索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新思想,成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尝试。)

  (3)提出进一步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要求加强对国家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反对官僚主义;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合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加强法制教育,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办事。

  (4)提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任务。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和突出个人;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还提出废除在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的问题。

  "八大"是在我国历史转变的关键时刻,适时召开的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会。这次大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并提出了许多富于创造精神的新方针和新设想,是党在社会主义时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当然,由于实践的时间还短,理论上和思想上还不可能很成熟,许多新的观念和方针还不可能牢固地确立并取得深刻的共识。

  总之,这次会议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还是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事业发展有着深远的重要意义。

  3.简述"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从1956年开始陆续发表一些讲话,作出一些批示和规定,强调改善企业管理,提出了企业民主管理的思想。其要点是"两参一改三结合":

  (1)实行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和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有根本不同的性质。资本家管理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而社会主义企业是人民的企业,工人和干部是企业的主人,他们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和。因而工人参加管理,是工人当家作主的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在经济领域的主要表现。干部只有参加劳动,才能同工人群众保持最广泛、密切的联系,才能深入实际,熟悉生产,从而取得生产的主动权;才能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

  (2)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职工群众实践的总结,在一定时间内,应当有相对稳定性,但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求规章制度也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在企业中施行的规章制度,基本上是照搬苏联模式。因此,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随着生产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3)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这是在技术改造的技术革命中解决重大技术问题的群众路线的有效形式。由于工人、技术人员、干部分工不同,在生产中执行不同职能,因此,观察问题的角度和工作经验都不尽相同。技术人员了解科学技术,工人熟悉生产,干部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管理经验。实行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就能够各自发挥长处,优势互补。

  总之,"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是中国企业管理中的基本原理,它是毛泽东在改革中国(沿用苏联)企业管理制度的进程中提出来的,自然带有探索的性质。就其体现工人是企业的主人这个指导思想来说,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

  4.简述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

  (1)客观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估计不足。

  (2)主观上,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过分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最终导致在经济建设中盲目冒进、急于求成的错误。

  5.简述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

  (1)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我国文化科学事业的基本方针。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要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要百家争鸣。

  (2)这一方针要求在艺术上使各种不同风格和形式自由发展,在科学上使各种不同学术流派自由争论;反对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或禁止一种风格、学派或另一种风格、学派。

  (3)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要通过自由讨论和实践来解决,而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办法去解决,从而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科学事业指明了方向。

  四、论述题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取得了哪些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成果具体为: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分析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 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提出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毛泽东认为,要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中国工业化建设的速度的快慢和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力相适应。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还必须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正确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 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3)对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以及经济管理体制等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不少正确的政策思想,例如毛泽东提出了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思想;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刘少奇、周恩来提出了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补充的思想。这些思想为后来改革开放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4)提出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学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处理社会政治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各种矛盾,使国家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毛泽东进行了深入探索。这方面的思想理论集中反映在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尤其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运用辩证法,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并为此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这就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试述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地阐述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

  (1)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毛泽东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不表现为对抗的形式,可以经过社会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正是通过不断地解决这些矛盾而向前发展的。

  (2)明确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问题。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有两类社会矛盾存在,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其中大量的、普遍的是人民内部矛盾。两类矛盾性质不同,处理的方法也应该不同。一般说来,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必须用专政的、强制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应该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

  (3)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具体方针。即: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经济上实行对全国城乡各阶层统筹安排和"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方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
  (4)强调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他指出,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社会矛盾,特别是正确处理大量表现出来的人民内部矛盾,其目的在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丰富和发展了中共八大的思想,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重大成果。它以完整的理论形态、独创性的内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3.毛泽东是怎样论述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创造性地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主要内容是:

  (1)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它们之间存在着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这一矛盾同以往社会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加以解决。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社会前进。

  (2)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社会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属于非对抗性矛盾,解决敌我矛盾需要用专政的办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必须用民主的办法。

  (3)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必须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避免人民内部矛盾的激化。

  (4)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人民内部要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经济工作中,实行统筹安排、全面兼顾的方针;在教育工作中,实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为解决我国社会存在的不同形式的人民内部矛盾指明了方向。

  4.试述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及其历史局限。

  (1)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在于:

  ① 它标志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独立自主地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为我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开端;

  ② 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正确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③ 这一探索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为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丰富经验。

  (2)其历史局限是:

  ①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可避免地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以致出现"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严重错误,从而使探索走入歧途;

  ② 探索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正确理论成果,也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有的还出现了严重的背离;

  ③ 探索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倾向逐步发展,主要是指1957年后发生的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和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左"的错误。出现失误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6151/92976139935.html

更多阅读

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十八大报告指出一定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胡锦涛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的“特色”体现在它是一条先进文化的发展道路,着重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心得

本学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在上课过程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指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声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为网友记得要微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